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之武汉会战

邢建明

<h3>  那一年,我去广水出差。</h3><h3> 在京港澳高速过了信阳的一个小山脊处,我遥向西望,远处山势巍峨,巨石与草木参差,山色斑驳,向远有一高峰映着淡淡的晚霞,有云雾缠绕,这就是久仰的桐柏山。</h3><h3> 黄昏时分,到了广水。广水是县级市,隶属湖北随州——就是出土战国编钟的地方,东邻大悟,向西是随州,北与信阳狮河区接壤,往南便是孝感和武汉了,地形仍属大别山的南坡丘陵地带。进县城的一条路边,有红色的沙土稀疏的植被和零星的农田,老城的街边,有亭亭的樟树和婆娑的玉兰树,有点南方的意思了。</h3><h3> 广水是“风机之城”,是湖北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风机制造基地。看了工厂我们去参观鸡公山,路上发现有同向开往广水的公交,颇以为奇,向导为我们解释,原来现在的广水市原来叫应山县,现市政府驻地叫应山镇,为原县政府驻地,广水是原应山县的一个镇,在京广线上有广水站,现仍叫广水镇,因铁路交通的因素,广水的名气大过了应山,故改名广水市,但政府所在地仍在应山镇,广水镇在应山镇的东稍北10多公里,规模大小相差无几,感觉像是两个县城,政府有规划要将两镇打通形成一个超大的县城,这么多年过去,不知怎样了。</h3> <h3>  鸡公山位于桐柏山以东,大别山的最西端,属信阳狮河区,因南主峰报晓峰似鸡公而得名,雄居“义阳三关”,“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为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山系以北东双河、九渡河汇入狮河复入淮河,以南环水、大悟河流入汉水,复入长江,因处于温热向亚热带过渡线,山势高险、草深林茂,雨水充沛、瀑布流星、奇峰怪石,故与庐山、莫干山、北戴河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同时也是我国八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发源地,自民国以来便有中外名流、豪杰俊儒于此避暑疗养并建有各式风格和异国情调的建筑,与山上的风景相得益彰,成为游人观览的重要元素。</h3><h3> 进了大门,汽车便沿着景区一条宽约六七米的盘山公路爬行,不多时已到山顶,这天是周六,游人不少,虽是盛夏,微风吹来仍感凉意袭人,空气特别清新,阳光也格外明媚,天很蓝,云很白,路边的音箱在放着轻快的音乐,感觉很是轻松和惬意。</h3><h3><br></h3> <h3>  向导领我们参观美龄舞厅,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外面看起来很普通,一个简单的门,进去向左向前各一通廊,左通廊边有两间屋子,每间也就10多平米,水泥地白灰墙,有个简单的吊顶。向前通廊右侧有个稍大的房间,是舞厅,装潢稍好点,有舞池、乐队区、观众区,也有一些较大的灯具,外侧有一个封闭阳台通廊,左侧是一个天井,种有牡丹、竹菊等。</h3> <h3>  通廊和舞厅墙上挂满了宋各个时期的照片,从幼时在美读书到晚年旅居美国,最多的是抗战时赴各地演讲动员或组织救国团体的照片。也展有一些宋的实物,以及战时出版的进步书刊,“铁血救国”“抗战到底”这些文字在发黄的纸上仍散发着历史的光芒。特别要说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宋飞西安救蒋,临下飞机时交给付官一把手枪,嘱托说一但人身遭侮辱,即刻开枪打死她,以不累党国。</h3><h3> 为什么这里有美龄舞厅,这就涉及到武汉会战了。1938年6月,武汉大会战拉开序幕,蒋介石的战时指挥部就在这鸡公山的一个防空洞里。带着想像中的滚滚硝烟和隆隆炮火,我们参观这个防空指挥所,一进门下去是一个负一层约30平米的房间,仿当时情景布置成一个作战会议室,背景是紫红色的幔布,中间是国父孙中山的标准像,像两侧是青天白日国旗和国民党党旗,高背座椅,长桌上铺着墨绿色的桌布,每座前一个小盖茶碗,别无其它。跟前提供有国军军装,有星级将服以及卫官军服供游人拍照,我们一行4人分别着装入座留影,我是大翻领的文职校服,洗出来看,还有点意思。