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找北去,寻找祖国最北点。6月18日在哈尔滨站坐K7041次列车,18点15发车,一路向北。</h3> <h3> 6月19号凌晨3点多醒来,天已大亮,列车行驶在大兴安岭的广阔大地上。车上漠河籍旅客告诉我们,夏季漠河21点半才天黑,深夜2点50分开始天亮。</h3><h3> 图片是列车在大兴安岭所停靠的车站。我们在上午10点01分准点到达漠河站。</h3> <h3> 漠河站,一个十分安静的火车站,上午来了三趟列车,工作人员就下班了,售票处也关门了,下午2点才开门售票。</h3> <h3> 漠河市(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东北地区版图的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西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为邻,南与内蒙古根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所属呼中区交界,东与塔河县接壤,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边境线长242公里,总面积18367平方公里。</h3><h3> 漠河市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县份,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而漫长;春季多大风,降水偏少,易发森林火灾;夏季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各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之久。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为旱季,7—8月份为汛期。</h3><h3> 漠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称“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转若石墨之转动,亦称“磨河”。“磨”、“墨”、“漠”同音,渐沿用“漠”。</h3> <h3> 漠河晓宇自助旅游公司的李大胜司机在漠河站接上我们仨人,到公司办理六天寻北采风自由行旅程,起点漠河—北极村-北红村-沿边境到满归-临江-室韦-黑山头口岸-满洲里。</h3><h3> 六天自由行费用:1500元/人。</h3><h3> 费用包含:包车费(五人轿车)、油费、过路费、五晚住宿费、早餐。</h3> <h3>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找晓宇公司?原因很简单,想让行程更简单、更轻松,不用花太多时间去想酒店的预定、用车出行的安排、费用的预算,我们想的旅行——就是轻轻松松去玩,其他的锁事,有靠谱的人安排就行!而晓宇就是这么一个人—— </h3><h3> 1、根据我们的想法,帮订制好线路,根据人数安排车型和住宿。</h3><h3> 2、提供免费接送站。</h3><h3> 3、行程自由,沿途景点可以随意挑选,喜欢可以多玩玩,不喜欢可以忽略。看到好风景,也可随时停车拍照。</h3><h3> 4、晓宇是漠河本土管家式导游,专业、口碑好,按我们的年龄,为我们设计沿着中俄边境线走线路,不用爬山。司机热情地配合我们,来个开心快乐的旅行。</h3><h3> 五月中旬我们在网上找了不少的旅行社,最后确定与“漠河晓宇自助游公司”合作,交上300元定金,一个月后我们便开始轻松的旅行。</h3><h3> 现贴出漠河晓宇的手机号:138 0484 1818大家,你们去漠河,一定要找他,放心去玩吧!</h3> <h3> D1:在漠河市午餐后,启程前往北极村。车行120公里,途中游览林海观音山,用时约2小时到达北极村。</h3><h3> 北极村地处漠河县,是中国唯一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是中国“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北的城镇。</h3> <h3> 与北极村碑合影。</h3> <h3></h3><h3> 中俄边境线——黑龙江。我们站在北极村最北点——黑龙江南岸边,眺望江对岸的俄罗斯🇷🇺伊格纳斯伊诺村美丽的自然风光。</h3> <h3> 这里有【最北哨所】,每年春节晚会零点钟声敲响时,都有来自这个祖国最北哨所的战士向全国人民拜年的镜头。</h3> <h3> 中俄138号界碑。</h3> <h3> 来到【最北邮局】,购买一张明信片,盖上邮戳给家人和朋友带去最北的问候。