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芷江:陈纳德将军与飞虎队群雕-实拍

洪哥警影

△美国飞行教官、“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的伟岸雕塑, 巍然耸立在中国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广场左侧的苍松翠柏前<br><div><br></div><div>克莱尔·李·陈纳德,美国空军中将,是二战期间美国著名的空中英雄。他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痛击日寇,屡立战功,以“飞虎队”的美名著称于世。</div> <div> △飞虎队纪念馆广场右侧的中美飞虎队员群雕</div><div>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简称AVG ),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div> <h3>△<font color="#010101">远望纪念广场右侧的陈纳德将军雕像</font></h3> △纪念广场左侧的飞虎队员群雕 △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 <div> △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座落于芷江机场东边,距芷江县城2公里,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div><div><br></div><div>该馆现占地总面积51.19亩,主要由抗战时期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飞虎队纪念馆组成。馆内分为“陈纳德初来芷江”、“美国志愿航空队”、“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生死与共抗击日寇”、“和平友谊明天”、“中国籍飞虎队员陈列室”等展区,展区有大量飞虎队曾经使用过的战斗、生活用品,馆内陈列手法先进,真实的再现了当年日机轰炸芷江及飞虎队员英勇抗击日寇的辉煌战绩。<br></div> △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 <h3><font color="#010101"> </font>△陈纳德原名克莱尔.李.谢诺尔特,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小农场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克里佛航空学校攻读,并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进入印第安纳州军官学校受训。3个月后,成为预备役中尉转入陆军通信兵航空处。应国民政府邀请,1937年7月初,抵达中国考察空军,此时正逢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到达中国。</h3> <div>△克莱尔·李·陈纳德:美国空军中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1923年,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在那里编写《战斗机飞行技巧手册》。1936年1月,中国空军毛邦初上校邀请他到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任飞行教官,1936年6月3日,宋美龄任命他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在洛阳考察航空学校时,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他当即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后赴南昌,被指派指导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div><div><br></div><div>陈纳德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他还在湖南芷江组建了航空学校,后来又到昆明航校任飞行教官室主任,负责给高级班授课。</div><div><br></div><div>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1943年3月10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转变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担任少将司令。同年7月25日陈纳德应聘中国空军参谋长。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组成并投入战斗,陈纳德任指挥。</div><div><br></div><div>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与八年抗战结下不解之缘。</div><div><br></div><div>1958年7月18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和美国会批准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镌刻着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章;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div> <h3>△以下系从不同角度拍摄坐落在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广场的中美飞虎队员伟岸群雕——</h3> <div> △以上系从不同角度拍摄中美飞虎队队员震撼群雕 </div><div><br></div><div>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陈纳德立即开始对志愿队成员进行专门训练。经过几个月训练,志愿队人员技战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41年9月1日,志愿大队部设在迁移到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div><div><br></div><div>在飞虎队建立时,陈纳德根据队员飞机上的标志(飞虎队队员们在飞机上作画),将飞虎队按作战编成了3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前陆军驾驶员组成,队长是罗伯特·桑德尔,即“亚当和夏娃队”。第二中队外号“熊猫队”,杰克·纽柯克指挥。第三中队由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命名为“地狱里的天使”由阿维特·奥尔森担任中队指挥官。初期仰光驻一个中队,垒允驻两个中队,一般近距离作战也可呼应。 </div> <h3>△<font color="#010101">特写实拍:飞虎队群雕碑记(雕塑作者:湘籍雕塑家-- 雷宜锌)</font></h3> <div>△P-40飞机是飞虎队的主要装备,也是太平洋战争初中期美国陆军的主力战机。后由英国移让了100架P-40机运到仰光将由钱昌祚接收,转给中杭厂制造装配合格试飞,再拨给美志愿队领走。二战期间,P-40主要对手是日本零式战斗机。对比而言,P-40机动性不如日本零式战斗机,但具有较高的俯冲速度。</div><div><br></div><div>从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8个月40多次空战,共计击落日机300多架,我损失11架。陈纳德和陈一白对中国抗战贡献巨大,开始了日寇“空军全部覆灭厄运”。12月23日,陈纳德派第3中队转往仰光,协同英军作战。在两个多月空战中,美英战机对日作战31次,共击落日机217架。陈纳德顷刻之间成为美国家喻户晓英雄,获得“飞虎将军”美称。 </div> △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14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7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以及诸多失踪机组人员,如果加上中国航空公司所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这个数字将会更加巨大。