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八要素

热心人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 击球八要素》和《点与角》</b></h1><h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作者昌圆</b></h1><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击球,是门球活动的主要手段,是打门球的根本起点。它是脑体并用,智能与技能相结合的产物。要提高技球技术和掌握高难技巧,并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就要按照击球的基本要素进行认真训练,切实领会和掌握击球要领。为打好击球撞击,必须注意击球撞击的八项。</b></h1>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站位</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站好位,是瞄准击球的前提。只有站得好,才能瞄得准,打得正。为此,一要站得稳。就是击球员的整个身体,处于平衡、自然和协调状态。二要站得正。击球员的双腿和双眼都要对准目标,尽量避免视觉误差。站得正,也是击球员瞄准的前提,使人、槌、球和目标四点成一线。有些人对这四点一线理解不深,认识浮浅,觉得此四点一线对击球成功影响不大。他们站位身子歪斜,极不规范;球槌放不正,和自球他球不在一条直线上。还有的人,把站位四点一线和瞄准四点一线搞不清楚,混为一谈,也由此不重视站位的四点一线。这是错误的。三要站得间距适当。以跨越式击球为例,击球员在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两脚站位后大致与肩同宽,与自球和他球形成等腰三角形。两脚左右开立相距约10~20厘米,两脚之间的连线,距自球间距约20~30厘米为宜。此之距离大,利于击球,却不便于瞄准。因此,击球员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尽量做到两者兼顾,从容而正确地完成站位。</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二、测距 <br></font><font color="#39b54a"> 目测距离,是击球发力的根据。比赛中,击球前目测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站在自球正面,测量自球到他球(目标或落点)的间距;二是要观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干硬湿软,砂粒粗细与铺垫厚薄,坡度高低与平溜程度,以便击球时需用多大击力;三是击球员根据前两项评估,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击球。比赛中,击球员要想掌握适中的击球力度并灵活的运用手中技能,就要不断地提高目测距离的能力,并对场地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终点柱与一线和三线的垂直距离为10米,与二线和四线的垂直距离为7·5米,距四个角均为12·5米。另外,还可借助场上的固定位置推测距离,如自球在二角里侧1米落位,由于从一线至二门为12米,即知自球的运动距离约为10米。测距的主要目的,是为击球时发力大小做准备。只有侧好距,才能实行击球动力源的最佳控制。</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三、瞄准<br></font> 通过正确的视觉,将目标、自球和槌头三者联接在一条直线上。瞄准的方法有多种,大部份人将自球、他球(目标)、槌头和槌尾三个物体联接。瞄准的过程是将自球和他球(目标)看在眼里,然后用眼从目标到自球“划”出一条直线,并使这条直线从中延伸出来。这条从他球(目标)到自球中心的连线,我们称为“连心线”。然后将槌头放在这条直线上,构成他球(目标)、自球、槌头和槌尾的四点一线。这“四点一线”,为击球出杆控向创造了最佳条件。为精确的瞄准,应做到三点:⑴、两脚站稳,球槌放平。自球、他球(目标)与身体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槌头端面正对自球,不偏不斜不变角,使出击方向直指目标。⑵、槌头放稳,再次校正。实践证明,球槌的槌尾最为被人忽视,容易放偏,哪怕是很小的偏差,都会导致击球面歪斜,影响击向的准确性。⑶、细致微调,稳妥可靠。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发现槌尾有微小的偏差,也要下决心调整,不可忽视。这种认真的态度,即可确保击点不偏。