</h3> <h3> 游览漠河,“找北”是最大意义所在,北极村内各种以北命名的景点会让你不亦乐乎。</h3> <h3> 会说话的石头告诉我们“祖国最北端在这里”,今天我仨人找到北了。</h3> <h3> 北极村风景迷人,图五中的高鼎为“北极村玉玺”。</h3> <h3> 北极村金鸡之冠广场的主题雕塑以玺为创作元素。玺文为阴刻篆体金鸡之冠,意喻此地为中国纬度最高点,是名副其实的金鸡之冠,鼎上的龙头由北直望祖国南方大地。</h3> <h3> 【最北一家人】黑龙江边、北极村最北部,其房屋为“木刻楞”式小木屋,面南背北,是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户人家;</h3> <h3> 北极村的夕阳。</h3> <h3> 每年在夏至时,漠河市就有一个“北极光节”。2019年北极光节是在6月20日至25日在北极光村举行。夏至这天傍晚,来自山南海北的游人,在江堤上点起一堆堆箐火,观看神奇的白夜景观和北极光。<br></h3><h3> 我们在夏至前二天入住北极村,晚上没有看见北极村光,村里的老乡说:看北极光如同看海市蜃楼似的,就靠运气了。图片中的北极光是今年6月15曰深夜出现一次,光亮不够,面积不大。</h3> <h3> 住宿在北极村晶莹农家院,夜晚仰望星空,欣赏满天星星。</h3><h3> 下组相片是在20日凌晨2点50分拍摄的,这时天空开始渐渐放亮。</h3> <h3> D2:6月20日早餐过后,我们出发到北红村,从北极村到北红村共180公里,车行约3小时,穿越大兴安岭绿色林海。</h3> <h3> “龙江第一湾”是黑龙江流经大兴安岭地区红旗岭段的江面回流急转而形成的独特景观,江湾环抱的岛上,绿树成荫,岛的边缘经江水的冲刷,形成了一圈由鹅卵石与黄沙构成的沙带,在阳光的映照下,整个小岛就像镶上了金边,所以又名“金环岛”。</h3><h3><br></h3><h3>图片拍摄点在山顶,由驴友提供。</h3> <h3> 我们在江边拍摄“黑龙江第一湾”,请点图中心,看视频。</h3> <h3> 离开龙江第一湾,车慢慢驶入了广阔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美美的心情。</h3> <h3> 大家唱着草原歌曲,不一会,车就到达北红村界边,下车与“中国最北点”合影。</h3> <h3> 北国擎天石。</h3> <h3> 北红村坐落于中国的最北端,地处中俄交界处,其南北面环山,黑龙江由西向东穿村边而过,这里有【北红哨所】。</h3> <h3> 北红村原汁原味,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北村。今天,我们找到中国的最北端,住在中国最北的村庄里,以后再也不会掉向了。</h3><h3><br></h3><h3>图为:住宿乡村客栈,睡大炕。</h3> <h3> 北红村教堂。</h3> <h3> 北红村远离城市喧嚣中的净土,漫步在北红村内,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仿佛置身在60年代,一切都是哪么原始淳朴!</h3> <h3> 北红村中的“混血儿商店”,店老板的姥姥是俄罗斯人。</h3><h3><br></h3><h3>图中白衣小伙是店老板。</h3> <h3> 北红哨所和142界碑。</h3> <h3> 沿着鹅卵石江岸,随着自己感觉踱步,听着风声、流水声,会觉得自己在世外桃源。如果对奇石有兴趣,弯下腰会发现惊奇的玛瑙石呢。</h3> <h3> 逛完北红村,六十年代的村生活开始了。李司机从村委会拿来刚做好的东北服装,我们三人剧团上演“花为媒”折子戏~媒婆上门。(讲话字幕是粤语)</h3><h3><br></h3><h3><br></h3> <h3> D3:6月21日离开北红村前往满归镇,车行280公里</h3><h3> 当出北红村时,看到村边的黑龙江岸边上,还有一个红色教育平台,拍个照留个念想。</h3> <h3> 漠河九曲十八弯位于加漠公路485公里,此段正盘旋于半山腰上,如驻足其间,俯瞰山下,蜿蜒崎岖的九曲河水,如蛟龙过境迂回何前。</h3> <h3> 在观景台上瞭望,嬉戏的野鸭飞翔掠过,蹦跳山间的林雀和鸣,令人遐想……</h3> <h3> 胭脂沟位于漠河县西林吉镇北43公里,北极村32公里处,始建于1889年,史称漠河金厂、漠河金矿局,现称老沟金矿。清朝时,这里的金子为慈禧太后换过胭脂,又称胭脂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h3><h3> 现在的金矿于1989年建成投产,1990年黄金产量为4433295两。老沟金矿现有职工137人。</h3><h3> 整个矿区除了生产用地之外,还有李金镛祠堂遗址,埋葬了5国500多名妓女的墓葬群、采金文化陈列馆、胭脂亭。</h3> <h3> 上午进漠河市,天未放晴,有点失望哟,不过市区建筑物还是很有特色的。 </h3><h3> 左上图是北极星广场又称西山广场,位于153个台阶至上的北极星雕塑名为腾飞。