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印象

艾玲1464117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我们离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去码头乘五星游轮“诗丽雅”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游船上享用丰富的北欧海鲜自助晚餐。吃完晚餐,来到甲板上,夕阳的余辉洒在大海上,海面上金光闪闪,海水,船、游人,此时都被太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远远望去,好似用水彩染成的图画,美丽极了,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夜晚,我们住在游轮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一夜的睡眠,早上10点我来到了北欧之行的第二站瑞典斯德哥尔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瑞典,在我有限的知识里,对这里不算了解。只知道这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人民的福利很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半部,三面环海,东侧濒临波罗的海。拥有15处世界文化遗产,森林覆盖率为54%。是北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名副其实的北欧一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瑞典”一词在瑞典语里的是“安宁的王国”的意思,同时这里也被称为“森林王国”“湖泊王国”,瑞典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应该就是诺贝尔奖了吧。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成立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这里主要对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项颁奖,挪威颁发和平奖。</span></p> 斯德哥尔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既典雅又繁华的城市,因为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风景秀丽,因此被称为“北方威尼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多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有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中世纪的建筑。是一座即古老又年轻、即典雅又繁华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斯德哥尔摩的第一站游览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市政厅位于瑞典首都市中心的梅拉伦湖畔,是斯德哥尔摩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诺贝尔晚宴的举办场所。</span></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由被称为“怪才”的瑞典民族浪漫运动的启蒙大师、著名建筑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设计,它的主体以800万块红砖建造,建于1911年,历时12年才完成,是瑞典建筑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瑞典最贵最美的建筑之一。整个建筑犹如一艘航行中的大船,宏伟壮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筑的一角巍然矗立着巨大的方形塔楼,整个建筑高约106米,顶部缀有三个皇冠的尖塔,象征着曾经有过的瑞典、丹麦、挪威三国的科尔马联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进大门,不远的墙面上,镶贴着诺贝尔的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最受欢迎的是举办诺贝尔晚宴的蓝厅和举办诺贝尔舞会的金厅、王子画廊与塔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的一层有个巨大的宴会厅。也被赞誉为“蓝厅”。设计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设计初时本想在红砖外铺上蓝色的马赛克,建造成蓝色并以此代表瑞典的国旗颜色。但是,在建造过程中,有一天设计师突然见到美丽的瑞典传统手工制作的红砖墙,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漂亮,便立即决定改变计划,放弃蓝色,保留红砖的本色,由此蓝厅不蓝也就成了一个继承瑞典传统文化的古老故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年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日。这一天,诺贝尔奖金颁发后,瑞典国王和王后都要在“蓝色宴会厅”,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蓝厅两侧列柱间金碧辉煌的灯光和前方打下的蓝色光柱,衬出精英云集的晚宴氛围。大厅上方是硕大的管风琴,有1万个风管,是欧洲最大的管风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众多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学、文学领域专家的毕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穿晚礼服女士而设计的矮矮台阶很人性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层的蓝厅,由于是举行诺贝尔晚宴的所在地而成为市政厅里最著名的房间,每年诺贝尔奖晚宴举行时,都会有上百部相机拍下人们的一举一动,蓝厅的每一个角落都曾被摄影胶片记录过,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荣与遗憾共存,赞誉与轻视同在,许多获奖者的名字因为时间久远几乎被人们淡忘了,但诺贝尔奖本身及见证其历史的市政厅却至今备受瞩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心生许多感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诺贝尔颁奖典礼的宴会厅,亲身感受这大厅的气势恢弘,也很不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台阶步入二楼,参观议会厅。议会厅是斯德哥尔摩市议员们开会办公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议会厅最具特色且最漂亮的是船形屋顶。