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对“克拉克瓷”进行学术定义

中外时序史朱少明

<h3>本人从事基层非遗申报工作数月,最近接触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也在申遗,而且是世界级。御窑厂考古报告是申遗的重要一环,在与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秦某交流后,进一步得知,景德镇涉及克拉克瓷项目的考古窑址发掘有3-4处,都与北大考古有关,这让我大吃一惊。在我的逻辑历史里面,景德镇与克拉克瓷毫无关系。目前没有人支持我,只能肯请权威部门自行规范,免得出现“广义克拉克瓷陷阱”。</h3><h3>我从逻辑历史角度,讲述克拉克瓷的得名过程:</h3><h3>1602年万历怠政15年后,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并打破葡萄牙在东方的贸易垄断;而葡萄牙从1581-1640年,处于被西班牙吞并状态,其在东方的殖民地势力,不能抵抗荷兰的劫掠;被荷兰劫掠的葡萄牙克拉克船上的瓷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外销到欧洲,并以船型克拉克命名该来自中国的外销瓷,其中青花瓷为绝大多数;欧洲人只知道,该瓷来自中国,与景德镇青花相似,但又不同于早期,葡萄牙人外销到欧洲的景德镇瓷,瓷胎也不够白;根据网上信息,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克拉克瓷来自中国福建漳州,再根据漳州历史,清朝从郑成功手里取得漳州,与顺治帝1656年实行海禁,几乎是同一时间,这就是克拉克瓷后来在中国消亡的时间;1661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人,占据台湾,荷兰人进口陶瓷的中心,转向了日本,因此日本出现伊万里瓷,一度占领欧洲市场;伊万里瓷初期也是仿景德镇青花,瓷胎也不够白,进一步形成彩瓷,鼎盛期形成金裥手风格,与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相吻合;清朝康熙平定台湾前后,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造,出口瓷以仿日本伊万里瓷为主,此时也应该有青花瓷出口,但不叫克拉克瓷,而叫中国伊万里瓷;到了康熙开海禁,克拉克瓷已经成为历史。这样,我建议,克拉克瓷就是1602-1656年产自中国的青花瓷,而且不是景德镇青花,是漳州平和窑出产的仿景德镇青花瓷。</h3><h3>如果不这样定义,就会出现“广义克拉克瓷陷阱”,把景德镇青花,与漳州青花,混为一谈,都定义为克拉克瓷,还不准确限制出产时间。如今把景德镇明清御窑厂的考古,重点加入了克拉克瓷考古项目,这对于御窑厂申遗,在国际上是不利的,有可能会出国际笑话。</h3><h3>如果中国的专家不去定义克拉如果中国的专家不去定义克拉克瓷,并出现克拉克瓷名称的混乱,那么,国际文化或申遗机构的专家,一定会去定义克拉克瓷。一旦国际定义下来,到时候,与国际定义相背的错乱“克拉克”,都将在规范中修正。就像日本人定义伊万里瓷一样,某个特定时间段,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日本伊万里港,外销到欧洲的日本瓷。后来,中国生产的仿伊万里瓷,就不能叫伊万里瓷,而必须加上中国,叫中国伊万里。克拉克瓷时期,景德镇社会动荡,御窑厂也停烧,即使民间有景德镇青花瓷生产,但没有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销往欧洲,因此不要叫克拉克瓷为好,这毫不影响御窑厂的申遗。</h3><h3>关于景德镇的社会动荡期,恰好是1600年左右。涉及明朝嘉靖帝的闭关锁国、隆庆帝的开关、张居正的改革成绩、万历亲政后对张居正的否定及明朝改革失败。还包括童宾投窑焚身的故事。这是景德镇瓷业衰退的内因背景,暂不进行长篇大论。</h3><h3>为非遗做点事情,应该是普通学者的责任所在,一点建议而已,有价值就回复一下。报国家文物局网上留言,朱少明13907985835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加注:未被国家文物局选入,也没在文物局网站公开,仅供学者闲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