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之旅(一) 波兰

越明

<h3>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斯特劳斯的一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使得多瑙河蜚声四海、誉满全球,也催生了我向往多瑙河一游,目睹其风采之愿望。</h3><h3>多瑙河也是仅次于伏尔加河的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多脑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经10个国家,全长2850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br></h3><div><h3>多瑙河航运发达,沿岸有100多个码头,是沿岸各国的运输大动脉。为了连接其他航道,先后开凿了多条运河,德国修建了莱茵-美因-多瑙运河,把多瑙河和莱茵河两大水系联为一体。</h3> <h3><br></h3></div> <h3>我们一行32人由昆明出发飞至北京,再北京飞抵布拉格,从布拉格入境,游经(波兰)弗罗茨瓦夫、华沙,克拉科夫,(斯洛伐克)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法 ,(奥地利)维也纳、梅尔克、杜伦斯坦、林茨。(德国)帕邵,(捷克)布杰约维采CK小镇,卡罗维发利,布拉格。</h3><h3><br></h3><h3>我们乘车游览了波兰的三个城镇,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登上MS Danubia河轮,开始了多瑙河的旅程。我们乘坐的MS Danubia河轮由东往西逆流而上,途径匈牙利,维也纳,奥地利,德国,于德国的帕邵下船,最后返回到布拉格,从布拉格出境回北京,结束我们的旅游。</h3><h3><br></h3><h3><br></h3> <h3>从布拉格到波兰的车程中,沿途春光明媚,绿色的森林植被和大片的油菜花掠影而过。</h3><h3><br></h3> <h3>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片金黄色菜花呈现在眼前,在波兰,这种大面积油菜花的栽种并不是为了榨取菜油,而是为了肥沃这片土地。成熟了的菜花籽带株叶,翻耕土地后埋藏在地下,作为自然的腐殖质肥料,也不用施加化学肥料,用黑‘’油油‘’的土地来形容。真是实至名归,一种以地养地的现代版种植法。</h3> <h3>金灿灿的油菜花特别地耀眼,禁不住美景的诱惑,我们情不自禁地置身于黄色花海中尽情地享受这里迟到的春天,神清气爽,连续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h3><h3>这里春天来得相对较晚,还有早春的寒意。但我们已沉浸在这异国的春光之中。</h3> <h1> <font color="#167efb">  波兰 弗罗茨瓦夫</font></h1> <h3>  这是波兰一座风格独特的城市_弗罗茨瓦夫。</h3><h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领土调整和民族大迁徙,这里原来是德国在战后失去的最大城市,原有的德国居民被迫西迁,同时波兰东部割让给苏联领土上的大批波兰人迁入,因此,基本上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波兰城市,由于保留了大量战后重建的普鲁士,奥地利,波西米亚风格的建筑,所以弗罗茨瓦夫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建筑风格。</h3> <h3>我们到了弗罗茨瓦夫中央广场,这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h3> <h3>远处是老市政厅,现为市民艺术博物馆,这是弗罗茨瓦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哥特式建筑,外观精美靓丽。</h3> <h3>广场上耸立的哥特式大教堂</h3> <h3>广场一角,色彩斑斓的建筑物,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感。</h3><h3>战争中,这里70%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保留下来和重建的仍然有着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风格的精美建筑。</h3> <h3>巴洛克式的建筑外观及哥特式的建筑。</h3> <h3>广场上玻璃喷泉是座现代化建筑,和周围的古建筑,一点也不显得突兀,这种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和谐交融随处可见。</h3> <h3>广场上竖立着波兰著名诗人,编剧,作家亚历山大.弗雷德洛Alexander Fredro的雕像。</h3><h3>弗罗茨瓦夫名人辈出,包括哲学,物理学家,建筑师,文学家,宗教领袖,音乐家就有好几十位,阿兹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痴症的发现者,爱罗斯_阿兹海默也是这里的人,这里还有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真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h3> <h3>  弗罗茨瓦夫又被称为小矮人之城,相传很久以前的欧洲森林深处存在一批善良的地精灵_小矮人,他们是善良、正义、勇敢、不畏邪恶势力的化身。</h3><h3>20世纪80年代,当地青年为了反抗暴政,他们伴成小矮人的造型,头戴橙色帽子,身穿彩色服,脚穿尖头翘履,以各种手段来讽刺,抗议军政府的恶行,由此遭到了军政府的镇压。直到东欧巨变后,1991年,政府为了纪念他们反抗暴政的橙色行动,用铜铸造了11个小矮人, 安放在弗罗茨瓦夫。此后,民间也在不断打造各种形态的小矮人铜像。