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要靠近小五(小五台山的简称,在家乡,人们都亲切地称小五台山为“小五”),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有多善变多情;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要重装小五,你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潜力无穷;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要攀越小五,你就永远不会知道路途有多艰险不平;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要走进小五,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有多与众不同。</h3> <h3> 卢思浩(90后知名青年作家)说,在这样的生活里,我学会了怎样看待离别,怎样看待孤单,怎样看待生命里这些无能为力的事情。当你还没有出去看世界,还没有踏上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的时候,你的踌躇满志并不是梦想;当你看清了全世界,当你明白梦想是多难实现的时候,你才明白了真正的梦想是什么。</h3> <h3> 自从参加了户外活动,登小五看金莲就成了我心心念念的梦想。以前,患得患失地好几次错过了与金莲的邂逅,从此,这个未完的心愿便成了我心中割舍不下的惦念和牵挂。</h3> <h3> 这次白蚂蚁7月12——14登小五三天连穿公告一发出,我就蠢蠢欲动地跃跃欲试了,没有一丝纠结犹豫,没有一点矛盾迟疑,因为这一天我想的太久等的太久了。</h3> <h3> 为了能顺利出发,同行的队友们都各自准备,蚂蚁群主更是细致周到的教大家怎样装重装包怎样搭帐篷,甚至亲自动手为大家把必需的物品装到最合理最省力最实用。男的重装包基本都是40—60斤左右,女的差不多都是30—40斤之间。</h3> <h3> 一切准备就绪。7月12日早上6点半,一行19人在白蚂蚁俱乐部拍完合影后整装出发了。</h3> <h3> 我们这次的连穿路线是南中东北西。 第一天:南中台。8点10分,我们一行19人(朔州3名队友,广灵4名队友)到达了风电路尽头,简单休整后开始了漫漫征程。第一次重装(我的包33斤,另又多带了3瓶水),包重、重心不稳,摇摇欲坠,左右摇摆,而且走的时间越久包的重心越往下掉,需要不停的调整,好在包的背负系统不错,渐渐地竟然感觉不到重了(平时20斤一袋的大米都提不动,现在一下子能背这么多东西,不得不佩服自己)。同行的队友更是一样棒,重重的行装风尘仆仆地矫健前进。</h3> <h3> 远山朦朦胧胧层层叠叠,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无边无际绵延不绝。白云在蓝天上悠闲地扩展着,飘动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零零散散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山路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视线之外。大家走走停停,观美景拍美照留下足迹。重装背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挑战体力挑战耐力挑战意志挑战身体极限,为了减轻背部压力,包的重量几乎都卸到了腰部,长时间负重造成腰部酸困疲累,队友们互相加油打气,互相帮助扶持,齐头并进,努力前行。终于,远远的仰望见了石林,大家欣喜若狂信心满满,关于石林和弥勒院之类的美丽神话故事我并不是很清楚,也懒得去查证,只是知道看见石林就快到南台了。顺着山坡一路爬升到最高点,眼前出现了无垠的黄色花海,娇嫩的野罂粟和倔强的小黄花漫山遍野迎风招展,黄色主色调中间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色蓝色紫色红色,鹅黄的花朵有孤傲绽放的,有两三束挨挨挤挤在一起的,有一小片一小片特立独行的,有眼睛里溢满最大广角视线面积的,娇艳欲滴随风舞蹈。大家顾不上疲劳顾不上休息,陶醉在黄色的温柔乡里。