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哈瓦那(1)

江南风

<h3>  哈瓦那,古巴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古巴岛西北阿尔门达雷斯河畔,扼佛罗里达海峡西南口,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古巴岛于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1510年开始殖民化进程。哈瓦那建于1519年,1550年成为古巴主要城市,1898年起成为首都。现有人口200多万,是古巴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上世纪5、60年代,古巴歌曲“美丽的哈瓦那”流唱于中国的大街小巷,因而哈瓦那三个字深深留存于50后记忆里。</h3> <h3>  哈瓦那地处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古老教堂、城堡、广场、博物馆、纪念碑、公园、图书馆等众多。哈瓦那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至今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有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新城是拉丁美洲著名的现代化城之一,临加勒比海,街道宽阔整齐,高楼鳞次栉比,拥有豪华的宾馆、饭店、公寓、政府大厦等,花坛草坪点缀其间,充满现代化气息和繁荣景象。然而在迅速崛起的中国游客眼里,哈瓦那已显老旧。</h3> <h3>  革命广场,原名公民广场,1959年古巴革命后改为革命广场。面积7.2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广场之一。广场上何塞•马蒂纪念碑,高109米。何塞•马蒂(1853~1895)古巴诗人、民族英雄、思想家。15岁起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42岁牺牲在独立战争的战场上。纪念碑后面是古巴前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办公室,对面是著名的切•格瓦拉的画像,伴有指示着内政部楼的 “永远向胜利前进” 标语。广场是古巴重要政治集会举办场地,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多次在此对多于100万人次的古巴人发表讲话,演讲时间通常为每年的5月1日或7月26日。</h3> <h3>  百年榕树广场,位于哈瓦那第五大道旁,数棵百年老榕树,给这个城市添上一笔深邃的绿色。广场原本到处都是树林,由于建新城仅保留了一部分,默默地在此见证这个城市的兴衰变迁,物换星移。</h3> <h3>  哈瓦那大学,创建于1728年,是古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是拉丁美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从2007年开始根据中古两国政府间协定,开始大量接收中国留学生,人数达1500人之多。</h3> <h3>  古巴华人纪念碑,建于1931年10月,高8米,黑色,圆椎形。纪念碑正面铭文用中文和西班牙文两种文字,中文: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记功碑。</h3> <h3>  纪念碑后面有古巴政治家贡查罗·德·圭萨达题词:No hubo un chino cubano desertor.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traidor.(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1847年6月,首批206名中国移民从厦门乘船,被人贩子作为“苦力”骗卖来到哈瓦那,到1874年,古巴华工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华工为古巴的繁荣和发展流尽了血汗,作出了重大贡献。华人在古巴的历史功绩被古巴人民广为称赞,1931年为表彰华人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功勋建立了此碑。</h3> <h3>  尊严广场,位于哈瓦那新城区。拱形铁架后面立满旗杆的黄色建筑,是美国驻古巴联络处。 广场为纪念当年遭遇美国恐怖袭击遇难的138名哈瓦那人而建,并树立138面黑旗以示对美国暴行抗议。近来二国关系有所改善,黑旗没了,旗杆还在。</h3> <h3>  广场另一头雕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怀抱一个婴儿,手指着前方不远处的“美国驻古巴联络处”。</h3> <h3>  圣弗朗西斯科广场,古巴最古老的广场,因广场旁圣佛朗西斯科修道院而命名。始建于16世纪末期, 1730年进行过翻修。因哈瓦那总督曾经于1763年-1794年居住在这里而有重要的历史意义。</h3> <h3>  广场雕塑、街头行为艺术、老城下水道遗迹。</h3> <h3>  艺术画廊。</h3> <h3>  古巴是充满加勒比海浪漫风情的国度,艺术充塞大街小巷,不经意间便走入一个画廊。美国几十年封锁,经济状况不好,外表看古巴人很快乐,也许是他们不缺精神食粮。</h3> <h3>  小旅馆,古色古香。柜台美女服务员专心煲电话,毫不理会进门的客人,计划经济服务业的特征。</h3> <h3>  游船码头,大型邮船头似乎伸到马路上。</h3> <h3>  两个世界酒店,位于哈瓦那老城区,修建于1923年,原是一个美国人房产,现有52间住房。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1932年至1939年经常住酒店的511房间,期间创作和发表了很多不朽作品,其中《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酒店大堂布置很多海明威照片,有他坐过的沙发、签字真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