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四川广元)内有个叫剑刀坝的大院子,里面是竹林,竹下立着11位三国名人的石雕,每一尊石像都很传神,它们的脸上展露出的就是他们最经典的神态,只看石像,了解三国的人都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君是蜀汉先主刘备,臣包括:张飞、马超、黄忠、庞统、魏延、费祎、姜维、霍峻、关索、鲍三娘等,这些都是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将领,另外还有刘备的爱驹“的卢”。<br>漫步于竹林间,地面光影斑驳,阵风吹过,竹叶萧萧下落,我们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三国英雄与我们擦肩而过。<br> 刘备,在我心中是一个大英雄,从一个织席贩履的手艺人,奋斗到四川之主,他没有曹操那样政治背景、没有孙权那样的父兄基业,一切只能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他的脸上没有哀愁与懦弱,而是一副睥睨天下的神态,对!这才是属于刘备样貌。<br>几天前在武侯祠内刘备墓前,我还感叹:他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以致霸业未成身先死。而我站在这尊刘备的石像前时,我似乎读懂了他的内心:他不允许自己停下兴复汉室的脚步,他不想给自己在川内偏安一隅的机会,他还想打回中原再与那些“老相识”青梅煮酒。公元220年,曹操走完了他65年的人生路,那一年刘备59岁,这个年纪在当时已是风烛残年,刘备能否在有生之年实现政治理想?也许这个问题,他也曾无数次问自己。<br>而随后的失荆州、折关羽,让刘备坚定了信念。如果放手一搏,先灭东吴,再伐曹魏,他或许有机会兴复汉室,也或许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如果维持现状,东吴、曹魏不会自然消亡,而他真的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先到来,久经沙场刘备选择了前者。这样的英雄值得敬佩,刘备、诸葛亮、曹操都值得敬佩,东汉末年的割据局面他们无法控制,但他们努力的方向却都是民族统一。<br> 张飞,历史上的张飞于当阳之长阪桥头,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喝退曹军,掩护了刘备安全撤退;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三国演义》中张飞曾与马超在葭萌关前挑灯夜战。 马超,历史上的马超于潼关黄河岸边重创曹魏军队,在《三国演义》中他打得曹操割须弃袍。 黄忠,老当益壮,目光如炬,曾斩魏将夏侯渊于定军山。 庞统,刘备集团的重要谋士,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在刘备入川作战的路上战死雒城,年仅三十六岁。<br><br><br> 魏延,刘备入川时屡立战功,任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最后他的性格成为了悲剧。 姜维,是诸葛亮的继承人,背负着兴复汉室的重任,面对西蜀的内忧外患,他目光凝重,心事重重,姜维已经尽力了,但却难以力挽狂澜。 <p>费祎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昭化(葭萌关)已改名汉寿,公元252年,刘禅命费祎在汉寿开府,这里是费祎开始施展宏才伟略的地方。(三国志记载:“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复北屯汉寿。延熙十五年,命祎开府。”)</p><p>公元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时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循亲手持刃所害身死,追谥曰敬侯,费祎的一生在汉寿落幕了。(三国志记载:“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脩在坐。祎欢饮沈醉,为脩手刃所害,谥曰敬侯。”)<br></p> 霍峻,以数百人的兵力,据守葭萌关,对抗刘璋军队。当时刘璋的部将扶禁、尚存带领万余士兵进攻葭萌关,而霍峻奇迹般的坚守近一年,并且趁扶禁、尚存懈怠,霍峻突然出击,斩向存首级,击退刘璋军。 关索、鲍三娘夫妇,是《三国志》、《三国演义》均未提及的人物,在《四川通史》中记录了这对夫妇驻守葭萌关,抗击钟会,最终战死的事迹。 鲍三娘 关索 故事的结尾就像下面这张图片,费祎遗憾的走了,姜维凝重的补位,蜀汉军政大权从费祎传到姜维,姜维从牛头山到剑门关,用生命在履行对诸葛丞相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