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河南省地处中原,生活水平在全国排行属于中游,没有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发达和先进,却略高于广西,贵卅,西藏等边远地区。因此,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全国,河南人的生活(水平),就是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缩影。</h3><h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近70岁的我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化。酸甜苦辣,五味具全。有挥汗如雨拼死挣扎的泪水,有硕果累累丰产丰收的喜悦,有生活拮据身无分纹的无耐,有儿孙满堂吃穿不愁的满足。四十年来,农村面貌有了奇迹般的改变,农民生活有了飞跃式的改善,我愿把自已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共同讴歌改革开放成果,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h3> <h3> 前王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一九八二年分地,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宣告结束,集体的土地,财产被分为个人所有,从此开启了一家一户单干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民有了自主权,除了上缴公粮外,生产出来的粮食由自已做主,自已填饱肚子后,可以卖,兑换物资。一年下来,比在生产队凭工分分得的粮食要多,农民脸上开始有了一絲笑容。</h3><h3> 分田到户,激发了农民干活的积极性,不用队长吆喝,变被动为主动,劳动中没有了休息时间,农忙时,送饭到地头。早上不用敲钟,天怱怱明就起床下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人均8分的土地。那是全家人的命根子,吃饭的口粮,生活的希望。由于大块变小块,大型的拖拉机,播种机派不上用场,靠边休息,停放在被遗忘的角落。牛,马,骡成了抢手货,生产方式一下子倒退到了原始社会,各家各户开始饲养牲口。到了农忙季节,牲口不够用,人拉犁,拉耙,拉楼,拉车的现象,司空见惯,全家出动,老幼齐上。劳力充足的家庭,速战速决,不在话下,老弱病残,孩子多累受大的家庭,困难重重,进度落后。但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仍散发着光辉,发挥着余热,人们相互帮助,携手共进。</h3> <h3> 集体的解散,个人的力量显得有些单薄,有些农活不是一两个人能干得了的,比如,浇地用柴油机,几百斤重,发动时用摇把摇,容易发生反弹,须棒小伙方能摇开,于是,只好几家联合起来为一组,相互帮忙。人勤地肥,辛勤的劳动,精心的管理,迎来了丰硕的回报,粮食产量由生产队时的亩产500斤,一路攀升,600斤,700斤,800斤,逐年增加。农民基夲能填饱肚子了。</h3><h3> 后来,允许私人做生意,市场开始繁荣了。农民用粮食兑换挂面,瓜果,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农民生活有了改善,饭碗里也有油水了。原来家庭成员过生日,谁过生日谁能吃碗白面条,其他人仍是红著面和其它杂粮,到后来的全家人都吃白面条,再到后来,碗里有了鸡蛋,豆腐和肉片。再到后来,炒几盘菜,全家围在一起庆祝生日。现如今的生日,饭店包桌,全家人及亲朋好友,大摆宴席,车水馬龙,好不热闹!</h3> <h3> 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农用机械发展迅速,从牛车,马车到架子车,三轮摩托,汽车。浇地,由水车,到柴油机,到潜水泵马达,到现在的地下管道,推闸出水。犁耙地由原来的牲口,到拖拉机,到免耕机。小麦收割,由人工镰刀到手扶车,再到联合收割机。不断地提升,解放了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律。</h3> <h3> 河南是小麦的主产区,三夏是农民一年中最忙最累的季节。刚分地时,人们用镰刀收割,起早摊黑,挥汗如雨。收割前两天,要把一小块麦田做成打麦场,首先把麦子连根拔起,用牲口拉石磙把场地碾平,洒水,抹光,往往干到天黑才能结束。晚上要把镰刀再磨一遍,常说“磨镰不耽误割麦”,越锋利,越省力。</h3><h3> 早上起五更,天不亮就起来去割麦,割到中午,把割下的麦子装到架子车上,用绳子梱好,拉到麦场里,摊开晒,每隔两个小时要翻场一次,把下面的翻到上面,让太阳晒,越干麦子碾的越干净。下午开始碾场,用牛,马拉着石滚在麦场里转圈,用石磙的磙动使麦穗脱粒。经过多次翻场碾压,然后起场,把麦秸搭成垛,把麦粒推成一堆,以便扬场。扬场一般在晚上,要利用风力使麦,糠分离,有风才能扬场,把麦子用木掀扬起来,让麦粒始终落在一个地方,麦糠被风吹往下游,一个人扬,一个人用扫帚来回扫,叫打略,如果没有风,就睡在场里等着,啥时来啥时干,往往一晚上不能睡觉。</h3> <h3> 后来又进步了,用拖拉机碾场,再后来用脱粒机打麦,减少了一道做麦场的工序,省了不少力。现在用联合收割机收小麦,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天就结束战斗。用三轮摩托或汽车将麦子拉到粮站存储或出售,农忙变成了农闲。</h3> <h3>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四十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最鼓舞人心的就是2007年中央文件,全国免收农业税,农民从此不再缴公粮了。并且还有种地补贴。农民欢欣鼓舞,千百年来上缴皇粮,天经地义的规定被打破!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亿万农民送来的最好的礼物,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惠民政策,农民永远感谢他!</h3><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