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主任叶本森给我讲述他们连队与越军特工的遭遇战一一狭路相逢勇者胜 机智果敢歼特工

军旅十八年张勇

<h3><br></h3><h3> </h3><h3> </h3><h3> 狭<span style="line-height: 1.8;">路相逢勇者胜 机智果敢歼特工</span></h3><h3> 一一云南边防第十五团八连</h3><h3> 巡逻分队全歼越军特工队纪实</h3><h3> </h3><h3> </h3><h3><br></h3><h3> 1980年10月,我从大巴山的四川省平昌县当兵到了云南边防,经过三个月集训就下到连队,先是在三营十一连当了三个多月战士。接着在接守扣林山阵地防御时,加强到了三营十二连当战士。</h3><h3> 到十二连不久,在我们团队防区内,打响的第一次大的战斗就是1981年5月7日收复扣林山的战斗,那是我们的兄弟部队打的。闻听的第一次歼灭小股越军的战斗是老邓弄战斗,这次战斗是我们边防团队二营八连指导员叶本森指挥的。他因为这次战斗荣立了二等功,后来从指导员提任副教导员代教导员提升为政治处主任,他成为了我身边真正的功臣。但那时因为我是战士,无能与他这样的领导接触,只能是内心的敬佩。后来,我考入军校毕业回到边防团队他又到马关县武装部当政委也未能与他接触,使我没有从他那里祥细了解这次战斗的战况。</h3><h3> 时隔38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联系上了我团这位老领导,他结合当年代表团队到北京向总参谋部、到省城向昆明军区、云南省军区作经验汇报,到广西法卡山等部队交流的材料向我讲述了那次惊心动魄的战斗。</h3><h3> 1981年5月7日,云南边防部队一二六团奉命对入侵云南省麻栗坡县扣林山地区的越军进行歼灭性打击,一举收复扣林山战略要地,重新控制了1705.2、1682.3、1574.7等阵地 。越军不甘心失败,在对扣林地区正面一线阵地进行疯狂反扑的同时,加大了对扣林主战场左翼进行炮击、渗透、袭扰的行动,伺机寻找战场我军簿弱环节,进行有效报复。</h3><h3> 5月15日,驻守麻栗坡县芭蕉坪地区的边防第十五团二营八连接到上级《关于加强战区侧翼作战保障的有关指示》及团前指参谋长张启仁、营长杨恒的具体指示,连长杨树朝、指导员叶本森、副连长顾长寿、副指导员赵家昌,结合连队兵力对连队的部署进行了调整,同时作出了要加强边境巡逻,防止越军从八里河、老邓弄、张家冲一线渗透的决定。</h3><h3> 经过几天的准备后,5月20晚,连长杨树朝、指导员叶本森组织连队干部战士进行战备教育,传达战报、通报敌情后,布置了巡逻任务,决定第二天由二排长带领全排执行巡逻任务,沿芭蕉坪、马鞍山、老邓弄、张家冲一线进行巡逻。</h3><h3> 5月21日 8时30分,早餐后准备出发之际,芭蕉坪地区突遇急风暴雨,整个上午大风不停的刮、暴雨不停的下,无法按原计划出发巡逻。中午14时风雨稍停,二排四、五、六班21人,统一佩戴新装备的头盔全副武装列队操场,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连长杨树朝清点人数、检查武器弹药、装具装备,指导员叶本森再次进行动员,重点强调“巡逻就是打仗”、巡逻中“宁可百次无事,不可一次不防”、从出发至回来的整个巡逻路上,都要“眼睛盯着敌人,心里想着打仗”的巡逻要求;动员和准备工作就绪之际,带队的二排长急性胆囊炎突发,疼得汗流满面,躺下难于起身;连长杨树朝主动提出由他带队巡逻,但在从住处取枪回到操场时,手按腹部走动困难,出现了呕吐,一问才知又是老胃病急性发作。</h3><h3> 面对突发的情况,指导员叶本森对连长和二排长安慰说:“你们先行休息,巡逻带队的事我去!”之后即主动带队出发执行巡逻任务,并临时叫上连队文书王运刚当通信员,叫上卫生员周友芝也随队巡逻。</h3><h3> 巡逻分队共24人组成。连部3人,指导员叶本森、文书王运刚、卫生员周友芝,还有就是二排四五六班21人。</h3><h3> 叶本森在队前再次检查武器弹药、装备装具、再作简短动员,并根据巡逻路线、任务,确定巡逻行进队形及战斗编组,将巡逻分队编为两个梯队八个小组。第一梯队:四班副班长王明忠带战士张堂方、陈代坤为尖兵组在前,指导员叶本森带文书王运刚、卫生员周友芝为指挥组紧随其后,四班长马恩补带四班5名战士在指挥组后跟进,五班、六班各分为两个小组作为巡逻分队的二梯队拉开距离依次跟进。</h3><h3> 14:20时,经过认真准备,巡逻分队按所编队形出发了,指导员叶本森带领巡逻分队打破常规,没有走以往常走的由南向北国境线巡逻路线,即八里河、马鞍山、老邓弄、1160高地、张家冲的线路,而是翻越连队后山,走没有路的路,由西向东经马鹿塘直接向国境线要点:老邓弄与张家冲交岔处的1160高地进行巡逻。