据说当初设计师并未想把屋顶建成现在的样子,但在即将完工时却发现,还没来得及铺设顶棚的屋顶很像以前斯德哥尔摩最早的居民维京人航船的船架,这倒很符合北欧维京时代的建筑风格,于是,设计师又改变主意了,并在屋顶上画出日月星辰,以表示议会所探讨的话题,打开天窗说亮话,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在多数人的眼中,这座大厅屋顶的美丽在于立体的船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议长的坐席,高高的帏帐,显示了其权威及尊贵的身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内还有一个被称作“金厅”的大厅。大厅纵深约25米,金厅四面的墙面铺装的材料采用的是三明治的工艺,在两片玻璃之间夹上金箔,这样不仅使整个金厅的金子用量大为减少,还能保持金箔永不褪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中墙上大幅壁画上方,是端坐着一位神采飞扬的梅拉伦湖女神。女神脚下尚有两组人物,分别从左右两边走近她,右边一组是欧洲人,而左边一组则是亚州人。同行中有人眼尖,很快从中发现有一穿着清代服饰的中国人,吸引了大家争相上前观看,原来是康有为。这幅镶嵌壁画象征着梅伦湖与波罗的海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是人类向往的美好之地,不仅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也是市政厅的“镇厅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明亮的灯光映射下,无数光环笼罩,金碧辉煌。其间,还镶嵌有用各种彩色小块玻璃组合成的一幅幅壁画。虽然已经百年岁月,当您来到金厅依然会感到整个大厅金碧辉煌,壁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了议会厅就到了一个小型的宴会厅,说小也不小,只是和蓝厅相比,就小多了。宴会厅一面是美景如画,另一面则是画如美景了。这一组壁画叫做王子画廊,是现任国王的叔叔历时五年才画完的,画的对象就是另一面窗外的风景。这样不管坐在餐桌的哪一边都可以欣赏美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厅里的柱子也有点说头,多棱柱代表男性,圆柱代表女性。多棱柱和圆柱每组并列一起,是瑞典男女平等的一种表现方式。金色大厅走廊,黑色的柱身,金色的柱帽,雕饰着精美花纹的屋顶,和谐中保持着北欧传统古典建筑的诗情画意。</span></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议会厅出来,又参观了几个小的厅室,其中这个的房间叫法国厅,虽然这个房间很小,但它是斯德哥尔摩居民心目中比"金厅"、"蓝厅"更为神圣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斯德哥尔摩婚姻登记厅,斯德哥尔摩的市民从这里领走的不仅是结婚证书,而是对这个美丽城市的深情与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拱廊,出了拱廊,结束了市政厅的参观,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厅的门票是不干胶的贴纸,参观时就贴在衣服上,离开是就贴在出口处的一块木板上,很是环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南面是一个较宽阔的花园,隔水和骑士岛相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园的草坪修得很整齐,靠水的平台两侧有两座雕像,一男一女,分别代表歌唱和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周围广场宽阔、绿树繁花、喷泉雕塑点缀其间,加上波光粼粼湖水的衬映,景色典雅秀美。参观完市政厅后,就去参观瓦萨沉船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瓦萨沉船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萨沉船博物馆建于瓦萨号遗址附近。一进博物馆,马上就能看到这艘著名的瓦萨沉船,巨大的船体映入眼帘,给予震撼的视觉效果,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到当年的那段历史。人们不仅能看到300多年前战船的原貌,还可以欣赏到船上的700多件精美的雕塑原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萨"号是当时瑞典人心目中的偶像战舰,1628年,首航时不幸遭遇强风沉在距港口2公里处,一炮未发就沉没了。333年后(1961年)考古学家们发掘打捞了这艘巨大的沉船之后,瑞典人专门为其建造了博物馆进行放置 。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1990年开馆以来,该博物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历年来游客最多的博物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尤其近距离观察船体,上面的雕刻是极其细致、生动,让人更是不禁感叹。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赞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遍布船体和门窗的那些关于神明、君主和瓦萨王朝徽章的繁丽雕刻,以及船尾的那只金色雄狮浮雕,不得不承认,这不只是一艘沉船,这也是曾经沉没的一个王朝的气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富有传奇色彩的打捞过程和它的沉没历史同样引人入胜,而且博物馆中所有珍贵的物品都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内还介绍了瓦萨号是如何建造、如何沉船、以及如何从斯德哥尔摩阴暗的梅拉伦湖中打捞出来,保存完整供后人参观。瑞典的博物馆设计非常棒,是通过氛围的营造加深观者对展品的感受,比单纯的讲解要立体得多也高明得多。也许过了很久,你已不记得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当初观看的感受却深深刻在脑海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繁华的城市街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梅拉伦湖两岸,风光无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天气变冷,刮起大风,我们要乘游船去皇后岛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皇后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后岛,瑞典皇家领地,最初是瑞典国王约翰三世为皇后凯瑟琳建造的一座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石头城堡,皇后岛因此得名。