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兵团独立二团一连知青战友们老照片~祖国不会忘记我们(1968.9—……)

许红峰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们9个赴黑龙江建设兵团独立二团屯垦戍边的本校(文革期间两派中的一派)知青在1968年9月16日离沪出发前在上海一照相馆拍的。</p> <p>上海知青1968年9月17日离沪时,告别亲人和同学在上海北站时的合影。</p> <p>上海知青薛剑锋。</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许红峰(68年去黑龙江之前照)。</p> <p>许红峰告别上海,告别亲人赴黑龙江兵团屯垦戍边。</p> <p class="ql-block">  冬天冰天雪地,在兵团团大礼堂前留个影寄回家,给家人看看。</p> <p>战友曹红锋在火车开动时告别亲人与同学的激动场面。曹的旁边正好是上海知青石红。</p> <p>上海知青在团部大会堂前的合影。</p><p> 当年1968年9月20日一到铁力兵团,我们中学的上海知青向团领导表示坚决要到团内最艰苦的连队。结果被分到一连后,是用马车拉我们去一连的,连队没有一台机械设备。象牛圈等许多地方都是用马灯。第二年春来了一台拖拉机,后面拉着五把是牛用的犁,是我们人来扶的。拖拉机开得慢,我们人工在后面扶着犁,帽子压得很低,跑一遍垄,就满脸甚至滿身是灰土。可想而知,一连是团里条件最艰苦的连队之一。</p> <p>战友金正(上海知青)在北山学校和她的学生们。</p> <p>上海知青朱莉莉。</p> <p>  1973年秋天在曹红锋与许红峰两战友上要去哈尔滨读大学前与一连上海等地战友在团北山学校的篮球场上的合影。</p> <p>杭州知青连卫生员庄作民。</p> <p>天津知青。</p> <p>上海知青李铮。</p>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殷兰珠。</p> <h3>杭州知青应胜建。</h3> <p>欢送参军战友。前排左起哈尔滨知青单广仁、王秀堂,佳木斯知青宁录宝,中间左起杭州知青周晓鹿、机务排长曹鹏辉、北京知青俞建国。</p> <h3>杭州知青汪一茹和同学。</h3> <h3>杭州知青徐莹。</h3>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后排左起朱振华、华国祥、鲁立新;前左起张新新,崔 明。</p> <p>许红峰骑马。</p> <h3>杭州知青鲁立新。</h3> <h3>杭州知青陶宝富、鲁立新。</h3> <h3>葛存荣老牛(档案室本地)、小魏(卫生员本地),中左韩维(哈尔滨)、韩景芝(天津己故)、谢益琴(食堂杭州)……。</h3> <h3>前右一李琦。</h3> <p>北京知青前左周素霞、于顺兰、赵瑛,后左李峥、吴红萍、邢玉珍。</p> <h3>北京知青王瑞琴、陈桂玲。</h3> <h3>应胜建、高孝顺、华国强。。</h3> <h3>杭州知青沈荣发。(己故)</h3> <h3>杭州知青副指导员顾雪珍。</h3> <h3>杭州知青顾雪珍、沈鸽英和徐惠娟。</h3> <p>葛晓东。</p> <h3>哈尔滨知青宋志杰、胡爱和、邵庆林。</h3> <p>杭州知青陈新羽(前左一)和她的独立二团的乒乓球队队员。</p> <h3>机务排北京知青窦富才、俞建国。</h3> <h3>二排全体知青。</h3> <h3>北京知青朱宝平。</h3> <h3>北京知青于顺兰。</h3> <h3>北京知青于淑琴。</h3> <h3>北京知青王学芝。</h3> <h3>北京知青孙素欣。</h3> <h3>北京知青吴红萍。</h3> <h3>北京知青秦联合。</h3> <h3>北京知青刘小洋。</h3> <h3>北京知青史晋伟。</h3> <h3>前左起陈桂玲、顾水庭、王培兰、王新历、刘荣风、刘桂荣,中左起刘颖、刘志琴、赵瑛,后左起张巍、王瑞琴、郭淑惠、孙素欣。</h3> <h3>前左起李琦、陈新羽、李银萍、应玉宽中左起吕桂馨、徐淑琴、程敏琦、刘翠芝,后左起孙玉玲孙凤仙,连长田红喜。</h3> <h3>北京知青陈秀环。</h3> <h3>欢送上学战友赵瑛、王瑞琴、王学芝。</h3> <h3>后排左起廖茂盛、邹旭东、应胜建。</h3> <h3>北京知青王瑞琴。</h3>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王培兰骑着大白马。</p> <p class="ql-block">  后左1:应芝耀(杭州);后左2:张阿虎(上海)前:虞国强(杭州)。</p> <h3>北京知青张义学、哈尔滨知青樊德邦。</h3> <h3>杭州知青王新历。</h3> <h3>在一连食堂前。</h3> <h3>北京知青前左起姚秀英、郭淑惠,后左起王庆华王学芝、王瑞琴。</h3> <h3>前左李琦、葛晓东、吕桂新,后左袁凤焕、刘颖、张玉兰、张玉莲。</h3> <p>下乡到一连部分北京知青。</p> <h3>哈尔滨知青邵庆林。</h3> <p>连指导员于金甲、北京知青窦富才、机务连长曹鹏飞杭州知青副指导员顾雪珍。