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工作室理念:学思结合   落实素养    传承文化   研史促教</h3><h3><br></h3>  <h3>  走过了春的旎旖,迎来了夏的蓬勃,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所谓三年磨一剑,我们也带领着一批学生披荆斩棘,过关斩将,迎来胜利的喜悦!7月13日,在大同十一中,我们相聚一起,在陈芳芳老师的带领下,趁热打铁,从中考出题及阅卷角度分析中考试题,总结经验。</h3>  <h3>  大同一中的狄峰老师,以他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分析了此次中考试题。</h3><h3>        2019年历史中考试题依然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理念,遵循我省中考改革的“一核六维四手段”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h3><h3>      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续强化学生在家国情怀下的价值观的考查。</h3><h3>     二、以“一核六维四手段”为基本原则,继续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核。</h3><h3>     三、坚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唯一依据,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h3><h3>      </h3>  <h3>  来自大同十八中的张丹老师,作为中考阅卷老师,根据她所阅试题18(1)做出了分析。</h3><h3>          第一,2019山西中考历史与2018年相比较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角度,综合考察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能力,运用SOLO分层评价策略,体现赋分的创新性,凸显对学生核心素养发现水平的考察。</h3><h3>          第二,根据中考历史试卷试题18(1)题来看,难度系数0.49,属于中等难度。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概括信息,时空观念素养落实、地理学科中方位的识别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与地理学科————方位的跨学科整合,体现了山西中考命题核心素养落地的“四大手段”————跨学科整合。同时是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答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拓展训练学生的答题思维。</h3><h3>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本题丢分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认真审题,导致答题错误。第二、对知识点缺乏准确识记,政权名称与建立者不能一一对应。第三、错别字严重。</h3><h3>         张丹老师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绘制思维导图,落实核心素养,呵护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体验权利,唤醒学生成长潜力,培养创造性思维。</h3><h3><br></h3>  <h3>  来自左云的刘月英老师,从她评卷的角度,以材料解析18题(2)为例,从分值划分、评分标准、以及在评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为我们做出了细致的分析。</h3><h3>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以下问题:</h3><h3>一、错字多,书写不规范。</h3><h3>二、答题缺乏逻辑,没有层次。</h3><h3>三、缺乏历史最基本的历史解释素养,没有掌握历史评价基本原则。</h3><h3>        刘月英老师提出,在经后的教学中,对学生不仅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h3><h3>         </h3><h3>        </h3><h3><br></h3><h3>        </h3>  <h3>  北岳中学乔瑞霞老师,作为中考阅卷老师,在此次活动中,从SOLO分层评价策略到试题出题角度,认真细致的给大家做出了分析。</h3><h3>        从今年中考试题来看,虽然选择题难度降低,但非选择题主要是兼顾区分度,在考察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史料实证能力等有思维含金量的内容上,难度有所提高。突出表现在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能力。</h3><h3>         以19题(5)为例,题目要求以“河•和•合”为题写15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中的三个字,包含了“古代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和平交流”和“团结合作促进文明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具有站位高、立意远、角度巧、导向明的特点。要求以小短文的形式去呈现历史史实,考查了学生高阶思维的跨学科综合能力。</h3><h3>        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h3><h3>一、提取材料能力差,站位不高。</h3><h3>二、史论结合能力差,做不到论从史出,用史实支撑结论。</h3><h3>三、答题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h3><h3>        根据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的做法:</h3><h3>一、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h3><h3>二、教学中渗透史论结合的方法</h3><h3>三、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h3><h3>四、从初一开始,从试题入手,培养学生答题方法。</h3><h3><br></h3><h3><br></h3>  <h3>导师总结:</h3><h3>        今天我们从山西中考试题出题和阅题两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目的在于精准指向今后的课堂教学,根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学科素养。</h3><h3>        陈芳芳老师还指出,在今后要加大教研力度,积极开展线上教研活动,以课堂为阵地抓教学,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成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