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学生试学十几家机构之后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我们?

英伯

<h3>  况永平,坪溪中学初二升初三,英语与数学非常弱,家长非常着急,慕名而来时,家长电话中露出焦急与迫切,试学两次之后也并没有立即报读,当然选择一个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h3><h3> 两天后,这位家长在微信中说出了我的缺点以及他们担心的疑虑:李老师,我们这几天让孩子去了七、八个培训学校试听了,发现还是认可您的辅导模式可能可以改善孩子的成绩,但我们担心一点就是,李老师说话中新化口音很重,您讲课时孩子是不是可以听懂呢?</h3><h3> 千言万语道不尽。家长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我只能说你可以多免费试学几次,认为确实无碍时再付费。</h3> <h3>  真 正的书法艺术是什么?就是自然的书写。古人把自己的学养、性情和当时的心境叠加到一起,自然而然就能够于实用 中完成充满艺术情调的书写。写出来东西是好的,后人就称之为法书,大家就去模仿,以此形成一种传统,所以中国书法最高的境界里没有这些故意设计的、做作的东西。</h3><h3> 书法,如果静不心来刻苦临帖,只是忙于展览,忙于发表,忙于应酬,而品质数年一贯制,本想早日成名,结果弄巧成拙。任何艺术家,当然包括书法家,都要坐得起冷板凳,十年二十年在所不惜。假如为利益驱动,不在临帖上下功夫,而在宣传上打主意;不在理论上下功夫,而在关系上打主意。到头来,只能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书法家。钢铁是练出来的,美酒是酿出来的,书法是写出来的。 耐住寂寞写自己的字吧,研究一辈子书法,假如历史能够宽容大度地给你留下一幅字,甚至一个字,就胜过一百次展览,对已对人都很负责,今生足矣!</h3><h3> 一一一求怪,是不甘寂寞的常见表现 当今书坛,各种思潮、各种现象,各种希奇的流派,各种莫名的称谓,光怪陆离。在这种种“现象”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经得住诱惑,让自己的书法始终植根于传统,取法于经典。</h3><h3> 教育缺这种耐性不?</h3> <h3>  茂盛的树叶正是一片森林得以茁壮成长、欣欣向荣的基础,平静而自然的书面过程正是学习效果最佳的表征。</h3> <h3>  相隔三千里,我都知道孩子英语里缺什么。听说读过剩,写思译缺失。</h3><h3> 第一次静下心来看得进书,一个辅导计划不仅将数学课本八(上)、入(下)全部有条不紊地重做了一遍,而且将同步的《学练优》又重新做了一遍,从数学的糊里糊涂转变成“哦,原来我自已可以看懂的”。</h3><h3> 英语通过每次纠错及训练15-25个左右知识点,到将课本从头至尾畅通无阻地看懂,完全找回了自信。虽然因为原来基础太差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重拾”,但一点不妨碍陆续赶超的可能。</h3><h3>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h3> <h3> 筛选:错题训练本是必备。</h3><h3> 1、如何查漏补缺,迅速找到“病痛的所在及根源”,可以达到以一敌百的神奇效果,节省大量时间、减轻诸多困感与痛苦、有的放矢立竿见影。</h3><h3> 2、轻松、自然、恰当地切入,让焦虑与不安消失于无形。真正的书法艺术就是自然的书写</h3><h3> 3、几次或十几次深度磨合之后,制定可行性个性化数控程序。</h3><h3> “他们声称在钱学森的行李当中,发现了有关于美国机密技术的情报,这些情报包括了草图、笔记和照片等将近800多公斤。”试问:我们学生学任何一门学科,会有多少公斤?</h3> <h3>  当成“语言”学,更应当成“语文”学!</h3><h3> 《书筏》开明宗义第一条:</h3><h3> 笔之执使在横画 ,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勾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奇正</h3> <h3>  “音、形、义”的深度决定孩子可以学到什么程度。在“音、形”上下的功夫永远都替代不了“义”上的功夫。而“义”上的功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不是“教书匠”可以代劳的事。</h3> <h3>  烘炒。见过烘干机吗?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借助了这个原理。</h3> <h3> 发酵。不经发酵的食物会怎样?如何让“知识”发酵哦?</h3> <h3>  从要教到不用教。</h3> <h3>  陈某豪同学,学奥数不到关键时刻不用老师教,他要自己思考。一个40课时的辅导计划可以学完层次不同的三本奥数类书或自学完八年级的数学课本。