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旅居生活 作者:王巧生

车夫,集装箱改变世界

<h3> </h3> <h3><b><i><font color="#167efb">南关车站新房子奶奶在厨房干活</font></i></b></h3> <h3><b><i><u><font color="#167efb">这就是八十年代的厨房,操作台,案板。</font></u></i></b></h3> <h3>  我的奶奶2000年去世终年八十九岁,己离开我们二十个年头了,奶奶姓李名腊梅,生于一九一一年十月初十,洪洞县苏堡镇尹壁村人。苏堡村位于涧河之北,尹壁村位于洪安涧河之南,两村一河之隔。他的青年中年生活在抗曰战争我解放战争年代,她的青年中年是为丈夫和子女的安全,在担惊受怕,心惊胆战中度过的。</h3><h3> 她是个伟大的母亲,共生十三个孩子,因躲避战乱中死亡,医疗落后死亡等等,最终成活三人一男二女。 </h3><h3> 她是一个伟大的妻子。听奶奶讲我的爷爷当过苏堡村村长,因心向八路军,解放军常给八路军解放军办事,其中一次给八路军送棉花到茹去村,走山路棉花挂在酸枣枝上,被发现是苏堡村给八路军送棉花。(那时主要是给养)对方到处找爷爷算帐。</h3><h3> 日夲人用刺刀顶着逼问奶奶爷爷的去向,亲眼目睹了日夲人用刺刀插入箱子柜子里找人。把大姑带到日夲人的碉堡做人质讯问,奶奶和大姑师翠兰保守住了爷爷的秘密。</h3><h3> 她是个伟大的奶奶,我和二弟过继他乡,奶奶为守护我和二弟常年住在小姑家。由于不在一地对其他孙子关爱少于我俩。晚年帮我照看了我的两个女儿,她一生服务了五代人,守护了三代人,四世同堂。</h3><h3> 她中年时期爷爷早逝无了依靠。从此开始了独居和旅居生活,独居在苏堡村,旅居在儿子,女儿,孙子的家。她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儿孙付出的一生,她虽然没过人的本事,但她尽了全力。</h3><h3> 奶奶晚年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数十年里,和邻居相处融洽,邻居有事给予帮助,得到邻居们的好评。对亲戚家人更是关爱有佳,省吃俭用,总把好的一面留给别人。她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是一位心宽能容人的老人。是一位受邻居亲朋尊重的老人,是一位慈祥的奶奶老奶奶。</h3> <h3><font color="#167efb" style=""><b><i>小姑去南关车站看奶奶的合影</i></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奶奶在苏堡村时,居住在村东头一间土窑洞里,窑洞很深我和奶奶住前面,后面养着生产队的牲口。后期生产队把牲口养在外面,中间挡一柜子挂个门帘一分为二。记忆中吃水在洪安涧河里挑水,家在山坡上担水要爬一条坡才可到家。奶奶和我都挑不了水,银贵伯伯和银宝叔叔给挑水,后期师怀玉给奶奶挑过水。挑水一般是早上挑的水干净,早饭后上游洗衣服,人,车马过河,洗粪桶都在这一条河里。到洪水期水是混的使用粉碎杏仁沉淀后方可饮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石楼居住记忆很少,只记的奶奶带我和大妹妹玩耍捉迷藏,我藏在小朋友中间,妹妹哭着扒小朋找我。从此记忆到一九七六再次见到妹妹。还有是同父母奶奶坐汽车去石楼,同父母奶奶在一个做饼干厂的食堂吃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奶奶的亲戚朋友圈:银贵伯伯家人,银宝,全英的家人,相连,玉连,还有我的二奶奶(石头伯伯妈)伊作良,臭蛋妈妈等。这些人对奶奶都有过帮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和弟弟大约在六五或六六年过继到桃园堡村,从此旅居在洪洞县苏堡村和清徐县桃园堡村。收夏收秋居住在洪洞苏堡村,其他时间居住桃园堡村,同姑夫,姑姑,弟弟,表妹生活在一起,她在为师家守护着两个不姓师的人。姑夫韩丕林是个淳朴善良之人,对奶奶和弟弟(包括我)都很好。我经常明着暗着去看奶奶,姑姑,弟弟。常在他家吃我吃不到的美食,不但没嫌弃我,还主动让吃让喝。奶奶内心对姑夫有感激之心并感情至深,这是我当时没能理解的,直到姑夫病逝,奶奶参加一周年纪典,心情悲痛发生脑血栓。后来无事想来才理解她当时的心情为何如此悲痛。</font></h3> <h3><b><i><u><font color="#167efb">我们全家和奶奶在南关站饭店门口合影</font></u></i></b></h3><h3> 奶奶同我和妻子孩子在南关和介休生活十多年,在此期间照看了我两个女儿。奶奶跟着我生活艰苦还受累,看相片你懂的,满口两颗牙也没给安一副假牙!我那个年龄根本不了解七八十岁人的心,我做的很不够。虽然日子过的不富裕,没好吃没好穿,三代人同住一张床,住过小厨房但奶奶从无怨言。由于隔代的原因吧!没有意见还很顺心。</h3><h3> 那个时期住房靠单位分配,南关站房屋紧张车站(张站长)给分的一个单间,那已是很关照了。单间只能放了一张加长加宽的床,为解决五人睡一张床的局面,在对面盖了一间小厨房。砖是我每天上下班路上捡的半块砖,房顶木材是检煤矿坑木车不用了的插杆。盖房是我每天垒几层数日垒成,房顶摸泥打顶同事帮忙盖好一间厨房。从此奶奶住进这间小屋子,由于砖缝隙过大有老鼠,奶奶害怕又和我们住在一起(印象中这个小厨房二弟放假装车时也住过)。这种状况大约持续了四五个年头。 