在这一片花海中,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期盼了很久的金莲花了,它耀眼的金色身躯,叶圆形似荷叶,花形近似喇叭,萼筒细长,纤细柔美窈窕的身姿,高高昂起的骄傲的头颅,像极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迎风招展暗香袭人绝世独立,那份惊艳震撼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好像粉丝看见了自己崇拜的偶像,亦或是他(她)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亲密爱人。</h3> <h3> 小憩一会,吃点高热量食物喝点水补充一下体能,然后继续前行。蚂蚁群主的包是最重的58斤,除了他自己必须的物品外,还有以备不时之需的绳索之类的装备。或许是包太重了压的他肩膀不适,他正在仔细检查,看身体有没有勒痕。我没有近前仔细欣赏石林的形体姿态,只是远远地望了望,从它的身侧经过。</h3> <h3> 终于看见了一个玛尼堆,一片相对平缓的石头地面供大家午餐、休息。大家三五成群地取出提前准备好的食物,慰劳一下饥肠辘辘的胃。躺在大青石上美美地打个盹,暂缓一下疲劳的身体,然后轻装直奔南台。</h3> <h3> 1点20分,终于到达海拔2743米的南台的房子前。因为是登的第一个台,大家欣喜若狂,兴致很高,各种摆拍各种炫。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大家都快速回撤,我们几个却仍然继续着小雨中的眷恋。坡上广袤无垠的金莲花蜿蜒绵亘,风姿绰约,我们心甘情愿地伴着它沉沦流连,任山风吹乱我们的发丝,任雨水淋湿我们的衣服。前面的队友已经走了很远很远,我们几个却仍然驻足不前,想深情相拥,想依偎缠绵,想把自己的身体揉进日思夜想的金莲。</h3> <h3> 回到午餐的地方,包已经被小雨打湿了(没防雨罩)。从南台往中台走的路上有一个补水点,大家休息补水后继续前行。羊毛鞍已经有好多户外爱好者搭起了帐篷。我们要去的下一站是中台。天渐渐暗了下来,夕阳西下夜色阑珊,蚂蚁群主考虑后决定在中台山腰露营,大家伴着月光打着头灯,行进在路上,晚9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各自选择相对平坦的地面开始七手八脚地搭建帐篷,我和大侠在蚂蚁群主的帮助下也搭好了我们的家,帐篷灯光幽黄,一片温馨。<br></h3> <h3> 晚饭是炸酱面,简单吃过喝点面汤,然后收拾休息。山上风大,大家都将提前准备的羽绒服穿上保暖。水是最宝贵的,一滴都不能浪费,我俩用湿纸巾擦了脸,几口水刷完牙,回到帐篷里已是晚上11点左右了。我的睡袋被雨水淋过后有些潮湿,躺在里面手脚冰凉(我的睡袋是棉质的牧高笛,我以为质量靠谱,却完全忽略了棉质睡袋虽然保暖,但是风一吹就能打透这个事实,所以冷成了我一晚上最深刻的感受),微缩成Z字形,虽然困倦却不能入睡,听着风呼呼吹过的声音,听着雨敲打帐篷的声音,听着隔壁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无奈无助寂寥落寞,盼着天亮,盼着阳光……</h3> <h3> 第二天:东北台。蚂蚁群主说如果想看日出4点半左右就得起,故我把闹钟调到4点半。不知道睡没睡着也不知道啥时候迷糊的,总之一晚上手脚也没暖过来。闹钟准时叫醒我俩,又躺了会,4点50起床,帐篷门正对着太阳。拉开一看,瞬间震惊了,太阳已经冲出山的阻挡,从地平线慢慢升起来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一样的云霞正在蔓延扩大,暗红浮动。太阳朦胧梦幻,像个周身通透红艳的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正缓缓上升。可惜我俩错过了太阳初升时那个最壮观的精彩瞬间,不过还不是太晚,日出朝霞还在,于是我们抓住这最后的震撼,留下弥足珍贵的镜头。远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山坡是漫山遍野的金莲,身在其中,梦幻仙境一般。太阳从空中倾泻而下光芒四射,顿时心旷神怡。帐篷被金莲包围着,身体被阳光温暖着,忘却了夜里的冷 ,忘却了路上的艰辛,这样直击人心底的身临其境一生难得遇见,我认为,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一刻,我只想静静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壮美;这一刻,我只想让这荡魂摄魄的画面定格永恒永远。</h3> <h3> 早饭过后7点半,开始重装登中台,8点登上海拔2801米的中台顶。因去年已经登过一次中台,所以并不陌生。台上磨盘的标识已经不太明显,庙墙和玛尼堆山峰依旧。站在高山之巅举目四望,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远山如黛空旷辽阔。