因它的建筑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故有“瑞典的凡尔赛”之称,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导游讲,现在的国王夏天就住在这里,国王上班要到市里的皇宫。可能来的晚了,除了看见皇后岛上给皇宫把门的卫兵,其他区的地方都没见开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宫的北面,还有个剧场,建于1766年。1792年古斯塔夫三世在这里遇刺身亡,剧场从此关闭。到1920年重新开放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有百年前的道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宫后面是个偌大的花园,整齐的林木,零星的雕塑,还有喷泉,由于天冷刮着大风,游玩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显得有些冷清,不过这对于出游何尝不是好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没有凡尔赛宫和彼得堡夏宫的豪华,更多的是园林和建筑,别有一番风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尼古拉教堂</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了游船,我们又返回市区,游览了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大教堂的正式名称为圣尼古拉教堂,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老城最古老的教堂,也是瑞典砖砌哥特式建筑的重要例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毗邻斯德哥尔摩王宫,是通往王宫的主要通道,在王宫斜坡的西部顶点。教堂南面的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大楼面对大广场,内有瑞典学院、诺贝尔图书馆和诺贝尔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瑞典议会大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议会大厦,它就坐落在梅拉伦湖边。瑞典议会是瑞典的国会。议会实行一院制,由349名议员组成,并由议长领导。议员任期固定为四年,每四年于9月第三个星期日举行的议会选举日选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只有40分钟的时间,只好一路小跑。匆匆浏览了梅拉伦湖的风光。此时,雨过天未晴,黑云给湖面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卡尔斯塔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瑞典的第二天(5月31号)早餐后,马不停蹄地赶往瑞典风景秀丽的小城卡尔斯塔德。卡尔斯塔德位于瑞典第一大淡水湖维那恩湖北岸,有“阳光之城”之称。城市不大,但以举办各种体育活动著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维纳恩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纳恩湖北欧最大的湖泊,也是欧洲第三大湖,世界第28大湖。位于瑞典南部,维纳什堡和卡尔斯塔德之间。呈东北—西南向延伸,长145公里,宽80公里,最深97米,面积约5550㎞²。说到维纳恩湖,景色倒是一般,不错走走逛逛,享受一下安静的心情也是不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那恩湖,湖水清冷,溢满了灵秀之气,湖中见不到一只船,岸边也没有码头,这个湖泊是城市水源地之一,环境保护的真让人佩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蓝蓝的天空,苍翠的树木,静静的湖面,偶尔看见一两对情侣坐着岸边,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犹如仙境。我们的午餐自理,我们没有想到这里竞看不到一个卖东西的,我和我的同伴只好饿着肚子欣赏“仙境”了。</span></p> 菲耶巴卡小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月3号,我们从挪威回到瑞典小渔村菲耶巴卡小镇。菲耶巴卡小镇依山傍海,以美丽的海港为中心,海港里停满了白色的帆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渔村小镇菲耶巴卡,一座座赭红屋顶的房子沿海岸错落有致的排列,石板小路弯弯曲曲的盘绕着村落,海湾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帆船,一派安详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海的木屋是小酒吧、咖啡馆,小镇显的优雅恬静,这也是瑞典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每年必到的度假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曾与家人在菲耶巴卡这个小岛度过许多愉快的夏日。也许是因为在这里与世无争,她可以不用再小心谨慎地扮演女神,而是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吧!为了纪念她,菲耶巴卡镇还为她竖立了一座精巧的青铜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房屋前后院种植的花草,点缀着小镇周围的环镜,让人仰慕,让人舒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这条小路就可以到湖边游,也可上菲耶巴卡小岛的山上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前走一点,向右边一拐,呈现在眼前的是碧蓝的大海,海港里停满了白色的帆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导游把我们领到小镇的最高地上,这里有一个石头搭建的塔,还有一座教堂。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小镇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环境真是极度的安宁,环境也是干净利落无可挑剔。我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词语来描绘菲耶巴卡小镇——迷人。</span></p> 哥德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小镇,我们前往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哥德堡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位于卡特加特海峡,约塔运河畔,与丹麦北端隔海相望,人口约90万(2016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港城。哥德堡是北欧第一大港,也是北欧的工业中心,哥德堡港口终年不冻,是瑞典和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德堡建有海洋学研究所及其他各种文化设施。