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纪行1:一个人的华沙行

Luqing

<h3>从北京出发,经过九个小时的飞行,早晨6点多到达华沙肖邦机场。波兰虽然在15年前已加入欧盟,并成为申根签证国,但货币仍使用波兰兹罗提(1兹罗提约合1.8元人民币)。因此一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久违的currency exchange 换了一些波兰币。机场的汇率相当的坑爹,1欧元兑换3.65波兰币,后来在华沙老城欧元的汇率可以到4.15,所幸我只换了50欧应急。</h3><h3><br></h3><h3>由于时间尚早,我决定先到酒店寄存行李再去游览。按照指示路标很快找到175路公共汽车,并在车站的自助售票机上买了一张24小时通票。买完票,车也正好到了,上车后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一路欣赏这个陌生的城市。</h3> <h3>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火车站附近的novotel 华沙中心酒店。一下车,就看到这座高耸入云的苏式风格建筑。它是1955年前苏联政府送给波兰的礼物,科学文化宫,是华沙最高的建筑,从城市的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它。这座建筑和莫斯科的‘’斯大林七姐妹‘’建筑如出一辙。也许是恨屋及乌的原因,波兰人民对这座建筑抱有非常复杂的感情,一度曾考虑拆出,后来还是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被保留了下来。</h3><h3><br></h3> <h3>五天后我从格但斯克返回华沙时登上了科学文化宫三十层的观景平台,从114米的高处俯瞰华沙的全景。总体来说,重建后的华沙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在一片高楼大厦中,红色屋顶的那一片便是重建后的华沙老城。</h3> <h3>到酒店寄存完行李,第一站来到位于克拉科夫郊区街的波兰总统府。宫殿建造于17世纪,宫殿前矗立着约瑟夫王子的骑马雕像,1818年9岁的肖邦在这里第一次举办公众演奏会,这里也是二战后《华沙条约》签署地,1994年开始作为波兰共和国总统府。</h3> <h3>从总统府沿克拉科夫郊区街往前走,便是圣母访亲教堂⛪️。教堂是十七世纪为法国修女们建造的,在二战中幸存下来,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内饰。我推门进去,教堂内不像西欧的教堂那么奢华繁复,但非常肃穆,门内显眼的位置立了一个牌子only for prayer,于是抬头四周环顾之后,我就默默地退了出来。</h3> <h3>离总统府不远,步行不到十分钟,便来到毕苏斯基广场。这里曾经是华沙最古老的萨斯基宫和萨斯基花园,二战期间宫殿被完全摧毁,仅存的前柱廊现在是无名烈士墓。空旷的广场前矗立着巨大的十字架,不远处,作为一战后新独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领袖的毕苏斯基元帅手拄宝剑,悲伤地低着头,看了让人不由的动容。</h3> <h3>无名烈士墓后面是公共花园,小孩子们在喷泉边奔跑嬉戏,和刚才沉重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h3> <h3>从无名烈士墓可以看到不远处两个绿色的教堂尖顶,我猜想应该就是著名的圣十字教堂,于是顺着绿色塔尖的方向走去。教堂前已有不少游客,果然是华沙最知名,最美丽的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圣十字教堂是华沙最大的天主教堂,也肖邦心脏的安放处。</h3> <h3>肖邦39岁因病在巴黎去逝后安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而他的心脏则根据遗嘱由他的姐姐带回波兰,直到他去逝96年后,被安放在圣十字教堂的这个立柱里。</h3> <h3>教堂的出口处,有一组纪念雕塑,仔细一看是卡廷事件纪念雕塑。1940年春天苏联秘密警察在卡廷森林附近对2万多名波兰战俘和知识分子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铁链上的每一个铁块代表着一个部队的番号。</h3> <h3>圣十字教堂的斜对面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雕像。哥白尼手中拿着太阳系的模型,广场的地上是他提出的地心说图案,白圈是太阳系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哥白尼雕像后面的建筑是波兰科学院。</h3> <h3>从哥白尼纪念雕像,按照谷歌地图左拐右拐,走了不到十分钟,来到了肖邦博物馆,这是欧洲最现代化的传记博物馆之一。</h3><h3><br></h3> <h3>由于当时手机突然只剩下不20%的电量,用充电宝也充不进电,我以为充电宝也没电了,离开了手机导航,我这个路盲肯定是找不到回去的路。