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石门街,是鄱阳县最古老的三个古街之一,座落在赣北边陲,这里靠近安徽,与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原龙泉村)相邻,这里不仅是“温柔富贵乡”,也是“商家竞趋地”,更是“兵家必争处”。</h3><h3> </h3> <h3> 早在大革命时期,石门街上街头(涧水桥以北)住着程功炳、刘接枝夫妻。夫妻俩以加工经营爆竹为生,膝下无子,经好心人介绍带一男丁做儿子,取名程进宗,后又带一女曹细凤做童养媳。1930年石门街闹革命,来了红军部队,程进宗喜欢吹号,报名参加了红军并当了一名小号手。1930年冬随部队出征后一直杳无音讯,解放后听上面派来的土改干部讲,从鄱阳转战的红军在弋阳与国民党军队打了一次大仗,人们便猜测程进宗可能在那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了。</h3> <h3> 程绍清,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五祝(祖)区,原名商森河。参加地下党,在黄梅县大革命失败后商森河途径彭泽来到石门街湖北会馆暂住。湖北会馆与程功炳居家不远,馆长徐进培知道程进宗参加红军随部队走后一直没有消息,就介绍商森河做程功炳的儿子,改名为程绍清。后来与童养媳曹细凤结婚,生有一儿两女: 程汉滨、程灿梅和程兵梅。</h3> <h3> 程绍清在石门街成家后慢慢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仍然从事地下工作,以挑杂货担作掩护,负责鄱阳、秋浦(今东至县)和彭泽地下交通联络。有时也以推土车方式在外乡买卖物品为由发展红色赤卫队员和以卖棉布把传单藏在棉布内转到其他地下党手中。由于他工作积极被党组织任命为石门街赤卫队队长。</h3> <h3> 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陈赓部队到达石门街,国民党残兵败将在解放军快到来之前就闻风丧胆、仓皇沿龙泉经东山垅公路往南逃窜,并将石门街通往龙泉的石墩木桥炸毁,阻止解放军追击。</h3><h3> 石门街人民从此解放了。</h3><h3> </h3> <h3> 解放军大部队继续南下,留下少数同志成立剿匪工作队,在原李炳松屋内办公(现和平西路十字路口与井头弄路口之间),主要是维护本地治安和筹备建立石门街新政权。大部队走后由于留守战士较少,同年六月肖家岭、谢家滩、侯家岗和石门街等地国民党残匪死灰复燃,号称“九路军”与共产党作对,在谢家滩围攻区政府,周华民和郭贺同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h3> <h3> 根据石门街、谢家滩等地“九路军”猖獗形势。为了保存革命势力上级指示: 石门街原留守干部和战士尽快转移,只留下程绍清、饶桂花和占金苟三位熟悉石门街情况的同志。7月7日国民党残匪(九路军)攻打谢家滩区政府后又组织40余人来围攻石门街工作队,占金苟同志在战斗中弹牺牲。7月14日(农历六月十九)清晨反动匪徒又突然包围石门街工作队,工作队队部内只有程绍清、饶桂花二人,因寡不敌众二人被匪徒强行绑走,国民党残匪对程绍清、饶桂花进行残酷审讯,严刑拷打,要他俩供出剿匪工作队人员转移地点。</h3> <h3> 程绍清、饶桂花二位同志宁死不屈,誓死保卫革命同志,国民党残匪无计可施于当日午时将他俩押解到石门街至西边坂古石桥(现和平西路安置区往西200米处)。在桥东头将饶桂花枪杀,又把程绍清押到桥西,再次要程绍清供出剿匪工作队人员转移地点。程绍清同志视死如归,宁死不说,最后被残匪连开四枪,英勇就义,年仅四十岁。</h3> <h3> 饶桂花、程绍清被国民党残匪枪杀后,石门街好心人朱三伢老人(曹盛章的叔叔)将二位同志遗体帮忙收殓。程绍清就埋在官弄坂门口畈上(1970年大搞园田化取骨转葬在官弄坂村后横山下)。</h3><h3> </h3> <h3> 1950年12月,中共浮梁地委土改工作团第六工作队进驻石门、铁门乡,搞土地改革。区委刘海锋书记来石门街对革命烈士进行信息收集上报材料。最后我镇陈春喜、饶桂花、占金苟、程绍清、张赐贵五位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h3> <h3>烈士之子:程汉滨</h3> <h3>口 述: 程汉滨 收集整理:曹和金 </h3><h3>校 对: 潘慧芳 审 核: 孙京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