复线改造后分得两间新房,自盖一间厨房有个小院。改善了居住条件,从此解决了一张床三代人居住的局面。 </h3><h3> 在南关期间岳夫岳母也给予很多关照,优其是奶奶的衣服多数是岳母帮缝制,我十分感谢他们。奶奶抽的烟是几角钱的芒果烟,在当时属中等烟吧!妻子到时间就给奶奶买回来了我从未管过。八六年我调介休工作后,每当周六(那时是六个工作日)五八三次客车到站的时间,奶奶送走赵城卖菜老太太(在家休息等车),在站台旁等我回来。</h3> <h3><font color="#167efb" style=""><b><i>介休家中妻子孩子和奶奶合影</i></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介休分到房子后全家搬介休居住,奶奶也一同前往。介休住楼房共五层住在四层,那时的楼房均无电梯走步上下楼。奶奶年龄一年比一年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前期人扶着上下楼,后期上下楼基本上是我背上背下。可能是住楼房活动少,更影响了他的腿脚,不过那时也是近八十的老人了,也是一种正常衰老吧。记的春节观赏矿务局灯展时,因行动不便是顾的三轮车拉她老人观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姑夫去世一周年,奶奶要去桃园堡参加一周年纪典,我在灵石找了一辆工具车把奶奶送姑姑家。可能是触景生情,感情致深,过度悲伤造成脑血栓。第二天电话得知奶奶半身不能动,急忙找车赶到桃园村送到太原,二弟安排住在双塔街药材公司,联系省人民看病。后面父母到太原照料,病情得到控制后转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出院后回到东关老院子父母家中,由父母照管奶奶。在病重其间弟弟妹妹均出钱出力,协助父母关照了奶奶。由于我的傻孝愚孝使奶奶患了脑血栓,对他的老年生活影响很大,这个责任应由我承担。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一味的顺从里存在着不孝。有些爱也存在着伤害!</font></h3> <h3><b><i><font color="#167efb">奶奶八十大寿在临汾东观门口酒店过生日父亲给奶奶敬酒。</font></i></b></h3> <h3><b><i><u><font color="#167efb">姑姑参加奶奶八十岁生日</font></u></i></b></h3> <h3><b><i><font color="#167efb">母亲给奶奶敬酒</font></i></b></h3> <h3><b><i><font color="#167efb">在苏堡老家老宅的照像</font></i></b></h3> <h3><b><i><font color="#167efb">奶奶居住多年的窑洞照片</font></i></b></h3> <h3><b><i><u><font color="#167efb">在老宅的集体照</font></u></i></b></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三弟出事后,家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缓解父母悲伤的心情安排了出游。奶奶暂住小姑家,我自认为父母,奶奶的老年应由我承担。在妹妹妹夫的帮助下,妻子调到临汾工作,把家搬回临汾住在水场院和五一路。奶奶又回到我的家,那年代没中介,找个保姆也难,通过朋友找了几个女孩当保姆都没干常,只好由妻子上着班管奶奶起居和孩子上学。后期父母住在妹妹安排的新房,离开了东观老院,从此奶奶和父母住一起,承担起照看奶奶的的任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当时找了全英姑姑的丈夫照料奶奶起居,给我的条件是给三儿子办一个驾照。我把老三安排了临时工作并办了驾照。由于姑夫身体不好换了旺儿。条件是侍奉奶奶百年后,在家附铁路能当个装卸工。因奶奶卧床时间较长,身体发生溃疡,回村后爸爸的朋友张克珍对奶奶的溃疡做了治疗。想让给儿子找个事做,因种种原因未能办到,在此表示欠意。2000年奶奶去世后,将旺儿按排在临汾北干了装卸工。虽然按约定发了工资,也按要求给办了驾照和装卸工。但我们永远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font></h3> <h3><b><i><u><font color="#167efb">商晋康和妻子回山东顺路在南关看望奶奶合影</font></u></i></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u><font color="#167efb">后 记</font></u></i></b></h3><h3> 为了传承美好家风,感谢帮助过的恩人。近期我把奶奶的老年生活,凭记忆做了简单的描述。写的很不全面,只是记录了我有记忆的一些事,有好多事巳记不起来。长辈,弟妹,家人,朋友做的,比文章表诉做的更多更好。为了写的更全面少遗漏,对文章的内容小范围做了争求意见。有不足之处在此说声对不起,没有故意纯属大意。对关照,照顾,关心过奶奶的亲人和朋友表示感谢!</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67efb">王巧生于2019年8月23日</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