情急之下,我只好找博物馆的服务人员帮我把充电宝先充电,等我参观完博物馆再来取充电宝。这一小小的事故,使我这个音乐盲得以仔细欣赏博物馆的各种展品,体验多媒体互动的音乐🎶效果。</h3> <h3>把乐谱放在琴架上,乐谱上的🎶就随之响起</h3> <h3>肖邦人生的最后两年就是弹奏的这架钢琴</h3> <h3>肖邦右手的手模</h3> <h3>肖邦最后一次弹奏时的情景</h3> <h3>肖邦出生后不久就全家迁到华沙,在华沙开始学琴,开启了他伟大的音乐生涯。沿着华沙街道漫步,随处可以看到肖邦留下的足迹,但华沙又没有过度消费肖邦。在与肖邦相关的重要景点处安置了多媒体的肖邦座椅,点击按钮就可以聆听一首肖邦的音乐🎵作品。</h3> <h3>参观完博物馆,去服务台取回充电宝,结果手机还是无法充电,原来不是充电宝没电,而是充电线出了问题。我当时脑袋一下发懵了,缓过神来立刻决定先回酒店充电。谷歌地图显示博物馆离酒店不到两公里,要拐几个弯,我用笔把拐弯路口的街道名称记在纸上,以备万一手机中途没电。看好路线后,我快步往回走,顾不上看周围的景色。一上午的游览体力消耗有点大,但这时也顾不上吃饭了,路边买了个冰激凌补充体力,边吃边往回走,庆幸在手机没电前返回了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进了房间,手机充上电,我又累又紧张,一下瘫倒在床上。</h3> <h3>在酒店休息了近两个小时,手机、充电宝和相机都充满了电,我调整了原先的计划,决定放弃去远郊的维拉诺夫宫,将下午和晚上时间消磨在华沙老城。计划调整之后,感觉一下悠闲轻松了好多。于是我乘175路公共汽车去往华沙老城。</h3><h3><br></h3> <h3>经过一上午的游览,对华沙的环境,交通以及各景点的相对位置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下午开始逐渐享受独自旅行的闲适自由和随心所欲。</h3><h3><br></h3> <h3>下车后,我往老城方向走,越接近老城,各种建筑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明快。</h3> <h3>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到达华沙老城时,天空开始变得阴沉,还下起淅沥沥的小雨。撑着伞走在老城的石子路上,仿佛穿行在老电影的场景中。</h3> <h3>欧洲,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一个老城,对于游客来讲,感受欧洲风情,最好就是把自己沉浸在老城中。华沙老城看起来和其他欧洲老城无异,但比起年纪来,就年轻的多了,有些“老房子”可能刚刚才建好,但是每座房子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h3> <h3>二战后的华沙老城照片。华沙在二战中经历了两次起义,一次是犹太人起义,一次是二战快结束时的华沙起义,两次起义使得纳粹德国对华沙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近90%的建筑被毁,华沙老城几乎被夷为平地。</h3> <h3>二战前夕,波兰大学的师生将老城的地图和建筑资料藏在山洞里,战后,按原图进行了重建。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华沙新建的‘’老城‘’被破格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全球唯一一个经过重建的世界遗产。</h3> <h3>广场上的这个国王石柱是为纪念1596年齐格蒙特三世柱为向东扩张而将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而建的。这一时期也是波兰的鼎盛时期,齐格蒙特三世兼任瑞典国王,还曾一度向东占领莫斯科。</h3> <h3>老城广场边的皇家城堡🏰始建于14世纪。在瓦萨王朝期间,是波兰王宫和议会所在地。收藏着历代波兰统治者的珍贵宝物。18世纪波兰成为沙皇俄国附属国时大部分珍宝被运往俄国,一战波兰复国后返还了一部分文物。</h3> <h3>波兰国王的王座,和在冬宫看的沙皇宝座很像,就是小了很多。</h3> <h3>议会大厅</h3> <h3>国王卧室</h3> <h3>铜铁皮屋顶宫</h3> <h3>从城堡广场出来,我按照谷歌地图的引导想去探访居里夫人博物馆。没想到穿过这个门廊,眼前出现了一个被毁坏的城堡🏯</h3> <h3>城堡中的吊桥</h3> <h3>瓮城</h3> <h3>从城堡向北就到了新城区,新城区也全是中世纪风貌的建筑。居里夫人故居博物馆就在这座不太起眼的白房子里。</h3> <h3>居里夫人实验室</h3> <h3>居里夫妇由于对物质放射性的研究于1903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8年后,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Ra和钋 Po又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奖的科学家,而且还是在不同领域。</h3> <h3>从居里夫人博物馆出来,穿过老城铺着石子路的一条条窄巷。小巷最终汇集在老城集市广场。