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岛: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

蓝福基

<h3><b><i>  嵛山岛,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暮然回首,那段在洋鼓尾半岛上用青春谱写的岁月,己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i></b></h3><h3><b><i>  嵛山岛,是战友们追梦开始的地方,人生最真挚、最热烈的年华留在了嵛山岛的洋鼓尾,歌声、笑声、汗水、泪水溶入到洋鼓尾军营的每个角落,青春带给战友们的是一道绚丽的彩虹,沉淀下来的是浓浓的战友情,也是战友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有战友们离别的痛苦与长久的思念!</i></b></h3><h3><b><i> 每逢佳节倍思亲,2019年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难忘当年军旅生涯激情燃烧不平凡的青春岁月,更加思念当年在嵛山岛洋鼓尾半岛一起的战友;特制作本美篇,献给曾经在嵛山岛洋鼓尾半岛上献青春、守海岛的战友们。</i></b></h3><h3><br></h3><h3><br></h3><h3><b> </b></h3> 洋鼓尾半岛的时代印记 <h1><b><i><font color="#ed2308">  嵛山岛洋鼓尾半岛上的时代印记</font></i></b></h1><h3><b> 福建省闽东的福鼎县嵛山岛,当年是一个公社,现在是一个镇,环岛有马祖、芦竹、魚鸟、东角、灶澳等五个渔村,岛上居住人口约有六七千人。&nbsp;&nbsp; </b></h3><h3><b>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1年,海峡两岸国共双方紧张的对峙的年代,位于嵛山岛东偏南方的灶澳村洋鼓尾半岛,成了对台前沿阵地。在洋鼓尾半岛上,晴天时,隐约可以望见近在咫尺(正南方约60公里)的台占东引岛。</b></h3><h3><b> 当年,原福州军区守备一团(原九十四团)三营十连(加强连)和空军防空雷达守备分队,驻守在嵛山岛灶澳村的洋鼓尾半岛上(当年叫羊角尾),担负着闽浙海边防的防御任务。</b></h3><h3><b> 从上世纪五十代初开始,一批又一批军人上海岛,来到杂草丛生荒野的洋鼓尾半岛上,栉风沐雨、艰苦奋斗、坚守海岛。守岛的指战员(当年称干部战士,不叫官兵)从无到有,修战壕、筑炮台、挖坑道、建营房,硬是在荒野的半岛上,建起了明雕暗堡不计其数,战壕坑道四通八达,军事设施完善的防御前沿阵地,守卫海岛的战友们,领略和见证了那个年代海峡两岸国共双方紧张对峙的情景。1971年春,随着台海局势缓和,部队整编洋鼓尾半岛撤防,十连移防到霞浦青沃花园里。洋鼓尾半岛上,留下了那个年代军旅驻防的印记。</b></h3><h3><b>&nbsp;&nbsp;&nbsp;&nbsp; 嵛山岛洋鼓尾半岛,也是一个看海和看日出的地方。半岛前东方是茫茫东海,700公里处是琉球群岛的那霸,东南340公里是我国的钓鱼岛,东偏南210公里是台湾岛。在半岛上,可以充分感受大海的辽阔和美丽!</b></h3><h3><b> 嵛山岛山中有一个淡水湖,湖四面环山,当地渔民叫天湖。当年,为了改善连队的生活,战友们曾经扛锄挑担徒步上天湖,开荒种豆、种地瓜(蕃薯),为了解决喝水用水,到天湖山脚下接水管,引水到洋鼓尾半岛的连队驻地。</b></h3><h3><b><font color="#167efb"> 如今,嵛山岛的天湖经过开发,变成了美丽的天湖风景区,是褔建著名的旅游度假景区,洋鼓尾半岛也成为红色军旅的旅游景点。</font></b></h3><h3><br></h3><h1><i style=""><font color="#ed2308" style=""><b> 以下照片是2018年10月27日,嵛山岛十连部分战友重返嵛山岛时,拍摄的十连驻防设施部分旧址。