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56分,老山一等功臣团二营六连仅用9分钟就一举攻占松毛岭主峰阵地,威震敌胆、一战成名。六连的官兵用血肉之躯参与塑造了“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用生命谱写了“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英雄赞歌。</h3> <p class="ql-block"> 在六连这个大家庭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七年,是六连这块沃土培养、锻炼了我,正是因为我当兵到了六连,个人前途命运才出现了转机。在六连服役的八年中,我收获了一生的财富,学会了做事的本领、为人之担当。</p> <h3> 清晰记得在昆明陆军学院的射击场,贾指导员在受训的学员中发现有我,让他很是惊讶,问我怎么提干了?这次聚会前,我突然想起这个事,觉得自己应当去作思考、总结。我家里很穷,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到云南当兵更是举目无亲,入伍第二年父亲又不幸病逝。像我这样的农民子弟,为何能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部队军官?归纳起来讲,就是在干部的关爱中不断进步,在战友的感染下逐渐成长。</h3> <p class="ql-block"> 连队干部、骨干的关心、爱护、鼓励,给了我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动力。回想起那段岁月,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让我一生铭记:收到第一封家书,我跑进宿舍大哭,何排长、邵班长耐心地前来安慰;赵指导员督促我交入党申请书、提议送我进师教导队参加预提班长骨干培训;曹连长批评我想学驾驶让家人汇款、动员我继续留队超期服役,在我父亲病危时他亲自找团首长请假,还给我钱当路费,班上的战友悄悄把装有钱信封藏进我的行李;刘指导员说士官制度改革是强军的新举措,劝导我改选一级士官;宗连长休结婚假中赶回连队,要求我报名参加二级士官晋级选拔考核,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我早也脱下了军装回了老家,重新加入打工谋生的人流。</p> <p class="ql-block"> 连队干部、骨干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让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兵心、践行使命,在知恩、感恩中传承了用心带兵、用情带兵的红色基因,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改变了前途命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七年中,我先后跟过4任连长、指导员,6名排长,是你们让我学会以感恩之心做好本职工作,最终没有辜负大家的厚爱和期待,梦想之花才得以绽放。入伍时我一心想开车,没想过自己能考军校或提干,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1年7月被集团军表彰为“尊干爱兵典型”,2002年9月提干保送入学。毕业后我当过七连排长、八连指导员,基地政治部干事。不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全力争做那群体中最好、最棒的一个。</p> <h3> 2012年11月,我转业安置在四川西昌,揣着继续报国的梦想走进了公安队伍。虽然岁月改变了我的模样,职责任务也发生了转变,但总有一些东西始终不变,比如向善求进的初心不变,家国天下的情怀未改,在我公安日志首页上,依然还有“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的字迹。在派出所值班备勤,出警办案,我和老连长、老指导员一样风采依旧,续写荣光。离开部队六年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老连队的聚会,我期待这样的相聚永不落幕,也愿意做聚会的积极响应者、主动参与者,因为我们一起工作过、生活过、战斗过的连队,收藏了我最美的情感、最深的怀念和最好的年华。这份情感和怀念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历久弥新。</h3> <h3> “老山猛虎连”是老山精神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将永远矗立我们的心中,积淀成我们每一位退伍老兵的精神家园。在这面英雄的旗帜下,正值懵懂年少的我,遇到了最好的连长、指导员,最好的排长、班长,最好的老兵。虽然生活给我太多的磨难,但很庆幸在我步履艰难的青春里,遇到了最好的你们。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每一位老首长、老战友,军旅生涯中,是您们丰富了我的心灵、开启我的心智,帮助我扬起了人生的风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