</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四、击点<br></font><font color="#167efb"> 正确的击点,是自、他球连心线上自球后部的一点(简称连心点)。击球员击球时,槌头端面中心点(槌头槌尾连心线上的点)击触到自球的连心点,则自球沿着“连心线”的规迹向前滚动奔向目标。众所周知,在自球中心点的周围,还分布着数个击点。一旦槌头端面击到这些点的某个点上,自球就会不规则地沿连心线向前运动。如击到连心点的左侧一点,自球会偏向连心线轨迹右侧前进;若击到连心点右侧一点,自球则滚向连心线左侧;击到连心点上部一点,自球会以强烈地上旋沿连心线加速向前滚进;击到连心线的下部一点,自球向前运动时,则会出现跳跃现象,这是由于自球下旋前进时受地面沙粒和高凹不平所致。因此,击球员击球时,要做到动作合理规范,稳中求准,细中求精。</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五、目视<br></font><font color="#b04fbb"> 门球运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门球运动的击球过程是一个精密的控制系统。球场上发生的一切先由眼睛摄入,眼睛是对生物的第一感官。从裁判员呼出x号击球员的信息开始,教练员给出的过门、擦边、撞击x号或闪击等指令,到击球员对场上各号球分布态势的观察,都是球员的信息输入。经过击球员的目视认定,反馈到大脑中枢,经过综合、比较、分析,由感性到理性的加工制作,最后确定出击球的最佳方案。而每一种击球方式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多样的。例如擦边球,是采取薄擦边还是厚擦边,是向左擦还是向右擦,都存在多种方案可供采拿。此外,击球员用槌头端面击球的瞬间,这时候两眼要紧盯住连心线上自球上的击点,用槌头端面中心点准确击打自球。若两眼不集中到此点,稍有分心或疏忽,就可能因击偏而失误。</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六、挥杆<br></font><font color="#39b54a"> 怎样打好挥杆?第一、撤杆要直。球槌沿瞄准线出杆击球,做到撤杆的终点恰好是出杆的起点。撤杆时若偏离了击球方向线(四点一线),势必造成出杆的误差。第二、撤杆幅度要合适。发力柔合,挥杆平稳。擺幅过长易出现球槌左右晃动,使球槌不能做到走杆直、击点准、端面正从而造成自球运行偏离连心线轨迹。一般情况下,擺幅控制在10~20厘米左右为合适。击打10米以上的球,擺幅也不易大于30厘米。有的击球员击球时擺幅过短,这样会发生击力不够,自球撞击无力或自球走不到预定落点。再者,击球时由于擺幅不够就用力过猛,会因为突然加力易出现失误。第三、控杆速度要适中。撤杆或出杆太快,或用力过大,易造成球槌不稳;若是过慢易使整个击球过程拉长,也会增加控杆难度。更重要的是,使你在瞄准时“划”好了的直线模糊起来。“四点一线”构成的直线不但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又是没有标记的,它只存在于击球员短暂的记忆中。须知,这条直线始终是击球的基准线。</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七、施力<br></font><font color="#167efb"> 所谓施力,就是撤杆后出杆击球。它是击球的最后完成动作,其施力的质量如何,不仅决定于撤杆距离,也与出杆击球的速度和击球质量有关。它不但影响到自球被击的走向和自球到位的落点,也关系到撞击他球的成败和战术配合的成功与否。施力的大小和强弱,对于击球命中目标致关重要。我们知道,撞击、过门、接力、以及布局,都要求自球的最佳落点。如果施力不恰当,或自球出界,或可能给对方接力。施力的大小,要根据场地状况和不同条件而定。如场地不好时,要适当地加力击球,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削弱地形的影响,提高命中率。施力适中,运用恰如其分,是一个优秀门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门球队的标志。因此,只有讲求精妙的击球施力,才能谈得上整体配合,才能形成战术。</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八、静心<br></font><font color="#167efb"> 它属于心理状态问题。众所周知,人的大脑的控制是调节全身各种器官生命活动的总枢纽,是人的感觉、情绪、意识、四维等一切智慧行为的基础。门球运动在比赛中,如果心静不下来,存在着各种杂念,就打不好球,甚至连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完不成。这些杂念有;一是“怕”字当头,怕打不上球,怕教练批评,怕队友埋怨,怕观众说闲话。怕这怕那到后来晕头转向,失误频频。二是遇到挫折被动,就失去信心,无士气,心里不顺,越打越差。