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7月7日(周日)</h3><h3> 豫晋冀自驾游第二天(下)</h3><h3> 林州红旗渠登太行</h3><h3> 今天两车会合,驱往羑里城,八时整达景区,我独自进入景区,绕园一周,拍照留存,45分钟后,出。</h3><h3> 九时整,继续前行,往林州红旗渠景区。先看分水闸,再到博物馆,实地参观新中国两大伟大工程之一,太行山红旗渠水利工提,另一个则是南京长江大桥。中午行车到任村古镇就餐(160元),餐毕,再到红旗渠青年洞参观。</h3><h3> 下午2时整,由太行山红旗渠青年洞启程,经五个半小时完成390公里车程,于晚七时半抵五台山风景区,购票后驾车进山,入住银峰宾馆,宿费80x4=320元,睌餐180元。</h3><h3><br></h3> <h3> 林州,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h3><h3>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林州市景色优美、名胜众多,境内的林虑山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罕物奇,为世所称,是北雄风光最胜处,号称八百里太行之魂,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h3> <h3> 红旗渠</h3><h3>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h3><h3>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竣工。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建成总干渠长70.6公里,灌区渠道总长4013.6公里,中小型水库和塘堰396座,库容6000余立方米,形成为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h3> <h3>红旗渠凤景区,依次参覌三个景点一分水苑、纪念馆(新馆)和青年洞。</h3> <h3>林州市金境旅游金景图</h3><h3><br></h3><h3> 行路难·其一</h3><h3>李白(唐)</h3><h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h3><h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h3><h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h3><h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h3><h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h3><h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h3><br></h3><h3> 李白有诗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足见当年登太行行路之难,而今自驾游太行山行蜿蜒,畅行无阻,今非昔比矣!</h3><h3><br></h3> <h3>红旗渠简介</h3> <h3>分水苑</h3> <h3>耕织图</h3> <h3>鱼鳞大石塘</h3><h3> 鱼鳞石塘是防钱塘江潮汐之患而筑,它始建于1700多年前。五代时吴越钱王在位时,曾征泥工大规模修建海塘。此后历代均有修筑,到了中国的元代,开始使用一种独特的筑塘方法——木桩石塘法。筑塘工艺继续发展下去,明代王玺创纵横叠砌之法筑样塘大获成功,浙江水利佥事黄光昇改进此法创筑鱼鳞石塘。到了公元1718年,中国的清代初期,国家决定在盐官修筑鱼鳞石塘。</h3><h3> 鳞石塘在占鳌塔东西两侧的1000米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而闻名于世,其筑造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历经数百年的潮水冲击依然“力障狂澜扶砥柱”,被誉为“捍海长城”。</h3> <h3>坎儿井</h3><h3>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h3> <h3>西门豹治邺</h3><h3> 西门豹治邺</h3><h3>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一《史记-滑稽列传》</h3><h3> 见初中语文教材</h3> <h3>杨贵记念园</h3> <h3>杨贵塑像</h3><h3> 人物成就</h3><h3>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人们都如此评价杨贵说:“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h3><h3>杨贵,1954年4月,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他当年在林县整整工作了21年。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荒山。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h3> <h3>扬贵简介</h3> <h3>李冰凿离堆</h3><h3> 离堆——离山之堆,是相连的山脊因自然或人为原因,中间被江水隔断,离开其母山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四川各地被称为离堆的地方不少,乐山乌尤离堆、洪雅青衣江离堆、仪陇新政嘉陵江离堆与都江堰离堆一度并称“四大离堆”。其中,“唯灌县、雅州多功峡、嘉雅界上龟都三处当为李冰所凿”。</h3><h3>《史记·河渠书》就提到:战国时秦蜀守李冰“凿离碓(堆),辟沫水(今青衣江)之害”。而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更为详细:昔沫水自蒙山至南安西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为害,秦蜀郡太守李冰发卒凿平溷崖,河神赑怒,冰乃操刀入水与神斗,遂平溷崖,通正水路,“开处即冰所穿也”。</h3> <h3>孙叔敖开芍陂</h3><h3> 芍陂 [què bēi]</h3><h3>芍陂(quèbēi)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h3><h3>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h3><h3>2015年10月12日晚,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于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芍陂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h3> <h3>红旗渠纪念碑 彭冲题</h3> <h3>红旗渠分水闸</h3><h3> 红旗渠分水苑</h3><h3>“分水苑牌楼”是红旗渠风景区第一景,也是进入分水苑风景区的大门,为仿古式山门牌坊,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设计,林州市红旗渠施工队承建。1994年3月破土动工,同年7月主体工程告竣,共投工日2000多个,投资10万余元。</h3> <h3>红旗渠纪念馆(旧馆)</h3> <h3>红旗渠纪念馆(新馆)</h3> <h3>车行至任村古镇,中午简餐160元</h3> <h3>红旗渠青年洞景区</h3> <h3>玻璃栈道</h3> <h3>乘接驳电瓶车到青年洞景区,往返20元</h3> <h3>红旗渠精神</h3> <h3>山碑 李先念题</h3> <h3>青年洞 郭沫若题</h3> <h3>青年洞</h3> <h3>驱车390公里/5个半小时,由河南林州红旗渠到山西五台山风景区。</h3> <h3>抵达五台山风景区</h3> <h3>入住五台山银峰宾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