</b></font></i></h1> <h1><b><font color="#ed2308"><i>  老照片忆嵛山岛十连老战友</i></font></b></h1><h3><b> 半个世纪前留存的老照片,记录了嵛山岛洋鼓尾半岛上,当年军营激情燃烧的岁月,再现了战友们当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半个世纪后,翻开老照片,回顾当年在嵛山岛上的军旅生涯,思绪万千,难以忘怀。</b></h3> <h1><b><font color="#ed2308"><i>  原福州军区守备七师九十四团(后为守备一师一团)三营嵛山岛十连(6734部队70分队)战友们当年的老照片</i></font></b></h1> <h3>  <b>赵水桥连长,1956年入伍,浙江省人。</b></h3><div><h3><br></h3></div> <h3><b>  陈国万指导员</b></h3><h3> 陈国万指导员,1956年入伍,浙江省人。从三营十连提拔调任,先后任守备一团团直机关协理员、守备一团二营教导员。部队调防江西省后,提拔为江西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副政委。</h3> <h3><b> 肖浪涛指导员</b></h3><h3> 196 年入伍,湖南省人,陈国万指导员提拔调任后,由肖浪涛接任指导员,后提拔了营长。转业回湖南老家后,失去了联系。</h3> <h3><b> 李考炳副连长</b></h3><h3> 195 年入伍,福建福鼎县人。李孝炳原是五排排长,后提拔为十连副连长。</h3> <h3><b>  1968年冬,三营十连 __班班长翁桂华烈士(福建莆田人,1964年入伍),为下海抢救翻船落水的渔民牺牲,师部追记他为二等功。翁桂华弟弟改名为翁继华(意为结承烈士遗志)特征到守备一团三营十连当兵,翁继华战友后来提了班长和干部。</b></h3><h5><b><i><font color="#ed2308"> 当年十月,在嵛山岛三营十连召开庆功大会时,连直的战友合影留念。</font></i></b></h5><h3> 左起,前排:王金良(文书)张学富副指导员 刘京水 吴凤利(司号员)</h3><h3> 后排:揭传忠排长 蓝振权(电影放映员)周玉荣(通讯班班长)蓝福基(卫生员)赖仁利(通讯员)</h3> <h3><b>  1970年12月,笔者与肖浪涛指导员、翁继华战友在福鼎县嵛山岛洋鼓尾十连的合影。</b><br></h3> <h3><b> 朱亨荣副指导员</b></h3><h3> 朱亨荣副指导员,19 年入伍,福州市人。原是十连事务长,后提拔为十连副指导员。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福州。</h3> <h3>左起,前排:任学东 朱亨荣副指导员</h3><h3> 后排:官中元 徐日阳 蔡必文</h3> <h3><b>  卓云传排长</b></h3><h3> 1966年入伍,福建永泰人。嵛山岛十连五排排长,后提拔为三营机炮连副连长,团政治处干事。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福州。</h3> <h3>左起</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图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卓云传 潘仁贵(福建永泰县人,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96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年入伍)</span></h3><h3> 图2,前排:卓云传 翁继华</h3><h3> 后排:赵元帅 潘仁贵</h3><h3> </h3><h3><b> (卓云传战友提供的照片)</b></h3> <h3><b>  1970年2月,朱亨荣副指导员、卓云传排长和十连五排四班部份战友的合影。