三是当教练员和对友失误时,产生怨气,影响自己的技术发挥。四是打球掉以轻心,满不在乎,缺少认真细致的球风。一支过硬的门球队,一个优秀的门球队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完成所承担的战术任务。</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b>   点与角</b></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一、点与角的关系<br></font><font color="#167efb"> 门球的击球过程和战术的运作,就是与点和角打交道的过程。打好点,利用好角,合理施力,是技术运作的必经之路,更是战术组合成败的前提。有角度,必须利用。没有相应的角度则依据场上球的分布而能动地选择好点,创造出战术角度。有了角度,就有了进攻的条件。不创造角度,不善于利用角度,或放弃角度的调整,就是放弃战术运作中出现的机遇。</font></b></h1> <h1><font color="#39b54a"><b> 点与角,似乎是一个东西,其实不然。有了点,不等于有了角,如压线球仅是一个点。点是产生角的基础,是出现角的前提,是形成角的条件。是否有高质量的角度,关键是对点的形成和落位的选择。由此看来,只要我们在赛场上把握和选择好角,就可以组织起强有力的战术攻防,从而巧妙地与对方周旋对抗。打好点和角,一是技术高低的体现,一是适应战术的需要。把这两者完美而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体现了一个球队的技战术水平。 </b></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二、瞄准点<br></font> 是指击球员上场比赛中,击打自球撞击他球或通过目标,实现战术目的必经之路。通过正确的视觉,将目标、自球和槌头三者联接在一条直线上,其中撞击点和自球通过的方位座标点(如他球、球门、柱或战术需要的落点),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点。<br><font color="#167efb"> 1、单球瞄正中。这里的正中,是指自他两球对心撞击点。<br></font><font color="#39b54a"> 2、错位球瞄近内。所谓“近内”,是指自、他两个球形成错位时,离自球最近的第一个他球的里侧。一般地讲,瞄准点选在第一他球的左(右)侧和第二他球的右(左)侧,容易撞击他球成功,命中率高。<br></font><font color="#b04fbb"> 3、“眼睛”球瞄中缝。有两种情况,一是近距离的“眼睛”球,只要瞄准中缝击球撞击就可以撞击成功。二是10米以上的大“眼睛”球(即两个球约10~30厘米宽),根据球场的地形地貌情况,也可以瞄中缝。这是由于距离远,受场地不规则因素影响和可能出现的击球偏差,自球前进中不走直线,而偏向左(右)一侧,就击中其中一球。当然,有时自球也会从两球中缝穿过。</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 4、群球冲中间。所谓群球,是指三个球以上的球形。至于冲中间,是说自球离球群较远,通常是在8米以上的距离。群球的形成有多种多样,有等腰三角形、四边形、重叠形等。对于这种密集球形的攻打,要根据球形的态势,决定自球的瞄准点和自球的进攻路线。一般情况下,冲打球群的中央。<br></font><font color="#167efb"> 5、边线球瞄内侧。若是自球停在边线球的两侧,要把瞄准点选在他球的内侧。这样, 击打自球撞击他球,因力大使他球滚出界外,而自球则反弹折射留在界内。若是正瞄正打,就可能发生由于击偏自球滚出界,他球留在界内。这样,就得不尝失。</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 6、进门球瞄点不瞄面<br></font><font color="#167efb"> ⑴正击进门。自球在门前,不论距门的距离远近,击球进门时,选准球门中央区域的一个 点。将自球和选定的这个点连成一条直线,再把槌头平稳地放到这条直线上,构成槌尾、槌头、自球和目标四点一线。要特别注意,绝不能把球门作为一个点概略地瞄准,这样误差大,影响进门的成功率。 <br></font><font color="#39b54a"> ⑵、正击斜进门。门球比赛中,为控制球门而使守门球在二门前二线边或三门前四线边站位待机。轮及守门球进门时,就出现了斜进门的态势。自球从门的右侧1号位进门,瞄准点的选择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在门的右柱前确定一个点,这个点距右门柱4厘米。通过这个点和自球构成一条直线,将球槌放在这条直线上,形成四点一线,可实现自球控心进门到达目标。右门柱前4厘米这个点距右柱的距离大于自球3·75半径,所以自球进门时碰不到右门柱而直接进门。试想,这个点距门柱若小于3·75厘米,自球进门就肯定碰门的右柱进不了门。