小矮人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这个城市,小矮人已经超过了250以上,成为了弗罗茨瓦夫的城市标志。</h3> <h3>寻找小矮人非常有趣,当你发现墙角一个小矮人是那样地惊喜,你用心地去寻找,可能又找不见了,不经意间又蹦出一两个。抬头举足之间都可能意外地发现不同的小矮人。</h3> <h3>这是在座堂岛上发现的。</h3> <h3>弗罗茨瓦夫位于波兰西南部奥德河河谷平原,南面是西里西亚丘陵地带。奥徳河流经过市区,将城市分为数座小岛,其中最有名的是沙岛和坐堂岛,坐堂岛是该市最早形成的街区,后来城市以此为核心,发展到奥德河两岸。</h3> <h3>奥德河穿城而过,奥德河两岸有著名的大小教堂,弗罗茨瓦夫大学,博物馆等建筑。</h3> <h3>远眺座堂岛</h3> <h3>这是通往座堂岛的连心锁桥,也叫情人桥,桥上有很多同心锁,象征恋人永恒的爱情,我们缓步走过这一座爱情桥,就到了座堂岛。</h3> <h3>坐堂岛的圣母教堂</h3><h3>岛上拥有高大双塔的圣母主教教堂,是弗罗茨瓦夫最早的歌特式建筑的教堂。也是座堂岛最宏伟的教堂。</h3> <h1><b><font color="#167efb">华沙</font></b></h1><h3>华沙是波兰的首都,是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位于维斯瓦河两岸,波兰中部。<br></h3><h3>华沙是历史名城,著名的华沙公约就是在此签订,华沙城始建于公元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尔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波兰最大的城市,华沙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h3><h3>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华沙一度被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几乎夷为平地,到处千疮百孔,残垣断壁,一片焦土。</h3><h3>战后,波兰人民在一片废墟当中重建起了自己的家园。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按照老城的图纸和古建筑完全恢复了老城的风貌和建筑,至今才能让世人领略到华沙古城的风貌和经典。由此,华沙古城在1980年作为特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收重建的文物,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做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h3><h3><br></h3> <h3>华沙在波兰语中念做华尔沙娃,相传由一对恋人的名字华尔西和沙娃组成。</h3><h3>重建后的老城有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特别是宏伟的宫殿、教堂、城堡。这些建筑物都集中在老城的广场,也叫城堡广场,或者是王宫广场。</h3><h3>这是广场的一角。</h3> <h3>老城的中心是一个集市广场,18世纪前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各种集市交易都在这里举办,现今在广场周围是餐馆、礼品店、咖啡馆,这里聚集了很多来自各国的游客和当地人,也是一派非常繁华的景象。</h3> <h3>坐落在广场的华沙美人鱼是一座人身魚尾的青铜雕塑,传说中的美人鱼,是战胜维斯瓦河中水怪的女神。这座美人鱼上身为美丽的少女,右手举剑,左手持盾,双眼凝视远方,表现了波兰民族坚贞不屈的性格,是英雄城波兰的象征,是波兰的地标。</h3> <h3>在广场的中心,矗立着一根花岗石圆柱,是奇格蒙特三世的纪念碑,顶端是奇格蒙特三世的青铜铸像,是他把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奇格蒙特三世纪念碑建于1644年,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h3> <h3>华沙王宫也被称为华沙城堡建于13世纪末,这座中世纪巍峨壮观的城堡王宫,四周环绕着红色砖块砌成的内墙和外墙,四角有高耸的红色尖顶的哥特式城堡,这虽是重建的王宫,但无论她的过去和今生都是波兰历史传统的象征,也是民族兴衰的见证者。</h3> <h3>进入王宫,四周红色的建筑环绕着宽阔的场地,更展现了王宫的恢宏气派。</h3> <h3>王宫内装修得富丽堂皇,陈列着历代国王和王后的装饰品和各种用品文物,王宫画廊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著名画家所描绘的波兰史画。</h3> <h3>  我们熟知的国际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居里夫人,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她出生在华沙,这里是居里夫人的故居。现为居里夫人博物馆。</h3> <h1><font color="#167efb"><b> 克拉科夫</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告别华沙,我们驱车南行300公里抵达了波兰的故都克拉科夫。</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古城克拉科夫位于波兰南部维斯瓦河上游左岸,是中世纪波兰的首都,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克拉科夫一直是波兰的首都,直到1596年迁都到华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4到16世纪是克拉科夫的鼎盛时期,当时他与布拉格、维也纳鼎足而立,称为中欧三大文化中心。二战期间,波兰全境遭受战火的摧毁,仅有克拉科夫幸免于难,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古城的建筑风貌。