</h3><h3> 老邓弄位于中越边境三段十三号至十四号界碑之间,在几十公里长的国境线两侧,海拔高差大,从船头盘龙江大桥海拔103米至1175.4高地,高差达一千余米,整个边境地区灌木丛生,林木、杂草、荆藤、山竹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纵横交织,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植被下岩石奇形怪状、道路稀少、崎崎不平,极难行走,很多地方只能攀爬前行,自越仇华、反华以来,边境封锁,边民往来较少,国境线两侧数十平方公里几乎荒无人烟。</h3><h3> 五月的老邓弄地区,正逢淫雨季节,蚂蟥、蚊虫多,气候炎热、多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雨雾笼罩,无论有雾还是没有雾,通视情况都比较差,能见度仅十米左右。据通报,越军特工队可能凭借特殊的自然条件作掩护,潜入这一地区,对我船头、偏马、八里河、老邓弄、芭蕉坪、南洞、张家冲、白石岩、14号界碑一线及夭六村、郊址城、公路沿线结集部队、后勤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通讯、运输车队、野战医院等渗透侦察,伺机实施抓捕、破袭等军事冒险行动。</h3><h3> 小分队攀悬岩、过陡坡、穿密林、钻石缝,在茂密的灌木林中荫蔽缓慢穿行,路途艰难,蜿延曲折,气候炎热,蚂蟥叮咬,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没有一个战士叫苦叫累;因为是第一次配戴新发的头盔执行任务,虽然头盔沉重不太适应,但战士们却觉得新鲜,小声议论着戴上头盔的英俊形像,相互夸赞像电影《花枝俏》上的英雄。在基层做政治工作做出经验的叶本森抓住机会,及时插话说:“我们不仅要像,而是要学英雄、做英雄;如果今天遇上敌人,我们要以扣林山九勇士和友邻五连高永年烈士为榜样,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消灭敌人,争当英雄”。从麻栗坡县入伍的新战士陈代坤说:“我在本地当兵,既是保卫祖国,也是保卫家乡,越军胆敢闯进家园,就与他拼到底,坚决将其消灭”。大家情绪饱满,斗志高昂的巡逻在密林深处。</h3><h3> 穿行在距国境线大约五百多米时,指导员叶本森下达口令,停止说话,注意观察。各战斗小组按指导员的要求,振作精神,集中精力,警惕的观察四周,搜索着一个个山洞,一条条石缝,一丛丛密林;由于林木藤条密度大,观察困难,叶本森再度轻声提醒大家“提高警惕,难于观察就仔细潜听,轻步前进”。</h3><h3> 当巡逻分队行至1160高地西南侧下方,距高地约二十多米时,根据地形特点,指导员叶本森命令五班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六班就地隐蔽休息待命,四班继续观察搜索前进,叶本森带领尖兵组及王运刚、周友芝走在最前面,当沿小路爬上十多米长的一个山坡时,看到坡头右侧有一片草丛有异样,疑似有人爬压过,正待进一步仔细察看分析时,卫生员周友芝突然发现正前方约五米处不太明显的三岔路口一大石包后面的树藤轻微摆动,副班长王明忠轻声说:“可能是松鼠”,叶本森没有受到干扰,手势令王运刚、王明忠低姿前出观察,二人爬下前行仔细听、仔细察看,几乎同时看见大石包右下侧石缝中有一只穿胶鞋的脚正在大石包右后侧向上攀爬,王明忠说:“不是松鼠,是人,可能是打猎的”。听到报告,叶本森立马意识到可能与敌遭遇了,轻声说:“可能是越军”!迅速观察地形,看到右前方是通向老邓弄的小路,左前方是通往国境线越南方向的小路,正前方是十多米高的石头山,石头山前面有一个大石包,石头山与大石包之间有一条石沟,判断敌人就藏匿在里面。</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敌在暗处,我在明处,而且敌先发现了我们,整个地形对我十分不利,如果敌人抢先爬上距我们不足五米的大石包,就可以居高临下,置我们于死地,尔后安全撤走。如果我们抢占了这个大石包,距敌就两三米,可封锁左右小路,站在高处,骑在敌人头上往下打,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叶本森果断低声下令,并伴随手势指挥四班副班长王明忠带一战士抢占右侧有利地形,封锁右侧小路,自己带领王运刚、陈代坤、周友芝迅速冲到大石包下,双手抓住树藤一个箭步跃上大石包,这个大石包高约五米,宽约六米,斜坡朝向我方一侧,稍好攀爬,石包上有小树、杂草、灌木,敌方一侧稍陡峭,较难攀爬,叶本森刚爬上大石包就与相对方向往上爬的越军特工面对面相遇,相距只有一米多点,双方可看清脸部表情。由于双方两手都抓住树藤,无法用枪,面对面对视之后敌放弃攀爬抢占大石包的行动,抓住藤条顺树滑下至石沟石旮旯中,几乎与此同时在石旮旯中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敌人向叶本森连开三枪,因地形等原因未能击中。指导员叶本森站稳之机,左手抓住树藤,右手迅速拔枪向敌连开四枪。由于地形限制,也没有命中敌人,但打伤和压制了敌人;枪声之后,略停,指导员叶本森站立观察,看见敌人隐藏在石旮旯中,用枪是打不着的,只能用手榴弹炸,且他在上敌在下,地形对他用手榴弹十分有利;叶本森低声喊:“文书,快拿手榴弹来”!文书王运刚是临时匆忙出发未携带手榴弹,但他灵活机智,立即向大石包下小声喊道:“陈代坤,快!