方法二,自球的右边沿对准右门柱内侧瞄准,其瞄准线是自球与右门柱的分切线,自球可沿右门柱内侧滚进球门。这样,瞄准线与自球向前滚动线是一条平行线。<br></font><font color="#b04fbb"> ⑶、反弹折射进门。设自球从门的右侧进门,从自球的中心点与门的左柱内中心点作一直线在从左门柱内中心点到二线的某点或到三角,再作一直线。从两条直线在左门柱内交叉点,作一条垂直线,在这条垂直线上取一点,此点距左门柱内顶约3厘米。自球的中心通过此点构成瞄准线,将球槌放在这条直线上精确瞄准,击打自球进门就可折射反弹到门后目标处,打掉对方他球或转移己方友球,从而实现了战术目的。</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  7、贴球瞄准法。<br></font><font color="#167efb"> 门球比赛中,经常遇到自球与他球密贴或两球相距约1厘米。在此情况下,自球如何撞击他球后到达预设的战术方位?显然,运用擦边或擦顶跳击都难以实现。此时,我们采用瞄分角的方法就可解决此问题。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作自球他1球中心连线。第二步,作他1球他2球的中心连线。第三步,在这两条连线之间作一条连线。第四步,在两条连线之间的这条连线的中心选一个点。第五步,从“中心选一个点”这个点位,作与自球中心一条直线并沿伸出出去。第六步,将球槌放在自球与“中心点”这条直线上,构成“中心点”、自球、槌头、槌尾四点一线。自球撞击他1球后,就顺势奔向他2球(或目标,或预计的战术方位)。击球员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实战经验,作自球瞄准时,槌棒可向左或向右微调,以实现最佳功效。<br></font><font color="#ff8a00"> 8、远距选点瞄准。<br></font><font color="#39b54a"> 当自他球相距6米以上的距离时,为确保自球精准撞击,可在自他球两对心直线上选一个点作为瞄准的参考点。这个点,可以是砂粒、场地痕迹、细微的杂物等等。自球和目标的瞄准线上,击球员将这个点与自球和槌棒构成四点一线,从而把远距离瞄准缩短成近距离瞄准,提高了击球撞击的成功率。</font></b></h1> <h1><b> 9、平列球瞄一个。<br><font color="#ff8a00">  10、擦边球瞄准法。<br></font><font color="#167efb"> 擦边球在比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实用价值不亚于双杆球的作用,有时候起到一杆定“乾坤”。什么叫擦边球?就是瞄准点不在他球中心的撞击球。所谓擦边,主要靠瞄准他球的厚薄多少实现战术目的,其距离、角度、力度和击球时的心理活动,是对打好擦边的基本要求,而这几条要求直接影响到擦边的质量。<br></font> ⑴、擦边球的种类:<br><font color="#39b54a"> Ⅰ、对角线法。这种打法,就是采用自球的右(左)边对准他球的左(右)边构成瞄准线。<br></font><font color="#b04fbb"> Ⅱ、球槌边对球边法。就是利用球槌的右(左)边对准他球的左(右)边。用较长的球槌体作为瞄准线,有明显的球边做为瞄准点,简单易行,好掌握,实用效果也不差。<br></font><font color="#167efb"> Ⅲ、自球中心对他球边法。通过自球中心对准他球边进行瞄准,瞄准线有他球边、自球中心、槌头、槌尾构成。<br></font> Ⅳ、垂点瞄准法。这种方法,是多年来门球界同仁经过实践总结,由感性到理性,再指导实践的一种较好的擦边打法。它的打法分成四步:第一步,连接他1球和他2球(目标)的中心连线并沿伸出去。第二步,从他1球和他2球中心连线上,作垂直于他1球中心点连线。第三步,在这条垂线上,从他1球的边沿为起点,取3·75厘米长距。第四步,确定3·75厘米“终结点”。第五步,通过“终结点”的点位,与自球、槌头、槌尾构成瞄准线,这就是瞄准的“四点一线”的基准线。为便于记忆,我们把0·75厘米可以省略,简称“三厘米瞄准法”。其实,赛场上实际操作中,运用“三厘米”瞄准擦边,既能实现擦边的战术目的也不止于发生擦空。当然,若用微擦才可完成战术要求时,其精准度就差一些了。</b></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三、断点<br></font><font color="#b04fbb"> 门球比赛中,红白方的各自5个球,依号次衔接形成彼此间的互补关系,构成了己方的攻防体系。这个体系若遭到破坏,即场上出现缺号球,将使一方处于攻防两难的境地。这个缺号球,我们称谓断点。利用对方断点和防止己方出现断点,是双方临场指挥员时刻注意的问题。<br></font><font color="#39b54a"> 1、“自杀”断点<br></font><font color="#ff8a00"> 断点的形成,除对方的攻击外,还有己方内在因素的问题。