</b></h3><h3>左起,前排:王相礼 陈学华 _____ 易善信</h3><h3> 后排:练应标 _____朱亨荣(副指导员) 卓云传(排长) 蓝福基(班长)</h3> <h3><b>   彭竹生排长</b></h3><h3> 江西省宜春市人,1965年8月,考入军校,1969年毕业,到守备一团嵛山岛三营十连任三排长。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江西宜春市。</h3> <h3><b> 刘亚孙班长,</b></h3><h3> 1962年入伍,广东省电白县人,十连五排十二班班长。</h3><h3> 刘亚孙是一位好班长,是我的引路人。刘亚孙班长凡事样样都带头领先,对班里的战友十分关爱,体贴入微的关心帮助,重体力劳动都是自己带头领先去做,轻微活让给我们新战士去做,当年连队种莱浇水上肥料,刘班长不让我们挑重担,只是让新兵去除草、洒水等比较轻松的劳动。</h3><h3> 当年,连首长挑选通讯员、卫生员、司号员、文书时,刘亚孙班长推荐我去学习卫生员,刘班长对我说学卫生员好,有医疗技术后,能够帮助人治病。就这样,我就被选派去了团卫生员培训队学习,这是我命运的第二次转变,改变了我人生道路,也就是从学习卫生员开始,在部队或转业到地方,一直都是从事医疗工作直到退休。要感谢当年连首长的选派,感谢刘亚孙班长的推荐。</h3><h3> 1969年冬, 刘亚孙班长退伍回广东电白后,我们有过书信联系,随着时间流逝,后来失去了联系,近几年通过多方联系,一直未能联系上。</h3><h3> 刘亚孙老战友,我的老班长,您现在在哪里?您现在可好?真希望能联系上您,见上您一面。祈福老班长平安健康,家庭幸福!</h3> <h3><b> 揭传忠排长及夫人</b></h3> <h3><b> 翁玉榆战友</b></h3><h3> 1964年入伍,福建莆田人。十连卫生员,1970年退伍分配到南平市省化纤厂捡验室任化验员。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莆田老家。</h3> <h3><b> 周玉荣战友</b></h3><h3> 1964年 月入伍,福建莆田人,是十连通讯班班长。1970年退伍分配到龙岩火车站调度室工作。1973年—1979年期间,我多次到龙岩火车站拜访见过周玉荣老战友。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莆田老家。</h3> <h3><b>  王清太战友</b></h3><h3> 1964年入伍,福建泉州市人。1964年高中毕业考入福州军区军医学校,1968年毕业分配到福鼎县嵛山岛十连卫生室,任助理军医。后调到霞浦青沃三营卫生所,任军医、所长兼军医等,后又调到晋江石狮市部队医院任军医,直到在部队退休,现居住在福建泉州市。</h3> <h3><b> 蓝福基(本文美篇作者)</b></h3><h3> 1968年4月入伍,福建武平县人。1968年底,新兵连分兵到连队,我分配到福鼎嵛山岛十连,分兵当日早晨,从三沙镇码头坐上运输船,坐船约一个小时左右到达了目的地---嵛山岛的东角。</h3><h3> 这是 我第一次坐船,晕船呕吐十分利害,呕吐到把胆汁和血水都吐出来了。船到嵛山岛东角头时,晕船晕到下不了船,是老兵战友架下船的,上岸后躺在沙滩上爬不起来,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跟着一起上岛的队伍,行走3公里的路,才到达洋鼓尾半岛的连队驻地。随即,新兵分配到班,我和朱太生、练应标、刘天球(己去世)、钟柏顺(己去世)、曾华生(己去世)等战友,一同分在步兵五排,排长是李孝炳,我分在12班,班长是刘亚孙。</h3><h3> 1968年5月,我被选派到守备一团卫生员培训队(霞浦三沙东壁)学习,10月底结业返回嵛山岛十连当卫生员。当年,十连卫生室有董须渠军医、冯文良助理军医、王清太助理军医、翁玉榆卫生员(1968年冬退伍、)和我等五人。1969年春,又选派新入伍的王相宝战友(山东人),参加团卫生员培训队学习,年底结业返回十连当卫生员。1970年初,连里决定让我下排当步兵班长,由学习结业返回十连当卫生员的张相宝战友接我的班。1970年8月,我被选派去福州军区第172医院军医培训队学习。下岛后,没有再返回十连。</h3><h3><b> (本照片,是嵛山岛十连当卫生员时的留影,不久后就到四班担任班长。)