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运气不错!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北爱尔兰海滨小镇伦敦德里,住进了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外公的庄园,庄园把临街的一栋二层楼房改成了小旅馆,供少量游客住宿。</h3><h3>小旅店很温馨,装有壁炉的休息室,书房及走廊墙上,挂满了丘吉尔和家族亲人的各种照片,丘吉尔小的时候常随母亲在这里生活。</h3> <h3>小镇很幽静,庄园倚山傍海,环境非常优美。</h3><h3>来到英国,发现这里的白天特别长,这是晚上九点的海边和清晨四点多的日出,漂亮吧!</h3> <h3>离开小镇坐上大巴,我们来到有着“翡翠岛国”之称的爱尔兰。爱尔兰曾经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不屈的抗争,终于在四十年代独立成国,因其经济发展迅猛,又被称为“欧洲小虎”,首都都柏林大街上的英国文化遗迹俯拾皆是,是个千年古都和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h3> <h3>爱尔兰全国绿树成荫,草地遍布,绿地面积达国土面积的90%,所以又有绿宝石之称。爱尔兰人酷爱绿色,特别是节假日,除了绿色服装,还有绿色的玩具、服装,啤酒等,甚至还要戴上中国男士最忌讳的绿帽子。😏</h3> <h3>高121.2米的都柏林尖塔又称为“光之纪念碑”,矗立在市中心的奥康纳尔大街上,听说尖塔的设计还获得国际上的几项大奖,其实就是一根巨型的、下粗上细的不锈钢针罢了,也许审美不同,真心不觉得怎么样,倒是都柏林邮局显得庄严大气。</h3> <h3>1759年,爱尔兰有个叫吉尼斯的人,向英国政府部门租用了一块土地使用权建啤酒厂,每一年的租金是25英镑,合同有效期是9000年。从此以后,就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里生产的健力士黑啤历经250年风雨后,也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黑啤品牌。</h3> <h3>在都柏林梅林公园里,这位穿着怪异,斜靠在石头上,满含挑逗眼神的铜像,就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诗人,双性恋人王尔德,他出生于都柏林,以其剧作,诗歌,小说闻名,也是当时欧洲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h3> <h3>“都柏林之门”是都柏林的一道风景线。据说以前这里的门都是白色的,两位爱喝酒的作家是邻居,为了防止烂醉之后进错家门,一个把家门涂成鲜艳的绿色,一个则涂成醒目的红色,于是后来成了只要是相邻的两家,门的颜色绝不相同的景观。</h3> <h3>教皇十字架是凤凰公园的一个重要景点,1979年,教皇保罗二世到此讲道,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约100万)前来听讲,同年,爱尔兰政府在此修建了这座十字架以作纪念。</h3> <h3>离开爱尔兰后,乘坐四个小时游轮又回到英国,来到世界上站名最长(有五十多个字母)的小小火车站。这个站名源自19世纪中叶当地的一个裁缝,当时他想把自己的小村标到地图上而想出来的:“湍急漩涡附近白榛林山谷的圣玛丽亚教堂和红岩洞附近的圣田西路教堂”,哎哟妈呀!念得气都要喘不过来啦!😂</h3> <h3>一路上欣赏着车窗外的美景,我们来到英国第二大繁华城市曼彻斯特。</h3><h3>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它是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h3> <h3>一提到曼彻斯特,足球迷们就会联想到这里众多的足球俱乐部,和曾拥有贝克汉姆等大牌球星的曼联队。几十年来,这支绰号“红魔”的球队,缔造了无数的荣誉和足球传奇。作为曼联队主场的老特拉福德球场,也成为了广大球迷心中的圣地!</h3> <h3>老特拉福德大门处的星光大道和曼联三剑侠。</h3> <h3>异国他乡中,看见曼城中的中国城感到分外亲切,吃中国菜,逛中国商店,满满的中国情结!</h3> <h3>风景秀丽的袖珍古镇……斯特拉福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故乡。小镇迷人之处,是那些大多数建于十六世纪一排排的木筋墙房子,古色古香的非常漂亮。</h3><h3>街头竖立着莎翁喜剧作品《皆大欢喜》中小丑雕塑,底座上是莎翁名言:“聪明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傻子,而傻子则认为自己最聪明”。</h3> <h3>在小镇的亨利大街上,一座没标识,不起眼的16世纪带小阁楼的二层木头老房子,就是莎翁故居,如果不是导游介绍和门前络绎不绝参观的人群,真不能相信这就是伟大文学家诞生和成长的地方!</h3> <h3>小巧玲珑的古镇,湖水碧波粼粼。在纪念广场上,莎翁端坐中央,周围是莎翁笔下的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中人物的塑像。在英国,莎翁的文学作品已经象养料一样,融入英国文化的血脉,他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h3> <h3>温柔美丽的少妇和街头卖艺人。</h3> <h3>和剑桥一样,牛津这座没大门,没围墙,没校牌,大学中的城市距今已经有1100多年历史了,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12世纪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欧洲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吵架,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这些学者聚集在亨利二世国王建有宫殿的牛津,渐渐使这里逐步成为了皇族和学者的摇篮!</h3> <h3>牛津大学有38个学院,6个准学院。几个世纪以来,牛津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产生了至少来自8个国家的12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69位诺奖得主,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牛津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h3> <h3>这是牛津学子们在为气候变暖主题举行的聚会。