在内部诸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自杀”球。“自杀”断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球攻门时,击球员自控能力不强,进门后或未进门自球滚出界外;二是为战术防守转移己方球时,将球传送出界;三是向对方传送派遣球,力度掌握欠佳,把先手球送出界外;四是因犯规球被罚出界;等等。“自杀”断点的出现,就一个球队而言,是常发生在个别人身上,而个别人也不是每场比赛都发生。然而,从门球比赛的总体观察,“自杀”断点的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管哪个级别的比赛都不能幸免。此问题之所以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球队内在因素的外部表现,即队员的思想紧张和技术不过硬所致。<br></font><font color="#39b54a"> 2、“孤球”断点<br></font><font color="#167efb"> “孤球”断点,是指己方两球相距在10米以上,相互难以保护。或己方后手球不在己方先手球的控制范围之内,容易被对方派遣先手球打掉,使己方在本轮或下轮又出现断点,给对方形成王牌球机会。如②球为孤球,红方经过安全调度,派①球看住②球,再送③球与①球结组,而③球既是本轮的先手球也是本轮的王牌球。②球是孤球,不被其上手球保护,同时也不可能保护本方下手球。因此,对方就可派遣待杆球攻击孤球的下手球,这样就会出现孤球的后临号球一一被打出界的局面。总之,基于轮击顺序合理地安排号球位置,严防断点,以最佳结组加入到赛场上双方攻防对抗,才能获取比赛的胜利。</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3、轮次断点<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一方的某号球在本场比赛中成为“死球”,即为断点。“死球”的出现有几种情况,例如某号球妨碍比赛被取消比赛资格,形成“五打四”的局面;在本轮中,将对方的后手球闪出界外。下一轮这个界外球只能进场,无击球权,这个轮次对方就出现轮次断点。因此,场上指挥员要把握出现“轮次”断点的良机,科学而合理的调度,把出于对方断点的己方上下号球置于安全地带结组。利用轮次断点,组织轮次王牌球,攻打对方用生力量。从而,为本场比赛获得胜利创造有利条件。<br></font><font color="#39b54a"> 4、打出断点<br></font><font color="#b04fbb"> 连号结组,是门球战术的基础。双方在对抗中,都采取多种手段破坏对方球的连接。破坏的越多,出现的断点越多。断其连点,方式多样,要权衡利弊,周密策划。如,抓住对方弱点,派遣先手球攻击;或不失时机地造打球门双杆,用双杆打掉对方的“腰球”或衔接球;或运用擦边、擦顶技术,长距离奔袭;还可用己方后手球,闪带对方要害球;或远距(10米以上)冲撞,打出对方关键球;等等。总之,不管用何种形式操作,都需要队员有高超的技术保障。 <br></font><font color="#39b54a"> 5利用断点<br></font><font color="#ff8a00"> 教练员,在赛场上是全队的核心,是战略战术的决策者和运用者。因此,要在场上洞察形势,机智敏捷的作出决断,利用对方布局中的漏着,发动强力攻击。例如,白方④球未进一门,红方⑤球未进或留球一门。白方抓住④、⑤留一门的时机,经过传递调度,使④、⑥球隔一门结组。待④球进一门后,撞击⑥球并派遣到可攻击的红球处。这样,白方就完成了攻击红方的战术突破。须知,制造断点,利用断点是门球比赛获胜的重要手段。 </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四、抢点<br></font><font color="#b04fbb"> 抢点,是门球战术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关联到双方攻防战术的转换,而且也影响到赛局的胜负易位。实战中,哪一方抢先把住关口,占据要位,哪一方将取得场上的主动。现在,谈几点浮浅的见解,举几个战例供球友们参考。<br></font><font color="#39b54a"> 1、抢占三门,攻防兼备<br></font><font color="#ff8a00"> 在红方①球占距二门1好位和③球留守一门的情况下,作为后攻方须选择一处作为攻方待机区。这时,应指令④球进一门后率先到三门零号位。这种布局,既能发挥后攻方先手球的作用,实现抢先夺势的战略目的,又能威慑红方利用四角组织战术。<br></font><font color="#167efb"> ④球抢先占据三门,利多弊少。其作用有四:一是限制红方⑤⑦⑨后续球的活动的范围,不敢贸然将这三个球集中于四角与①球隔门结组,以预防①球斜过门万一失手后(①球也有可能被白方拔钉子打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二是成为己方⑥⑧⑩球进一门后的保护球,达到拉手结组和隐蔽蓄势的战术配合;三是白方进攻的出发地,若红方①球进二门后打不掉④球,则④球将对红方构成极大的威胁。