递手榴弹来”!利用传递手榴弹的机会,叶本森对敌展开战场政治攻势,意在从心理上动摇敌军心,瓦解敌斗志,用越语大声对敌喊话“诺松吼叶(缴枪不杀)”!“中短宽洪毒兵(解放军优待俘虏)”!话音未落,敌又向喊话方向连开几枪,大石包下的陈代坤迅速取出手榴弹递给周友芝,周又传递给王运刚,王运刚利用喊话时机,抓住树藤爬上大石包,把手榴弹弹盖揭开递给叶本森。因与敌太近,想到丢出的手榴弹可能会被敌反丢回来,叶本森就拉燃后略停3秒丢入大石包右前方石旮旯中,在手榴弹爆炸声中大声令:“四班在左,五班在右,消灭敌人”!四班长马恩补听到命令后,带领张堂芳等三名战士到大石包左侧,因地形限制,看不见敌人,又灵活的转移至大石包左前方灌木林中有利位置;与此同时,陈代坤、周友芝又将三枚手榴弹传递到王运刚手中;手榴弹爆炸后,叶本森将手枪递给王运刚,换过王运刚的冲锋枪,举枪前出观察,看见石旮旯突出的石头上只有几处血迹,不见敌人,也不见敌人尸体,及时抓住树藤向大石包左前方移动了几步,居高临下突然看见有两个穿恢色军服,三个穿黑色衣服的敌人在大石包前下方约五米处的石旮旯树藤杂草中成一路队形弯着腰、扒开草丛藤条向左前方小路缓慢运动,中间的两个相互搀扶着,显然已经受伤,越特工意图是不想与我恋战,企图夺路逃窜。</span></h3> <h3>最高首长接见曾任过我团团长的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和志光</h3> <h3>叶本森政委在部队照片</h3> <h3>2019年4月16日,边防十五团调防参战40周年之际,叶本森参加八连及六、十三、十七连活动时向战友们敬礼!</h3><h3><br></h3> <h3>团队庆功会期间部分领导老山合影</h3> <h3>军区前指首长、团领导、麻栗坡县领导”双拥″会期间祭奠烈士</h3> <h3>  说时迟那时快,叶本森持冲锋枪、王运刚用手枪向敌一阵猛烈射击,枪声中敌人全部倒下和爬下,没有击中要害的敌人迅速利用复杂地形作掩护向叶本森、王运刚射击,互相对射缰持中,叶本森看到地形复杂,树木、乱石、荆藤交织在一起,再加上爆炸所产生的烟雾,与敌人相距虽然仅五六米,但看不清楚,无法用枪打,就向烟雾中的敌人接连丢下四枚手榴弹,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中,敌人已被击毙或受伤,没死能动的敌人眼看夺路逃走无望,就退回躲进石旮旯和爬回大石包下,进行战伤自救后,利用复杂地形与叶本森等人拼死一战,疯狂向叶本森、王运刚及左侧四班马恩补、张堂方处扫射、投弹,利用树丛、荆藤、石旮旯地形交替掩护,负隅顽抗。</h3><h3> 激烈的混战中,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树藤、石头、尘土飞扬,整个战场一片混浊,什么也看不清,马恩补在左侧大声问:“岩石下是什么人”?叶本森担心误伤,马上大声喊到:“岩石上是我,岩石下才是敌人,不要乱开枪,看清楚再打”。马恩补、张堂方及时寻找有利位置,向敌人躲藏的岩石下射击、投弹,压制敌人。一个狡滑的敌人,利用烟雾及大石包左下方石缝死角爬过来,迂回到叶本森、王运刚左后侧,当陈代坤传递手榴弹时,敌人已迂回到他身边,在不到两米的地方向他开枪射击,陈代坤在头部连中两弹时仍向敌射击。周友芝看到战友中弹倒下,头部左则鲜血喷出,便不顾一切冲到陈代坤身边抢救,敌向他射击、投弹;马恩补、张堂方看到陈代坤倒下,周友芝抢救伤员,就集中火力打击迂回到大石包左后侧的敌人,逼其缩回到大石包下的石缝中,周友芝在腿部受伤的情况下,仍将陈代坤及时转移到大石包后侧抢救,陈代坤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19岁。</h3><h3> 敌看到我方有两个战士被他们打中,就又猖狂起来,以密集的火力封锁大石包左侧及左侧小路,包括最先重伤倒下的一个敌人和迂回大石包左侧的敌人也顽固的向我方射击、投弹,形成交叉火力,封锁大石包左后侧小路,切断了叶本森、 王运刚与其它小组的联系。在此危急情况下,叶本森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冷静的观察敌情,从时间、枪声、敌人的叫喊声、喘息声中判断敌人不死已伤,有利地形已被我方占领,敌已龟缩在我方占据的大石包下石缝中和大石包斜对面石旮旯树丛中拼死抵抗,射击、投弹已没有明确目标,敌人枪管的移动都很小,但因地形局限,一个敌人在叶本森占据的大石包下的石缝中,向左侧不间断的射击,虽然仅两米左右,但用枪打不着;一个在大石包的右前方五六米的石旮旯中、举枪不露头的向叶本森、王运刚位置盲目射击。判明敌情后,叶本森及时派王运刚到后侧传达命令、收集手榴弹,因左侧被敌封锁,无法通过,就机智的从右后侧梭下大石包,传达命令,收集四枚手榴弹抱到大石包上来。</h3><h3> 这时听见周友芝大声报告:“指导员,陈代坤牺牲了”,叶本森听到报告后,站在大石包上大声命令:“同志们,为陈代坤、周友芝报仇,敌人就在我的脚下石缝中,在我前面的石旮旯里,看我的弹着点狠狠打,枪打不着,就用手榴弹炸,坚决消灭残敌!”。