</h3> <h3>在市中心街道两旁,布满了中世纪修道院模样的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多为塔状建筑,所以牛津也称“塔城”。走在牛津大街上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中世纪时代!</h3> <h3>牛津大学共有104个图书馆,博得利图书馆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比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还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根据1611年英书业公所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图书馆,至今如此。</h3> <h3>这是创建于1525年,牛津最大,最牛的基督教会学院。这座学院引以为傲的就是在近代200年内,先后产生了13位英国首相,如希思、撒切尔夫人、卡梅伦以及现任首相特雷莎·梅等等,可谓是政治家的摇篮,霸气侧漏!</h3> <h3>谁说裙子是女人的专利?英国男士也爱裙装,比如苏格兰爱丁堡男士穿的格子裙就是那里的一道风景。早餐时,这位胡子拉碴,穿着鲜艳超短裙的男士,毫不在意我们异样的目光,从容不迫的取着食物,饭后很绅士的和我们合影留念。</h3> <h3>位于伍德斯托克镇的丘吉尔庄园建于1705年,是一座豪华、气派又充满田园气息的大庄园。当时的安妮女王,将牛津附近数百公顷皇家猎场赐给了丘吉尔的祖先,以表彰他在1704年英勇善战,击败法军的赫赫战功。安妮女王当时表示,英国在战场上打败了法国,在建筑上也得高出一筹!</h3><h3><br></h3> <h3>一百多年后,被尊为世界“三巨头”之一的英国著名的铁腕首相丘吉尔出生在这里。</h3><h3>丘吉尔庄园被誉为英格兰最精美优雅的巴洛克式宫殿,相当于五个圆明园,号称比英国皇宫还美,不少英国人,喜欢拿它跟欧洲第一大的凡尔赛宫相比较,而自我陶醉!</h3> <h3>宫殿门的顶上,几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盯着出入的人们,有种威严的感觉。</h3><h3>宫内装修雄伟大气,高贵华丽,并收藏了大量的古董、瓷器、名画等名贵珍品。</h3> <h3>丘吉尔少年、青年逐步成长中的画像、照片,贵族服装和用过的武器。</h3> <h3>丘吉尔庄园四周那葱绿的树林和草地,湖泊点缀其间,加之园中精美的园林景观,一切不禁让人叹为观止!</h3><h3>临走前签下大名:到此一游!😊</h3> <h3>在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广袤的原野上,一个占地11公顷的巨大的石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约建于公元4500年前的建筑很奇妙: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与夏至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两块石头的连线,又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有人猜测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又有人说是欧洲史前文化神庙的遗址,一直争论不休。很多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在远古时期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些巨石从何而来,横石又怎么放上去的呢?这些不解之谜只有待后人去揭秘啦!</h3> <h3>一千多年前,征服者威廉一世为了防止英国人民反抗,在伦敦周围,建造了9座相隔32公里的大型城堡,组成了一道可以相互支援的碉堡防线。温莎城堡是这9座中最大的一座,坐落在泰晤士河边一个山头上,建于1070年。</h3><h3>自从英王亨利一世1110年,在温莎城堡举行第一次朝觐仪式开始,这里就正式成为宫廷活动场所,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温莎也是世界上最大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h3><h3>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扩建,这里以成为拥有众多精美、庞大的古堡建筑群,所有建筑都是用花岗岩砌成,古堡周围是鲜花,草地和茂密的森林。</h3> <h3>一代代演绎权势和奢华的温莎堡,也曾演绎过“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真实故事。前英王爱德华八世继位不到一年,为了爱情毅然放弃王冠,由一国之君降为温莎公爵,去追求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这段英伦王室风情,使温莎名声远播,同时也为坚硬的古堡增添了几分缠绵浪漫的色彩。</h3> <h3>从小在温莎长大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对这里情有独钟,将城堡当作皇室官邸与周末时的住所,也常用来举行国宴及官方的接待活动。女王在温莎堡时,矗立在高岗上的圆塔就会挂上君主旗。</h3> <h3>整个古堡内部装饰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王室数百年收集的名家绘画、金银器皿、精美瓷器无不是巧夺天工,夺人眼球。高大的墙上,装饰着刀剑、战旗、王冠、权杖,彰显着曾经日不落帝国的庄严与霸气。古堡内只能看,不许拍照,下面两张照片是一朋友孩子偷拍的,太宝贵了!<br></h3> <h3>大英博物馆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各种文物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罕见。</h3><h3>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大量珍品,包罗万象数量之多,运抵伦敦后,大英博物馆无法装下,只得分藏于英国的各个博物馆内。</h3><h3>一位英国教授透露,大英的馆藏是卢浮宫的四倍,实际价值比一个中等国家的全部国民财富还要多!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展出的是少之又少的一小部分,博物馆在向世人展示古代东方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同时,也翻开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那丑陋,不光彩的历史一页!