</p> <p>哈尔滨知青韩玉杰。</p> <h3>葛晓东。</h3> <h3>北京知青李峥。</h3> <h3>北京知青李峥在团部的合影。</h3> <h3>北京知青陈桂玲和杭州知青王新历。</h3> <h3>东北的桦木林。</h3> <p>东北时而刮起的风暴真是寒风刺骨。称之谓“大烟炮”。</p> <h3>上海知青许红峰和他的妹妹。</h3> <h3>左一,上海知青连指导员薛剑锋。</h3> <h3>上海知青孙斌调至十二连任指导员和她的战友盛昌黎等的合影。</h3> <h3>上海知青孙斌和她的十二连的老师们合影。</h3> <h3>前左吕桂馨、张桂芝,后左袁凤焕、张玉兰、刘颖。</h3> <h3>北京知青于顺兰和团部北京知青潭淑英。</h3> <h3>杭州知青冯兵和上海知青薛剑锋、刘荣芳、李铮。</h3> <p>后左起:李铮、王晴;前左起:江宁之、冯兵。</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赴疆45周年。</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赴彊45周年庆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已更名)的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2002年在上海一战友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2年天津战友来杭州欢聚。</p> <p class="ql-block">2012年天津战友来杭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赴疆45周年庆。</p>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和上海知青在西湖景点农家乐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赴彊50周年庆。</p> <p class="ql-block">50周年庆时,一战友邀请大家赴《豫园》吃小吃和夜游黄浦江。</p>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赴疆50周年庆。</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杭州知青2019年夏又重返第二故乡,与一连老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北京知青赴疆50周年庆。</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依吉密河畔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独立二团 许红峰</p><p class="ql-block"> 独立二团一连北面有一条依吉密河,依吉密河是满语,意思是:细鳞鱼密集的河。它穿流于青山怪石之中,河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走过依吉密河大桥就是四连和曙光林场。它的流域,土地肥沃,林木茂盛,出产丰富,也是熊出没的地方。记得,68年9月,刚到一连,一下马车,我们就看到连队操场的篮球架上挂着两张黑瞎子皮,还在淌着黑瞎子的油。过两天我们在食堂吃到了熊肉。熊肉不肥,肉较粗,像上海的烤麸,味道还是不错的。在小范围内,老职工还拿来了熊掌让新来的我们品尝,熊掌像猪蹄膀一样,吃到嘴里黏乎乎的,很鲜。刚到连队,我们还尝了连里种的西瓜,瓜虽小,但很甜,特凉。这是老职工为新来的知青储藏至今的。9月下旬的天已经很凉了,我们就去依吉密河边的地里掰苞米、收谷子(即:小米)。难忘的是割谷子时,要单腿跪着捆谷子,没几天收割捆扎谷子后裤腿膝盖处就磨破了,自己动手缝补。那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不足为奇。秋收时节,黑瞎子又要来祸害丰收果实。田地的垅沟里,常常能看到熊走过的脚印,熊屁股蹲坐过一个个印坑,田里还留下“黑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的许多苞米。为了保护秋收果实,必须“看青”。每晚须派一名老职工去熊常出没的地里“打更”。到傍晚,人们都下班了,他拿着一把“三八”大盖步枪,把它架在用树叉做的架子上,绳的一头系在枪栓上,绳子放在熊常走过的道上,绳的另一头系在树干上。当熊走过它常走的老路,一绊到绳子,就拉动枪栓,子弹会射中它。第二天一大早,他必须收枪,并查看周围有否被击毙的熊,一旦有,就组织人员把黑瞎子抬回连里,大家又可改善伙食,饱餐一顿了。</p><p class="ql-block"> 一连靠依吉密河处有一座北大桥,桥附近有一间拉合辩盖的小屋子,一连人称:北菜窖。这屋一是用于职工休息避雨的地方,屋里有土炕。