左面展翅意是一只飞的天鹅,右面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鸡,意为漠河是“金鸡之冠、天鹅之首”,最顶端的星位北极星,意为漠河是祖国北陲的一颗璀璨明星。</h3> <h3> 下图是漠河大街,由漠河朋友提供的,他站在北极星广场高处拍摄的。</h3> <h3> 白色建筑便是《五.六火灾纪念馆》。为纪念1987年5月6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大火灾,里面展示了“五.•六”大火从起火、成灾、扑火、救灾、重建家园以及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强化公众森林防火意识、珍惜现有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h3> <h3>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介绍当时情况资料。</h3> <h3> 下图是我们游漠河北极村北红村三天的线路图。最热景点是:北极村、北红村、黑龙江第一湾、白桦林。</h3> <h3> 离开漠河市,我们一路向西南行。下午17点多我们来到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h3> <h3> 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辖属根河市的满归镇。</h3> <h3> 满归母子岛。</h3> <h3> 站在凝翠山上望满归镇。满归为“孟库依河”河名谐音,因地处孟库依河南岸而得名。满归隶属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管辖,位于大兴安岭北部西坡。满归镇是满归林业局址驻地。</h3> <h3> 这是我们在满归住宿的宾馆。</h3> <h3> D4:6月22日满归至临江,全程420公里在广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h3> <h3> 来到冷极村,冷极村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地处大兴安岭腹地,这里冬季寒冷(零下35度)而漫长(达6个月),最冷时温度达到零下58度。</h3><h3> 现冷极村保持林场棚户区住宅的历史风格,进行冬季林俗生态旅游。</h3><h3><br></h3><h3>左下图是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h3> <h3> 我们经过莫尔道嘎。莫尔道嘎鄂温克语为“碧水”之意,蒙古语为“上马出征”之意。</h3><h3> 莫尔道嘎是成吉思汗发兵地方,也是森林和草原分界线。 </h3><h3><br></h3><h3>图四至图六:额尔古纳河</h3> <h3> 乐在芍药花盛开的草原中,右上图是老鹰嘴石。</h3> <h3> 我们住宿在额尔古纳市临江镇边境旁的俄罗斯族宾馆。</h3> <h3> 再见了——嘟丽思哆玛俄罗斯族宾馆。</h3> <h3> D5:6月23日从临江到黑山头,全程190公里沿中俄边境行走。</h3> <h3> 站在山上看室韦镇全貌。室韦镇地处内蒙古最北,中俄边陲的小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俄罗斯民族乡之一。俄罗斯居民有1700多人,占乡总人口的42%,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语,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h3> <h3> 室韦镇建筑有俄罗斯特色吧。</h3> <h3> 室韦位于内蒙古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室韦突兀部落的发祥地,也是成吉思汗出生地方。</h3> <h3> 在镇里的团结广场休息。</h3> <h3> 室韦口岸,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中游东端,西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奥洛契口岸相对。</h3><h3><br></h3><h3><br></h3><h3>左下图:中俄第一桥。</h3> <h3> 为我们开车的李大胜司机兼导游,他熟悉漠河、呼伦贝尔的每一寸土地,更重要的是,他真心把游客当朋友看待,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h3> <h3> 离开室韦口岸,车沿着边防公路我们一直向前,虽然边防公路路况较差,但是奈何这里风光无限,于是司机小李便带我们穿梭于九卡、八卡、七卡。