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快活三里

峪头河

<p>快活三里在泰山中天门北,又名快活山。登山至此,沿途两侧旅社、饭店、商店鳞次栉比。西北侧是停车场,1986年建,上下双层,拱桥式,可容机动车150余辆。 后弯北盘道口北是增福庙旧址,今为商店。西折而北有石笋如剑,上刻“斩云剑 ”。再北路东有巨石,风化后纹理盘旋若龙,上刻“蛟龙石”,又名龙纹石。石北是小龙峪,石峡飞泉自东而来,势若龙喷。东崖两石相衔,中喷清泉,名小龙口。北为月牙亭故址,东崖有“云路先声”、“山辉川媚”、“人间上”、“天下名山第一”等大字题刻。 西为拦住山,叠嶂横卧谷口,多古松。山腰横耸一峦,似悬似系,名弄月岩。明人在此建半山亭。</p><p>有经验的登山者却从不在此停留,因为一旦在这里停下来,腿一懒,登后面的“十八盘”就会更加吃力。<br></p><p>《泰山小史》载,亭下有李斯小篆碑,“字不多,而上官征取摩拓,殆无虚日”。后亭废。巨石上尚有“松隔溪奏笙簧”古刻。清光绪年间欧洲传教士曾在山南坡建别墅,建国前毁。 拦住山东临潜龙涧,水西南流入西溪。<br></p><p><br></p> 登泰山,最经典的路线便是中路登山盘道,从红门处沿着登山盘道一步一步往上攀登。但一路向上,过了中天门,突然出现一段往下的盘道,名为倒三盘,继续前行,又有一段平坦的土路名为快活三里,这两段道路,成为登山途中难得的缓冲点。 倒三盘位于中天门牌坊的北侧,中天门管理区文物科工作人员马建飞告诉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在整个 " 登天 " 序列的盘道中,山路始终是向上的,倒三盘是惟一一处 " 向下 " 的盘道。 倒三盘是根据泰山地势修建的,盘道长度大约有五六十米,古代的时候,每一段台阶和一个平台的组合叫一盘,以前这里有三个大盘,又是突然向下的盘道,所以就叫倒三盘,后来维修盘道的时候,为了方便游客行走,增加了几个盘,让下坡道变得平缓了些。 在倒三盘盘道东侧的岩石上,有多处题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崖北侧上的 " 中华精神 " 四个大字。据介绍," 中华精神 " 石刻是 1983 年黎玉书刻的,也是第一处把泰山优秀文化精神誉为 " 中华精神 " 的题刻。而石壁上的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诗句摘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别》,同样刻于 1983 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题刻,单独摘出来的诗句刻在泰山,有着鼓励人们义无反顾攀登,大胆向前,美景就在不远处的含义。 过了倒三盘后,沿着道路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一处石坊,上刻 " 迎天 " 两字,过了石坊是一处平坦的土路,这处路段就是快活三里。清代《泰山志》中这样记载:" 快活三,在倒三盘北。< 述记 > 云:路凡三里,地忽坦夷,或名快活山。" 快活三里是泰山盘道中少有的一段坦途,在此地前行不再费力,路两侧林木茂密,蔽日成荫,石刻成片,行走在快活三里,爬山者疲惫的身体顿时轻松下来。快活三里说是有三里,但大约有 180 米左右的长度。这段路与泰山其他的盘道不同,一直保持着原先的风貌,是一段土路。快活三里的路用的是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的三合土铺成,经过分层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 快活三里周边石刻众多,有 " 云路先声 "、" 人间天上 "、" 天下名山第一 " 等大字题刻。其中一处 " 如 " 字刻石可以说是泰山著名的刻石字谜,刻石刻于民国十年(1921 年),款为 " 辛酉春三月,李和谦游山乐 "。这处刻石,字形像是一柄如意,因此有人认为是草书 " 如 " 字,也有人认为是 " 如此河山 " 的变形字。传说,李和谦是泰城酒店的一个伙计,有一天他和几个人一起到泰山游玩,到快活三里的时候,他突然停住脚步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笔墨,在一旁的大石头上写了一个字。同行的人问他写的什么字,他说已经乐呵呵走了一路,所以写了个 " 乐 " 字,为了让人们看的懂,他又在左边写了 " 游山乐 " 三个字。 在快活三里道路西侧,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石,上刻 " 斩云剑 " 三个字,刻于民国十年(1921 年),落款为 " 民国拾年六月四日重立,王均书。" 关于斩云剑的名字,还有一个拨云散雨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伙人在山间采药,当他们来到斩云剑下侧,天上突然云雾翻腾,笼罩了整个山间,天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万分焦急,互相告诫,互相搀扶,力图摆脱这艰难的困境。正在危急之际,一位青年挺身而出,他跃身而起,站在斜坡的巨石上,不停地挥动双臂,云海迷雾顿时敛消四散,天空湛蓝,惠风和煦。众人一见,都非常高兴,但寻找那位勇敢的青年时,却不见了他的踪影。只在青年驱云赶雾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挺立在山崖上的长条巨石,仿佛就是那青年的化身。从此,这里再没有出现翻云滚雾的天气,山上来的云,山下来的雾,到此都自然分开。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拨云驱雾的青年,便把这长石取名为 " 斩云剑 "。 雨季来临之时,斩云剑往上经常是细雨绵绵,往下却是风和日丽,因此斩云剑斩云播雨的传说虽然夸大,但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据介绍,斩云剑周围的地形,是一个凹狭的地带,北高南缓,斩云剑正位于谷口,每当阴天,下面幽谷聚集的云雾,沿谷底向上飞涌,到达斩云剑的谷口处,和山上下来的冷空气相遇,随后凝聚成细雨,此时就会出现云雾消失细雨淅沥的景象。"斩云剑可以说是雨季降雨的分界线,形成的现象也是特殊地貌及气象变化引起的一种云雨变幻的自然现象。 中天门下云步桥南的“鼠字碑”,据说为目前泰山石刻中最具魅力的一处石刻,单其内容就有不少种解读,有的认为是“山”字,有的认为是“乐”字,有的认为是一个“如”字,有的认为是“如意”二字,有人猜测是“如此好山”,或“大好河山”四字,不过据说泰山景区管理部门认为是一个“如”字。而“鼠字碑”的作者据考证出自辛酉年(1921)当地一位名叫李和谦的厨师之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