我又来了,中台,你还好吗?</h3> <h3> 原计划12号登中台,结果改到13号早上,所以我们的行程时间有点紧张。中台拍照合影后大家快速到达三岔扎营,10点半轻装出发,开始了下一个目标:东台。金莲花耐寒,喜冷凉湿润环境,常年生存在2—15°,多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或疏林地带,所以自从我们踏上小五这片神奇独特的土地,目光极尽之处就都是金莲,大片、满坡的金莲娇艳欲滴流光溢彩,一路随我们同行。看着金莲的万千仪态,闻着金莲的缕缕清香,我们忘却了疲劳和艰辛,感恩着陶醉着,感慨着分享着,唯恐落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拍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h3> <h3> 去往东台的路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各地的户外爱好者(北京的、江苏的、江西的、保定的、衡水的、沧州的)都聚在一起,与金莲相约。大家互相亲切地打着招呼,互相加油鼓劲,互相礼让帮助。背着口袋拿着镐头的人也络绎不绝,据说他们挖的药材(红景天)可以直接背到山下卖给前来收购的药材商,挖一天可以挣一千左右。虽然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但这种盗采行为仍屡禁不止。我很痛心,小五以它独特的个性吸引着各地人们前来,这些人竟全然不顾惜小五的容颜,毫不吝啬地盘剥蹂躏,直到现在的小五已经伤痕累累苦不堪言,长此以往情何以堪?</h3> <h3> 东台是五台中海拔最高的,2882米,蚂蚁群主准确地记录了这一高度,我们历经艰辛终于在2点半登顶东台。台上各地的户外组织也纷纷合影留念。听见两个人在聊天,竟听不懂在说些什么,仔细辨别恍然大悟,原来是韩国的户外爱好者,一行人也经不起诱惑相约前来。想不到天天在我们身边的小五魅力竟如此强大,为家乡的最美小五点赞。</h3> <h3> 在东台简单吃过午餐,有几名队友因各种原因放弃了继续前行,蚂蚁群主带他们原路返回,我们几个想去北台的在小广灵的带领下继续向北台方向行进。在半路遇上从北台要去东台扎营的喜洋羊和好心情,这两位美女各自背着帐篷要去东台看日出,大家见面格外亲热,拥抱问候提醒,留下合影各自赶路,为她们的勇气毅力执着坚强点赞。北东山脊是出了名的难走,羊肠小道弯曲陡峭,在山的两侧上下盘旋,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走在路上必须十二分的小心注意,稍有不慎就会有随时滚下山崖的危险。我和大侠、静置走在最前面,想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北台然后尽可能早的返回(原计划回到扎营地点晚上10点左右)。我们不敢坐下休息,走累了就用登山杖支撑稍做喘息调整,丝毫不敢耽搁。有户外经验的队友说,山上的天气是云过雨过,果然,下午4点10分左右,乌云飘过雷鸣电闪,瞬间毛毛细雨飘飘洒洒地从天而降。我们当时并未在意,想着过一会雨就会停,所以雨衣也没穿,可是雨越下越大,身上的衣服快湿透了,于是赶紧穿上雨衣,蹲坐在垭口处不敢继续前行。雷声依旧,闪电连连,雨水顺着雨衣、裤腿流进鞋里,袜子也是全湿,脚在鞋里游泳一样,拔凉拔凉的,原来就比较重的鞋更沉了。衣服已完全湿透,身体开始发冷。静置用雨衣包裹着身体,坐在斜坡上闭目养神,大侠怕他睡着不时地提着醒(在户外失温是很严重的事情)。我和大侠靠在一起,互相依偎着取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雨会停的迹象,我们很无奈,能做的只有望天兴叹。我的思绪活络了起来,脑细胞飞速旋转,如果雨停了该如何选择,继续前行还是放弃北台?如果走夜路我们三个共用一个头灯是否可以(我的头灯基本看不清楚路,静置也没带头灯)?如果去能不能安全返回?我们都没带手台,如果失联该如何自救?如果自己或队友滑倒滚下山坡怎么办?如果路上出现状况不能平安返回营地该去哪里寻找临时避难地?怎样熬过漫漫长夜?我们没有任何取暖的工具,如果失温冻僵了怎么办?望着近在咫尺的北台,我矛盾了犹豫了,内心挣扎了很久,虽然千万个不甘心,但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路况还是让我的理智战胜了冲动,最后决定安全第一,放弃前行望路止步。雨势愈演愈烈,不一会儿的时间竟然转成冰雹,打在我们身上乒乓作响。就这样一会雨一会冰雹地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天空发亮了,雨势减弱了。