</h3> <h3>面对大英博物馆,心情很复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那段大英帝国带给我们耻辱和灾难的历史,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大厅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参观者很多,我不知道他们此时有何感想!</h3> <h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稀世珍宝最多,达2.3万多件。博物馆33号和95号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这里展出的2000件文物仅仅是全部藏品的一成,另外九成更稀贵的珍品被存在10个密室中,普通观众无缘得见!</h3> <h3>想当年,这些贪婪的掠夺者豪不手软,别人家地下埋的,屋里藏的,墙上挂的,柱上雕的,石上刻的,(有的石刻太大,锯短削薄),只要是珍贵稀奇的都要抢走!博物馆展品中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瓷器、明清时代的金玉制品,以及大量的名人字画,有些无价之宝连国内都是复制品,这里才是正品!</h3> <h3> 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馆里,相信每位来参观的中国游客,此刻心情都是很沉重的。面对着在国内博物馆,甚至书本上都难觅身影的珍稀文物,这些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因为历史的种种缘故,如今却成为异国他邦的“尤物”,怎么不让人顿足扼腕,痛心惋惜!!历史告诉我们:贫穷,落后,愚昧就会挨打,就会亡国!如今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那种任人宰割,屈辱受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以史为鉴,团结向上,为民族振兴而努力!</h3> <h3>如果说温莎城堡傾情演绎的是,从诺曼到温莎八个王朝的千年宫闱故事,那么万城之花,英国首都伦敦,这个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就是一部厚重的集历史、政治、宗教、文化、艺术、建筑、时尚为一体的大百科全书。</h3> <h3>不算长的英国母亲河……泰晤士河从伦敦市中心穿过,伦敦的重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河的两旁,那一幢幢建筑都称得上艺术的杰作。</h3><h3>伦敦眼又叫千禧之轮,是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之一,从远处看,伦敦眼是泰晤士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议会大厦是伦敦最有名的建筑之一。这座建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歌德式建筑恢弘磅礴,雕刻装饰精致典雅,充满了英国的古典气息。</h3><h3>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高95米,是英国最大的钟。由于英国议会下院决定对大本钟维修四年,部分议会大厦也在维修中,虽然看不到全貌有些遗憾,但仍无法掩藏这些经典建筑的引人注目。</h3> <h3>西敏寺又称(威斯敏斯特教堂),由11世纪英王爱德华所建,是王室专属教堂。历代国王加冕,皇家婚礼,国葬等重大仪式都在此举行。除了王室成员,英国许多领域的伟大人物也埋葬于此,诸如达尔文、牛顿、狄更斯、丘吉尔等。教堂被称为“荣誉的宝塔尖”,是国家感谢那些为国争光,有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的纪念碑。</h3> <h3>说起唐宁街大家都知道,但是白厅街恐怕知道的人不多。白厅街是伦敦最主要,最负盛名的一条街。它连接着议会广场和唐宁街,在这条街上设置着国防、财政、外交、内政、海军等英国中央政府机关各部,因此白厅已经作为英国行政部门的代称了。</h3> <h3>对面那条貌不惊人,普通得一不留神就会擦肩而过的,又窄又短的小巷就是唐宁街。原来这条巷子是可以随意穿行的,近年来,由于恐怖活动增多,才设置了铁门和卫兵。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府所在地。我们参观的当天,伦敦正在举行国际马拉松大赛,只有隔街相望啦。</h3> <h3>白金汉宫建于1703年,它不仅是英国王室的王宫和居所,也是英国民众最重要的集会场所。白金汉宫广场中央,矗立着维多利亚女王镀金雕像纪念碑。维多利亚是英国最伟大的君主,19世纪“日不落帝国”的掌舵人,执政的1837年至1901年,开创了维多利亚时代,使英国达到了政治经济的巅峰!</h3> <h3>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英雄,只要有英雄做榜样,这个民族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在英国十来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对待民族战斗英雄和艺术家的区别,无论在英国什么地方,民族英雄永远高于艺术家。</h3> <h3>伦敦桥是泰晤士河口算起,15座桥梁中的第一座桥,位于伦敦塔附近,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塔桥。它是英国的象征之一,也被称为英国的“正门”。伦敦塔桥由木桥,石桥,水泥桥到现在的上开悬索桥,经历了3200年来的风吹雨打,屡倒屡建,变的是伦敦桥,不变的是桥下那条永恒的泰晤士河!</h3> <h3>十多天的英爱环岛游在不经意间结束了,虽然是走马观花,但还是收获颇丰……领略到英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观赏了他们千年恢弘磅礴,古典优雅的建筑艺术;体念到了英国人的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也见识到了他们墨守成规的,刻板的生活方式。</h3><h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见了英国,这个让人难忘的国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