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哪里…

水灵灵

<h3>  “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孩子们清亮的嗓音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彩虹,“那里有碧海,青山、土楼,我们一起出发吧!”</h3> <h3>  当天上午乘动车出发,中午时分到达厦门北站,再坐上大巴去往福建漳州。车上当地导游拿着麦克风与我们互动,孩子们可按捺不住了,纷纷上来开启麦霸模式,唱到动情处高音飙起来,表情煽起来,随着孩子们美妙的天籁之声拉开了行程的序幕。<br></h3> <h3>  第丨站:白塘湾 </h3><h3> 来到入口处,坐上游览车,不远处浅绿色的海面上扬起层层叠叠的白裙边,滑着步就接二连三地来了。车停,眼前有些陌生又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人有点恍忽,一下子挪不开脚,环顾四周,看着海,吹吹风。随后跟着大家的脚步向景点的腹地行进,主要去参观一个火山的遗址。陈列室两侧墙壁上展示了许多火山的知识,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火山岩封装在透明的展柜里,如果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番,小石头可蕴藏着大学问呢!孩子们不太愿意在室内呆久,他们像扑棱的鸟儿们好奇地向下一个未知的方向飞去。</h3> <h3>  到室外我们开始饶有兴致地寻找火山遗址,穿过一片树林,看到立在路两旁几个醒目的红色柜子,走近一瞧是装着灭火器等的消防柜,它时刻警示着游人,防火安全这根弦可要上紧了!</h3><h3><br></h3> <h3>  一路走,一路留影,回去大部分封存起来,许久不翻看,即使这样,我们也丝毫没有放松小小取镜框的瞬间定格。朝着一座锥形的山包爬升,以为快来到了火山口,那曾想火山口却隐没在俯视下的那片海域,不禁诧然,孩子们可不管这些,急着向海滩边奔跑。</h3> <h3> 这片海滩的沙子有点粗,踩上容易陷进去,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中,发现了海水拍抚下的暗红色的熔岩,它们是灼热岩浆留下的痕迹,让我们相信的确来到了火山口边,它彼时如此热烈,而此时又如此平静,不禁要感怀这片海吧!</h3> <h3>  这一路下来,脚上的沙子可不少,抖抖,拍拍,擦擦,重新穿上鞋舒服多了,还想找个地方坐下来缓缓。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孩子们已寻到一处,拉弓射靶去了,我们过去时被附近的一种植物的花吸引了,走近看花瓣外边缘是桃红的,中间是白色的,靠里的呈黄色,询问年轻人,答不上来,同事拍照查出是鸡蛋花,白黄色能与鸡蛋联系起来,那桃红色呢?后来另一同事在车上聊起鸡蛋花又分为红鸡蛋花和白鸡蛋花,噢,这样,物物之间的缘分不浅啊!这回又是谁牵的线呢?</h3> <h3>第2站:翡翠湾</h3><h3> 第二天上午我们做好防晒准备,拉着长队伍向另一景点东山岛行进,一路走走停停,顶着烈日孩子们乘机想吃冰激淋雪糕,妈妈们拦不住,不约而同地满足了他们游玩时的小小奢望。孩子们紧紧捏着一小截木棒,咬一口少了一小块,越来越少了,眼睛还盯着,直到把最后一块吞下才叫一个爽。有个孩子不小心将最后一块掉在了地上,心疼地哭了,妈妈拗不过无奈补了一支给他,才安抚了失落的小心情!</h3> <h3>  上午拖着娃们沿路晒了一大圈,大家身心疲乏,建议下午改变行程直奔翡翠湾。乘车3个小时左右来到目的地,住进主题式酒店公寓。进入公寓那粉蓝色系的卡通图案布置在各个角落,打开落地窗前面还有一个小露台,不远处的海浪声和高耸的风力发电杆顶端徐徐旋转的扇页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画面,不经意间进入了,还有点不适应。回过神来,先把湿的衣服拿出来晾晾吧!</h3> <h3>  临近晚餐时间,我们聚到了餐厅。前几餐海鲜居多,蒸煮烹炒一一亮相。上来的汤罐不少,除了肉汤往往还有海鲜汤之类的,海鲜汤里加点芹菜粒,鲜味和芹菜特殊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很入胃!