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青藏线

霜钟余响

<h3>川滇藏青甘行摄之十六:从纳木错到格尔木。<br></h3><h3>霜钟余响摄影并文字</h3> <p>题记:</p><p> 这一路一直向北。山势缓了,海拔却高了 ;&nbsp; 视野宽了,草木却稀了 。河流瘦细,沙碛增多,积雪川谷,沟壑纵横。阴晴交替无定,雨雪变化无常。有无尽灰褐与苍凉伸向远方,伸向天际。</p><p><br></p> <h3>  从纳木错出来经当雄取道109国道一直到青海格尔木,是我们进藏以后第三次向高海拔挑战。由于川藏线米拉山已经打通隧洞,我们进入拉萨没有翻越第三阶梯米拉山口(5013米)。现在我们从拉萨出来走向了更高的公路(青藏公路),迎来更高的山口(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br></h3><h3> 这一路全长900多公里,沿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间,我们还要在那曲(4500米)和沱沱河镇(4700米)住宿。<br></h3> <p>  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板油公路。一路上有草原、河谷、戈壁、雪山、荒漠。</p> <h3>贯穿其中的是我们这条长长的公路,以及那条时而并列、时而交叉的青藏铁路。<br></h3> <h3>  与我们公路并列的还有一条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h3><h3> 我在去那曲路上拍下许多建设场景。那高大的桥墩、路基以及施工运输设备,在一望无极的地老天荒面前,也显得渺小。<br></h3> <h3>为了方便高速公路建设,在109国道上开出许多便道。</h3> <h3>在美丽晚霞中入住那曲。<br></h3> <h3>离开那曲向前,我们将进入安多县境内的羌塘藏北草原、唐古拉山口。<br></h3> <h3>海拔增高,河谷出现积雪。</h3> <h3>四野无极,长云直与山地相接。</h3> <h3>我们脚下的109国道,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老路,它是青藏线上运输大动脉,大型运输车往返奔忙,只是路面已经颠簸不平。<br></h3> <h3>高原草地上的牤牛群和羊群</h3> <h3>高原湖泊</h3> <h3>兰州与拉萨之间的光缆建设及青藏电力联网纪念碑</h3> <p class="ql-block">到了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与想象的不同,这里没有什么特别,如果没有这块纪念石刻,很容易忽视这个名声在外的地方。</p> <h3>那条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是真正意义的天路。著名歌曲《天路》由此产生,“一条条玉龙翻山越岭,给雪域高原带来安康。”<br></h3> <h3>公路旁草地上出现了野驴</h3> <h3>这些野驴头部较短,耳朵较长,嘴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毛以红棕色为主。<br></h3> <p class="ql-block">车行不久,公路边又出现了藏羚羊,它的颜色与周围环境很接近,在远处不仔细观察,很难被发现。</p> <h3>  入住沱沱河镇。</h3><h3> 明显感到寒冷,由于海拔过高,这里的房屋很简陋,据说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国道两边旅店饭店较多,门前停满了大型车辆。这里是中转站,所有往返那曲和格尔木的大车都要在这里住宿。</h3><h3> 沱沱河镇成立于1956年,为管理青藏公路而设立,目前由格尔木市代为管辖。</h3> <h3>  沱沱河流经该镇,它是长江的西源。长江源第一座大桥架在这里。<br></h3> <h3>早晨从沱沱河出发,山川被蒙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公路两侧频繁出现野驴和藏羚羊。我们进入可可西里动物保护区。这里是无人区,草原和河流分布在道路两边,为了方便野生动物穿行,铁路每隔一段儿距离要架设桥梁,方便动物在桥下穿越。<br></h3> <h3>雄性藏羚羊,头上生长两只长长的黑灰色的尖角。</h3> <h3>可可西里无人区</h3> <h3>据保护区观景台展示板介绍,保护区野生动物有藏野驴、藏羚羊,野生牦牛、旱獭、高原鼠兔、棕熊等,但我们只看到了野驴和藏羚羊,其他动物大概活动在保护区的深处。<br></h3> <h3>那些藏羚羊和野驴已习惯于公路环境,车辆行驶时,它们在路边正常吃草。一旦停下来,人们走出车门,它们就会警觉地盯着你,和你保持安全距离。<br></h3> <h3>藏羚羊雄性和雌性分开活动。而且雌性较多,雄性较少。雌性藏羚羊无角,但四肢匀称,尾短小、洁白。大概出于自身保护需要,它们身体的颜色与草地极为相近。</h3><h3> 查阅资料得知,雌性藏羚羊与雄性藏羚羊只有在六七月份交配期才能在一起,其余时间都单独活动。藏羚羊生存期一般在8年。雌性藏羚羊受孕后每次只产仔一个。<br></h3> <h3>我们看到了驴打滚。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安全地带一个个躺在地上翻滚,扬起一缕缕如轻烟一般的白尘。<br></h3> <h3>到了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h3> <p class="ql-block">昆仑山是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第一神山,传说是炎黄始祖伏羲的王都,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演绎许多中国神话故事和传说。至今,昆仑山脉尚有王母娘娘瑶池命名旅游胜地。由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在昆仑山口东面有二十多块文化碑林,内容基本是登昆仑山的感受,其中有1956年6月陈毅路过昆仑山口时所做的诗。“峰外连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p> <p class="ql-block">这种经幡在藏区已经见得太多了,它是一种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块方巾上印有经文或吉祥符号。方巾有五种颜色,按林芝来秀巴村古堡藏族小伙儿解释,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绿色代表植物,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血液。但是有的地方对红色解释为火焰。这样与汉人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p> <h3>一道道长云列阵于山谷,云卷云翻,忽明忽暗,过了昆仑山口,终于雨雪纷飞。在天色昏暗、风雪交加的昆仑山路上,一辆辆汽车缓缓而行,雪花在车隙间横扫、飞旋,继而打湿在路面,此时,汽车喷出的热气与灯光交织迷离,倒影在路面上,给单调乏味的旅程变幻出许多色彩和活力。<br></h3> <h3>透过模糊光线看窗外,山川已全无绿意,全是光秃秃的黄褐色的峡谷,看地图,则已进入格尔木辖地范围。<br></h3> <h3>地势明显降低,路途也变得平坦,但山势变得峥嵘陡峭,沟壑纵横,举目荒凉,而且荒凉至极,无论山峦,峡谷,皆寸草不生,这情景就像我在去年秋季看到柴达木盆地。<br></h3> <h3>出现河流,才看到河床上草滩,那是沙棘草一类的抗旱植物,是近二三十年国家大规模治理荒原沙漠的成果。以后河水渐渐增多,河床加宽,水色见绿,草木也渐入佳境。<br></h3> <h3>格尔木是个年轻城市,它的诞生完全是公路铁路大建设的结果。解放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道路建设不断发展,而使这个昔日兵站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连接西藏、新疆,连接西宁与内地的交通枢纽。它是块人造绿洲,市内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城市整洁,而离开它走向四处,依然还是荒漠。<br></h3> <h3>  进入格尔木,在当地有名的三源美食城,吃了顿正宗的手扒羊肉和清真菜肴,犒劳了久已欠亏的胃肠。 进入格尔木,海拔从4500米以上降低到2700米,呼吸顺畅了,能舒服安稳地睡一次好觉。<br></h3> <h3>附:西藏东北部地图。从念青唐古拉山开始,上109国道,经那曲向唐古拉山口进发。</h3> <h3>附:青海西南部地图。从唐古拉山口到格尔木。</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5.29_30旅行,2019.7.7整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注:格尔木城市照片为网上收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