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环线六人行(下)

一路走来

<h3> 昨日晚归,夜深难眠。 晨曦微露, 整装待发。</h3> <h3> D4:阳关遗址~阿克塞~党金山~南八仙雅丹魔鬼城~翡翠湖~大柴旦镇住宿</h3> <h3>  今日行程500公里。第一站——阳关遗址。</h3> <h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r></h3><h3> 阳关,最早的认识来自于王维的《渭城曲》,只觉温暖的友情却透着无奈的凄凉。</h3><h3> 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如今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时至今日,阳关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汉代的烽火台和一段汉长城。</h3> <h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看着这些攻城守城的木制武器,耳边隐隐响起古代战场震天的号角声、奋力搏杀的厮杀声……<br></h3> <h3>   塞门刀车</h3> <h3> 投石车</h3> <h3> 云梯</h3> <h3> 冲撞车</h3> <h3> 巢车</h3> <h3>   通辑令</h3> <h3> 沙漠里的生灵。滴水难求,此处有水,我便不走,哪怕你来。<br></h3> <h3>  滴灌,养活了三株向日葵,独取其一。<br></h3> <h3>  阳光下,葡萄晶莹,美酒何在?<br></h3> <h3>  戈壁上的阳关,我们来过。</h3> <h3>  海拔3600米的当金山,山路八十八弯,只觉双耳嗡嗡作响。<br></h3> <h3>  远处山脊可见积雪,说是昨日的痕迹。<br></h3> <h3>  穿越柴达木盆地。此次西行,终于可以把柴达木盆地的地标肯定地钉在记忆的版图了。那些脑子里漂忽不定的远方,总是要用双脚丈量过,才能老老实实地归属于你的记忆。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br></h3> <h3>  穿越无人区,司机马师傅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听歌,唱歌,按几声喇叭。(马师傅的照片是偷拍的。) </h3> <h3>  路上信步走过几只乌黑油亮的大乌鸦,路边还有几只野骆驼在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忍不住问马师傅:“会不会有人偷偷地牵回家去?”马师傅说,会有人偷猎,然后把骆驼肉当牛羊肉去卖。<br></h3> <h3>   于是开始想念昨日驮我们走过一程的驼队。</h3> <h3>  塔里木盆地多数为雅丹地貌,也有中国独有的火星地貌。戈壁滩的草稀稀落落,还是有牧民在此放牧。富庶与贫瘠,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也许,有时候人类的怜悯有掩耳盗铃之嫌,明明违背了某种自然之道,却总是不自知。</h3><h3> 我爱,尽我所爱,不强求。如此更好。</h3> <h3>  经过无人区,任性没商量。</h3> <h3> 这程度的芊,生平第一次。</h3> <h3>  雅丹魔鬼城,来了一群斯文的大妈。(终于弄清了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是内力和水蚀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是特有的风蚀性地貌。)</h3> <h3> 翡翠湖是一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是历经多年盐湖开采后留下的坑洞。据说,她的美丽梦幻远远超过茶卡盐湖。</h3> <h3>  但是,天不作美,我们到的前一天下雨,翡翠湖没有想象中的清澈美丽。</h3> <h3>  合个影</h3> <h3>  合个影子,形影不离。</h3> <h3>D5:大柴旦~穿越柴达木无人区~~茶卡盐湖~住茶卡镇</h3><h3><br></h3><h3> 离开柳絮纷飞的大柴旦,继续穿越柴达木无人区,前往德令哈乌兰县茶卡镇。德令哈,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是青海海西州的城市,居住的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19个少数民族。</h3> <h3> 以为是飞机机翼,却原来是戈壁滩上常见的风力发电的风车扇翼。</h3> <h3>  驰骋在茶德高速上,沿途遇见许多盐湖。盐湖集中在公路右侧,所以右侧的植被比左侧的要好一些,绿意更浓一些。 </h3><h3> 可鲁克湖</h3> <h3>   尕海</h3> <h3>  靠近德令哈,遥看草色渐浓。</h3> <h3>  与青藏铁路并肩而行。</h3> <h3>  在怀头他拉草原上停一停。</h3> <h3>  一生来一次茶卡盐湖,好像是女人的一种朝圣。 </h3><h3> “浙江游客这边进!”凭身份证就可免费进入,作为浙江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h3><h3><br></h3> <h3>  坐小火车进入盐湖。<br></h3> <h3>  盐与雕刻艺术完美地结合,一座座磅礴而瑰丽的盐雕,安安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神话故事。</h3><h3><br></h3><h3><br></h3> <h3>  大家闺秀边大大不下湖,专业管包包。</h3> <h3>  水上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舞舞生动。</h3> <h3>D6:茶卡镇~青海湖~拉脊山~西宁<br></h3><h3> 最后一天,从海西到海南,行程没前几天赶,但走的是109国道,车流量相对大一点,车速也相对慢一点。</h3> <h3>  翻越海拔3800多米的橡皮山,漫山遍野的草场,水草低矮,远远望去,像是长满了江南的地衣。公路两边,牛羊、帐篷随处可见。</h3><h3> </h3> <h3>  拐弯处遇见惊喜——这才是我们想象中的游牧场景。</h3> <h3>  109国道,光是青海湖边就达100多公里。环湖,金黄的油菜花绵延不绝。</h3> <h3>  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户养蜂人家。</h3> <h3>   青海湖里的树</h3> <h3>   青海湖里的小木屋</h3> <h3>   青海湖边的花</h3> <h3> 青海湖边的经幡</h3> <h3> 青海湖边的姑娘</h3> <h3>  原定路线要经过拉脊山,因边大大朋友请客,线路改变。人间风光无限,少一处又何妨?</h3><h3> </h3><h3><br></h3><h3> 改道海东——</h3> <h3> 在浙江朋友的超市里买牛肉干、奶茶、糍粑饼,在浙江朋友的酒店里美餐一顿。以美食结束六日行程,岂不快哉?</h3> <h3> 回望,满是不舍;前方,尽是温暖。<br></h3><h3> 车轮滚滚,我们回家……</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