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非洲野生动物之旅————动物天堂

小薇

<h3>东非大草原在肯尼亚境内叫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在坦桑尼亚境内叫赛伦盖蒂国家公园。“赛仑盖蒂”马赛语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的意思。我们这次巡游(Safari)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个大草原进行。一进入东非大草原,典型的稀树草原图就展现在眼前,真是难以相信——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动物世界》中的那些动物明星生活的大草原!</h3> <h3>都知道9天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看到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境内所有的动物,不过幸运的是,预计看到的动物我们全都见到啦!让我耗费了一番心神的是这么多种动物从哪个开始呢……?算了!就先从火烈鸟开始说起,因为我们第一个见到的就是火烈鸟。</h3> <h3>要问去肯尼亚哪种动物我最期待见到,我首选火烈鸟(flamingo)。因为在电视中看过多次火烈鸟相关记录片,早就盼望着能亲眼见到火烈鸟优美舞姿。来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在肯尼亚有火烈鸟的盐湖10年前就干涸了,恐怕难以见到火烈鸟啦。我一听顿感失望。没有想到我们第一站在博格利亚湖就看到火烈鸟,而且其壮观景象超出我的想像!</h3><h3>火烈鸟通常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浅滩等咸水湖沼泽地带,亲见火烈鸟后不免担心,它们那二条细长腿如何能耐受那么浓的盐碱水。请看视频吧!</h3> <h3>火烈鸟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长,腿长,通体羽毛洁白泛红光。这种红色的强弱取决于所食的浮游生物所含的甲壳素多少。由于整个景区几乎就是我们一车人,我们被允许可以下车,直接站在湖边近距离观察。经过反复摸索,我们发现了3种最佳观察方法:1⃣观察角度高出地平线45度时的色彩比平视的色彩更艳丽。2⃣看火烈鸟的群体比看单独的火烈鸟个体更漂亮!3⃣用望远镜头观察火烈鸟有明显3D效果,顿时理解——美是如何令人窒息!因为我见到后确实没有了呼吸!哈哈哈!(表示惊呆了!)</h3> <h3>相对于上面难以计数的火烈鸟,犀牛(rhinoceros)算是数量有限的,仅见到过2次,共3只。这俩犀牛的珍贵照片完全是靠我们的领队Yi利用长焦镜头拍到的。我们只能相互用望远镜远眺。</h3> <h3>接着说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大象(elephant)。因大象耳朵形状很像非洲地图而称为非洲大象。非洲象不论雌、雄象都有长而弯曲的象牙,象鼻子的前端有两个像手指一样的突出物来帮助它们控制物体。我们遇到过多次大象,最近的距离仅一窗之隔,就在车边路旁,当眼瞅着这个庞然大物就在车边,真恨不得开窗摸一下大象皮肤。不过还好克制住了这种冲动。此时此刻的我心里想,今后再解释成语“盲人摸象”时一定会表达地非常准确。</h3> <h3>据说大象每天要吃占体重5%重量的食物,所以每次见到大象大多一直在不停地吃草,想拍个正面照很难!既然给大象拍张正面特写都很困难,那么拍一张以乞力马扎罗山为背景的非洲大象这种标志性照片的难度似乎更大!为照这张相片,我们不惜6点钟起早床赶在太阳升起前,开着车不断寻找最佳位置和角度,既要让阳光正好照亮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白雪,又要让大象正好在画面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全车人都拍到了自己满意的标准照!</h3> <h3>见到这张动物迁徙地图大家一定会猜到我要说角马啦!这张图表示角马每年迁徙的路线。角马一年四季都在为水和草不停迁徙,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每年的7~11月就会有大批角马北上越过几条河流到达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保护区。这次我们亲自考查了二个国家的气候环境状况后惊奇地发现:仅仅隔一条马拉河,二边自然环境完全不一样。肯尼亚绿水青山牧草茵茵,而坦桑尼亚正处于旱季,草原状况却正好相反,这就让我们彻底理解了角马为什么要拼命迁徙的真正原因。</h3><div><br></div><h3><br></h3> <h3>角马(Connochaetes)也叫牛羚,样子既像牛又像马,却又属于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难怪有人问角马是马、是羊、还是牛?经过查询它属于牛科的狷羚亚科的角马属。</h3> <h3></h3><h3>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角马,我们见到最多正好又在迁徙的角马队伍是在马赛马拉(肯尼亚一边)。