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镜头里爸爸妈妈的故事

行者无疆

<h3>女儿:行志红</h3> <h3>  不知不觉中,给爸妈拍照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喜欢老妈那精气神,更爱看老爸对着镜头“调皮”样子。爸爸妈妈相濡以沫六十多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把近年来给爸妈拍的照片整理了一些,做个美篇送给爸妈,祝福爸爸妈妈永远健康,快乐幸福!</h3> <h3>  1967年在西安兴庆公园,爸爸借用“筒子楼”邻居秦叔叔的135相机,调好一切数据,告诉我要把爸爸妈妈“装”在框里,于是我按下快门,有了我为爸妈拍的第一张照片。爸爸回忆说:是在秦叔的指导下学习用相机的,当时爸爸手里还拿着调光圈焦距的速调卡片。</h3> <h3>  2008年10月,叔叔家的弟弟结婚,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回河南老家贺喜。婚礼结束后,叔叔带我们去黄河滩、“韩园”,回奶奶家老院,在村里,看到成串的“苞谷”,妈妈很兴奋,让我给拍张照片,当我把镜头对准老妈的时候,只见爸爸手拿玉米秆已经悄悄的站在妈妈身后,照片洗出来妈妈才发现爸爸“调皮”的在后面,这成为一张爸爸妈妈的“合影”,也是我第一次特意为老人拍照。</h3> <h3>  2009年9月29日,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辽河油田为六十位老夫妻举办“金婚庆典”,我作为陪伴的儿女参加了此活动,并为爸爸妈妈留下美好记忆。</h3> <h3>  现在的“鑫安源”,2009年的时候叫“红草湾村”。“青年点”的牌子上写着“盘洼县青河乡红草湾村村民委员会”,以电视剧《金色农家》拍摄基地出名。8月30日,我带爸爸妈妈从盘山乘去“鸭场”的小客在村口下车,走了几百米到景区,景区里的荷花池号称盘锦最大的“荷塘”。中午,在农家院,坐在炕上品农家菜看《金色农家》,吃饭后,老爸还在炕上睡了午觉。回村口等车的时候,看到路旁的小树,我让老爸用速写本画幅画。</h3> <h3>  2010年5月16日陪爸爸妈妈到大连,参加“第八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都是爸爸画了图案的,我们共同的标志是“我运动、我健康”,爸爸的题头是“辽油设计”,妈妈的题头是“辽油老年大学”,我的题头是“辽油振兴圣泰”。</h3> <h3>  2010年6月27日,和老公陪同爸爸妈妈去上海,到上海的当天我们去了距离上海很近的“西塘”,返回上海住在从网上订的宾馆。29日至7月5日用七天时间参观世博园,排队最长的“沙特馆”、“石油馆”,由于陪同老人,所以我们可以走的是“绿色通道”,“中国馆”和“台湾馆”都是需要预约的,我们逛遍了所有场馆。记得在“信息通信馆”,得到的信息是以后的手机可以视频聊天,“通用汽车馆”里介绍将来的停车场可以在楼上,现在看来都实现了。</h3><h3>(图为爸爸妈妈在“石油馆”的“大油滴”前拍照)</h3> <h3>  2011年4月3日,清明小长假,我过生日,儿子和儿媳开车带我和爸爸妈妈去营口“西炮台”、辽河入海口,爸爸妈妈像年轻人一样,敲响幸福的“喜钟”。</h3> <h3>  2011年12月,爸爸妈妈应邀参加辽河油田电视台录制的《安全用气》公益广告的拍摄,此节目春节期间在辽河油田电视台反复播放了两年多。这是在“兴隆四百”跟拍的录制花絮。</h3> <h3>  2012年8月,西安的小姑和河南的小叔相约来盘锦,赶上老爸过生日,姑姑叔叔为爸爸妈妈买了“情侣装”,生日宴后,我为大家在生态园酒店门前的草坪上拍照。</h3> <h3>  爸妈从退休以后就开始画画,经常参加盘锦市、辽河油田美术馆等画展,这是2013年1月29日,儿子开车陪爸爸妈妈去盘锦市书画协会取参展的画。