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帅才张子清:毛泽东心目中的“关云长”

桃中•铁树开花

学习与整理:李蕾蕊指导:罗铁花 人物生平 <h3><br></h3><h3> 他,追随毛泽东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曾经和朱德、陈毅一起,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3个师长;他被毛泽东称赞为红军中的关云长。他就是桃江板溪风景寺的革命烈士张子清。</h3><h3> 张子清(1902—1930),湖南益阳桃江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将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进入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随团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4月,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1师师长。1930年5月逝世,年仅29岁。</h3><h3> “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钢铁战士。他为革命竭尽忠勇,是红军中的关云长。”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他。“他是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军事助手”(何长工语)。</h3> 人物轶事 <h3><br></h3><h1><font color="#167efb"><b>秉承父志 ,拒绝赴美留学</b></font></h1><h3></h3><h3>  张子清出生于一个爱国军人家庭,是将门之后。张子清的父亲张建良参加了同盟会和湖南新军,当上了江道区少将司令,虽然时逢军阀混乱、民不聊生,但作为军人的张建良一直抱有为国家和民族尽忠之心。</h3><h3>  1917年,张子清的父亲张建良在战乱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卒年三十六岁。临终前,张建良把十五岁的长子张子清和八岁的次子张泳叫到身边,口授遗嘱,教导兄弟二人要胸怀天下,心怀人民,发奋读书,把革命当作人生最大的荣耀,把为国捐躯当作人生最有价值的选择,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孙。</h3><h3> 1925年,张子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天,张子清赶赴广州,途经长沙,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谭延阀以世交关系两次派人找他会面,要保送他去美国留学,但他都婉言谢绝了。</h3> <h1><b><font color="#167efb">秋收起义露锋芒,开启战斗新历程</font></b></h1><h3> 1920年结业于湖南讲武学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赴广州,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毛泽东、李富春、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张大雷等共产党人,聆听了他们讲授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主义”等课程,特别是毛泽东讲授的“农民运动”,给张子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张子清在校的突出表现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特意让他担任了学员中队长。1926年7月,北伐开始,学员们提前结业,毛泽东挑选了50名学员,组成北伐宣传队,随北伐军进军湖南,张子清就是其中一员。在衡阳接受训练后,张子清被派往常德,担任贺龙第二十军的政治连长,不久被调往长沙,担任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教官。</h3><h3>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志士惨遭屠杀。湖南军阀也蠢蠢欲动,准备阴谋策划一场大屠杀,长沙城内空气陡然紧张起来,枪声此起彼落。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张子清率领着已暴露身份的6名同志换上长衫,化装成商人离开了长沙。5月21日,长沙 “马日事变”发生,张子清逃过一劫。</h3><h3>  此后,张子清来到平江,见到了平江县委书记吴黑撑,并应吴黑撑请求,主持平江工农义勇队军事训练方面的工作。此时,浏阳工农义勇队由县委书记潘心源率领,转战来到平江,准备会合平江工农义勇队,前往江西参加南昌起义。潘心源一直为浏阳工农义勇队缺乏军事干部发愁,便试探着向吴黑撑求援。