遗憾的是没有拍到角马过河的影像,因为第一批角马已经渡过马拉河,好在我们见到陆地上迁徙的队伍。角马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视频记录了一段它们迁徙的样子。</h3> <h3>河马是这次被“看吐”的动物。因为只要有水的地方,哪怕是泥塘,里面就会充斥着河马,密集恐惧症的人要尽量不看!🤪可以脑补一下,这样高密度的河马在这样的泥巴浆糊似的水中一躺就是一天,因为它的皮肤容易被阳光灼伤,晚上才上岸吃东西。</h3> <h3>这是我尽量选择水质稍好的河马图。</h3> <h3>其它的动物随处可见……</h3> <h3>狒狒(baboon)</h3> <h3>斑马(zebra)细究起来,每匹斑马的条纹都是不一样的,在娘胎里,斑纹的间隔宽窄就确定了,后天成长的过程,诸如个头、胖瘦等因素,又让这身条纹出现更多的差异。经常会看见斑马相对站立着“亲热”,或是在说“悄悄话”,其实,它们这是一种防御“阵势”,这种站位,可以使每组斑马都能够看到各个方向。</h3> <h3><h3>大白鹈鹕(great white pelicans),俗称塘鹅. 鹈鹕是分布在除南极以外所有大陆的大型水鸟,最明显的特征是嘴下带有一个喉囊,可以自由伸缩,是储存食物的地方。</h3></h3> <h3>再次让大家感受一下密密麻麻的画面。</h3> <h3>长颈鹿(giraffe),这次终于看到它蓝色的长舌头。</h3> <h3>非洲水牛既是五大(big five)之一,也是五丑之一,在大多数野生动物保护区,都能看到这种水牛(Buffalo),它们身材高大,从头到脚黑一色,最有意思的是头上那对向上弯曲的角,像是用胶水黏上去似的,连脑门都保护起来了,这顶“帽子”可是它们对付凶猛狮子的最锐利武器。亚洲水牛的角更像是从两耳上方钻出来的匕首,可以“刺”向敌人,非洲水牛大概只能“挑”或“顶”吧。</h3> <h3>大羚羊(hartebeest)二只角弯曲的样子似心形。</h3> <h3>鸵鸟(ostrich)</h3> <h3></h3><h3>转角牛羚(Damaliscus lunatus)转角牛羚又叫南非大羚羊或黑面狷羚,成年后的毛皮一般都是锈红色,大腿部、胸部等处有紫蓝色,好像瘀伤的色斑,而前额至鼻尖的那块色斑,则让它变得“面目全黑”。</h3> <h3>灰冠鹤(学名:Balearica regulorum)为乌干达国鸟。在乌干达国旗及国徽上都有出现。栖息于沼泽地带,集群生活。灰冠鹤羽毛蓬松,冠羽精美,色彩艳丽,见到它们真是唏嘘不已!</h3> <h3>这只鸟美得不相信是真的!</h3> <h3>鹭鸶(egret)</h3> <h3>黑斑羚(Impala)其主要特征如下:</h3><h3>1、皮毛呈金黄色或红褐色,腹部白色。</h3><h3>2、后臀左右及尾巴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像“川”字印在屁股上。导游把这个特征说的更生动——黑斑羚用尾巴当内裤。</h3><h3>3、后腿“膝关节”和“踝关节”有簇黑毛</h3><h3>4、雄性有一对小竖琴一样的角,雌性无角</h3><h3><br></h3> <h3>在这一群黑斑羚中,仔细看看,你可以发现里面只有一只雄性,其它的全都是雌性。这只雄羚羊正负责保护它的妻妾们。当然也可以看到一群全都是雄性羚羊,导游说这些都是losers(失败者),一般是经过争斗落败的成年羚羊。顺便说一下,不用担心听不懂英文,不知道动物的名称,当地导游直接会用标准的普通话告诉你中文名称。我们分析因为中国游客多,他们专门学习了各种动物的中文名。坦桑尼亚这边的导游更好玩,我说一句中文,他马上学说一次,不管它是什么意思,引发我们一次次大笑。</h3> <h3>最后,应该说说狮子(其实还有花豹和猎豹,暂且不说)。这次巡游让我们看到各种姿势的狮子。有悠哉游哉躺在草地上的,有的甚至于四脚朝天,肚皮向上睡觉,或者相互抱着睡、爬在树干上睡觉。</h3> <h3>看得多了,以至于让我们忘了它属于食肉动物。这头躺着的狮子我们根本没有放在眼里,面对另外一头突然出现在车窗外走动的狮子,我居然放下玻璃窗,认真仔细地与它确认过眼神。</h3> <h3>直到我们看到上面这头狮子守护着它猎杀的野牛才回过神来,原来狮子还是非常凶残啊!那么巨大的野牛(比狮子大得多)都可以被捕获,找半天没有野牛图,可能是野牛死得惨不忍睹,我不想照,甚至不想看。</h3> <h3>倒是有一张猎狗捕捉撕咬角马的照片。这是Yi在清晨坐热气球时拍到的。看到这种猎杀场景,心情很复杂,如果是站在猎杀者的角度想,可能它有饥渴难耐的一大家子等着喂养,现在终于捕捉到食物可以充饥,你应该为它高兴;但如果站在被捕杀者的角度,你肯定是很悲哀……</h3> <h3>总之,未去非洲之前,大到狮子、野牛、大象、猎豹、角马、斑马等,小到小鸟、昆虫等,所有这些动物似乎都可以算是认识。没想到亲眼见到它们以真实鲜活的方式出现在你眼前时,一瞬间你还是会被震撼!被感动!特别是后来几天,再与这些动物邂逅时,你就不再仅仅满足于动物种类和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希望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这片荒野,与动物们一起,感受它们的欢乐与悲伤……。相信以后再听到“东非大草原——动物天堂”这样的描述时,你所理解内容更丰富!回味更久远、更深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