</h3> <h3>  2013年2月,朋友的《爱尚》杂志找到我,要把爸爸妈妈的故事登入刊物里,爸爸妈妈在家接受采访。</h3> <h3>  2013年6月,爸爸妈妈在老年大学“电子琴”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辽河湿地公园”拍照。我作为摄影师为老人们留下幸福的回忆。</h3> <h3>  爸爸妈妈,一直引领着退休老人的时尚生活。五年前就在巴马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人”。每年的十月份“飞”到南方过冬,第二年五月份“飞”回来。在巴马也是当地的“一道风景线”,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跟随“笨鸟早歌”到各地慰问演出,被候鸟人称为“行爸爸、关妈妈”。</h3> <h3>  2013年10月12日,爸爸妈妈第一次去巴马养生,在盘锦火车站候车大厅为爸爸妈妈留念。</h3> <h3>  2014年2月,我独自一人去广西巴马陪爸妈过年,这是爸妈带我去长寿村的路上。</h3> <h3>  2015年,我再次去巴马陪爸爸妈妈过年,也开始用心拿镜头去记录爸爸妈妈的生活。图为爸爸为妈妈处理裂口的手指。</h3> <h3>  在爸妈租住的小屋里,包过年的饺子,面板是一个简易的板子,盛饺子馅的盒也是我为爸爸妈妈买的食品盒,因为房间没有暖气,穿的衣服都厚。</h3> <h3>  每天上午,爸爸妈妈会背上包,从居住的“坡月村”去“百魔屯”。爸爸妈妈住在三楼,下楼时,爸爸会把垃圾带下楼,妈妈总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面。</h3> <h3>  因为我喜欢唱歌,但是不会唱,爸爸妈妈得知有位“候鸟人”庞老师办了一个“笨鸟”声乐班,就为我报了名。开班的那天,我想爸爸妈妈也喜欢唱歌,就为他们一起交了学费,等于跟我“陪读”。后来,这个声乐班逐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龙骏家园候鸟艺术合唱团”,爸爸妈妈至今仍然是这个团队的“资深团员”。图为爸爸妈妈在上课。</h3> <h3>  2015年2月16日,再次去长寿村,这是村口的“巴盘桥”。</h3> <h3>  爸爸一直在用相机记录候鸟人的故事,每次把相机里照片导进电脑的时候,老妈都会过来参与,发表意见建议。</h3> <h3>  爸妈从不吃所谓的“保健品”,但是有很好的饮食习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是要吃一顿鱼的。图为在坡月村的集市上买鱼。</h3> <h3>爸妈的主食是各种杂粮饭。</h3> <h3>  妈妈血压高,爸爸会定期的为妈妈量血压并做记录。</h3> <h3>  爸妈做事一向认真,在“笨鸟早歌声乐班”里也是如此,早上起床就开始练习“视唱作业”。</h3> <h3>  在参加“时装秀”节目的练习中,妈妈怕忘记,总会把每个动作的顺序写出来去背,再次练习前,爸爸都会帮助妈妈回忆每个动作。</h3> <h3>  爸爸妈妈的“牵手”在坡月村也是一景,候鸟人都认识“行爸爸、关妈妈”。</h3> <h3>  在坡月养生的人们,每天都会在这个亭子唱歌,爸爸妈妈每每都是活动的主角,到百魔洞的游客也都会在这里逗留并参与其中。</h3> <h3>  “百魔洞”停车场的“土菜馆”是爸妈经常上课聚餐的地方。</h3> <h3>  小亭子里,爸爸妈妈只要过来,总会有人给老人让位置。</h3> <h3>  在巴马的长寿村看到巴马香猪是这样烤的。</h3> <h3>  在绕阳河风景区,有一片油菜花,这里是爸妈喜欢拍照的地方。</h3> <h3>  春节前爸爸妈妈总是要去巴马县城的“美发店”做一次头发。图为爸妈在巴马县城。