无尽的美景,被界河额尔古纳分成两片,远处的是俄罗斯,近处的是呼伦贝尔的大草原。</h3> <h3> 途经的168彩带河和三十三湿地,雨水侵润,野草酿集,涓消细流,杂汇成河,它就依傍着公路静俏俏的流淌而过。</h3> <h3> 与边境线同行,这里是离边境最近的地方。李司机告诉我们:从九卡到一卡是日本人修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到一卡就是满洲里了。</h3> <h3> 在下午19点来到黑山头镇。黑山头,蒙古语称“哈拉陶拉盖”,因镇址东北2公里处的黑山群而得名。黑山头镇位于额尔古纳市西南45公里处,西和西北部与俄罗斯普里阿尔贡斯客区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与陈巴尔虎旗接壤,东北与俄罗斯民族乡毗邻,边境线长130公里。黑山头过去是蒙古兵军马场。</h3> <h3> 黑山头日落。</h3> <h3> 我们居住的蒙古包外观和包内装饰。当晚11点左右,突遇大风,风敲打着蒙古包,咚咚咚直响,外面风声鬼哭狠嚎似的,真有点吓人,这也让我们体验了什么叫草原风暴。第二天,李司机说:他也很少遇到过这么大风,也有点怕哟。</h3> <h3> D6:6月24日黑山头至满洲里,全程240公里。</h3><h3><br></h3><h3>左上图:行驶在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中</h3><h3>中右上图:在边境线上吃草的牛</h3><h3>左中图:五卡哨所</h3><h3>右中图:滚滚而来的羊群</h3><h3>下图:放牧的人家</h3> <h3> 中午来到了呼伦湖。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最大淡水湖。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h3> <h3> 呼伦湖不远的地方就是满洲里标志铁架,它告诉您——已经进入满洲里地界了。</h3> <h3> 满洲里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满洲市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俄语名“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为“满洲里”。这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h3><h3><br></h3><h3><br></h3><h3>图为:满洲里市街景</h3> <h3> 到满洲里就结束了六天游的行程了,下图用红色标注的地方,便是我们六天所走线路。</h3> <h3> 在满洲里一定要到俄罗斯厨师主理的“卢布里餐厅”,品尝正宗俄餐。</h3> <h3> 逛街是女士特有的爱好,满洲里共六道街、七八条路,慢慢溜哒,一下午也就逛完了。</h3> <h3> 满洲里国门,位于满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的乳白色建筑。2008年建成,是第五代国门,包括41号界碑、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h3><h3>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罕从这里打响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宝作为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h3> <h3> 6月29日到国门参观。</h3> <h3> 北国第一门。</h3> <h3> 套娃广场与套娃酒店。</h3> <h3> 巴尔虎蒙古大营。</h3> <h3> 你拉琴来,我唱歌。</h3> <h3> 7月7日晚上专门包车看满洲里夜景。司机告诉我们:满洲里全城灯光秀是政府管理,每晚20点30分全市统一开灯,23点30分关灯,每天电费10万人民币。这满城灯光秀确实吸引全国各地来的游客,这钱花得不冤枉。</h3> <h3> 点图中箭头看视频</h3> <h3> 满洲里市内夜景。</h3> <h3> 2019年7月8日我们在满洲里站坐4188次列车,9点06分发车,离开美丽的满洲里,离开了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前往黑龙江。</h3><h3>再见了——祖国最北的地方!</h3><h3><br></h3><h3><br></h3><h3> 2019年7月9日</h3><h3> 于齐齐哈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