不远处的小广灵呼喊着我们,我们也遥相呼应(因天气恶劣,后面的几名队友选择了放弃北台,已经原路返回)。大侠和静置有点不甘心,二人一拍即合,继续向前了,我喊大侠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回应(大侠和静置有惊无险地顺利到达北台并拍下了珍贵的照片,填补了我没能亲眼目睹北台风采的遗憾)。</h3> <h3> 和小广灵汇合后,我俩原路返回。还下着小雨的坑坑洼洼的地面泥泞湿滑,脚只要一接触地面就像脚底抹油了一样,举步维艰,我把登山杖使劲插进泥土里,用来支撑保持平衡。雨水淋过的石头相信大家都见识过,想要攀爬着在很陡峭的石壁上下更是一个极困难危险的动作,但是已经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努力向前。我的头灯不亮,只是有个模糊的光晕,走夜路实在力不从心,所以就想着尽可能快的下山。就这样,我俩走走爬爬手脚并用,每走一步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跌跌撞撞地摸索,小心谨慎地移动。好几次我趔趄着快要摔倒,小广灵眼疾手快地及时把我拉住,尽管如此仍没能幸免。路上他给我讲刚才惊险的一幕,微笑没注意一个跟头就从山坡上翻滚而下,多亏了在下方的小广灵矫健迅速地将她扑倒,双臂牢牢将她抓按在披上,上演了又一个惊心动魄,想想真的后怕,如果没抓住……。很快夕阳西下夜幕降临,8点左右雨完全停了。下雨的夜路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说走有点牵强,基本就是在挪动。小广灵的头灯有散光,能照亮一大片范围,所以我借着他的光紧跟在后面,越过山脊,穿过松林……路上已经露宿在帐篷里的驴友不时探出头和我们打招呼,空气中飘来方便面的香味,应该是康师傅香辣牛肉面吧?帐篷里晕黄的灯光柔柔的暖暖的,忽然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此情此景是不是颇有相似呢?不知道走了多久,远远看见了前面摇晃的头灯光亮,我大声喊着“花花”“花花”,那边终于有了回应,真是花花(彼岸花)和微笑(一米微笑),她俩女生走这样的夜路更是心惊肉跳。花花后来说,看见我们眼泪一下子控制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珍珠哗哗地流出来,当时天太黑我没看见,但我太理解她这样的状态了,如果我不是和小广灵一路同行,或许我也会像花花一样的无助和绝望吧?四个人一起 ,多了一些安心,大家互相提醒着扶助着,摔倒了再爬起来,10点半左右,终于看见了营地帐篷的灯光。大侠和静置在我们身后不远的地方也赶了回来,真佩服他俩的勇气和速度,我自愧不如。 我已经饥渴难耐瑟瑟发抖了,雪松和琴韵听见我说话的声音,连连喊我,浑身除了冷还是冷,衣服手套鞋子都能拧出水来。雪松帮我烧水煮了一袋方便面,我几口就吃完了面喝完了面汤,身体才慢慢恢复知觉,稍有了一丝暖意。</h3> <h3> 我和大侠的帐篷是在坡上(她在上坡我在下坡),脸都没顾上拾掇,牙也没刷,躺在疙疙瘩瘩冷冰冰的地上(虽然有垫,但感觉不到一点温暖),身体冰凉到快要麻木了,除了心还是暖的。帐篷上的水珠好像浸透了我的睡袋(和和说,两层帐篷不能接触,中间要有缝隙,只是我睡下坡,一个劲往下滚,所以两层帐篷粘一起了),后背凉嗖嗖冷的直打哆嗦,鼻子早已经不通气了,靠嘴巴大口呼吸,好像要发烧的症状。我知道,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了。于是,心里默默地开始数羊,1个2个……</h3> <h3> 第三天:西台。终于捱到天明,眼睛肿成了桃子。太阳暖暖的照在大地上,帐篷仍然被金莲包围着,和谐温馨。大家开始洗漱做饭收拾,准备冲刺最后的目的地,我们的鞋子都已经湿透了,只好找了两个塑料袋套在脚上,暂时缓解湿冷。正当我手忙脚乱的收拾自己的东西时,琴韵走过来说她的右手不慎闪了一下,肿了,我知道花花带着能喷的药水呢,赶紧找了给她喷上,蚂蚁群主也过来给她按摩包扎固定,大家把她的装备分开来背,减轻她的负重。一阵忙碌后,大家背起行装向西台进发。下过雨的小路仍旧泥泞难行,大家小心的一步一步缓缓向前。琴韵因手臂受伤不能用力,只能用一个登山杖支撑。幸好有雪松一路相伴保护,遇上难走的路就扶她一下,或是把肩膀借她用。用两个登山杖支撑都很难走的路琴韵竟一直跟随大家不曾掉队,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坚强的意志啊,我从心里由衷的敬佩她,为她点赞。</h3> <h3> 一路行走金莲一路相伴,一片一片,一坡一坡,雨水冲洗过的金莲越发楚楚动人妩媚明艳,让我舍不得离去忍不住回眸时不时流连。