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冯氏家谱倡议书

风筝

<h3>文山州的各位冯氏宗亲:</h3><h3> 大家好!</h3><h3> 家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反映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除了可以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之外,还可为我们提供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依据,编修家谱对于激励今人、启发后代都具有重大意义。</h3><h3> <b>一、历史迁途</b></h3><h3> 早在5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冯延富(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思仪乡大树尧塘人)职授四川方伯,解甲归隐,携江西所生二子长德文、次德征落业于四川之播州永安里杉松坝(今遵义泗度镇),延富祖之次子冯德徵从播州杉松坝迁移至真州莲子坝 ( 今道真平模镇 ),德征祖(骆氏祖婆)在杉松坝生贤、宣二祖,在莲子坝复娶毛氏祖婆生广祖,经过多年的繁衍生存,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德徵祖后裔部分外迁各地,其中一部分迁往重庆府南川县,大致在清朝乾隆~道光年间,部分族人又分别从莲子坝、南川迁云南开化府(即现在的文山7县一市)繁衍生存至今。</h3><h3> <b>二、文山现状</b> </h3><h3> 文山州8县市的冯姓家人95%以上的都来自四川、重 文山州8县市的冯姓家人95%以上的都来自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我们都属于同一个老祖宗(冯延富之子冯德徵),所以字辈基本相同,大都使用“贤金庆杰,朝天时大,子兆国思,正〈顺,钦,卿〉汝〈帝〉道德,载〈再,在〉育光明启厚(后)坤(昆),并一直延用至今,保持文山冯氏族人字辈不乱的美誉。但因世代久远,族谱丢失,加上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等原因,导致不能准确地认祖归宗,甚至有的地方新出现了“科甲联方东转贤,科甲联方东泽定,诗书教训开科甲,兴仁立让定乾坤,诗书礼仪开科甲,星年立让定乾坤,兴仁立让开科甲,第狲文章东转全,义礼志代,兴仁立让定乾坤,开科联芳东泽定,继承文武登高廷,忠孝祉怀传家倾,福禄安康世代兴……”等等小范围的字辈更新,致使目前全州各地参差不齐。</h3><h3> <b>三、目前想法</b></h3><h3> 综合上述情况,经过多方走访,并和发源地贵州及四川综合上述情况,经过多方走访,并和发源地贵州及四川的族人取得联系,编写新的冯氏家谱也是当务之急!近期,通过建立冯氏家族微信群,召开了冯氏宗亲第一次茶话会,提出编修冯氏家谱的建议。编修家谱耗时耗力、任务艰巨。在此,特向文山州8县市的冯氏宗亲们倡议:</h3><h3> (一)广泛征求各地宗亲的意见、收集现存族谱资料、碑文等资料。召开续谱专题研讨会,列入冯氏续谱数据库,提交冯氏宗亲筹备组讨论。</h3><h3>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话、微信、朋友圈等信息平台宣传编修统谱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使所有冯氏族人家喻户晓,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参与该项工作。</h3><h3> (三)成立编修统谱工作组,负责统谱编修工作。各支系按照统一格式,填写表格交编修统谱工作组后,按要求录入数据库。</h3><h3> (四)成立编修统谱基金会,在全体冯氏族人中发动捐助,积极筹措经费,专人专管,专款专用,以保证编修工作的顺利进行。</h3><h3> 文山州的冯氏宗亲们,慎终追远、认祖归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编修家谱“益在当今、泽阴后世”当今恰逢盛世,正是我辈重修族谱的大好时机。</h3><h3> 为此,呼吁文山全体冯氏族人,积极提供本家的族谱、碑文和所知的其他分支的家谱信息,让更多的族人能录入族谱,积极支持参与编修族谱工作。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支持,团结合作,文山的冯氏家谱一定能早日实现。</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山冯氏宗亲筹备组</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7月1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