届时,②球进一门撞擦⑩球奔三门,用⑩②球为④球制角奔袭,或撞击④球成功再派遣到红球处,就形成了对红球的前阻后追之势;四是阻止红方利用四角组织战术行动。总之,白方④球率先占据三门,是一种有利的开局战法。<br></font><font color="#39b54a"> 2、二层站位,意在控门<br></font> 众所周知,比赛开始后,双方都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以控制二门为核心展开双方的争夺。谁先控制了二门,谁就处于有利地位。作为后攻方白方,在红方①球占据二门1号位后,想方设法反控二门。其中,运用二层占位的办法,不但避开了红方的攻击,而且也达到了反控二门的目的。所谓二层占位,乃是将球击到二门后二线边缘距零号位3~4米处落位。白方除⑩②球外,一般情况下,可指令④⑥⑧球中某号球进一门后靠近二线,采取既攻打①球又抢占二层位置,以实现尽快控制二门的战略目的。究竟运用④⑥⑧球中哪一个球担当二层占位,则须根据红方后续球的布局灵活运用,在此不一一赘述。</b></h1> <h1><b><font color="#39b54a"> 3、阻断联接,降低攻效<br></font> 一门留球,既是防守球又是进攻球。进一门球,它的攻击范围大,不但可控一门后的区域,而且还能发起对二三门的攻击。因此,对于一门留球的防范和限制,教练员作战术运作时都会格外注意。防一门留球进门后的进攻着数之一,就是运用枪点战法。如⑥球未进一门,在本轮中④球就可以击送到一门后为⑥球接力,以提高⑥球进一门后利用④球攻击前进的威力。在此情况下,红方可经过调度,将③⑤球闪送到一门后的适中位置,配成⑤球擦③球前进攻击之势。由于③⑤球的提前到位,就阻断了④球到一门后为⑥球配合的球路。这样,⑥球进一门后的进攻威力就大打折扣,极大地降低了⑥球的攻击力。<br><font color="#39b54a"> 4、宁失一分,不失一先<br></font><font color="#167efb"> 放弃得分,保护先手,使己方处于主动地位,就可以牢牢控制场上局面,有利于向最后获胜冲击。有一战例,场上各球分布如下:红方球,①球在三门1号位,③⑤球在二门前,⑦球在三门1号位四线界外,⑨球在四角三线界外;白方球,②球在三角二线里侧,④⑥球在一线中段里侧接组,并呈向二门擦边奔到门前的极佳角度,⑧球在四线一角线外,⑩球在三线三角线界外。得分清况:红方的⑤球得1分,①③⑦⑨球均已进二门得分;白方的④球得1分,④⑥⑧⑩均已进二门得分。 从场上布局看,红方稍占优势。但若处理不好,将使己方被动挨打的地位。此时,红方③球撞击⑤球后如何处理?是送进门得分还是放在门前位其配双,是送到三门保护①球还是送到三角打掉②球?在这四个方案中,将⑤球放在门前或闪送进门或闪送到②球处,均会造到④球擦⑥球到二门后的攻击,而三门前的①球也将为⑥球打掉。 为此,红方采取放弃得分机会,毅然决然地采用第4方案,把⑤球抢先闪送到三门。这样,不但牢牢控制场上主动权,而且①③⑦⑨球均可以送进三门。不贪小利,保护先手,使己方球轮次抢前,进一步扩大战果,从而为全场获胜奠定良好的基础。</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结束语:</font><font color="#ed2308">本篇到此。在点与角中,还有撞击点、接力点、击球点、落位点、连节点。对此,不再一一赘述了。在此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撞击点。我于2012年曾发过一片关于《撞击第一技术》的贴子。2013年《门球之苑》第5期曾刊载我的《论撞击》一文。这两篇文的内容基本一样。此文的中心讲撞击球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自球撞击他球的撞击点,如正撞、侧撞、擦顶、撞顶等等均未分析和叙述。</font></b></h1> <h3>  点击链接观看<a href="https://www.meipian.cn/28uq7r2r?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垫球与加密球战术的运用</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9xhdsx?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位"在战术运用中的重要作用(二)</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zd8b8l9?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疑难问题(三)</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