</h3><h3>  吴黑撑想了想说:“正好!最近从长沙来了几位搞军事的同志。”</h3><h3>  潘心源说:“怎么样?能不能给我挑两位?”</h3><h3>  吴黑撑说:“刚来不久,了解不深,但其中有一位,名叫张子清,是广州政治讲习班学生,参加过北伐,来到平江前是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教官,看来相当精明能干,政治上、军事上都不错。”</h3><h3>  随后,吴黑撑领着潘心源来到练兵场上,潘心源看到练兵场上干部战士那杀声嘹亮、纪律严明的情景,心中十分敬佩。操练完毕后,潘心源找到张子清,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热诚邀请他前去任职。就这样,张子清来到了浏阳工农义勇队担任指挥。</h3><h3>  不久,浏阳工农义勇队与平江工农义勇队合编为一个团,张子清任第一营营长。</h3><h3>  部队一路向南昌开进,途中来到湘赣边界的江西铜鼓县。而此时已是9月上旬,南昌起义军早已南下。于是部队决定留在湘赣边界,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11日,部队接受毛泽东的检阅,正式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并随之向浏阳挺进。从此,在纵横千里的湘赣边界,张子清开始了他崭新的战斗历程。</h3><h3>  9月12日,张子清率一营担任左翼,配合正面部队二营一举攻克浏阳白沙,歼灭和俘虏敌军1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第二天,张子清率一营担任先头部队,继续向东门进发。在距东门市5公里的十二墩与敌遭遇,一营奋起还击,当场毙敌数十人,余敌逃之夭夭,一营乘胜占领东门市,打开团防局牢房,救出了被关押的数十名革命同志。东门市的劳苦群众见秋收起义部队来了,纷纷把煮好的稀饭抬到路边,并一碗碗盛好送到战士们手里。张子清感到盛情难却,便命令部队吃了稀饭,但坚持付钱。</h3><h3> 9月14日上午,毛泽东在镇上的天主教堂楼上召开全团负责人会议,部署群众工作和讨论攻打达浒的计划。会上,毛泽东要张子清介绍部队攻打白沙、东门的战斗情况,张子清着重表扬了全团士兵的战斗精神,使全团士气倍增。</h3> <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回援井冈山,毛委员说他是“关云长”</font></b></h1><h3> 10月14日,部队经宁冈古城来到了湖南酃县水口,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整休,毛泽东根据敌情变化,决定率部上山,实行武装割据。随后分兵两路,一路由宛希先率一营两个连攻打茶陵,一路由毛泽东、张子清率主力部队经酃县下村上井冈山。在遂川大汾,部队遭到肖家壁靖卫团的袭击,被截成两部分。毛泽东率团部和一营二连,经黄坳、荆竹山、大井于27日到达茨坪。张子清、伍中豪率三营向湘南转移,经桂东来到赣南。漫漫数百里的征途上,山峦连绵,道路崎岖,张子清冷静沉着,指挥自如,全营指战员勇敢而又巧妙地甩掉敌人的多次追击。</h3><h3>  毛泽东在茨坪十分关心三营的下落,他把团营干部找来,叮嘱说:“三营失散已久,你们要留心他们的下落,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把他们接回来。”</h3><h3>  团长陈皓耸耸肩膀,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三营早完了,即使没有被消灭,也会投降敌人。那张子清出身豪门,父亲当过湖南江道区少将司令官,能可靠吗?” </h3><h3> “不会,绝对不会!”毛泽东与陈皓看法迥然不同,“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经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得到关云长这员大将,又是封官赐爵,又是赠送黄金美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费尽了多少心机。可是,关云长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便毅然离开了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骑上吕布的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党我军的好干部,难道比不上古人关云长?”听完毛泽东这席话,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陈皓无言以对。</h3><h3>  张子清到达赣南崇义上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上庾整编的南昌起义余部军营,陈毅与朱德商量后,化装成农民来到了上堡。张子清见到陈毅,十分高兴,当即向陈毅介绍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随后沿罗霄山脉中段进军,转战湘南的经过,并将毛泽东到达井冈山的消息告诉了陈毅。陈毅说:“我们在潮州汕头失利后,随即向粤北、赣南转移,一路上,我们多方打听毛泽东的下落,今天总算知道了。