著名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位于此地。17世纪建造的皇家住宅,1699年建造的旧市政府,18世纪中叶建造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胜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德堡歌剧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德堡我们首先参观了哥德堡歌剧院,歌剧院建于1994年,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歌剧院之一。整个建筑为暗红色,高86米,共23层,于1986年动工,1989年建成,是哥德堡最高的建筑物,其红白相间的颜色和稀奇古怪的外观颇具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粗旷的外形模仿停泊在水中的海盗船,现在这里主要是用以歌剧和芭蕾舞的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月的哥德堡,仲夏的阳光让色彩一下子丰富起来,许多人喜欢这时的街头,因为总能看到金发美女和长腿帅哥。我们来到歌剧院参观,碰巧遇见一个简短的高中生毕业季成人礼(十八岁成人礼)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瑞典,孩子满18岁时,学校会组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一个成人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类似内蒙古、山西给孩子过十二岁圓锁仪式。“圆锁”本是内蒙古、山西等地的一种传统风俗,近年在内蒙古的西部城市日益盛行。“圆锁”的传统意义已经发生改变。给孩子过12岁生日变得和结婚、孩子过“百岁”一样重要。大多数家长给孩子过12岁生日的方式基本一样,就是要很早就开始订饭店、发请帖、雇乐队,请亲朋好友去捧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庆祝方式,但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span></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成人礼”在瑞典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瑞典人有两件大事:一是成人,二是结婚。成人是个分水岭:孩子们在成人后就要经济独立自主,既不再受父母约束监管,也不能再向父母伸手了。而且在瑞典,一旦孩子年满18岁后,就可以搬出家里居住,同时还可以向政府申请5000克朗的贷款,如果是大学生每人每月还有2800克朗的补助。这才是自由的国度,没有虚假的宣誓,只有值得纪念的Party和无形的责任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有意思的是大人举在手里或贴在车栏上的孩子们的照片,有孩子的百日照,有孩子五六岁时的照片,各式各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显示着孩子们童年时的顽皮和可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问了一个在瑞典的中国人介绍说,这是中学生在欢庆自己毕业兼成人,那幅儿童照片表示他们告别了儿童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孩子们又蹦又跳,喝着啤酒和饮料,还互相泼洒,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已经成人。连一向严肃刻板的交通警察都向他们报以微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一旁边看边拍,那些头戴白帽、胸前挂着不少礼物,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18岁的花季少年 ,在家人朋友的拥簇下,与家人们分享着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与一位刚结束狂欢的女学生合影,她很高兴,很友好,举止斯文而略带点羞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友善、礼貌、谦逊、内敛,这才是瑞典人本真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塔广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看完“成人礼”离开歌剧院,乘车又去哥德堡另外一个著名景点“哥塔广场”,广场上矗立着海神波塞冬的雕像,雕像是1931年建成的,是哥德堡城市标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塔广场上我们又看见一群狂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浑身被啤酒淋透,尖叫着,高唱着,扭动着活力四射的身躯,一副痛快淋漓之态。这种告别学生时代的成人礼,特殊又记忆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广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告别了哥塔广场,又去另外一个更著名的哥德堡市中心的一处广场,之前称为“大广场” 1854年广场中央伫立起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铜像后改用现名。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瓦萨王朝的国王,他是唯一一位被国会称为“大帝”的君主。传说当年古斯塔夫二世骑马上山,指着身旁的一片土地说“城市应该建在此处”,于是才有了哥德堡这座城,因此他被尊称为“哥德堡之父”,铜像的姿势正述说了这个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像后面的白色建筑为市政厅,建于1672年。北面的建筑建于18世纪,以前曾经是交易所,如今是市议会和市府办公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德堡旧码头,有半个小时观光时间,漫步在码头边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哥德堡,我们又坐大巴前往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马尔默坐落在瑞典最南端,隔厄勒海峡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望,两城相距仅26公里。我们要在这个城市住一晚,第二天清晨,我们要赶往丹麦的赫尔辛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字编辑:艾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摄:詹优、艾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资料来源: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