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乌镇(作者:一滴水)

一滴水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有一句特别的广告语:来过,便不曾离开。<br>&nbsp; &nbsp; &nbsp; &nbsp; 不错,乌镇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相聚如醉如痴,离别魂牵梦绕。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称。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景区分为东栅区和西栅区。东栅区,占地面积约为0.9平方公里, 景点有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等;西栅区占地3.4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 &nbsp; &nbsp; &nbsp; &nbsp; 走进乌镇,就像走进一个美丽的梦。乌镇的美,美在小桥,流水,人家。古老精致、姿态各异的石桥,纵横交错、曲折悠长的小河,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老屋,三者紧密相连,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幅精美的水墨丹青,让人沉醉,让人倾倒,让人留连忘返。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的房屋有砖瓦结构为主的,也有木质结构为主的,都很有特色,很有美感,绝不是那种“火柴盒”。大门并不是很气派,但里面像迷宫,别有洞天。前厅后院往往有天井、花园相连,曲径通幽。门窗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家具古典精致,书画对联精彩。屋顶的马头墙和檐角高高翘起,让并不高大的房屋看起来高大而险绝。依河而建的水阁,好像吊脚楼,部分楼房延伸到河面,成了典型的枕水人家,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百步一桥,石桥数量是全国古镇最多的,共有100多座,风格各不相同。石桥把小河两边的街道、小巷、人家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有机整体。有人说,乌镇就像一朵绽放在水面的莲花。那石桥就是连接花朵和主干的茎。这些桥,或长或短,或拱或平,或古朴,或雄壮,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最有名的是“桥里桥”,这是两座桥,东西走向的通济桥与南北走向的仁济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互为背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在通济桥上还有两副对联:“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有点意思。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的美,还美在历史和文化。乌镇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很久以前,乌镇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乌镇划归桐乡县,与青镇合并,统称乌镇。乌镇成为著名旅游景区还是近20年的事。特别是电视剧《似水年华》取景乌镇,让乌镇声名鹊起。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文化底蕴深厚,据镇志记载,自宋至清900多年间,乌镇求学之士不绝于路,读书之声不绝于耳,先后出了64名进士,167名举人,留下各类作品842部,可见乌镇文气之兴盛,文脉之悠长。一些景点也是历史见证人:昭明书院见证了乌镇人阅览讲学的历史,茅盾故居见证了一代文豪成长成才成功的足迹,宏源泰染坊见证了中国的蓝印花布传统工艺的魅力,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见证了乌镇文化的厚积薄发。 &nbsp; &nbsp; &nbsp; &nbsp; 乌镇的清晨与夜晚更美。清晨,河面薄雾弥漫,夜晚,街巷灯火迷离,再叠加小桥流水人家,美得不要不要的,置身其中,仿佛身在绚丽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