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支氏文集》的文字世界里

笃定前行

<h3> 徜徉在《支氏文集》的文字世界里</h3><h3> 一一拜读《支氏文集》(第二卷)的感悟 </h3><h3> 文/吾心依旧</h3><h3> 笑问何谓美,我说生命因文字而多彩,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行走在用文字砌成的《支氏文集》的世界里,我会感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悦。</h3><h3> 《文集》(2卷)中散文,让人既宁静又感动</h3><h3><br></h3><h3> 在最焦躁的时候,是一片荷塘月色走进我的夏至,冷却了我中年的烦乱与心燥。在最迷惘之时,是一个个宗亲作者的文字理平了我心中凌乱的鬓角。怎能不说散文是一把为我宁静心中“三千烦恼丝”的骨梳呢?</h3><h3> 眼睛触摸着那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阅读着那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我不由地内心震撼、热泪盈眶。他们用一个个方块字搭建起支氏望族的文人风骨,他们用朴实的作品汇聚成滔滔江河的澎湃激情。性灵的文字又仿佛带我走进了文字所编织的乡间幽居,让我在喧嚣中寻得一处宁静;《支氏文集》(第一、二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印刻着历史沧桑的烙印,折射出支氏家族文人的气质。这两部作品集的炽热温度来自于创作者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爱、对亲人的爱。他们诉说家长里短,体察民生冷暖,让我能在字里行间品到乡间泥土的味道,听到七嘴八舌的街谈巷议,看到了支氏望族一段历史中、一片沃土上的风情画卷。如果说文学是生命,未免有点矫情,但是支氏宗亲文人的确把写作看成很重要的事情。从创作技巧来看,也许他们的作品并非无可挑剔,但是那种来自五湖四海的粗粝质感、五谷香气,那种不可重复的德孝亲情、人生感悟以及生命体验,那种在城府深沉的世态中不免显得天真甚或幼稚的念头,都让我为之感动。散文,旺盛地存活在我们支氏宗亲的身边。行走在散文所营造的性灵世界,梳平纷乱嘈杂的内心,梳一头以智慧与惬静为饰的整齐发髻,如此,既宁静又感动的我更美丽!</h3><h3><br></h3><h3>《文集》(2卷)中的诗词,让我温柔身心而顾盼神飞</h3><h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在答谢词里曾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若沿着莫言的说法,诗词恐怕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为柔软、也最没用处的了。然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如此赞美:“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是生命美的追寻,是对生活哲理的表达。 在这个没有大家、没有名家、只有家人的文学平台上,我们以诗词取暖,互勉互励!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这一批宗亲坚持写作、坚持著文,在社会上一些“写文章、吟诗作词能当饭吃?”的冷嘲热讽中坚持论道!自从我们《文集》(第一卷)出版到如今第二卷出版,我们让诗词一次次清除我们内心的垃圾,让诗词重新温热我们因世故而冷淡的心,让诗词重新柔软我们因麻木而坚硬的态度。我们用事实证明:诗词决非消遣,也不装点繁华,也许它并不能解决各种令人苦恼的现实问题,但却可以一次次唤起我们的清醒感受,激发我们的热情和意志。两年来,对于坚守的诗友,我们心手相连……</h3><h3> 我爱诗,爱朗读古诗词,更爱诵读《文集》中宗亲们原创的自由体新诗。沉醉于诗词的朗读,让喜欢诗词的同仁和我心爱的学生见证了我脸上最美丽的神情。看到宗亲作者中有引用的文天祥的有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想起了文天祥那凛然的剑眉无疑是用眉笔勾描不出来的俊朗;有的宗亲的诗中提到了顾城一一那黑夜之子般的眼眸,又怎是庸脂俗粉所能及?还有的宗亲说:“我凝望着那述出自己的希望,以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天的戴望舒,他嘴角凝固的血才是最动人的色彩。”沉醉在这些诗歌的意境中,我用声音表达出诗人的情志,而诗歌同仁和心爱的学生说,沉醉在朗读世界中的我,顾盼神飞。</h3><h3><br></h3><h3> 《文集》(2卷)中随笔、小说,让我痴迷而执着</h3><h3><br></h3><h3> 在我眼里,《文集》(2卷)中的每一篇随笔、小说都有它独一无二的香气。或许是曹文轩笔下的秸秆味,或许是郭敬明笔下的霰雪凛香……这些都让我痴迷。若说散文与诗歌都是画卷,随笔、小说就是散发香气的嗅囊了。看《文集》(2卷)中一篇篇的随笔和小说,随着书页里的清香浓香缓缓前行,久而久之身上也沾染了这墨香。在网上偶遇随缘的宗亲聊上共同喜欢的文章,共乐之。这岂不达到了香囊招人喜爱的功效?我愿手捧一本《文集》(2卷),用心去寻那一缕芳香……</h3><h3> </h3><h3> </h3><h3> 美者,与文字相伴也;乐者,能沉醉于文字的天地。每个人的青春终将逝去,但生命的妆容却可长存。徜徉在用文字砌成的《支氏文集》的世界里,去寻找那一份岁月与智慧沉淀下来的长存的美丽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