马恩补、张堂方听到命令后,立即用火力压制敌人,并在叶本森投下的手榴弹爆炸声的掩护下,爬到大石包左侧,对迂回到左侧的敌人投弹、射击,这个狡滑、凶恶的特工被迫缩回大石包下更深的石缝中。</h3><h3> 在爆炸烟雾稍微散开之际,叶本森再次站高仔细观察整个战场,看见三个敌人已经躺倒或爬在石旮旯中不动,估计已被击毙,右前方树滕掩盖的石旮旯中,看不见敌人,但可看到枪无目标的向叶本森、王运刚占据的大石包方向盲射,脚下石缝中的一个敌人也向左前方打着冷枪,只要左侧树林有异样就胡乱射击。地形限制,虽能看清和判断敌人具体位置,但看不见敌人,无法有效毙敌;叶本森看清战场情况后,再次派王运刚通知五、六班上来投入战斗。</h3><h3> 王运刚下大石包刚走四五米,就碰上了六班,原来六班长陈佑国、副班长古朝龙听到枪声和爆炸声后,就主动带领全班向枪声方向运动,向指导员靠近。</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叶本森根据观察到的战场情况,再次进行了战场喊话,但回答的是敌人的枪声,显然敌人是不可能投降的,只有坚决将其击毙,及时命令六班长陈佑国带一个小组从最先发现敌人、战斗打响的石缝中出击,歼灭大石包右前方石旮旯中的敌人。六班副班长古朝龙,在四班长马恩补的掩护下,顺大石包左侧接近大石包下石缝中的敌人;陈佑国穿过石缝,只看见被击毙倒在石旮旯中的三名敌人,没有发现右前方活着的敌人,叶本森站在大石包上大声命令“敌人就在你前面,我的弹着点处就是敌人隐藏的地方,枪打不着,要用手榴弹炸”,六班长陈佑国向弹着点的石旮旯连投两枚手榴弹,并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射击将敌消灭。</span></h3><h3> 战斗已持续五十多分钟,击毙了四名敌人,还剩大石包下石缝中的敌人,这个敌人是这次战斗中最狡猾、最凶狠、最顽固的一个,我们的战士陈代坤、周友芝就是他打死打伤的;他利用大石包下类似地堡一样石缝做掩体,作最后的挣扎,只要外面有任何响动,他就打枪投弹,从左侧能看到枪管,但从左右两侧及上方用枪都无法消灭他,唯一的只能从正面,但正面十米开外是茂密的灌木林,正面四五米处又是他的射击范围,叶本森看清情况后决定用手榴弹炸,指挥马恩补从左侧摸到石缝边投出手榴弹,被敌人一脚踢开。叶本森从上丢手榴弹也没有凑效,他及时调整打法,从上面和左侧同时投弹,古朝龙在爆炸声的掩护下,跃到敌人正面灌木林中,在一棵大树旁对敌打了两个点射。枪声、爆炸声中敌人大叫了几声就没有动静了,也不再打枪,但枪管还在晃动,叶本森观察几分钟后判断敌人已被击毙,抓住树滕跳下大石包,从左侧靠近敌人,用右手握住敌人枪管往外拉,虽然拉不动,但感到敌人已经没有什么反抗力,就迅速闪到右侧,看见敌人已经被击毙,但敌人还保持着射击姿势,拉不动的原因是敌人死后被卡在石缝里,叶本森从正面先把枪拿出来,与马恩补一起再把敌人拖出来,至此,持续一小时二十分钟的遭遇战胜利结束。</h3><h3> 指导员叶本森命令四班前出搜索警戒,六班打扫战场,清理敌人枪支弹药及物资,抬着烈士遗体和伤员撤离战场,途中与连长杨树朝带领的支援分队相遇,相互掩护着返回连队驻地。</h3><h3> 这次巡逻,八连小分队在指导员叶本森的带领下,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机智灵活,敢打敢拼,全歼越军特工队上尉连长等5人,缴获“五、四”式手枪1支,苏制冲锋枪4支,子弹144发,松发手榴弹8枚,胶壳手榴弹9枚,匕首3把,八倍望远镜1具,1:5万军用地图2份,弹匣、破环剪、军用指北针、照明用具等军用品,吗啡、杜宁酊等急救止痛药品,压缩饼干、惯头食品等军用物资部分;以我巡逻分队牺牲1人、伤1 人,消耗手枪弹4发、步机弹189发、手榴弹16枚的代价,将遭遇战打成歼灭战,创造了热带山岳丛林地喀斯特峰林石地形条件下遭遇战全歼越军特工队的优秀战例,打破了越军特工难于战胜的神话,用实际行动保卫了国家主权、捍卫了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的尊严,得到了总参、两级军区的肯定和表彰。为此,上级给八连二排记集体三等功一次,给指导员叶本森和卫生员邹友芝记二等功一次,给<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运刚(文书)、马恩补(四班长)、陈佑国(六班长)、张堂芳(战士)、陈代坤(烈士,追记三等功)记三等功一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战后从情报部门得知:这次相遇的越军是驻河江省824特工团派出的精悍、老练的特工队。(该特工队由5 人组成,上尉连长1 人,中尉排长1人,班长2人,士兵1人,由参加过解放西贡战争、作战经验丰富的姓阮的上尉连长带队),经充分策划准备,携带性能优良的苏式武器、破坏剪、军事地形图及应急针药、食品等野战生存用品,从越河江省官埧县龙竹坪滑石板观察所出发,潜入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天保乡老邓弄地区。