</font></h3> <h3>15世纪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沟和两道城墙所包围,城市有8个城门。</h3><h3>沿着城墙可以进入当时最大的城门,弗洛瑞安城门。它是以守护神弗洛瑞安的名字命名。这座城门修建于1307年,城门两侧还有两个带有金色雕像的小城塔,城门上方有守护神弗洛瑞安的浮雕像。</h3> <h3>这是城门上方守护神弗洛瑞安的浮雕像。</h3> <h3>这是回望弗洛瑞安城门的背面。</h3><h3>进入弗洛瑞安城门正对的是克拉科夫最热闹的街道,街道两侧满布餐厅,旅馆,咖啡厅,艺术品商铺,穿过这条热闹的街道,我们来到了克拉科夫古城的广场。</h3> <h3>这是建于1257年的集市广场,在中世纪,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以广场为中心的许多街道由此延伸出去,一直延伸到城墙脚下并通往各个城门,广场为正方形,总面积四万平方米,周围环绕着钟楼、教堂、塔楼和纺织会馆…</h3> <h3>克拉科夫纺织会馆是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坐落于老城中心的集市广场上,是克拉科夫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在15世纪黄金年代,克拉科夫拥有大量的东方进口产品货源,包括香料,丝绸皮革以及出口纺织品,铅和维利奇卡盐矿出产的盐。文艺复兴时期之前,克拉科夫为波兰的都城已经是波兰最壮丽的城市之一,但是它的繁荣没有持续下去,至1870年,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纺织会馆进行了修复,数百年来,纺织会馆曾经招待过无数的嘉宾,目前仍用于款待君主和知名人士。除了拥有宏伟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价值,纺织会馆还是繁华的商业中心。现在的纺织会馆一楼是商品市场,卖旅游纪念品,琥珀,波兰娃娃等有趣的东西。地下是一个博物馆,二楼是画廊,展出波兰著名画家的作品。</h3> <h3>在纺织会馆旁,耸立着一座高70米的哥特式塔楼,原来的市政厅,现在作为历史博物馆。</h3> <h3>广场东侧是一座建于13世纪的教堂,这座中世纪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圣玛利亚教堂,教堂有两座高低不同的塔楼分别为81米和69米,是这座教堂的特质,这是克拉科夫最负盛名的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堪称波兰哥特式建筑的典范,整个教堂全部用手工制作的红砖:修建而成,这座教堂的建造和装修花费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虽然规模不大,但其高度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列为欧洲第二。</h3><h3>这座教堂钟楼上的钟声还有其特殊的含义,每隔一小时,教堂钟楼上的号声吹响一次,这是为了纪念中世纪抵抗蒙族入侵时,忠于职责,坚守岗位而牺牲的号手而流传下来的。号角声吹响后嘎然而止,预示着当年吹号手被敌军射中咽喉时号声突然中断的意境。</h3> <h3>这是圣玛丽大教堂的背面,远远看过去,教堂的顶端,犹如两顶别致的皇冠。</h3> <h3>翁城这座哥特式城堡,建于1498年,是欧洲的三座同类型的防御城堡,也是其中保存最好的一座,翁城曾经与城墙与弗洛瑞安城门相连,控制着进入克拉克夫老城的入口。翁城为圆柱形红砖构建,临近护城河,中间的庭院直径是24.4米,有7座炮台,有三米厚的城墙和130个 炮眼,通往这个古城的密道是与这个瓮城那相连接的。这是克拉科夫城墙残留下的遗迹之一。现在是旅游景点,举办各种展览会。</h3><h3>翁城前的马路是克拉科夫新、老城的界限。</h3> <h3>在广场边的位置上还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教堂,是克拉科夫历史上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巴洛克式的建筑,现在作为一个博物馆。</h3> <h3>在广场高耸着波兰诗人宻茨凯维奇的青铜雕像,雕像的底座有四个人像,分别寓意祖国、科学、诗学与勇气,这是诗人毕生奋斗与创作的动力。</h3> <h3>广场上的格伦瓦德战役纪念像</h3><h3>14 10年7月15日,波兰_立陶宛联军在波兰国王弗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率领下和日耳曼条顿骑士团之间展开了一场中世纪规模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战斗在格林瓦德地域打响,即格伦瓦德战,此次战役奠定了克拉科夫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这座雕象,正是为了纪念这场战斗而建。雕塑上骑战马指挥的是国王雅盖沃。</h3> <h3>这是波兰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马特伊科,他生于克拉科夫,他注重以波兰的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以《格伦瓦德之战》为代表的巨幅历史油画,堪称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在艺术创作中努力抒发波兰的民族情感,唤起波兰人民的爱国情怀,由此他被称为‘’波兰民族主义的象征‘’。这一巨幅油画现存于华沙国家博物馆,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h3> <h3>克拉科夫古城的街道和街景</h3> <h3>在克拉科夫老城中心,你可以随时乘坐装饰为中世纪的马车,车夫会带你游览和介绍古城的古往今来,名胜古迹,当然你要能听得懂波兰语。不过坐上马车,游览古城也是非常惬意的。</h3> <h3>背景音乐,肖邦 波兰圆舞曲 作品Op 65(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