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b>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与美、英、法(罗浮宫)公认并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b></h1></h1> <h1><b>台北故宫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b></h1> <h1><b>一进入馆中,首先参观的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b></h1> <h1></h1><h1><b>翠玉白菜,据说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原来摆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宫的永和宫。翠玉白菜由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菜叶上头还有两只小虫,一只是蚱蜢,一只是蝈蝈。这棵白菜与真白菜一样大小,滋润新鲜,许多人到台北"故宫",第一个要看的就是这棵"白菜"。</b></h1><h1><b>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知名度最高的超级人气宝宝,无论是票选还是网选一直是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到了台北故宫只有看到了翠玉白菜,才算是不虚此行。<br></b><b>翠玉白菜曾经到日本展出,引起极大轰动,据说当时至少要排两个多小时的队才有机会看一眼这棵小白菜。</b></h1> <h1><b>肉形石是一块玛瑙石,自内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时供入内府。这是块色峰纹理全天然的黄玉,经人的鬼斧神工,竟然就雕成了一块栩栩如生的玉东坡肉,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好一块东坡肉呀,令人垂涎。</b></h1> <h1><b>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1843年出土于陕西。尽管该鼎不算最大,最早,但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故极其珍贵。</b></h1> <h1><b>壁上是毛公鼎内的铭文。</b></h1> <h1><b>下图可能就是触发101大楼设计者灵感的展品吧。</b></h1> <h1><b>台北故宫的许多宝贝,基本上都是小巧型的,这大概是当时逃离为了便于携带的原因。随心拍摄部分感兴趣的文物。</b></h1> <h1><b>婴儿枕</b></h1> <h1><b>翡翠屏风,据说是汪精卫送给日本,日本又送还给台湾的。</b></h1> <h1><b>青铜器</b></h1> <h1><b>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的一块宝。</b></h1> <h1><b>插花的花瓶</b></h1> <h1><b>下图左边为乾隆皇帝放帽子</b></h1> <h1><b>纯手工,100个套杯。</b></h1> <h1><b>皇帝真会玩,以下几图都是乾隆皇帝的微型百宝箱啊!</b></h1> <br><h3><br></h3> <h1><b>图片太多,都很喜欢,拼图。</b></h1> <h1><b>早就听说,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蒋介石撤退到台湾带走的,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大量宝贝,大凡到台湾的祖国游客,多数会到这儿一睹为快,今天算亲眼所见。</b></h1><h1><b>~The end!~2019.07.11 记之,备忘!</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