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客家最大古围屋周氏璼公祠一一《周遍天下》走进广东五华

升升

<h3>  【文周会7月8日梅州讯】(周知珺报道)位于广东梅州的五华县,聚居着近八万周姓人口,是中国客家地区周姓人口最多的居住地。为了解客家的周氏源流脉络,增进客家周氏宗亲族裔,2019年7月7日,中华文化促进会周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东升,从兴宁汽车客运站乘坐中巴车专程前往五华县城,约1小时车程便到了五华县城,拜会了广东省周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五华县周氏宗亲会长周玉胜等宗亲。</h3><h3> 在五华周氏宗亲会长周玉胜、秘书长周苑的引领下,周东升参观了璼公祠,该祠位于县城水寨镇坝美村,为梅州市乃至广东迄今发现的最大客家围屋(客家民居三大类之一),在国内也很罕见,由周氏族人所建,始建于明朝初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该古围龙屋是客家标准的大围龙,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栋大厅、左右各“六横六围”。围屋祖祠大厅为石柱梁架结构,悬山瓦顶,灰沙夯墙,完好保留着明显的明代建筑特色。围屋正门前,有一口大水塘,水面干净整洁,门前右角边水塘边上有一口古井,井口盖上网格铁条保护。</h3><h3> 这座围龙屋不仅是标准的古围龙屋,还是红色革命故地。玉胜会长介绍,在大革命时期,革命家古大存曾在这里指挥战斗,与周氏子孙周汉屏在此商讨革命事宜,一度成为五华革命根据地的秘密点。上厅的后室,就是当时地下党组织交接情报的秘密室。周汉屏留在五华县从事地下活动,因叛徒出卖,不幸在上厅后室被捕,解放后还被追认为烈士。由于周氏家族有革命血统,该村的周鑑祥于1934年参加长征,在祖国需要的时刻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h3><h3> 眼前规模如此庞大,令人震撼的古围屋,周东升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身边的周苑秘书长介绍道,整座围龙屋有6条天街,第六层围龙屋前的天街长达近500米,而祖祠后的花头(围起来的空地)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围龙屋正门的晒谷坪也有1000多平方米,其规模相当于早先发现的梅县区最大的客家围龙屋丙村仁厚温公祠的3倍。以前我们整个坝美村都是住在这座围龙屋里的,高峰时住下了1500多人,一个房间甚至可以睡六七个人,床下面还养猪、养鸡,天热的时候大家就一起睡到花台上,场面好壮观的。</h3><h3> 参观完璼公祠后,宗亲们又参观了位于五华城区的周氏宗亲会办公室,周东升向五华周氏宗亲赠送了第一届至第六届的中华周文化交流会会刊,及第五、六届中华周文化交流会文集,周玉胜会长也向中华文化促进会周文化工作委员会赠送了五华周氏宗亲会画册。</h3><h3> 五华周氏宗亲会名誉会长周伟祥及副会长周日群、周运兴、周运城、周锡金、周冠良、周志新等一起参加了有关活动。</h3><h3> (文周会宣传处 供稿)</h3><h3><br></h3> <h3>【版权声明】本文为周文化交流会组委会、《中华周氏统谱》编委会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h3>

周氏

客家

五华县

五华

围屋

宗亲

宗亲会

东升

周玉胜

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