西台路途不是很远,跟随蚂蚁群主走走停停,调整呼吸和频率,倒是没觉得有多累,远远就望见西台上密密麻麻人头攒动,像赶大集一样热闹非常。12点半大家全部顺利登顶西台。人真多呀,北师大的学生50多人也过来相约金莲体验生活,唐山的、沧州的、保定的、北京的好多户外组织齐聚西台,上演了一场群英荟萃的精彩片段。大家纷纷拍照留念,留下到此一游的足迹。简单用餐后1点半左右开始下撤。</h3> <h3> 人常说,上坡容易下坡难,一点不假。这次的下坡路,让我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脚下是陡峭的斜坡、滚动的流石,湿滑的青草,不平的路面,想要一步一步走完难度可想而知。用登山杖强力支撑,身体倾斜着,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下滑。3名朔州的朋友(素素、永鸿门业、天涯)体力惊人,走起路来如履平地,健步如飞。我们到东台的时候他们已经用餐休整完毕向北台出发了,等我们走到半路再遇见他们时,他们已经登完北台原路返回了。下坡的路对他们而言几乎感觉不到难度,素素和永鸿门业两名队友是亲密恋人吧?两人都是参加过全马的运动健将,永鸿门业穿着皮鞋,素素竟然没带登山杖,另一位天涯去年就穿过小五了,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他们三个永远走在最前面,把我们落的很远很远。刚开始下坡还能坚持,到后来,每走一步都感觉吃力,脚不听使唤地往前下方杵,脚趾和鞋尖顶在一起硬生生地疼,指甲好像要被撕裂开了,膝盖像充血一样肿胀(身体重心都压在下半部,所以哪哪都不舒服),手臂酸困无力,肌肉僵硬麻木,脚趾磨出了血泡,登山鞋粘胶裂开(晚上淋雨再加上下坡太崴鞋)……一米微笑是位活泼开朗热情善良的美女,坐着休息还不忘唱着高亢的歌给后面的同伴加油鼓劲。</h3> <h3> 下到山底是一条长的石峪,没别的路可走。大家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坚持到最后,接受身体和意志的磨炼挑战。走出峪是一个大石滩,大大小小的石头硌的脚生疼,每走一步就像是足底按摩,力道深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美丽风景已挂在眼前。晚8点半,我们终于到达柏树乡白石口村,车已经在村口等着接我们了(回到县城琴韵就直接去了医院拍片,我也没顾上问她身体有何不适,她是怎样坚持完全程的,如果换做是我,肯定已经下不了山了,那么难度大强度大的下坡路我根本不可能走下来,她该是怎样地咬牙坚持怎样给自己打气怎样忍受剧痛啊,这个隐忍顽强的女汉子让我刮目相看,我很难想象她究竟承受了多少!后来拍片诊断结果是手臂骨裂,现在打了夹板天天输液休养,希望她早日康复)。</h3> <h3> 9点15左右,终于回到了县城。大道风筝幸福他们早已经等候在蚂蚁餐馆门口,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鞭炮齐鸣,握手拥抱,亲切问候,热烈庆祝我们光荣毕业。大家早已饥寒交迫心力交瘁了,坐在餐桌前,狼吞虎咽推杯换盏嗨起来。庆功宴11点左右结束,朔州和广灵的队友们连夜赶回去了,我们各自回家休息。收拾完躺在大床上已经12点半了。我是个念床的人,平时外出住宾馆晚上都会休息不好,终于回家了,可以踏踏实实睡上几个小时,该接着上班了。</h3> <h3> 这三天的感悟:第一天虐;第二天太虐;第三天虐到极致。这样的金莲让我迷恋, 这样的小五让我沦陷。三天的行程:第一天行程14公里,第二天最远行程22公里,第三天行程13公里。</h3> <h3> 短短的时间让我见识了小五容颜壮美景观,经历了凄风冷雨苦辣酸甜,感受了风餐露宿沧海桑田,挑战了恶劣环境身体极限。三天的行程与我而言,好像一次匆匆的修行之旅,重温了感恩包容 ,体验了接受适应,学会了隐忍坚韧。从此,我的生活更加多彩,人生更加丰盈。朋友问我,明年还去吗?“去”,我毫不犹豫地回复。小五就像罂粟,只要粘上就会上瘾,而且永远也戒不掉。 梦里,我又沉沦在小五善变多情的怀抱;梦里,我又邂逅了笑靥如花的金莲。(没记录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如果事无巨细都流淌一遍,恐怕还得写上3页5页,呵呵到此为止吧。休息了一天以后,麻木的身体渐渐清醒,因身体失调引发的各种症状开始了抗议,腰背酸困,血泡越长越大,嘴唇皲裂起皮,下巴冒出好几个粉刺,口腔溃疡、嘴角的火泡都跳了出来。感谢蚂蚁群主精心策划的路线,感谢小广灵几次救我于危险边缘,感谢大侠、琴韵、东曦等好友提供的最美照片,感谢我的睡袋让我“虐”的历程更加真实圆满)</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