</b></h3><h3><br></h3><h3><br></h3> <h3><b>  高居健战友保存提供的老照片,图4是饶武加战友,福建武平县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的战友名单不详。</b></h3> <h3><b>  高居健战友保存提供的战友老照片,图1照片是朱太生战友,其他的战友名字不详。</b></h3> <h3><b>  游远球、赖仁利、于 勇、赵天柱、络金元、王相礼、陈学华、吴金先、易善信等九位战友的老照片。</b></h3> <h3><b> 方祥胜、石连奎、吴微祠、石士华、高世平、王约田、王直伟、周妈胜、郭运海等九位战友的老照片。</b></h3> <h3><b>  1969年5月7日,福鼎县嵛山岛十连,1968年3月入伍的武平籍战友合影。</b></h3><h3> 左起</h3><h3> 前排:何礼银(已去世)钟王堂 刘天球(己去世)练应标</h3><h3> 中排:蓝福基 朱太生 林锦康(己去世) 钟柏顺(己去世)</h3><h3> 后排:饶武加 邓建义 曾华生(己去世)王泉和(己去世)张继荣(己去世)</h3> <h3><b> 练应标、朱太生、钟玉堂、钟柏顺(己去世)、温荣林、饶武加、林锦康(己去世)等七位战友,都是1968年3月入伍,福建武平人。</b></h3> <h3><b> 时间长了,忘记了这几位战友的名字。看了本文美篇,那位战友知道的,请联系我。</b></h3> <h3><b>  杨志强战友,1968年3月入伍,福建晋江县人,现居住在晋江石狮。</b></h3><h3><b> 翁继华战友(翁桂华烈士弟弟),1970年入伍,福建莆田人,现居住在福建莆田市。</b></h3> <h3><b>左起,前排:吴凤利 蓝福基</b></h3><h3><b> 后排:陈明弟 温荣林</b></h3><h3><b> 1970年2月 合影于嵛山岛</b></h3> <h3><b>  与刘天球(1968年3月入伍,福建武平人,已去世。)战友的合影</b></h3> <h1><b>  十连九班战友的老照片,由边庆孝战友保存提供。</b></h1><h3></h3> <h1><b> 十连九班战友合影的老照片</b></h1><h1> 此照片由边庆孝战友保存提供,据边庆孝战友回忆,照片是十连从嵛山岛整编换防到霞浦青沃花园里后,欢送老兵退伍时的合影,时间大概是在1970~1971年之间。</h1><h3><b> </b></h3> <h3><b> 1970年2月,当卫生员的笔者与王清太战友(助理军医)合影于褔鼎嵛山岛洋鼓尾半岛。</b></h3> <h3><b>  1970年2月,王清太与张相宝战友(十连卫生员,1969年入伍,山东人)合影于褔鼎县嵛山岛洋鼓尾半岛。</b></h3> <h1><b> 海 之 韵</b><br></h1><h3><b> 李长江</b></h3><h1> 曾经当兵卫海防,</h1><h1> 少年壮志参军强,</h1><h1> 不为成就多少事,</h1><h1> 只想报国慰爹娘;</h1><h1> 虽然普通一战士,</h1><h1> 也是钢铁筑城墙,</h1><h1> 千里海疆我固守,</h1><h1> 无悔青春献忠良。</h1><h5><b> ——献给在海防边疆当兵付出青春的战友们!</b></h5><h1><b> </b></h1><h3><b> <span style="font-size: 17px;">李长江战友,江西省九江市人,1968年月3月入伍,嵛山岛十连电影放映员,后调到守备一团放映组,1973年退伍回江西九江,现居住在江西九江市。</span></b></h3> <h3><b>  于戈威战友</b></h3><h3> 江西省九江市人,1970年入伍,1974年退伍回江西九江,现居住在江西九江市。</h3> <h1><b><i><font color="#ed2308"> 嵛山岛情怀</font></i></b></h1><h3><b> 1968年4月,第一次上岛,新兵连分兵到了嵛山岛十连;</b></h3><h3><b> 1968年5月,第一次下岛,有幸选派到团卫生员培训队学习;</b></h3><h3><b> 1968年10月,第二次上岛,卫生员培训队学习结业,回十连当卫生员;</b></h3><h3><b> 1970年8月,第二次下岛,又有幸选派到福州军区第172医院军医培训队学习,学习结业后没有再回嵛山岛十连。