</h3> <h3>  跟着庞老师参加了每一届的学习,他们已经成为班级演出的特殊演员。“笨鸟班结业典礼”上,爸爸妈妈总会唱那一段“今生相爱……”</h3> <h3>  老爸在坡月村加入了“蓝色纽带互助会”,并担任义务宣传员,每次接到“任务”,都会连夜赶着把海报写出来,第二天又分别贴到广场和各路口。</h3> <h3>  每年的十月爸妈从盘锦去巴马,第二年五月回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人”。</h3> <h3>  妈妈说,爸爸就是妈妈的“拐杖”,上山走坡都要扶着。</h3> <h3>  2014年2月,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在巴马相聚,春节过后一起去三门海景区,我为老人们拍照。</h3> <h3>  2015年春节,在广西巴马的百魔洞景区,爸爸妈妈参加当地组织的“模特秀”,围观者百余人。</h3> <h3>  每年春节前后,爸妈都会参加“龙骏家园艺术团”的各种演出。</h3> <h3>  半年没在家,从巴马回来,发现石油广场多了一个景观,我为爸爸妈妈拍照留念。</h3> <h3>  2017年老爸因为眼睛问题住院,老妈一直陪伴在身边。</h3> <h3>  2017年8月,盘锦举办《“红马”圣火点燃仪式暨马拉松文化历史展》。</h3> <h3>  每每过生日,家人们都相聚在一起为老人祝寿。</h3> <h3>  2017年7月,是爸爸妈妈结婚六十周年,为纪念这“钻石婚”,妹妹策划设计了由老爸老妈的姓(爸爸姓行,妈妈姓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成的钻石戒指图标的“家庭T恤”即----亲情装,家庭成员每人一件。2017年2月,巴马的笨鸟早歌艺术团,也为爸妈提前举办了庆贺“钻石婚”联欢会,有百余人参加。</h3> <h3>  2019年7月,全家在盘锦“马头琴”为老妈庆生日。</h3> <h3>  2018年8月,老爸因“肠梗阻”住院手术,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h3> <h3>  2019年5月,爸妈与叔叔姑姑们“相约西安”,重温儿时的记忆。</h3> <h3>《北旅田园》</h3> <h3>《辽河口老街》</h3> <h3>  随着我的“跟踪拍摄”,爸爸妈妈已经很有镜头感了,也很喜欢我为他们拍照。图为爸妈家门口,看老爸摆的“造型”</h3> <h3>《回家》</h3> <h3>《游戏》</h3> <h3>《牵手》</h3> <h3>《遛弯》</h3> <h3>  五十多岁以上的人们一定记得电影《李双双》,讲述的是“先结婚、后恋爱”的中国传统婚姻模式。其实,爸妈的婚姻也是这样,按照老妈的说法,叫“小女婿”,男人成熟晚在老爸身上简直就是“经典”。老妈说,第一次见到爸爸的时候,“他就是个小孩”。</h3><h3> 爸爸妈妈1957年结婚,结婚后,老爸就回到玉门工作,然后转战新疆克拉玛依、大庆油田、四川油田过着“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生活,1970年爸爸从四川调到辽河油田,妈妈带着八岁的我从西安来辽河,从此结束了爸爸妈妈“牛郎织女”的两地生活。</h3><h3> 我们家挂有“盘锦市学习型家庭标兵户”、“盘锦市五好文明户标兵”的牌子,老爸曾获得“辽河油田十大终身学习型老人”。<br></h3><h3> 爸爸退休后被返聘,退休不离岗,直到近七十岁才真正回家,算是陪老妈,老爸说,要弥补对老妈的爱。就这样,爸爸陪妈妈一起上老年大学,一起看画展,弹电子琴。美术馆、群众艺术馆都是爸爸妈妈最喜欢去的地方。每次去广西巴马爸爸妈妈都要在北京“停留”两天,中国美术馆和“琉璃厂”,是爸妈必去的景点。</h3><h3> 祝爸爸妈妈健康快乐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