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美与信仰同行。

诗茗田园

<h3>&nbsp;&nbsp;&nbsp; 茶卡——蒙语盐湖的意思,因其湖面纯净的白可以映照天空得名——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的美一直让人魂牵梦绕,这一片不掺杂质的白,那么广阔、悠远,抬首即入苍穹的湖天一色惹人陶醉。这白配得上所有的颜色,喜欢艳丽就穿中国红,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选择各种蓝,想要清新淡雅、飘飘欲仙,就选择浅浅的素色,舞动裙袂,任婆娑翩翩、展尽风姿,映照婀娜,荡涤心灵。赤脚轻踏在湖面,不一会湖水里的盐结晶在皮肤上,白晃晃的格外耀眼,很快与环境交融,皮肤没有不适感。这里气候多变,刚刚还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一会就风起云涌,乌云漫天,不同的气候一样的美景!兴许是正午阳光直射,风大湖面起波浪,没有拍到最佳倒影的效果!</h3><h3>&nbsp;&nbsp;&nbsp;&nbsp; 青海湖的美景也是西北之旅必须打卡的景点,青海湖又名“措温布”,藏语意为“青色的海”,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青海湖拥有430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烟波浩淼、碧水连天,水鸟翔集,为中国军事做出过巨大贡献,是曾经的鱼雷实验发射基地。青海湖就像一个玉盘,镶嵌在巍峨的群山和宽广的草原之间,在蓝天的掩映下,一部旖旎的自然风光片展示在眼前,把青藏高原装扮得更加多彩多姿!</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黄教圣地,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寺里有几代皇帝御赐的匾额、称号、法器 、佛像,并珍藏有许多佛教典籍和学术专著,塔尔寺堪称文化、艺术宝库。多代达赖、班禅在此进行宗教活动,与其宗教地位齐名的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壁画、堆绣题材大多来源于佛教经典故事,是僧侣们的艺术杰作;酥油花的制作工艺难度大、要求高,导游介绍说用酥油熬制以后在低温下凝固上色。制作出来的酥油花鲜嫩欲滴,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极具观赏性更是艺术上品,在每年的正月十五灯节佛事活动中,艺僧们将制作的酥油花在寺庙内展出,过后作为祭品变成美丽的火焰飞升云端,如此年复一年,常做长新。只是制作酥油花的僧侣艺人常年在阴冷的环境下工作,严重的影响健康,换上风湿性关节炎,但为了神圣的信仰,健康、生死早就超然身外。藏民在朝圣的路途中,磕长头去往心中的圣殿,心里念着六字真言,不畏严寒酷暑、道路艰辛、朝行夕止、千里不遥、不惜生命,靠坚强的信念,不折不扣、亦步亦趋拜到圣殿门前,信徒们继续匍匐,磕满十万个长头,寺殿门前石头地面已经被摩得光可鉴人,无论长幼,一点干粮和水的物质条件,却能10万次的让身体重复同一个并不简单的动作,据推算差不多要半年多的时间,那份执着和虔诚,让人动容,他们深信,朝圣可以沐浴佛恩、荡涤心灵、洗去凡尘。由衷的感概信仰的力量和伟大!</h3> <h3>天空之镜美轮美奂,一种空灵的存在。</h3> <h3>正午时光,阳光被浓云遮挡,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湖天同色的美景!</h3> <h3>风吹云散,阳光从明朗的蓝天撒播在湖面。</h3> <h3>  抬首即入苍穹,思绪万千奔涌。</h3> <h3>裙袂飘飘,人自醉陶。</h3> <h3>  浓云翻滚,黑白与共,阴晴同享,曼妙同框。又一高原奇观。</h3> <h3>  到达青海湖已是下午时刻,终于见到了真面目,这青色的海不仅水清、天蓝,还有许多云集的水鸟,不时展翅翱翔振奋人心。</h3> <h3>藏区随处可见的经幡,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火、水、土,是藏民们为了祈求福运昌隆、消灾灭央的心灵依托。</h3> <h3>  这里曾经是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青海湖的美是一种有内涵的人文美、连接着群山和草原的自然美、水鸟翔集的生态和谐美 。集博大精深东方大美与一体的美丽的——“措温布”。</h3> <h3>湖区夕阳西下时。</h3> <h3>  放牧的羊到了归巢的时候,步履安心规矩的回走,壮硕的身姿是对辛劳的牧民最好的报答。</h3> <h3>  塔尔寺——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活动中心,因先有塔后有寺,故叫塔尔寺。这里有庞大的藏汉结构的建筑群。</h3> <h3>  这些建筑雕梁画栋,绿墙金瓦,格外绚烂。只是圣殿里的文化、艺术品只能观赏不能拍摄。</h3> <h3>  转经筒里藏有经卷,用右手顺时针转,祈福消灾,修积功德。目前世界上最大、藏经最多的转经筒在香格里拉的中甸古城的“龟山公园”。</h3> <h3>  藏传佛教的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磕长头,一生的目标磕拜十万个佛像,要磕十万个头。</h3> <h3>  五体投地匍匐而磕,十万次的重复经常手和膝盖会破皮流血,但为了祈福、为了信仰,修行一直在路上!</h3> <h3>  朝圣——朝行夕止、千里不遥,美与信仰永远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