</h3> <h3>  参观了防空指挥所,我们向鸡公山的标志——那块公鸡形状的巨石行进。向南,再向西,爬一个缓坡,到这座小山的峰顶,便是这块巨石。这块巨石应该有10多米高,“鸡头”是西向,应该是蹲立状态,不过任我如何想像,也很难把这块上尖下阔、稍有肚子的石头与公鸡联系起来,正是应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h3> <h3>  向西,“公鸡”的脚下,是一个很高但不是很陡的悬崖,远眺,山下河川公路、村镇房屋历历在目。向导手指远处,说咱们的午餐将在那个山的那边一个有名的农家乐享用,我顺着望去,山峦叠嶂,青岚飘绕,山河如画……</h3><h3> 汽车一路下山,沿着狮河区的南环公路向西,路左(南)是丘陵山坡,可见一层层一片片茶田,茶树或圆或弧依山就势排成了整齐的图案,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信阳毛尖原产地,平素信阳毛尖多有品尝,原来就是从这样的茶树采摘的,很想下去近距离看看那茶树,闻闻它的香味,触摸一下那片神奇的叶子……</h3> <h3>  未几,前一沟口,进沟爬行不远向西一豁口,过豁口又一沟川,南北向,有桥,桥下小河流水,河西岸有路,沿此路向北下行不远即到目的地。这是个独门小院,东依小河,西傍公路,南北都是农田。</h3><h3> 农家乐的饭菜无非就是土鸡野鱼、河鸭竹笋一类,已没什么印象,但店家沏的信阳毛尖却是香高持久、清新鲜爽、滋味浓醇,几乎颠覆了我此前对信阳毛尖的感知。后与茶友分析之,多倾向于茶鲜水正说,认为水的因素更大。</h3><h3> 茶足饭好后我们返回,沿着河西路向南爬起来,再下坡东拐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竟然到了广水县城的主街上,早上我跑步时就到过这个路口。一年后我在迁安的一个采摘区里又遇到了相似的地形,也是沿着沟谷一直向南,翻过山后另有天地,采摘区里植被丰富,有一棵古山梨树,主干直径也有两三米,安厂在树下踅摸多时摘了几个黑皮梨,酸的很,说是这种梨须冬天冻了吃才好。</h3><h3> 晚上回到宾馆,想鸡公山的防空指挥所,便净手沐衣,补补武汉会战这一课。</h3> <h3>  1938年的武汉,自上海、南京、北平沦陷后,成为了集党、政、军、企为一体的重镇要地,其战略地位在当时之中国无可替代。同样对于日本,快速拿下武汉,则可从政治、经济甚至精神思想意志上击垮中国,从而实现侵华战争速战速决之战略目的,这就导致武汉会战成为抗战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共140多万,最终以我方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死伤日军25.7万,自此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转移。</h3> <h3>  硝烟滚滚,炮声隆隆,自1938年6月11日至1938年10月27日华中大地战火纷飞,数十万中华儿女奋战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线上。尽管10月25日迫于广州失守国民政府为保存有生力量,从战略上撤守武汉,但武汉会战仍是有许多亮点的。比如南线1兵团的万家岭大捷,此战由薛岳指挥,连同后期长沙保卫战其所创的天炉战法,都是抗战时期的经典战例。在万家岭战役中涌现出了现在颇有争议的张灵甫,当时身为305团团长的张亲率敢死队于敌背后突袭,并带伤坚守阵地,为最后全歼日军起了决定性作用。(查了一下,张出身贫寒,青年时即考入北大,家贫辍学,后又考入黄甫4期,与胡琏、林彪同学。)还有北线宋希濂部的富金山之战、小界岭之战,均顽强拒敌,当小界岭国军撤退的时候,武汉已经弃守几日。潢川守战日军遇上了一代名将张自忠,张将军将潢川多守了3日并率部安全撤退,这在当时多数国军遇敌一触即溃的情况下是相当难得的。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将军精忠报国、战死沙场,举国哀悼,今京、津、沪及武汉均有张自忠路,英名不朽。</h3> <h3>  有机会再去去鸡公山,祈祷祖国和平永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