</h3> <h3>集市广场在18世纪前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中心。这里的气氛很轻松,不大的广场已经被餐厅和咖啡馆占据了大半,长椅上、太阳伞下到处坐着消磨时光的游人。</h3> <h3>集市广场的中央是著名的美人鱼雕像。华沙的美人鱼右手持剑,左手拿着盾牌,好像时刻准备着保卫这个多灾多难的城市。</h3> <h3>街头的音乐艺人</h3> <h3>来华沙之前,看到网上介绍说夏天周六晚上7点在老城广场有露天爵士音乐会,于是我便决定在广场上找一个露天的咖啡座,边吃晚饭边欣赏音乐会。</h3> <h3>老城广场晚上的露天咖啡座一座难求。排队等到我时,由于是一个人,被拒绝进入,理由是一张桌子最少坐两个人。波兰帅哥看我一脸失望,又说我可以坐45分钟,但7点以后音乐会开始时必须离开,或者我可以坐到室内去。我犹豫了一下,决定放弃原计划,买点吃的,在广场上找个长椅边吃边看。</h3> <h3>在街边小店买了这个巨大的华夫饼,热热脆脆的饼上是淡奶油和各种水果,正是我最爱吃的那种。于是托着它坐在广场长椅上悠闲的吃着,等着音乐会开始。</h3> <h3>我旁边坐了一位衣着严谨,神情优雅的老人,因为刚刚下过小雨,椅背有些湿,我帮她用纸巾擦干,她用德语和我说了声谢谢,这也是我唯一能听懂的一句德语。看她的年纪应该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她坐在我旁边安静地等着音乐会开始。</h3> <h3>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老城广场欣赏美妙的音乐,即兴演奏随着音乐自由的摇摆,尽情享受这和平欢乐的时光,在老城背景的衬托下,更加令人难忘。</h3> <h3>舞台上演奏者不时的即兴演奏把气氛推向高潮</h3> <h3>天渐渐暗下来,我起身返回旅馆。经过一夜的飞行和一天的游览,又累又困。回到酒店洗漱完毕,用椅子把旅馆的门顶住,我也顾不上害怕,便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已是早晨7点,感觉神清气爽。</h3> <h3>由于昨天一天除了甜食没吃正餐,今天早餐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于是酒店退房后,我背包来到了华沙著名的Bristol Cafe吃早餐。</h3> <h3>Bristol cafe 在华沙最豪华的Bristol酒店内,官网上介绍说不要因为酒店的豪华阻碍你来体验这家历史悠久的咖啡馆。于是我理直气壮地推开酒店的大门,问服务员那家著名的咖啡馆在哪里。服务员估计是见多了我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非常客气地给我指路。</h3> <h3>Bristol cafe早晨8点开门,今天我是这里的第一位顾客。咖啡馆内装修典雅,舒适。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要了一份Bristol经典早餐。</h3> <h3>鲜榨果汁,面包,火腿,奶酪,甜点,咖啡一应俱全</h3> <h3>各种甜点也非常诱人</h3> <h3>吃完丰盛的早餐,加上昨晚充足的睡眠,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新的一天。</h3> <h3>从咖啡馆出来,在无名烈士墓旁边的街道坐128路公共汽车来到了皇家瓦津基公园,由于公园里有著名的肖邦雕塑,中国游客也有人称它为肖邦公园。</h3> <h3>身后的这座肖邦雕塑被认为是最传神的肖邦塑像。音乐家坐在随风起舞的柳枝的阴影下沉思。中午十二点这里将有一场露天肖邦钢琴音乐会,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准备中。</h3> <h3>瓦津基公园是波兰最后一位国王的夏宫,园内有橘园,露天剧场和中式园林。</h3> <h3>绿树掩映中的水上宫殿</h3> <h3>园内的中式园林在欧洲的王宫里很是少见</h3> <h3>意大利风格的圆形剧场</h3> <h3>肖邦雕像下的花园已经陆续聚集了不少人,有的坐在长椅上,有的席地而坐,等着12点开始的肖邦钢琴演奏会。</h3> <h3>肖邦雕像在二战中被德军炸毁,1958年重建后成为华沙最重要的标志。第二年肖邦协会就开始在雕像前举办露天音乐会,之后每年夏天的周日中午12点和下午6点都会在此举办肖邦音乐会,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60年。今年是由一位日本钢琴家和一位法国音乐家演奏。</h3> <h3>市民和游客们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肖邦侧头注视着正在演奏的钢琴家,后排的柳枝伴着音乐🎶的节奏随风飘动。钢琴声中的华沙充满着无穷的魅力……</h3> <h3>由于要赶下午2点多的火车去往下一站,音乐会听了一半我就不得不起身赶往火车站。由于是第一次独自一人乘坐欧洲火车,我提前了一个小时到华沙中央火车站。按照信息公告的提示,找到了相应的站台和铁轨,等着去往格但斯克的火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