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这次来我国边境把侵略之手伸向我国,却把手脚连同尸骨都丢在我们的国土上,这就是侵略者的代价!</h3><h3><br></h3><h3> </h3><h3>附:二排参战人员(21人)</h3><h3>四班8人:班长马恩补(云南寻旬人,1979年入伍),副班长王明忠(贵州黔西人,1979年入五),张堂方(云南麻栗坡人,1980年入伍)、战士陈代坤(云南麻栗坡人,1981年入伍)、杨保安(云南屏边人,1980年入伍)、张权桂(云南西畴人,1981年入伍)、曾和刚(贵州水城人,1980年入伍)、杨灿(云南保山人,1980年入伍)。</h3><h3>五班6人:副班长金顺祥(贵州黔西人,1979年入伍)、战士刘斌(四川平昌人,1981年入伍)、余正权(云南金平人,1980年入伍)、唐俊波(云南西畴人,1981年入伍)、赵生(云南保山人,1980年入伍)、苏永光(云南大理人,1980的入伍)。</h3><h3>六班7人:班长陈佑国(湖南衡阳人,1980年入伍)、副班长古朝龙(贵州黔西人,1979年入伍),战士张保良(云南保山人,1980年入伍)、董中亮(云南保山人,1980年入伍)、王永昌(云南弥渡人,1980年入伍)、罗登发(云南麻栗坡人,1980年入伍)、鲁明(四川西昌人,1980年入伍)。</h3><h3> </h3><h3> 2019年7月14日于成都</h3> <h3>2009年10月,八连成立30周年之际,连队部份官兵相聚芭蕉坪营区,共叙战友情,看望慰问帐篷小学师生。</h3> <h3>1982年10月,边防十五团庆功会八连代表,前排左起:卫生员周友芝(二等功),指导员叶本森(二等功),二排长李保俊,后排左起:副班长张堂方(三等功),七班长刘德朋(三等功),炊事班长马小万(三等功),骡马班长孙广志(三等功)。</h3> <h3>1992年5月2日,成都军区守备二团“二等功”庆功会期间,叶本森与原守备二团团长、守备一师参谋长蒙利兴(中)、守备二团副政委李兴达(左一)留影。</h3> <h3>1992年5月,叶本森陪同原边防七团团长、德宏军分区司令员龙兴全(左)在老山主峰。</h3> <h3>2019年4月,组建芭蕉坪八连时第一任指导员叶本森(左)与第一任副连长顾长寿相逢于芭蕉坪村。</h3> <h3>2019年4月,边防十五团二营八连,即芭蕉坪八连组建参战四十周年之际,十五团老政委李大兴(前排左三)、副政委张发祥(前排左四)参加文山的活动,与八连干部叶本森第一任指导员(前排左二)、第一任副连长顾长寿(前排左五)、第一任副指导员刘朝明(前排右一)、第一任司务长伏谷建(前左一)、第二任连长胡同友(后左五)、第三任连长李世武(后左六)、第四任指导员樊宝林(后右二)、第一任二排长李保俊(后左四)第一任医助巴卫华(右三)、第二任医助者文喜(二)、第二任二排长王修贵(后左三)、第二任司务长黄旭(后左一)、电台台长张世宝(后右一)合影。</h3><h3><br></h3> <h3>2018年“八一”建军节,叶本森、刘朝明、姜云贵(原二营副营长)等,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祭革命烈士,向牺牲的战友弟兄献花!</h3> <h3>叶本森政委2018年8月1日给多永山烈士扫墓,敬献了菊花。</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19年4月,纪念调防参战40周年活动时,在老山主峰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8年9月,八连第一任连长杨树朝(左一)、指导员叶本森(左五),在八连时任指导员王择辉(左四),村主仼(左二)陪同下看望“帐篷小学”。</span></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91年9月,在北京天安门。</span><br></h3> <h3>1992年5月,守备二团二等功庆功大会期间,叶本森与李初政委受邀参加大会留影。</h3> <h3>叶本森与和志光将军亲切交谈。</h3> <h3>叶本森同李文恩、陈佑国在一起</h3> <h3>1992年5月,参加守备二团“二等功”庆功大会后,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叶本森(中间执笔者)即兴题词,和志光(时任迪庆军分区司令员)、黄树华(原副团长、时任安宁武装部长)、于习录(右一,时任守备二团政治处副主任)。</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麻栗坡芭蕉坪边防十五团二营八连战时营房</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叶本森带领二营所属四、五、六、七、八五个队连参加全团军事比武,八连、七连并例荣获第一。</span></h3><h3><br></h3> <h3>1982年叶本森与副团长李清云在友谊关</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结和谐的十五团二营八连第一任连长杨树朝(右)、指导员叶本森,1979年10月,在1号阵地留影。