</b></h3><h3><b> 1968年4月—1970年8月,我在嵛山岛的二年多时间里,当战士,当过卫生员,也当过班长。二次上海岛也二次下海岛。忘不了嵛山岛十连连首长的教导,更难忘战友们的关心帮助,是战友的情怀,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战友兄弟情、情深似海,终身难忘。</b></h3><h3><b> 人生如梦,岁月如烟。半个世纪了,我来不及回味,就己经到了古稀之年,有的战友已经离我而去了。回哞人生,倍加珍惜战友情,祈福战友们平安健康、家庭幸福!</b><br></h3><h3> </h3><h5> </h5> 情系嵛山岛 重返第二故乡 <h1><b><font color="#ed2308"><i>  2018年10月27日下午,嵛山岛十连的部分战友,情系嵛山岛,重上嵛山岛,游览十连驻防旧址,追寻在洋鼓尾半岛上,曾经不平凡的军旅青春岁月。</i></font></b></h1> <h3><b> 2018年10月27日下午,十连的部分战友,重上嵛山岛,在洋鼓尾半岛上,游览十连驻防旧址,追寻曾经不平凡的军旅青春岁月。</b></h3><h3> </h3> <h3><b> 嵛山岛洋鼓尾半岛,十连观察哨旧址前的留影。</b></h3><h3><b> 一蓝福基 2018年10月27日下午.</b></h3> <h1><b><i><font color="#ed2308">  重游嵛山岛追寻曾经的岁月</font></i></b></h1><h5><b> (十连连部旧址前战友们合影)</b></h5><h5><b> 2018年10月27日下午</b></h5><h3><b> 五十年前,战友们上嵛山岛,在洋鼓尾半岛上戍边守海岛,青春热血献海疆。五十年后,古稀之年,战友重返第二故乡,情系嵛山岛感概万千。一海一景皆是缘,一房一址总关情,战友们回望当年在半岛上激情的青春岁月,今天环视洋鼓尾半岛驻防设施的旧址,触景生情,此景、此缘、此情、难以释怀。</b></h3><h3><b> 1971年春,部队整编移防到霞浦青沃花园里。弹指一挥间,战友们下岛离开嵛山岛洋洋鼓尾半岛已近半个世纪。曾记得,战友们怀着保卫祖国的一腔热血,穿起军装远离家乡,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并肩携手走进绿色军营,共同驻守闽东前线,在嵛山岛洋鼓尾半岛上,战友们同吃一锅饭,每天望着从海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晨曦中,迎着朝阳一同岀操训练,勤学苦练、磨爬滚打,在洋鼓尾半岛上,留下了栉风沐雨、守卫海岛难忘的足迹,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共同建立的战友情,令战友们终身难忘。</b></h3> <h3><b>  2018年10月27日下午,重上嵛山岛的战友,在进入洋鼓尾十连路口岗哨亭旧址前的合影</b></h3><h3><b> 图1.左起:王清太 和 蓝福基战友的合影</b></h3><h3><b> 图2.左起:邓建义 蓝福基 边庆孝 黄新昌 战友的合影</b></h3> <h1><b><i><font color="#ed2308"> 嵛山岛上天湖情</font></i></b></h1><h3><b><i style=""><font color="#010101"> 昔日青春年华,从洋鼓尾扛锄徒步上天湖,开荒种地瓜 改善伙食;</font></i></b></h3><h3><b><i style=""><font color="#010101"> 今朝古稀之年,重回故地驱车前往游天湖,抚今追昔且行且珍惜。</font></i></b></h3><h3><b><font color="#ed2308"> 来 来 来,战友们,今天天湖旁边留个影,明天的夕阳会更美好!</font></b></h3><h3><b> 左起:王清太、吴文芳、杨志强、邓建义、郭鹏飞、边庆孝、蓝福基、黄新昌、官中原、周荣梅</b></h3><h3> 2018年10月27日下午,游天湖有感。