<h3> 蒙特梭利通过观察孩子的自发行为,发现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正像一粒种子,因着种子本身富有生命力,有生命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土壤,阳光,雨露它就会成长,再加上园丁的辛勤照料,必能开花,结果。</h3> <h3> 在蒙特梭利博士看来,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儿童并不是被动的经验接收者,他们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这带来的将是积极的发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送给已经和即将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br>爸爸妈妈们</b></h1><h3><br></h3><h3> 放假了,爸爸妈妈一定和老师一样担心宝宝的教育,因为孩子们天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变化,这个假期那么长,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您是否有发现孩子细微变化的不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也要用特别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帮助他,尊重他,鼓励他。你可以这样做:</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b></h3><h3><br></h3><h3>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潜能发展要在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下,通过不断的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实现内在的自我满足的基本因素。<br></h3><h3><br></h3><h3>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孩子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的探索时,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当他在努力尝试自己搬起一把椅子时,大人们会这样说:“太危险了,走开! ”;当他被一个漂亮的花瓶所吸引 ,想用手摸一摸,大人们会指责 :“不能摸,危险,到一边去!” 经常如此,孩子便会感到无所适从,对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不信任感,产生疑惑:“到底什么地方才是属于自己的空间呢?”<br></h3><h3><br></h3><h3> 做为父母,应该在家中为孩子开辟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准备一个适合孩子安全活动的空间,并提供和孩子体格相当的优质的、美观的实物,满足孩子使用物品及探索环境的愿望,给孩子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在这一片小天地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该以孩子的意志为主,是他们所喜爱的,尺寸是符合他们操作的,并保证孩子在单独活动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h3> <h3> 这样,孩子可以自主地利用环境,自由选择。当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时,成人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又使孩子的专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h3><h3><br></h3><h3> 当你听到孩子对你说:“这是我自己做的”、“这是我的小书柜”时,我们不难体会到,孩子做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豪!</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常生活教育</b></h3><h3><br></h3><h3> 蒙特梭利认为,教育要从事日常生活练习开始,而家务劳动“不应该让孩子走开”。如果孩子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扫地、如何擦桌子、如何使用工具等日常动作联系,他该如何获得独立?</h3> <h3> 因此,日常生活练习工作是进入蒙氏教室的热身运动。通过平时的工作积累,我们明显感觉到,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在秩序感、责任心、独立性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突出。</h3><h3><br></h3> <h3> 所谓日常生活练习,就是将家庭中成人所做的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当成一项“工作”,让幼儿去模仿着、去真实地体验,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这些主要是基本动作的练习,如:拧、捏、倒、缝、剪、切、扫、挤的动作练习,这些我们成人看似容易,对幼儿而言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h3> <h3> 另外家长在分配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时,应当考虑到孩子的实际年龄。比如,2-3 岁的孩子可以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帮助父母取放一些轻便的物品;4岁的孩子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分发碗筷;还可以在厨房里协助大人剥豆角、鸡蛋等。5岁的孩子学习用饭勺盛饭,尝试洗自己的小手帕、短袜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语言教育</b></h3><h3><br></h3><h3> 在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语言教育占有特殊地位。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得来的,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能让孩子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孩子便可以悠游自在地掌握某种语言。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短暂性,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它将不再回来。</h3><h3><br></h3><h3> 其实只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注意和孩子多交谈,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语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官教育</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感官教育在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专注、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蒙特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h3> <h3>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br></h3><h3><br></h3><h3>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h3> <h3> 蒙特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h3><h3><br></h3><h3>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官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数学教育</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年轻的爸爸、妈妈,你们一定早已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的确进入了一个误区。有些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让孩子机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背计算题;有的孩子算题时,因不了解数的构成,依靠扳手指等办法。</h3><h3><br></h3><h3> 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会认、会算一些题目,实际上这样机械的数数和运算,并不等于孩子的数概念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孩子已掌握了数的知识,随着孩子无意识记忆的消失,所背诵的题目自然也会全部忘记。</h3><h3><br></h3><h3> 相反,在家长的机械灌输下,不仅让孩子产生混乱不清的概念,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恐惧心理。那么,怎么教,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h3><h3><br></h3><h3> 对家长来说,关键是如何将枯燥、抽象的数概念和运算方法,以游戏的方式,亲子活动的形式,使用它们有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让他们在玩中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更多知识的积累。</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如果家长不正确引导,很容易让幼儿养成拖拖拉拉、做事不认真的不良习惯。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应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要记得,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将陪伴孩子一生。 </h3><h3><br></h3><h3> 即使是节假日,父母也应根据孩子已有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社交活动,尽量不要打破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如有特殊原因,一定要向孩子说明,以免给孩子造成“说话不算话”的不良影响。</h3><h3><br></h3><h3> 要给孩子自由,不要过度限制孩子。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由活动,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画画、玩积木、看书、户外活动、做家务等。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各种选择的自由,孩子遵守的规则,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机会</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当成人要为孩子做示范时,应该放缓动作、步骤清晰的向孩子展示每件事情的正确做法,并归纳成简洁明了的几个步骤,便于孩子模仿,体验成功,减少孩子的挫败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自信,激发自主性。</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保持一颗宽容的心</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孩子有时做错事或做事情速度缓慢,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协调性还需进一步练习,而不是存心捣乱、故意出错。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面对孩子,不要使用“你怎么这样不听话”“我对你太失望了”“你怎么老是做不好”等过激的言辞 ,以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丧失进取向上的精神。 </h3><h3><br></h3><h3> 要记住,赞美也是一股温暖的力量,对孩子,应换之以称赞、鼓励、肯定、感谢等的话语,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放手让孩子做尝试。千万不要急着催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速度和成长节奏,给孩子进行反复实践的机会。这些都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社交能力的培养</b></h3><h3><br></h3><h3> 一个人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与人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同时,在交往中学习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父母有责任教给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让孩子们愉快的承担责任。 </h3><h3><br></h3><h3> 3岁以下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的机会过少,会造成他长大后不会自动去找朋友的社交障碍。父母应多抽点时间 ,带孩子到同龄人多的地方去,比如公园、幼儿园、亲子园,让孩子产生和别人交往的自主愿望。稍大后,适当为幼儿创造一些社交的机会,比如,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让孩子的责任和社交意识逐步增强, 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h3> <h3> 充满“爱和自由”的蒙特梭利教育,是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将其充分运用于家庭教育中,家园共育,可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尊重和接纳,促进孩子个性发展。不仅有利于孩子增长智慧,同时也培养了其社交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