</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团结坚强的连队班子。1979年10月,边防十五团二营八连第一任连长杨树朝(右一)、副连长顾长寿(右二)、第一任指导员叶本森(左一)、副指导员赵家昌。</span></h3><h3><br></h3> <h3>1979年12月,芭蕉坪地区进行军民联防实兵演习,参加人员:边防十五团二营八连官兵、八里河村、马鞍山村、芭蕉坪村、南洞村民兵约300人,演习结束时叶本森(站立者)进行总结讲评。</h3> <h3>我团八十年代上甘岭五连(图片地莲花网友)</h3> <h3>1984年7月,叶本森(前)到昆明陆军学院看望边防十五团二营八连学员、遭遇战时生死考验的战友王运刚(右)、陈佑国。</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2年5月,总政慰问团李双江演出小分队到“八十年代上甘岭”1175.4高地演出,叶本森、李清云副团长(戴头盔持冲锋枪者)陪同到阵地后,为保证阵地上干战一个不少看上演出,主动替换警戒哨兵执勤。</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6年,叶本森(右一)到石笋阵地看望老连队战友李世武副营长(右二)、张绍舟台长(右三)、八连连长杨子维。</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6年8月,乘直升机参观成都军区马关浪桥“86.8”反突入之敌实兵演习。</span><br></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6年8月,在马关浪桥“86.8”演习场,叶本森(左三)陪同成都区司令员傅全友(左一)、十四集团军军长蒙进喜(左三)、四十师政委视察参演民兵训练。</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6年6月,叶本森陪同文山军分区政委段茂森(左)视察马关水头117民兵哨所。</span></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叶本森政委给张勇及战友的留言:</h3><h3> 各位战友:说到十五团的十多年作战历史,真的是酸甜苦辣千般味,很多事情不是几个团领导和机关就能左右的,涉及到政治环境、建制体制、领导观念、历史视野等等……不是你我能说清楚的。</h3><h3> 自卫还击回撤之后,1979年4月起,国家政治、军事、外交需要而进行的拔点作战,除广西的法卡山、云南马关的罗家坪大山作战之外,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作战均在麻栗坡边防十五团防区内,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而且边防十五团除参加这些作战、并为作战、轮战部队服务的同时,全团还坚守在国境一线阵地上,打特工、反渗透、炮击、反炮击作战上百次,在十多年的对越作战历史上,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的……。</h3><h3> 但我们毕竟是边防团,注意是云南边防团,虽然有可能是全军最大的团,辖4个步兵营18个连,1个炮兵营4个连(152加、152榴、130火、160迫各1个连)、还有通讯、机炮、工化、侦察、运输等建制连队,但长期守边御敌,重视的是实实在在的守好阵地,打好仗,为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战,而忽视了那个年代守阵地、打仗的政治性、荣誉性!也就是说边境拔点作战、守点作战不仅仅是军事的需要,而是国际政治、外交的需要,可以说当年打的是政治仗、外交仗……。</h3><h3> 而我们自己长期生长在云南,当兵在云南边防,长期的边防意识养成,认为守阵地、打仗是本职工作,打个胜仗,消灭几个敌人是完成了任务,比如我带领八连小分队与越特工队遭遇战中全歼敌上慰连长等5名特工的战斗,昆明军区作为优秀战例编入教材,总参专题研讨会上专门介绍经验,军事上充分肯定,而在政治上就没怎么说,大家都认为仅仅是一次战斗的胜利,没有什么了不起,当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认识到此战“创造了热带山岳丛林地遭遇战中全歼越特工优秀战例”(会上副总长语),打破越特工难战胜的神话,没有上升到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高度去认识。</h3><h3> 全团守边作战十多年,立功授奖、授称号条件定得很高,造成十多年作战仅有10人荣立一等功、90人荣立二等功,个人没有授予英雄称号的,有两个连队军委分别授予“边防钢七连”、“戍边英雄连”(团史记载)。</h3><h3> 总的说来云南边防部队老实,边防十五团更老实…!