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散记【三十三】 千年古刹潭柘寺

雷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是2019年6月30日,说起来到有点意思,那就是今天是一周的最后一天,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再加上又是个好天气,我顾不得昨日去八达岭长城,做好汉的劳累,今天选个幽静的地溜达溜达,这一溜达,就溜达到北京门头沟区1712年前的一座古刹——潭柘寺。好啊!来佛家圣地养养精神头,也将心中的祈愿向佛主说说,以佑我、家人、亲人、朋友,身体健康,日子顺畅,生活幸福,美满阳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我去时,正赶上关门内部整修,我把那刚刚油饰完的大门 拍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潭柘寺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是那么多的曾经,曾经中承载着沧桑,有衰败、有繁兴,撰书着那一路走来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年(公元307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寺庙风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革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是正式游人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7年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1年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3年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96年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00年周年庆祝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游览中,我没有忘记为我的家人、亲人、朋友们祈愿,我真心的期盼我的祈愿成为现实,愿大家成为健康、幸福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城散记》“千年古刹潭柘寺”之书刊文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