</h3> <h3>  用不了多久,李汝歆的英语甩你几条街! </h3><h3> 又一个中考英语115分的学生被辅导。坐在李汝歆旁边的是她同学章某宇,虽然上次期末考试才考73分,而且其父母也提到,聪明,也很听话,可在家就是看不进书。到我身边接受辅导后截然不同了!</h3> <h3>  什么叫“辅导”?什么叫“培训”?二者有什么区别?</h3> <h3>  杉木有好处,除了长苗期间稍加管理之外,之后便可以任其生长,而且它长得又快又高,用不了几年,它就战胜了周围一切植被。如果你种的密集一些,等它长到八九米,整片林地就是一片漆黑,大白天也昏暗不清。这就意味着,在它以下的植被根本分享不到阳光,活活“饿死”,地面很快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连根草都不长。好了,由于杉木本身根系不发达,吃土又浅,加上土壤本身又是稀松的黄土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场暴雨下去,不仅保不住水,反而连同土壤和土表植被被大水浸湿后一股脑带走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乡地区大都是高山陡坡,种了杉木之后,土壤被浸湿,发生坍塌和泥石流的概率相当大。每当发生洪灾,几个重灾区我都会去。到了现场,毫不意外的会发现受灾严重的村子周边山上都是杉木。不知道的总是说遇上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雨,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而事实上,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一个村镇的形成是 千百年前祖祖辈辈就定居的地方,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不是烧柱香就得来的。既然千百年都没出大事,为什么今天就碰上了呢 ?而且不来则以,一来就是势不可挡、淬不及防的洪流,这洪流中的泥沙和几十吨重的石头从哪里蹦出来的?当然还是山上,是山体整块整块的随着雨水进入河流形成泥石流或者洪流。</h3><h3> 明明显显人的专注力绝大多数人只有五分钟的极限,我们的课堂讲述却变成了十几分钟乃至无休无止的几十分钟,一科如此,科科如此,岂不是强人所难?</h3><h3> 当然除非有引人入胜的精妙演讲、自然风光、故事发展情节、有章可循以及随手可得的简单游戏等等,而学习过程如果能有条不紊稳稳当当地进行下去,其实也是可以达到这种境界的。但有几人可以看到这一点呢?</h3> <h3>  因为我老早就知道,这种考试,和考试所引导的一切,都是不对的。前两天一个高考考生来咨询。他和他的家长总结,高中这三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除了上培训班,他没有其他任何课外活动,除了考试内容,他没有学到任何其他技能,对社会完全没有了解和接触,也不知道将来自己该往何处去,也完全没有想法?没有了高考,他的人生就没有了。但是付出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考好。这三年,一无所获。年初两会的时候,看到新闻里教育部部长在慷慨激昂,我听了两句,我就果断地换了台。我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一个教育从业人员,一个给很多人咨询教育难题的人,居然已经很多年不看不听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新闻了!细思极恐。从我的印象里,我们的教育新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这种新闻我从来不看。因为这些所谓的改革从不触及中国教育的根本,根本就不能算改革,只能说是招儿。在汉语语境里,在武术运动以外用到“招”这个词的,往往是指歪招损招,最后伤害的是学生和家长。折腾许多年,再次回到原点。因为不触及根本,只能调整局部,这些招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缺陷和漏洞。有一次活动中听到一位校长讲,这几年江苏发生了许多化工事故,这和过去这么多年高考改革造成化学课被边缘化,广大高中生学化学者寥寥,企事业单位中有化学知识员工和领导人数大为减少是有关系的。我听了,似乎有些道理。</h3><h3> 如果不小心看了一条教育新闻,很有可能整个人都会不大好。没有人知道教育该怎么改?看不到清晰明确的思路可以改变中国教育状况。如果你的孩子正面临升学,你很有可能感到绝望。国家怎么不派个人来问问我呢?</h3><h3>还有一些所谓的高招指导、中招指导,不仅没什么意思,更是误人子弟。有些也是出于善意,但是政治正确让他们不能切中要害,更给不出真正有意义的建议。</h3><h3> 这两天给高考、中考考生咨询的时候,我都会打开我去年写的一篇公众号《不讲政治正确的高招中招升学指导》,时隔一年,依然是句句真理,字字珠玑。升学决策,看这篇就够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