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兵的足迹〈一〉

黄江红

<h3><font color="#ff8a00">  备注:笔者,退伍老兵,1994年12月入伍,2010年12月退伍,先后在内蒙赤峰、北京昌平、辽宁朝阳、湖北武汉服役。</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 <h3>  送走了七一建党日,转眼八一就要来了,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每到这个节日,总是构起我对那段日子的美好回忆。</h3> <h3>  接到喜报时,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家中也大办宴席,临走前亲戚家轮流请吃饭,像中了状元一样。出发当天,村干部都来了,给我带上大红花,举着国旗,敲锣打鼓地送到镇政府大院,真是一人参军,全村光荣,心中满满的幸福感。</h3><h3><br></h3> <h5>入伍时与家人合影</h5> <h3>  一路上,汽车换火车,火车又换汽车,碾转三四天,终于到达终点,内蒙赤峰。</h3><h3> 说起内蒙,大多数人立码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好画面,可映入眼帘的并非如此,山光秃秃的,没几棵树,几只黑乌鸦飞来飞去,这与我想象中的相差很大,心中不免有些失落。</h3> <h5>这两张为新兵连训练照片</h5> <h3>  几辆解放141运输车把我们载到了一个叫红庙子的小镇,路边一排排营房映入眼前,部队到了。</h3><h3><br></h3><h3> 操场中间站了一排老兵,念到名字的站到指定的老兵后面,分完后,老兵带着小兵回到宿舍,这时才知道,这个老兵就是我们的新兵班长,也就是我们军旅的启蒙老师,吃喝拉撒全管。</h3><h3><br></h3><h3> 班长,黑龙江林口人,瘦瘦的,92年兵,看上去挺严肃的。安顿好后,班长带我们去食堂吃了第一顿饭,“新兵面条,老兵饺子”老规矩,虽然不怎么好吃,但大家吃的还是蛮有味的,也许是三四天的长途跋涉都饿了吧。</h3><h3><br></h3><h3> 新兵到齐后,各项工作也随及展开,第一项工作就是清理新兵所带物资,所有包裹拿到操场上,看看有没有违禁品。这次清理也让我损失惨重,临行前,儿时的女闺蜜们,亲手给我绣了十来双绣花鞋垫,没想到,几个新兵班长一见,竟然你一双我一双全给瓜分了,看着他们我急呀,但敢怒不敢言,还强装微笑,喜欢就拿去吧。</h3><h3><br></h3><h3> 班长宣布了一系列各项规章制度,在班里不许坐床,只能坐小板凳,干什么都必须请假,上厕所也不例外,小厕三分钟,大厕五分钟,遇到人多时,还要跑回来续假。</h3><h3><br></h3><h3> 部队管叠被子叫整理内务,这项工作也是让我煞费苦心,想尽了一切办法,看了《士兵突击》的都知道,许三多拿水叠被子,只是一种方法,我们都是半夜就起来抢地盘,走廊叠被子,拿钢板压,塞纸壳,能想的我们都想了,可有时还是过不了关,被子经常从3楼窗户飞下来,各班都有,丢下来的被子,要在外面叠好了再拿回去。</h3><h3><br></h3><h3> 队列训练从立正开始,这么多年过去了,立正动作要领,我还能倒背如流。其口令是:立正,动作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自然挺胸,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拇指贴于食指第2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劲要直,下颚微收,两眼目视前方。</h3><h3><br></h3><h3> 立正就是站军姿,每天晚饭后,走廊上总要站个四五十分钟,有时班长还拿来朴克牌夹在我们腋下,拿别针别在衣领上,总之一条,天塌下来都不许动。</h3><h3><br></h3><h3> 记得班长常讲的一句话:“不管你们以前是干什么的,到了这里,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我趴着”,吓得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对一些平日里反应慢的,考核落后的,偷偷抽烟的,班长总要狠狠的教训一顿。</h3><h3><br></h3><h3> 部队行进,两人成排,三人成行,集体行进时,要喊呼号,饭前、集合时要唱歌。说到呼号,也出过笑话,部队呼号只喊“一二三四”,有四种喊法,但不管怎么喊,只有四个数。有一次去饭堂吃饭,大家刚喊完“一二三四”,不知是谁竟顺出个“五”来,这下热闹了,班长也懵了,罚我们集体喊一百遍呼号,然后再进去吃饭。</h3><h3><br></h3><h3> 新兵三个月,那是脱胎换骨的三个月,这辈子也忘不了。记得新兵营长给我们讲着一句话:“你们每个战士,就是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好的画,这支笔就掌握在自己手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从此心中也喑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h3><h3> </h3> <h5>95年春节,大年三十晚上,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新兵班合影</h5> <h5>在野外打井,空余时间爬山</h5> <h5>团长来现场考查,大家在一起合影</h5> <h3>  我们部队,叫给水工程团。当时全军也只有三个给水团,北京军区一个,兰州军区一个,沈阳军区一个,也就是我们团。</h3><h3><br></h3><h3> 和平年代,我们主要是给老百姓找水源,打井。</h3><h3><br></h3><h3> 每到一处,当地老百姓都热情接待,把家里最好的炕让给我们,有时还请我们吃饭。工作之余,我们也不闲着,帮村里老人挑水,打柴,打扫卫生,把全村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天出操,队列训练,晚点名,跟在部队一样,一项都不少。往日沉寂的村庄,因我们的到来,一下热闹起来,“一二三四”响彻整个村庄,每次集合都能引来一大批老百姓,大家都跑过来看个新鲜。</h3><h3><br></h3><h3> 吃水不忘挖井人,临回时,村民总拉着我们的手不肯放,煮熟的鸡蛋硬往我们口袋塞,分别场景总能让人热泪盈眶。</h3><h3><br></h3><h3> 在缺水地区,人们对水的珍惜比啥都重要,一份水总要掰着两份用,先洗菜,沉淀,再洗碗,再沉淀,最后的脏水也要拿去浇地,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无法想象,水乃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96底第一次当新兵班长的照片</h5><h3></h3> <h5>带97年度新兵,春节与新兵一起包饺子</h5> <h5>春节会餐,排长过来敬酒</h5> <h3>  下连后,各项工作抢着干,很快也当上班长,我的班莸得全团内务标兵班,队列会操也拿过全团第一,98年五四青年节,个人荣获全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五月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h3><br></h3><h3> 在给水团干了三年半时间,带了97年度和98年度两届新兵,我把所学,所看,全部本领都传输给了他们,他们一个个的音容相貌我还清晰记得,这辈子恐怕是忘不了。</h3><h3><br></h3><h3> 大年三十,人人都会想家,避免战士想家,部队总是组织人员全部上食堂包饺子,各班包各班的,自己包自己吃,大家都能其乐融融,面粉满天飞,玩的不亦乐乎,每年的年三十都能在笑声中度过。</h3> <h5>与98年度新兵年三十晚上包饺子</h5> <h5>98年度新兵训练场景</h5> <h3>  这就是我的给水团生涯,军旅的第一站,三年半义务兵,只探亲一次,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后悔。✊</h3><h3><br></h3><h5>98年9月考上北京昌平机械士官学校,新的历程即将开始。</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