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食疗——婴儿喂养(出生后至1周岁)

葛毓瀛关工委儿童心身健康导师

<h3>母乳眼养中医认为“乳为血化,美如饧”,是说乳汁由血化生而来,其中含有婴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和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所以母乳眼养的婴儿不易患病,即使患病也易康复。母乳温度适宜,清清新鲜,经济方便,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婴儿天然营养品,也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因而大力提倡母乳限养。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坚特长期眼养,最好母乳喂养3~8个月后,再改人工喂养。</h3> <h3>哺乳方法历代医家指出小儿脾胃嫩弱,必须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乳勿过量”,“宁饥勿饱”。在哺乳时要注意定时,定量和哺乳卫生。正常婴儿出生后2~6小时开始喂奶(喂奶时间越早,越能刺激乳汁分泌),以后隔3~4小时眼一次,一日5~6次。两次奶之间喂一次开水。在喂奶时,婴儿吸一口,咽一口,几分钟就能吃饱,因此每次哺乳时间大约5~10分钟,最好吸空一侧乳汁后,再换另一侧。切勿孩子一哭就吸奶,或让孩子叨着奶头睡觉,这样影响消化不利于婴儿的健康。在哺乳时要注意卫生,哺乳前,乳母要洗净双手和奶头,用手按摩乳房,然后抱起孩子吸奶。喂奶时,要先挤掉少量乳汁,去除夏天的“热奶”,冬天的“寒奶”,以免婴儿饮入此奶后患病。婴儿吃饱后,轻轻抱起婴儿,使婴儿头伏在乳母肩上,用手轻轻拍背,令其打隔,排出胃里空气,然后放在床上,减少搬动,防止返吐。</h3> <h3>哺乳禁忌中医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时不能喂奶。婴儿正在啼哭时不可立即喂奶,因啼哭时气不顺,气逆喂奶容易致吐;母亲大怒后不可立即喂奶,“气奶”易致婴儿呕吐、腹泻和腹胀;母亲酒醉后不可喂奶,“酒奶”可诱发婴儿发热、精神恍惚或惊风;母亲患病时不可喂奶(如结核病、心、肾疾病等),“病奶”易将母体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传染给婴儿。另外,还主张吃奶与进食分开,不能食奶后马上进食,或进食后接着食奶,这种喂养方法不易消化,而易致伤食、停滞。</h3> <h3>添加辅食为了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及添加辅食。通常在婴儿二周后开始加食鱼肝油,钙片,二、三个月加菜汤、果汁、豆浆、奶糕。四至五个月婴儿可添加烂粥、蛋黄(从四分之一蛋黄喂起,逐渐增加到半个、一个),鱼泥、肉汁、菜泥等稀软食品。六至七个月为促进婴儿牙齿的生长,锻炼咀嚼能力,可食些烤面包干、馒头干,饼干,碎菜、肝泥和蛋羹。从八至九个月开始逐渐增加碎肉、鱼肉和各种辅助食品的数量。十个月以后可食些容易消化的普通食品,并渐渐过渡到以普通食品为主,直至断奶。总之,增加辅食要根据婴儿的食欲和消化吸收情况,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h3> <h3>断奶随着婴儿的不断发育,所需营养不断增加,单靠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需要,应逐渐添加辅食,减少喂奶次数,在一岁左右,选择春秋季节断奶。若遇炎夏季节或小儿患病时应暂缓断奶。1岁左右的断奶小儿,咀嚼和消化力不强,不宜吃过硬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膳食的营养质量,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的食品。我国通常以谷类作为断奶后的食物,虽可满足婴幼儿的热量需要,但影响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的摄入。因此,有些母乳喂养的小儿一岁以内生长发育良好,但断奶后出现生长迟级或停顿,因此要提高断奶后辅助食品的质量,加强婴儿的吞咽,咀嚼和消化能力。要求断奶食品热量高、体积小,要补足矿物质和所需的维生素。断奶时,可给婴儿食用山药研成细粉与面粉混合、发酵、蒸熟的食品(如做成慢头或蒸糕),这种食品既可健牌开胃,又增进食欲。用山药10克、莲子10克、大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熟后加少许白糖食用,也是断奶时有益的食养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