请你回去后转告毛泽东,我和朱德等几日就将率部队向井冈山前进。”</h3><h3>  11月18日,陈皓、宛希先奉命第二次攻打茶陵,敌人自知不敌,当即闻风而逃,工农革命军第二次占领茶陵县城,成立了根据地第一个县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任主席。在谭震林、宛希先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基层政权和地方武装的工作。</h3><h3>  12月16日,湖南军阀派出第八军吴尚一个加强团,并纠集周围几个县的挨户团向茶陵进攻,宛希先率领一营、特务连及茶陵县游击队、赤卫队、工人纠察队在城西山头上堵击敌人。战斗由早晨持续到中午。就在敌人再次层层叠叠包围过来时,张子清率领三营来到了茶陵城,他听到城西急密的枪声,当即派出战士前往侦察。探明情况后,张子清率三营立即投入战斗。敌人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宛希先见敌后杀出援兵,便命令部队奋勇回击,敌人终因抵不住我军两路夹击,不得不逃出城外十里。</h3><h3>  战斗结束后,分别两个多月的一营和三营在茶陵城重逢,宛希先握着张子清的手说:“你是神兵从天降呀!否则一营就将全军覆灭了。”张子清笑着说:“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名声大啊!我们在回师途中,听说茶陵县成立了工农兵政府,所以当即决定来到了茶陵。”接着,张子清把三营两个多月的情况告诉了宛希先。宛希先说:“我们找得你好苦啊!毛委员说你是关云长,一定会回来的。”</h3><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不搞特殊化,“张师长舍命献盐”</font></b></h1><h3>  从1927年9月上井冈山到1928年4月酃县(今湖南炎陵县)接龙桥阻击战负伤,短短7个月张子清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928年4月底,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任命张子清为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h3><h3>  1928年4月22日,为掩护朱德、陈毅部队转移,张子清率部队打退敌军十多次疯狂进攻。战斗中,张子清左脚踝骨被敌机枪子弹打断。张子清住进了茅坪红军医院,治疗枪伤。可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只能用竹镊子来夹他脚踝骨里的子弹。当时没有麻药,他用牙齿咬着木头忍受疼痛,可是几次手术都未能取出子弹。</h3><h3>  当时,毛泽东、朱德等人非常牵挂张子清,他们几次来到红军医院看望他,并且提议派人秘密护送他前往长沙,到大医院治疗,但都被张子清拒绝了。他认为,红军将领不能搞特殊化。1928年底,张子清转移到小井红军医院住院治疗。由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严密封锁,各种物质,特别是药品和食盐异常缺乏。开了5次刀,脚上那颗子弹头始终没有取出来。伤口溃烂日渐恶化,但他为了鼓励同志们的斗志,强忍疼痛,给伤员讲故事。当时红军医院没有酒精,只有盐水洗伤口,后来盐水也没有了,只能用金银花水代替。团里的同志特意把从伙食中节省的一包盐送给他洗伤口,他却用一张油纸细心地包好,藏在枕头底下。有一批重伤员送进来,急需马上手术。但是,如果不消毒,做手术会有生命危险。正在医生护士着急的时候,张子清把他们叫到病床前面说,“我这里还有一点点盐,是我自己留下的,你们全部拿去,让重伤员清洗伤口,尽快消炎消毒后做手术,让他们早日康复。我这条腿里面的子弹已经取不出了,腿肯定保不住了,但是没有关系,即使截掉这条腿,我还是一样会革命到底。”</h3><h3> </h3><h3> 由于缺医少药,张子清的枪伤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感染越来越严重,一直感染到腹部,但他一面忍着伤痛的折磨,一面忘我工作。伤痛和感染,一点点消耗着他的生命力。1930年5月,张子清病逝于井冈山,终年29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永新城郊风景秀丽的东华岭</h3> 人物纪念 <h3><br></h3><h3> 中共中央为了纪念这位功勋杰出的革命烈士,于1981年在永新县城东华山重建了烈士墓。墓前两侧竖立的石柱上刻写着:“青山埋忠骨,浩气贯长虹”。</h3><h3> 2015年9月30日,第二个烈士纪念日,桃江县鸬鹚渡镇风景寺村,张子清烈土纪念馆开馆。细雨纷飞中,大家共同缅怀一位逝世80多年的英雄。</h3><h3> 2019年7月1日上午,大型现代花鼓戏《红军名将–张子清》在张子清烈士故居——桃江县鸬鹚渡镇张子清村举行开排仪式。桃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国清在开排仪式上崇敬地讲述了张子清烈士的光辉事迹。</h3><h3> 2019年桃江艺人深情创作歌曲:《等你回》——献给桃江籍革命先烈张子清。作词:张兵 高汉武;作曲:李凯稠;演唱:徐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