当年实战是这样,后来、现在写材料也是这样,写得实,真正的写实性。</h3> <h3>叶本森政委一行看望龙伟2019.1.13</h3><h3>左起:陆增平副营长,刘斌主任,和志光将军,杨文团参谋长,叶本森政委,陈耀洪副司令。</h3> <h3>一等功臣何志文</h3> <h3>一等功臣姜让青和妻子海云芳</h3> <h3>姜让青在新繁看望一等伤残军人吴大洪战友2<span style="line-height: 1.8;">019.6.22</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左起 张勇 姜让青 吴大洪 贺朝斌 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正元</span></h3> <h3>团队军事表演</h3> <h3>团队牺牲第一人五连连长李子云烈士</h3> <h3>杨成礼主任看望李子云烈士家人</h3> <h3>团队庆功大会期间陈连富少将到会祝贺。</h3> <h3>团队荣立二等功</h3> <h3>老山精神讲座班学员</h3> <h3>周友芝战后荣立二等功,现在在老家湖南衡阳县金溪镇医院任门诊部主任。</h3> <h3>周友芝工作照片</h3> <h3>刘斌在老家平昌县得胜镇任文化站长照片</h3> <h3>彩色那张:右起莫登建(贵州遵义人)、彭玉高(平昌人)、刘斌(平昌人)、邓祥北(贵州人)于一九八四年在文山参加庆功会时的留影。</h3> <h3>从左至右彭于高、胡同友、李世武、刘斌、高文学、冯怀楚、王欣、李平(水利局)2019.11.12平昌</h3> <h3>四班长马恩补照片</h3> <h3>孟营长的话@军旅十八年 张勇你好!看了你写的叶主任他们打的那一次遭遇战,他们打的很漂亮,你写的也很漂亮,希望老弟多写多发这样的详实精彩的好文章,全力支持你!另外,今年四月份我在昆明听魏立功主任说,何志光老团长也在组织编写我们团的作战史,大家商量一下是不是可以集中力量共同来编写一本自团队成立一直到改编撤编三十七年的历史,通过三十七年方方面面的历史总结,最后落点在“老山精神”这条主线上,要让全军全国人民都知道习近平主席倡导学习的“老山精神”是英勇的边防十五团全体将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无私奉献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造出来的,能达到这个目地就成功了。在此,提议,希望老战友们共同出谋划策,有钱出钱,有力的岀力,请何志光老团长挂帅,请叶主任主持,请李大兴老政委,郭锐参谋长等老首长们当顾问,请魏立功,张勇执笔。这是一点建议,请战友们讨论。</h3> <h3> 习近平:“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h3><h3>  这句话是今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讲话时提到的。</h3><h3>  习近平强调,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h3><h3>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之所以受到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是因为忠诚的品格,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因为执着的精神,他们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是因为朴实的作风,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作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他们所展现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无我境界,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和传承。(评论节选自《央视快评》)</h3> <h3>突然遭遇越军特工队,解放军巡逻队近战将其全灭</h3><h3>老邓弄地区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扣林山东北约20里的中越边界二段13至14号界碑地段我方一侧。这里属于热带山岳丛林地中的峰林地形,石峰参差林立,沟谷狭窄,草深林密,不便攀登和机动,但利于隐蔽。</h3><h3>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后,双方边民均不再到该地从事生产和打猎活动。雾雨季节的能见度通常只有10米左右。</h3><h3>5月初,14军收复了被越军占领的扣林山骑线据点,打乱了敌313师的防御部署,对其施加了强大的军事压力。