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刊发2019年7月13日《新乡日报》

牧野犁

<h3>  身为门卫,余师傅是另一种守更者;他不会围剿正直、良善,而是打开心灵的门,放我通行。</h3><h3> 年年有“余”</h3><h3> </h3><h3> 这么多年,粗心的我一直以为余师傅的余是干勾“于” 。</h3><h3> 茫茫人海,他仅仅是十三亿分之一的一朵浪花。中原之南,我只知道他的落叶归根地是河南息县。再具体到一个小小的村庄,信息就如微弱的油灯,风噗的一声,两眼顿时一抹黑。</h3><h3> 7月2日晨7时许,头天值夜班回家晚,正睡意昏昏,电话铃声响起,迷迷瞪瞪中接听不解其意,再问,原来打电话者是单位门卫刘师傅。他说在我家楼下,要转交给我一封很重要的信,里面还有钱。</h3><h3> 我听了一个激灵坐起,追问是谁给我的信,他说是余师傅。</h3><h3> 在刘师傅所居住的果园小区一单位家属院,余师傅当了19年的门卫。余师傅最早是1994年4月离开家乡,来到我市新建街经协物资站仓库当门卫的。那时,我就住在物资站的家属楼里,与年近花甲的余师傅闲聊,粗略知道他曾经当过民办教师,在讲“政治成分”的年代,因为他的家庭成分高,勉强跟他结婚的老婆,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因忍受不住贫寒而抛家弃子。余师傅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在儿子步入娶妻成家的轨道后,他来到举目无亲的新乡开始漂泊。</h3><h3> 余师傅身板直挺,虽然经历太多的寒霜,你仍能从他略显沧桑的面庞看出当年的英武。有句话讲,“眉毛如卧蚕,一生多富贵”。但人生无常,长着卧蚕眉的余师傅,因错位的岁月失去富贵的际遇,在人生的秋季背井离乡,仍春蚕般为家庭的温饱吐丝不已。</h3><h3> 我的妻子祖籍江苏,喜吃青蛙,几次看到残忍虐杀的场景,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我,叫停杀生,并当即将买来的青蛙放生到楼后的仓库里。仓库的院儿很大,青草葱葱。一场夜雨,蛙声如歌。在钢筋水泥的金属丛林,远离稻花清香、田间蛙鼓的余师傅,听到这种“乡音”,会不会消解几分思乡的寂寞?</h3><h3> 余师傅心好、热情,经常把自己种的菜蔬给我们摘点。两好各一好,我家里遇到包饺子、蒸包子、熬糊涂面条时,我或者妻子总会“投桃报李”,隔三差五下楼给余师傅送去温暖。时间久了,自然多了亲情般的信任。</h3><h3> 几年后的一个傍晚,余师傅拿出一沓子钱,说是7000元,让我替他保管。若按当时的工资标准,这笔钱余师傅最少也得干三四年才能攒够。</h3><h3> 忍受孤影面壁的寂寞,双眼似夜灯泛红。积攒出这些钱该有多么的不易。生命中不能承受信任之重,踟躇了片刻我先是拒绝,推辞不过,坚持立一字据,并从家里拿来私人印章,重重地摁在字据上。</h3><h3> 是啊,身为门卫,余师傅是另一种守更者,能识别谁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能辨认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他不会围剿正直、良善,而是打开心灵的门,放我通行。</h3><h3> 后来,物资站的家属楼和仓库搞地产开发,余师傅在2000年到果园小区一单位家属院当了门卫。我后在新乡日报社附近购置一商品房,和果园小区相隔不远,因我一直保管着他的7000元钱,每年的中秋节、春节,我和妻子都会带上鸡蛋、点心、牛奶、烧鸡等看望他。</h3><h3> 余师傅住在一间狭窄的小屋内,油烟将墙壁熏得很黑,微弱的灯光让这里显得昏黄。谁家的窗口,轻盈的飘出一段儿悠扬的戏曲。而生活的油烟和黯淡的灯光,如同岁月的雕刻刀,在他面庞上渐渐留下衰老的痕迹。俗话讲,人挪活,树挪死,他在新乡漫长的值守中,没有挪过,他的生命风景,过早就失去了老婆拿出针线笸箩,纫针、穿线、绣花或者衲鞋的画面。女人如水,没有“荷塘月色”的浸润,余师傅的心之塘,真的无“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欢快风景。远离烟花风华,他比门前的梧桐更寂寞啊。</h3><h3> 2014年中秋节,我们照例去看望余师傅时,他说孙子要结婚,准备再干一段就要回家了。“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新乡毕竟不是故乡,落叶终会归根。</h3><h3> 回去同妻子商量后,我们加上所谓的几千元“利息”,把替他保管了20年的7000元交给了余师傅。临走时,我用一张纸写上我的电话、单位和家庭地址,嘱咐他有事联系。再后来,杂事缠身、疲于奔波,加上余师傅没再和我联系,我竟以为他早就离开了新乡。如同秋叶落地,余师傅在我的心空似乎被淡淡遗忘……</h3><h3> 门卫刘师傅递来的信,外表粗糙的红纸上,用毛笔写着我的名字。撕开,竟然是厚厚的一沓子钱和一封信。信是写给我和妻子的,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人间真情,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感伤。</h3><h3> 他说他已经是80多岁的人啦,不再适合干这项工作,他在信上说是与我们告别的。</h3><h3> 他在信中还讲,几年前,当他接过我递给他的钱时,发现多出几千元,就一直想退回“利息”。谁知当年没有走成,接着又干了几年。两年前,住在公司家属院的刘师傅来到我单位当门卫,余师傅打听到我在单位比较忙,就没有和我再联系。但他一直在心中留着回故土前退回“利息”的夙愿。</h3><h3> 即将远去的孤舟,终究有着不舍情怀。临行的一大早,善良心细的余师傅把信交给刘师傅时,反复叮咛几个小时候再把信转交给我,他不想让我知道消息后再跑去退回“利息”,他让我务必收下这笔钱。</h3><h3> 反复读着这封信,反复摩挲这笔钱,我感动这分明是人间真情的冬藏。如果人与人交往皆如此,哪来信誉危机?怎会处处设防?人间注定会温暖如棉。</h3><h3> 有一种人,固守在社会最底层,纵然被黄土埋住大半截儿,也要坦露刻着善良的清晰路标。他不会因为遭遇贫困就虚伪、狡黠、冷漠、贪欲,不会变形而钻仇视社会和他人的牛角尖。</h3><h3> 有一些人,欲望之火躁动蔓延,鼓噪的嘴扭曲成“火山口”,发泄般喷吐岩浆。而他的血管里从不被欲望堵塞,人生的河流因此平静而清澈。</h3><h3> 从门卫刘师傅口中得知,是儿子专门过来接他返乡。这两年,余师傅很显衰老,曾经挺直的腰身已经佝偻。每个人返乡,无所谓衣锦,余师傅是带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落叶归根的,在我眼里,他的乡村就是充满阳光的精神河流,会欢迎一条老船入港。</h3><h3> 反复捧读这两页来信,从俊秀洒脱的字体上,我读出他当年的俊朗。也是从这封信里,我才知道他的名字是“余铁成”。</h3><h3> 他用一种红色的纸做成信封,在我眼里就是另一种珍贵的血袋,激荡我生命的河流,要永远铭记质朴、厚善、诚信、大爱,才是精神银行最珍贵的“利息”,才是生命航道不会触礁的航标。</h3><h3> 年年有“余”,心中温暖,人间和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