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 曲阜三孔(孔庙)

鄪国如是

<h3>初伏的酷热,也没能阻挡住我出行的脚步。当我来到曲阜,迎面扑来的是阵阵儒雅之风,车站内,帷墙,墙壁,遮阳伞,公交站……无处不在,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仰望天空,似乎听到孔子的声音还在空中萦绕,回荡……</h3> <h3>孔庙、孔府、孔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h3> <h3> 泰山脚下诗碑林 孔庙 孔府 孔林</h3><h3> 东岳麓边文铭颂 圣像 圣居 圣颂</h3> <h3>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统称“三孔”。</h3><h3>孔庙本称至圣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殿式建筑群,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历代扩建重修明代中期即成现在规模。占地14万平方米,南北全长1300米,庙主体650米,前后九进院落,有金明清建筑100余座,房屋460余间,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石刻1000余块,尤以汉魏六朝碑刻,汉画像石和明清雕龙石柱驰名中外。</h3><h3>孔庙正南门(仰圣门),古时只有皇帝及钦差大臣来曲阜祭孔时,此门才打开。“仞”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仞”相当于现在1.6米——1.8米之间。“万仞宫墙”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学生称赞老师的儒家思想和道德文章,犹如“万仞宫墙”之高深。清乾隆皇帝御笔书写“万仞宫墙”四个大字,以示对孔子的尊崇。</h3> <h3>金声玉振坊是进孔庙的起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三间四柱式石坊,额坊刻明人胡缵宗题“金声玉振”四字。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玉”字一点写在字中,体现中庸之道。</h3> <h3>棂星门,棂星古代传说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h3> <h3>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三间四柱石坊,山东巡抚曾铣书额。“太和元气”是赞誉孔子的学术思想如同太空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h3> <h3>至圣庙坊明代建筑,汉白玉三间四柱坊,原名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h3> <h3>弘道门孔庙第三道大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系当时的孔庙大门。</h3> <h3>成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庙碑。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碑高6.2米,龟趺高1.25米。碑文为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的碑文,极力赞颂孔子及其思想。字楷书,书体严谨、端庄。为世人所称道,是明代名碑之一。</h3> <h3> 洪武碑</h3><h3>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h3> <h3>为什么朱元璋给孔子的碑没有被红卫兵摧毁?</h3><h3><br></h3><h3>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朱元璋为淮右布衣,同毛主席一样,是农民起义,得位最正。</h3> <h3>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扩建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帝重新题匾额。古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奎”有主文章之说,后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名之。奎文阁为历代帝王御赐图书典籍,墨迹收藏之处,它独持的建筑结构,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构楼阁之一。</h3> <h3> 弘治碑</h3><h3>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h3><h3><h3>这些石碑,积聚了统治者的良苦用心和劳动者的勤劳智慧,历经风霜雪雨,沧海桑田,至今仍傲然挺立在孔庙院内,像几位饱经忧患而又寿比山松的老人,见证着人世的嬗变,尘寰的冷暖,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发生在它们身上或身边的动人心魄、感人泪下的故事。</h3><h3>不是吗?当年这些石碑不是在当地造的,而是从北京西山长途跋涉运送来的。当时,交通不畅,运输不发达,数九寒天,朔风呼号,担负着比他们的性命不知重要多少倍的使命的劳动者不厌其烦地往地上泼水,再泼水,使地面结冰,再结冰,后畜拉人推,滚滑而行,由远及近,积数年之功、抛几多血汗方运到孔庙,完成使命。从而使石碑挺立至今,挺立成一道供几代人,不,是供千秋万代子子孙孙欣赏不够、琢磨不透、骄傲不止、自豪不休的别样别致别树一帜的风景……</h3></h3> <h3>十三碑亭,过了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这里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其中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的一块石碑是最大的,碑重约35吨。</h3> <h3>勾心斗角,是孔庙的又一大奇观,康熙碑亭与大成门之间有这样一组钩心斗角的建筑,黄瓦飞檐,彩绘斗拱,东西两角,屋檐之间紧咬,角角交错,形成了钩心斗角的建筑风格,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大奇观。</h3> <h3>大成门位于十三碑亭北,五门并列,居中一门名大成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先师手植桧,位于大成门内石阶东侧。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几经枯荣毁于火难。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树东有明人杨光训“先师手植桧”刻文石碑。“先师手植桧”被人们视为孔子思想和孔子后裔兴衰的象征,倍受敬仰。</h3> <h3>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h3> <h3>初伏时节,予游历曲阜孔庙,但见大成殿前方亭,重檐歇山,下有杏坛石碣,乾隆诗赞。往昔,“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而今,沧桑巨变,游人蚁聚,声浪喧天。</h3><h3>济乎洙泗,瞻彼杏坛。</h3><h3>弦歌已缈,碑碣独完。</h3><h3>思追夫子,手拂石阑。</h3><h3>临此伤嗟,不知何言。</h3><h3><br></h3><h3>杏坛赞 乾隆御笔</h3><h3>忆昔缁帷,诗书授受。</h3><h3>与有荣焉,轶桃轹柳。</h3><h3>博厚高明,亦曰悠久。</h3><h3>万世受治,杏林何有。</h3> <h3>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此孔子向72位弟子传授“六艺”。杏坛黄瓦朱栏,雕粱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春,红花摇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h3> <h3>大成殿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为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多式斗,雕粱画栋,斗八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坚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h3> <h3>曲阜明故城建于1512年至1522年,是为护卫孔庙而建,移城卫庙,这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也极为罕见。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因历史原因大部分拆除,仅留正南门、北门和西门、东北两处城角。</h3><h3>曲阜明故城内分布着孔庙、孔府、颜庙以及历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宫等文物古迹,集中体现了鲁国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韵。2002年开始对明故城城墙进行原貌恢复建设,修复5300米的城墙。</h3><h3>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曲阜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h3> <h3> 曲阜明古城</h3> <h3>读论语,让“仁、义、礼、智、信”充盈社会每个角落;让爱从心中自然流淌;让每个笑脸都发自心扉;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爱之心去爱更多的人;让“德不孤必有邻”德行天下,结交四海朋友;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处理人和事,友善他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h3><h3><br></h3><h3>读论语,让迷茫的心有了方向;让疑问的心有了答案;让浮躁的心归于沉静;让迷失的灵魂得以安顿;让灵魂不再因孤独而哭泣;让灵与肉一同前行!</h3><h3><br></h3><h3>读论语,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春夏秋冬。</h3><h3><br></h3><h3>读论语,拜圣人,沐浴儒雅之风,心旷神怡!曲阜是一座让人走了,还想再来的东方圣城!</h3> <h3></h3><h3>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随性而编,别无他意!</h3><h3>仅此记录而已!</h3><h3>感谢您的雅赏!🙏</h3><h3>开心愉悦的一天!</h3><h3>2019.7.14游三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