越军为了查明我军的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频繁地派遣特工分队渗入我境进行侦察破坏。</h3><h3></h3><h3>​根据越军特工分队活动的一般规律,扣林战斗打响前,我军边防部队就加强了对船头以北边境地区的巡逻和设伏。</h3><h3>5月21日14时10分,云南省军区边防15团8连2排一个由24人组成的巡逻分队,由指导员叶本森带领,根据预定计划,按4、5、6班的顺序,由芭蕉坪出发,沿马鹿塘、1160高地、 老邓弄一线巡逻。</h3><h3>尖兵组行至三岔路口时,发现约有2平方米的草地被人踩过,叶本森立即命令5,6班就地展开,实施观察,自己带领4班前出搜索。在搜索的过程中,卫生员周友之首先发现一块独立大石包底部有树枝摆动,紧接着4班副班长王忠明和文书毛远刚又看到大石包的缝隙中有一只脚(着越军胶鞋)。</h3><h3></h3><h3>​有敌人!但是具体情况不明。为了进一步查明情况并争取主动,叶本森用手势指挥4班一个组占领大石包东侧有利地形,封锁出境小路;自己带一个组攀登大石包,抢占制高点。4班另外两个小组自动作好了战斗准备。</h3><h3>当叶本森双手抓住藤蔓即将登上石包顶部时,猛然看到石包对面有一名越军也同样双手抓藤向上攀登,双方相距仅有2米,均无法持枪射击。由于叶指导员先敌一步占领了石包顶部,越军被迫顺藤滑下,躲进石包底部死角里。</h3><h3>叶本森先用越语喊话,喝令其缴枪投降,敌人随即开枪射击。由于死角大大,开枪还击不能奏效,叶本森和毛远刚改用手榴弹向敌攻击。这个时候,看到5名敌人被迫仓惶逃跑。在我冲锋枪火力封锁之下,敌副连长当场毙命,其余4名敌人利用地形继续顽抗。</h3><h3></h3><h3>​这时一名敌人迂回到大石包侧后,开枪打死打伤我军战士各一名,并切断了叶本森小组与其它组的联系。叶本森一面继续向敌投弹,一面指挥5、 6班占领大石包西北侧无名高地,以侧射火力向敌攻击,又毙敌两名。当最后两名敌人龟缩在一道石槽里作困兽之斗时,叶本森再次调整了部署,6班两个组利用草丛和石缝绕到敌人侧后,开枪将其歼灭。</h3><h3>这次遭遇战斗,叶本森巡逻队先机制敌,打得英勇顽强,在近2个小时的战斗中击毙越军特工中尉副连长等5人,缴获手枪1支、冲锋枪4支、子弹144发,手榴弹11枚,望远镜1具、地图1份及其它军用物资一部。自身伤亡战士各1人,消耗子弹857发,手榴弹38枚。</h3><h3>战后查明,这股敌人是当天早晨从越南河宣省官坝龙竹坪地区滑石板观察哨出发,中午经1160高地附近潜入我境,企图是查明我船头,天保沿线兵力部署。</h3><h3>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h3><h3>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h3> <h3><font color="#ff8a00">感谢战友、好友、网友的赞赏、赞扬、转发,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奋发的力量!微信(QQ)353318769</font></h3> <h3>作者简介:张勇,男,1962年出生于大巴山区的四川平昌,1980年入伍云南边防,先后在边防十二连(中央军委授予″戍边英雄连")任战士,在边防七连(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任排长,后到政治处机关任宣传干事,并编辑《老山报》。参加过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1992年交流到驻川某集团军团队任宣传干事,组织股长。1996年进入武警序列,1998年转业地方工作,现已退休。部队期间4次荣立三等功,地方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在部队和地方共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曾获成都军区《战旗报》社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云南省军区及守备一师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某集团军三十八师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所写稿件《去年事故赔款两万余元痛心者少 今年设奖励基金一万五千顾虑者多》获《战旗报》优质稿,《老山硝烟飘逝》获《通川日报》优质稿,《书记卖猪忙》获2002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二等奖。【阳光军魂】签约作者,链接博客,微信:zhangyong6232918</h3> <h3>忆战友往事不怕心累,同战友喝酒不怕喝醉!与战友电话不怕交费,写战友文章不怕流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