</h3> <h1><b><i><font color="#ed2308">  2<span style="font-size: 17px;">018年10月27日下午,故地重游追寻曾经的岁月,战友们在连通讯班营房旧址前的合影。</span></font></i></b></h1><h3> 图1,左起:郑良凯主任 (嵛山岛镇政府)蓝福基 黄新昌</h3><h3> 图2,左起:邓建义夫妇 蓝福基夫妇 周荣梅夫妇</h3><h3> 图3, 左起:王清太 蓝福基 黄新昌</h3><h3> 图4,左起:邓建义夫妇 蓝福基夫妇</h3><h3> 图5,左起:邓建义 蓝福基</h3> <h1><b><font color="#ed2308"><i> 嵛山岛上战友情</i></font></b></h1><h5><b> (时隔半个世纪的二次合影)</b></h5><h5><b> 2018年10月27日下午</b></h5><h3><b><font color="#167efb"> 五十年前,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战友,王清太(时任十连助理军医)与蓝福基(时任十连卫生员)在洋鼓尾半岛上的合影。</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五十年后,古稀之年、战友相逢重上嵛山岛,王清太与蓝福基战友,又在十连卫生室旧址前合影留念。</font></b></h3> <h1><b><font color="#ed2308"><i>  2018年10月27日下午,重游嵛山岛十连驻防旧址,追寻曾经的岁月。</i></font></b></h1><h3><b> 左起:左起:郭鹏飞 、杨志强、吴文芳战友,在防空洞口(坑道)旧址前的合影。</b></h3><h3><i> </i></h3> <h1><b><i> 吴道三连长重返嵛山岛</i></b></h1><h3><b> 2017年10月27一29日,农历丁酉年重阳时节,身患癌症、耄耋之年的吴道三老连长,情系嵛山岛,追寻坚守海岛十五年曾经的岁月,在其家人的陪同下从浙江来到福建省福鼎县,转乘旅游船重返第二故乡一嵛山岛。灶澳村的方益辉老人陪同吴道三老连长及家人一行,游览了洋鼓尾半岛十连驻防旧址,并在连部旧址合影留念,了却了他老人家多年都想重返嵛山岛的心愿。</b></h3><h5><b> 吴道三连长及家人和方益辉老乡在连部旧址前的合影</b></h5><h3><b> 上图, 左起:女婿、长子、吴道三连长、方益辉老乡、大儿媳、老连长夫人、女儿、外孙、次子。</b></h3><h3><b> 下图,左起:长子、吴道三连长、方益辉老乡、次子、大儿媳</b></h3> 时代印记,军旅景区 领略当年军旅印记 <h1><b><i style=""><font color="#167efb">  当年,指战员在嵛山岛灶澳村洋鼓尾半岛上留存连队驻防旧址。经过维修完善,打造成了红色军旅的旅游景区,现在,己经投入使用接待旅游。</font></i></b></h1> 看大海,观日出 <h3><b><i style=""><font color="#167efb">&nbsp;&nbsp; 洋鼓尾半岛上,是一个看日出的地方,也是看大海的好地方。半岛前东方是茫茫的东海,700公里处是琉球群岛的那霸,东南340公里是我国的钓鱼岛,东偏南210公里是台湾岛。在洋鼓尾半岛上,可以充分感受到大海的辽阔和美丽!</font></i></b></h3> <h5><b>  美篇制作完成, 思绪万千,情系嵛山岛,去年重返第二故乡,虽然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但是,总还是想,再上嵛山岛洋鼓尾半岛,再次回味当年曾经的岁月。</b></h5><h5><b> 美篇部分照片,采用了战友和亲们提供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不妥之处请斧正。</b></h5><h5><b> 2019年7月23日于武平碧水庄园</b></h5><h3> </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