虽然牺牲巨大,但是航线的开通意义重大,是继滇缅公路暂时性的断绝之后的又一重要运输线,成为当时维持抗战的空中生命线,是飞行运输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 中国抗战给了陈纳德又一次“生命”。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的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    <p>△ 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p> <p>△1944年秋,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激化。10月18日,罗斯福决定调回史迪威将军,改派魏德迈来华接替他任美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离华后,马歇尔等人就开始考虑改组在亚洲的航空队,拟将所有驻缅甸和印度的空军调往中国,由驻华的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第10和第14航空队。陈纳德坚决反对这一改组计划,然而他没有得到华盛顿支持,也没得到蒋介石支持。1945年7月6日,陈纳德提出辞呈,魏德迈等立即批准并任命了斯通将军接替陈纳德指挥第14航空队。1945年8月1日,陈纳德带着失意离开中国回国。陈纳德在中国8年,协助中国人民抗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汗马功劳。蒋介石和宋美龄设宴为他送行,并授予他中国最高荣誉——青天白日蓝绶带。  </p><p> 1942年7月以来,陈纳德率领美第14航空队摧毁了2600架敌机,击沉和击伤敌大量商船和44艘军舰,己方损失500架飞机。</p> △ 1945年12月,陈纳德重返中国。1946年10月成立了民航空运队,为行政院善后救急总署运送救急物资。1947年,陈纳德与中国女记者陈香梅结婚。1948年后,蒋介石军队在内战中节节失利,陈纳德的民航空运队又帮助蒋介石空运军队、给养。1949年,陈纳德回忆录《一个战士的道路》在纽约出版。1950年6月,空运队改组为控股公司,陈纳德任公司董事长。1958年7月1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要求国会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8日,美国国会通过晋升他为空军中将的法案。7月27日,陈纳德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7岁。<br> <h3>△芷江县公安局原政委、当地公安派出所长陪同我等一行在飞虎队员群雕前留影</h3> △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 <p> △第14航空队除开担任运输任务,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可能击毁的约有15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日军海军舰只,击毙66700名以上日军,毁损日军的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摧毁573座桥梁!而他只付出了约500架飞机的代价!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这些勇敢的战士,来华作战,他们挥洒的不仅是青春岁月,还有生命。在辉煌的战绩的背后,也有那些众多永远长眠于长空、大地的战士。</p><p><br></p><p>由于政治上的分歧,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陈纳德被迫辞职,乘坐飞机回国。临别之时,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设宴送行,并且授予陈纳德将军当时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荣誉——青天白日勋章。陈纳德回国后不久,日本便宣布投降了,没能见证这最后的胜利时刻成为他的遗憾。战后,飞虎队大多数队员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有十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p> <div> △ 国内唯一保存至今的抗战时期芷江机场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div><div><br></div><div>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建于1938年10月,是一栋呈“丁”字形结构的小砖楼,分三层。二战时,这里是机场无线电指挥中心、发报中心、机要室、情报室、作战室、指挥室等。美国驻中国空军司令陈纳德,与中方芷江空军司令张廷孟等空军指挥官,便在这里指挥了上千次的战斗。</div><div><br></div><div>芷江机场作为二战时期国民党重庆政府的前进机场,盟军的战略空军基地,驻场空军除经常与侵华日机进行空战外,还担负着掩护从昆明机场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实施对华北、华中日军驻地的战略轰炸,切断日军后勤补给线,封锁长沙、湘江和京广铁路运输,阻止日军进攻大西南等重要军事任务。但在当时,芷江机场是军事保密的重点,凡涉及这一机场空军作战及战果的报道,都是以“红岩机场”、“湘西某机场”、“湘西盆地机场”等代号称呼,给芷江机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芷江机场在八年的抗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div> <h3>△1937年12月,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征调芷江及其周边11个县的民工1.9万余人修建机场。1938年10月机场竣工投入使用后,国民党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南昌飞机修理第二厂相继迁来芷江。从1938年冬到1945年10月,先后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战斗机队、运输机队、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第五大队(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一大队等空军部队进驻芷江机场。尤其是1944年至1945年8月,中美空军一大批先进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聚集芷江机场,最多时达三、四百架,仅美军空地勤人员就多达六千余人。</h3> <p> △ 抗战结束后,志愿队飞行员们先后回到了故土。当年在自己物品上涂上”飞虎“标志、P-40战机上鲨鱼嘴图案,这段战斗岁月是他们此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二战期间共生产了P-40系列这类飞机13738架,现保存在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余架。这些曾经翱翔蓝天的“飞虎”已经退役,曾经年轻的飞行员们也逐渐老去和消逝,多年后,尚在志愿队的老战士和他们后人们来访了故地,他们再次回到了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重拾了当年的难忘岁月,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友。去看望那些长眠于中国的战友。</p><p>  <br><font color="#ed2308">英勇的中美空军飞虎队, </font></p><p><font color="#ed2308">不朽的二战抗日雄鹰碑!</font> </p><p><br></p><p>【备注】摄影:洪哥警影;文字:本人根据“飞虎队纪念馆”参观笔记和有关网络资料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