当然也少不了另一特产:个头小、甜度高的红皮红心地瓜。这一餐会怎样呢?餐厅环境不错,背腹被大海怀抱着,孩子们巴不得快点吃完可以玩水去。上来的菜品相不错,偏辣,感觉没有小厨们做得地道。应景的是餐厅中央的舞台上,那些弹着吉他倾情演绎的歌手们,激扬起夏日的狂热,让我们闯进那片海!孩子们遇到水就撒欢,在细软的沙上奔跑嘻戏,浪儿们追来想凑热闹!我们脱下鞋,踩着沙,赶着浪儿去。</h3> <h3>第3站:云水谣.土楼</h3><h3> 第3天的行程中,上午孩子们自费去附近的乐园玩,儿子回来说在冰雪世界里冻得够呛,冷得双腿直哆嗦。我没有跟去,和一些同事在沙滩上再逛逛,拍拍,可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儿雨大了,我们躲了回去,整理整理,准备下午的行程!</h3> <h3>  临近,换成景区的导游上来带我们进山,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边听着,一边探头寻找土楼。山脚下有些刚建成的新土楼,形似但无味,我们要找寻的是经过风雨洗礼的沧桑“老者”!导游介绍土楼有很多,圆形居多,我们主要去参观一座方形的和贵楼和圆形的怀远楼。我最初对土楼的印象来自一部电视剧,隐约记得土楼里的女人们在森严的族规下压抑的生活形态和成长抗争的一些故事,这高大的楼和衍生的人文意念密不透风地让人有点窒息的感觉。对于土楼的认识不只停留在建筑形态本身,因掺杂着一些情愫而显得有点沉重了!当我逐渐靠近他们的时候,感觉有点闷,既然来了,就好好去读它,应该有另一番滋味吧!它作为独特的建筑形态还是耐人寻味的,西方的古建筑大多体量较大,富有个性,拱形和圆形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承重的难题,使受力更均匀、稳定。中国的古建筑一般体量不大,比较注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形成独有的建筑群落。而土楼坐落于山上,为抵御外扰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安全的集合体,体量庞大也大多采用圆形设计,这点与西方古建筑可谓异曲同工。</h3> <h3>  方形的和贵楼在沼泽地上建成,松木沉基,支撑起庞大体型,让人叹为观止!在导游口中的两口古井似乎透露着一些中国建筑中的玄妙之处,也让人遐想!匠人的创新和精进成就了这一宏大建筑的诞生,着实让人叹服!走近它,探寻它,在一楼环走着,楼上的三个同事突然在高处唤我,让我交5元钱给楼道口的人,就可以上来。大多游人在导游的提醒下只参观了一楼,我们庆幸能上来一睹全貌,也借此机会录下一段。顺着一侧的木梯一层层上去,来到顶层遇到了一位摆摊的阿姨。买了一些小物件后,她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当地的特色养肝茶,煮水、洗杯、沏茶、品茗,介绍熟茶和生茶的区别,在这土楼的安静的一角喝着地道的茶水,聊着与茶有关的话题,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大队伍早已离开此楼去往云水谣方向,我们几位也不好意思再呆,最后下去的时候匆匆再拍了几张。如果时间再多一些,原住民的生活形态再开放一些,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积极开发深度体验式的文化旅游是游人的期待,也是旅游产业未来引领的方向!</h3><h3><br></h3> <h3>  一个地方与一部影片结缘,是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影片赋予了景物更多外延的联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触动人心,让人流连。云水谣一带的格局让我也想起了丽水古堰景区,有几分相似,不过这里耸立的葱郁的榕树和散落在周围的土楼,而丽水古堰有高大的古樟树和古代水利建筑设计的奇观。</h3> <h3>   “妈妈,我们现在去哪里?”“旅程结束了,妈妈带着你回家了”</h3><h3> 生命的旅程有了彼此的陪伴,那是甜蜜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