在屋里避雨休息时,我们常常与老职工、本地知青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二是屋内有一口大锅,用于熬罂粟的。每到夏天,我们去“北菜窖”的田里干活时,常会看到五光十色的罂花,在朝、晚霞时,罂花更绚丽多彩。当它结成罂粟时,有专人把它采下来,用竹片刮罂粟里的白色果浆到大锅内,把它熬成膏上交给国家。这是必须完成的国家交给的任务。 从“北菜窖”再往北走就是依吉密河。我们在河里游过泳,河水时急时缓,水非常冷,不宜多游。我们在河里抓蝲蝲蛄(像小龙虾),捡河卵石玩。河中有一条由大石块、河卵石和沙石形成的须连蹦带跳通过的路。走此路,就到了对岸,对岸树木茂盛,一走到对岸,只听见河水潺潺的流动声和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地上有时还能看见动物尸骨和碎衣片,襂得慌。对岸有蘑菇、木耳和中草药可采,还有各种动物,时而还有可怕的黑瞎子。有一天,一连一位叫“老乔头”的老职工到河对岸去采中草药,当天没回来,马上组织职工去寻找,第二天发现他已被熊咬死,地上有他的碎衣片。若是遇到受伤的熊,它会更凶残。四连一位姓徐(连长)的老职工,就是大清早去收枪时,被受过枪伤的熊用它的舌头舔了一下徐的脸额,徐的下额就脱臼了,最后熊是被钢丝的“套子”套住的,然后被枪打死的。徐某也被送到上海医院去治疗。</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依吉密河结上了厚厚的冰,人与车都可在上面行驶。每年这时,连队安排我们赶着牛爬犁沿着河套的小山岗去砍柴火。砍的大多是柳条棍和枯木头,来自北方的知青一般都会赶牛或马爬犁,甚至牛、马车。来自南方的知青一般都牵着牛爬犁走。平坦的路有时也会叫“驾驾”或“驭、驭”赶牛爬犁甚至牛车。马车都不敢驾驭。有一次秋收时,我因为没让牛饮足水,牛要去饮水,它看到水泡子就直往水泡子处跑,根本不听车老板驶唤,幸亏没翻车。冰冻期依吉密河套砍的柴都用来取暖和做饭。严冬时河结冰有一米多深,老职工还时不时用镐和镩凿开厚冰,捉鱼和蛤蟆。捉到多时,有时还请我们知青去他家磋一顿,改善一下生活,鱼和蛤蟆是原生态的,好吃又鲜。</p><p class="ql-block"> 更难忘的一件事。大约1970年4月初,过了依吉密河大桥有个曙光林场,在林场的后面有一大片无人开垦的处女地。团部下令要一连派一个班去那片荒地勘察,并在树上用油漆写上“独立二团”四个字(后来才知道,是我团与海军后勤农场争夺这块地)。于是一连在孔德宝指导员的带领下派我们班去。连里用牛车装上帐篷、油漆、斧子和部分干粮、咸菜疙瘩,还装上我们十来个人的行李,就出发了。一到那儿我们支好帐篷,做好明天开始工作的各项准备。第二天一早,我们分成两个人一组,个个系好绑腿,带着斧子,领着油漆桶,走进这片荒地,荒地很开阔,风景很美,也看到:到处是披头散发的塔头墩,较高的岗地上长着一片桦木林,塔头墩下面是水,有的地方很深,一片沼泽地,就像当年转业的解放军刚来北大荒开垦时的情景一样。老职工告诉我们,要沿着动物留下的脚印走,那大都是岗地,脚不会陷下去。我们时而跳,时而跨,走过这片塔头墩的沼泽地,来到岗上的桦木林,我们用斧子劈下一小块桦木皮后就写上“独立二团”几个字。过几百米,就劈一下,写一下。几天来,走过了大部分荒地。这片原始沼泽地,荒无人烟,只听见风的声音,水的声音,鸟和乌鸦的叫声,还有树梢被风吹的声音。有时看到地上有尸骨和碎衣片。孤独一人绝对不敢走。干了一周后,就接到连里命令,要我们明天回连。(后来知道,是“野战”农垦部队干不过正规海军部队,军区把它划分给海军部队了)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所的有东西,就坐上牛车回连了。但是过河时,因已是四月中旬了,河面结的冰已成立碴了,牛车一走在上面就“咔嚓”一声陷下去了,多亏下面还冻得很硬,我们只得下来走,有时还得帮着推牛车,鞋都湿透了。等牛车上了大道,我们才可上车,坐上车的我们谈笑风生,侃嘲着这次“争夺”的“旅行”。很块我们就到了连队。</p><p class="ql-block"> 依吉密河在始终不渝地在流淌着,它养育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河畔的两岸的职工和兵团战士依旧日升而耕,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着,他们有收获,有欢乐,也有艰难和不测的哀伤。这就是我们当年兵团战士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依吉密河及河畔的两岸的幅幅画面至今让我常常历历在目,储存在脑中的段段经历、幢幢故事、片片印象、样样物件和张张容貌不时在大脑屏幕上显现,已经深深记忆在脑中,永生难忘。今天的记忆,再用文字记录,就是为了葆扬“北大荒”精神和“知青”精神。</p><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18日 于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