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新疆的四种弹拨乐器:冬不拉、都塔尔、弹拨尔、热瓦普

周至音乐人

<h3>  新疆主要流行有4种弹拨乐器,冬不拉、都塔尔、弹拨尔、热瓦普。这4种给人留的印象印象是长相都差不多,演奏的声音,粗略听起来也差不多,所以很多人在搞不清的情况下,见了这类乐器都叫做“冬不拉”。</h3><h3><br></h3><h3> 现在所有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比如吉他、琵琶、三弦、蒙古族的托布秀尔、锡伯族的库姆孜、哈萨克的冬不拉、维吾尔的都塔尔.....,都能追溯到古巴比伦、古波斯时期的弹拨乐器上,仅仅是音箱、琴头、琴颈、琴弦数和制作材料的不同而已,基本结构都差不多。</h3> <h3>把上图基本结构弄清楚了,下面的内容就好说了。</h3><h3><br></h3><h3>冬不拉</h3><h3>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琴身(音箱)象梨子的形状,音箱面板上有出音孔,有2根琴弦,有琴头,用右手弹奏,音色铿锵动听。比较特别的是,传统冬不拉的琴弦一般用羊肠制作。</h3> <h3></h3><h3>小结:冬不拉,瓢状音箱、有出音孔、有琴头、2根琴弦</h3><h3><br></h3><h3>都塔尔</h3><h3>都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弹弦乐器,琴身(音箱)象梨子的形状,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有2根琴弦,没有琴头,琴声清脆、悠扬,由于没有出音孔,音量比“冬不拉”要小。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的意思是“二”,“它尔”是“琴弦”的意思,即两条弦的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h3> <h3>小结:都塔尔,梨形音箱、无出音孔、无琴头、2根琴弦</h3><h3><br></h3><h3>弹拨尔(坦布尔)</h3><h3>弹拨尔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常用的乐器,琴身是梨形像半个水勺,琴身用桑木或红木做成,有5根钢丝弦,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音色明净,非常动听。</h3> <h3>小结:弹拨尔,梨形音箱、无出音孔、无琴头、5根琴弦</h3><h3><br></h3><h3>热瓦普</h3><h3>热瓦甫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古代称“喇巴卜”。琴头部分是后弯形的,半圆形琴身。琴身用核桃、桑、杏、桐木等制作,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热瓦普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向后弯的琴头,一个是琴身和琴颈连接附近两边的突起装饰木。</h3><h3><br></h3><h3>热瓦普是一系列多弦乐器的统称,有很多种类,目前主要能看到的有新型热瓦普(乌兹别克热瓦普)和多郎热瓦普(刀郎热瓦普)。这两类热瓦普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新型热瓦普像吉他一样琴颈上有一格一格的音品,而多郎热瓦普像小提琴,琴颈上是没有音品的。</h3> <h3>新型热瓦普(乌兹别克热瓦普),有音品</h3> <h3>多郎热瓦普(刀郎热瓦普),无音品</h3><h3><br></h3><h3>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h3><h3>冬不拉:梨形音箱、有琴头、2根琴弦、有出音孔</h3><h3>都塔尔:梨形音箱、无琴头、2根琴弦、无出音孔</h3><h3>弹拨尔:梨形音箱、无琴头、5根琴弦、无出音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