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桥的故事(六)

蓝天传微 陈俊乾

<h3><b><font color="#167efb">湘子桥的故事(六)</font></b></h3><h3><br></h3><h3> <b>湘子桥名称知多少</b></h3><h3><br></h3><h3>  被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的湘子桥,位于广东.潮州古城的东门外,始建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h3> <h3> 湘子桥横跨韩江之上,巧夺天工,结构奇特。集梁桥、拱桥、浮桥等形式于一体,堪称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湘子桥经历朝历代数次修建扩建维护,得以保存且不断完善,由此也使其出现有“康济桥”等若干之名称。</h3> <h3> 初称康济桥。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由潮州知州曾汪倡建。当时,只在韩江的江心筑建一座桥墩,然后造了86只梭船,分别连接东西两岸,成了独具一格的浮桥。潮州人民很高兴,知州曾汪也自豪地说“昔日风波险阻之地,今日化为康庄矣”,并取名“康济桥”。</h3> <h3>  二称丁侯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常寺少卿丁允元出任潮州知州,增筑韩江西岸石桥墩,并在石墩上架桥梁建屋亭,成韩江西桥,称“丁侯桥”。</h3> <h3> 三称丁公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知军州事常州丁允元又增置西岸石洲四架,梁而屋之,民号‘丁公桥’”。</h3> <h3> 四称济川桥。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知州沈宗禹,蟠石东岸,结亭于前,匾曰“挹秀”。接替知州沈宗禹的第35任潮州刺史陈宏规(潮安东凤鳌头乡始祖献可公)任知州翌年 即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就着手修桥,更“挹秀亭”为“济川亭”,他按照西岸“丁公桥”的结构和风格,在东岸江心扩建新石桥墩二座,将东岸石墩桥命名“济川桥”,取“汇巨流,济百川”之意。</h3> <h3> 其时西岸仍名称“丁侯桥”,一桥虽东西异称,但风格却和谐统一。其修桥理念一直被后任者所接受,此东西历时颇久,至元朝至正四年,乔贤修桥,始将东、西桥统用“济川桥”。“济川桥”一名,长达一百四十八年之久。</h3> <h3> 五称广济桥。到了明朝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知府王源对桥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修建,建成后的大桥共有23座桥墩。其中西边有10个桥墩,东边有13个桥墩,桥中间用24只梭船连接,并把桥名改称“广济桥”, 取“济百粤之民,其功甚大也。”</h3> <h3> 又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俗又传言……西洲创自广济和尚,故名‘广济’。然广济实取义于利渡,且广济和尚并无其人,乡民多图像之,神祀之,其诬妄尤不足辨。”民间甚至传说乌洋乃广济和尚为赶石建桥而成。 到了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知府谭伦又增筑桥墩一个,减少梭船6只,形成“十八梭船廿四舟”的独特格局。</h3> <h3>  六称湘子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俗传造桥始自韩湘子,因建庙祀于东洲(即桥东)之首,而称桥曰‘湘子桥’……流俗相传,迄今无以易矣。”</h3> <h3>  七湘子桥又简称湘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桥曰‘湘子桥’,或简称‘湘桥’。”潮州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即因此而来。</h3> <h3>  八称浮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是桥建于江中石上,言地理者曰,韩山余脉,自桥东村横江西来,至桥之中段,石根紧缩如线,桥墩莫得而坚,因中断浮舟以渡,故又名‘浮桥’。”</h3> <h3>  九称跃进桥。1958年,出于交通需要,广东省公路局拨款90万元,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改变古桥的原来格局,把浮桥拆除改成3孔钢筋桁架和两个高桩承台式铁架桥,成为整条韩江第一座可通汽车的桥梁。改建后的广济桥(湘子桥),曾称跃进桥。”因19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故名。</h3> <h3>  然而,因发展旅游和修复历史文物之需要,2003年对湘子桥进行修复,至2007年6月全面竣工,恢复其明代风貌,现建亭屋18座,楼台12座,复名广济桥(民间称湘子桥)。</h3> <h3>  湘子桥其名称的演易变化,足见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自古及今倾注了不少地方官员和潮州人民的心血。</h3><h3><br></h3><h3><b>文/摄影:陈俊乾2019年7月12日于潮州</b></h3> <h3><b>点击阅读上编:</b><a href="https://www.meipian.cn/28uyoex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 style="line-height: 1.8;"><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湘子桥的故事(五)</a></h3> <h3>一</h3> <h3>一</h3> <h3>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