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lyq

<p class="ql-block"> lyq 15645979</p> <h3>探秘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h3> <p class="ql-block">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叫白鹤梁。</p><p class="ql-block">你知道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在哪里吗?</p><p class="ql-block">在重庆涪陵。</p><p class="ql-block">涪陵地处千里乌江与万里长江交汇处,素为川东重要商埠,是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一直以来,名媛高士云集,文人墨客常往,贩夫走卒常来,且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达两千多处。其中,以白鹤梁题刻最为有名。它居于离重庆主城约100公里的涪陵城北长江中,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民间则有一神话传说:唐朝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练,得道后驾白鹤飘然而去,故名白鹤梁</p> <p class="ql-block">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像一只俯卧在江中的巨鳄,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高约138米,在三峽大坝蓄水前,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p> <p class="ql-block">90年代的白鹤梁。</p><p class="ql-block">唐朝广德元年,即1200多年前,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尾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众,先后有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录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据考证,自唐代开始,每当石鱼出水时,文人雅士都会乘船来到白鹤梁,吟诗作赋,并将诗文题刻在梁上,留下了文人墨客的3万多字真迹,篆,隶,行,草,楷皆备,颜,柳,苏,黄俱全,可谓集历代书法名家之大成,所以又被誉为“水下碑林”。</p> <p class="ql-block">名家书法题刻遍布梁上。</p><p class="ql-block">白鹤梁题刻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连城,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p class="ql-block">二,在地面陈列馆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国家为了保护和展示这个国之大宝,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分为地面陈列馆和水下参观走廊两大部分。</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2日上午,冒着倾盆大雨,我们一行6人专程来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从该舘的地面陈列舘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地面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在地面陈列馆展厅内设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长江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等部分。</p><p class="ql-block">走进地面陈列馆,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尾长3.1米,宽1米,重3.5吨的圆雕石鱼。</p> <p class="ql-block">它雕刻于清嘉庆18年(1813年),是白鹤梁18尾石鱼中体积最大的一尾,但它并非存在于与其他17尾石鱼组成的鱼群中,而是独自“畅游”于长江之中。</p> <p class="ql-block">后来,它被迁入地面陈列馆,成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雕刻这尾石鱼的,是当时涪陵(时称“涪州”)的最高长官张师范。此君虽为江苏武进人,但却在1796年至1820年期间任涪州知州,在此为官24年之久。在那些年里,他执政涪州,精于理政、断獄明敏、赈济灾荒、置田备荒、义学教化、崇贤敬老,被誉为良吏良牧,深得民心,当地百姓主动为其立生祠以祀之。张师范在刻这尾石鱼时,还附诗一首:“石鲸自有形,跃入蛟龙宅。霖雨及时行,永显濠梁迹”。</p> <p class="ql-block">张师范本人乃一才子,善诗精书,文思泉涌,笔法豪放,自成一格。</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寓意着这尾石鱼将给涪州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p><p class="ql-block">看来,彼时涪州的老百姓真有福,碰上了这么一个好官!</p><p class="ql-block">有效治理水患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命题驱使人类进行水文观测。在今天埃及的菲莱、艾德夫、艾斯纳、库姆翁市、丹德拉等地的神庙,还遗留有古代的水位测量标尺,被称为“尼罗河水尺”,以记录洪水水位为主。从我国商代甲骨上占卜水灾的卜辞,到东汉“李冰石人”,从唐代白鹤梁题刻到宋代水则碑,再到清代志桩水尺,表明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水文观测的重视以及测量方法的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我国刻石记事之风由来已久,随着文人文化的兴起,大江南北石刻星罗棋布。其中有一些分布于江河两岸的石梁或岩壁之上,所述内容涉及江水涨落,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水文状况,因此被称为“水文石刻”,其中记录洪水情况的被称为“洪水石刻”,记录枯水情况的被称为“枯水石刻”。</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地区洪水石刻。</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地区以外洪水水文石刻。</p><p class="ql-block">从唐广德二年(764年)起至近代的白鹤梁石刻题记163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刻鱼图14尾,其中作为水文标志的有3尾。据有关部门观测,白鹤梁唐代石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地区的现代水文站历年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度,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它们记录了1200多年里,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对生产建设和航运以及水利工程的兴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p><p class="ql-block">白鹤梁题刻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之手,其中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铜像。</p> <p class="ql-block">所题石刻为“元符庚辰涪翁来”。</p><p class="ql-block">这是黄庭坚贬官黔州(今重庆彭水县)期间,在白鹤梁上的题刻,寥寥数字,永留心态气宇。</p><p class="ql-block">1881年,孙海所题“白鹤梁”三字,镌刻点划有神,结构端庄,内含奔放,气势纵横。</p> <p class="ql-block">除上述题刻外,还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五彩缤纷,各领风骚。</p> <p class="ql-block">元人巴思巴文(蒙古早期文字)题刻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性题刻,永远地镌刻在了白鹤梁上。</p> <p class="ql-block">这段题刻翻译成汉语,其意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荣誉”,可能反映了蒙古人对纵横欧亚战功的满足与自豪。</p><p class="ql-block">白鹤梁以其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久、水情记录之翔实、题记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姿多彩,与长江环境浑然一体,堪称一大水下奇观,无以复加。</p><p class="ql-block">移步于内容丰富的陈列馆,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仰望着古人的伟大水下工程,在欣赏着绝伦的书法和美妙的诗文,令人久久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三,创造性的“无压容器”方案完美地保护了白鹤梁。</p><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工程尚未开建时,人们普遍担心:大坝蓄水到达175米高度时,白鹤梁将永远地淹沒于近40米的江底,该如何是好?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和合理的技术方法,对题刻本体和其环境进行保护呢?专家们先后提出了“水下淹沒,陆上复制”,沿大堤修建“白鹤楼”,“原地淤埋,异地仿真”等7个保护方案,进行了10年的论证和研究,最后采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并经2003年至2009年共7年的精心施工,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题刻实施了有效保护。</p><p class="ql-block">所谓“无压容器”方案,就是在题刻上方修建一个长70米,宽25米的椭圆形壳体,把整个认为应保护的题刻平面覆盖,通过循环水系统,使壳体内外相通,形成一个“连通器”,使壳体内外压力一致,并在一定周期内自动更换水体,分离和过滤壳体内的悬浮杂质,使水质如同自来水一样洁净,从而保护白鹤梁题刻。同时,再建一条水下管道,让游客透过舷窗观赏白鹤梁题刻。</p><p class="ql-block">这种独一无二的原址保护方式,不仅是为了保存题刻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通过保护的理性思考,解读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去反映和关照题刻赖以产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形态,进而认识社会历史的真实及沧桑变迁,所以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不是“纪念碑”式的,而是以人类进步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延长石刻的“生命”历程,充分体现了对先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这种突出的保护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既维护了遗产与其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又遵循了“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使同类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可能,它必将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又一成功范例,为人类在原址如何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将产生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四,走进水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水下博物馆建在水下40米处,我们从地面陈列馆出来,下了几坡楼梯后,便进入水下博物馆。先踏上一条88米长的电动扶梯,进入水深40米处,再通过一条约150米长的平直交通走廊,最后才到达60多米长的环形参观走廊,参观完毕后,通过另一条同样长的电动扶梯,升上地面。</p> <p class="ql-block">电动扶梯坡度很大。</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水下40米处。</p> <p class="ql-block">参观走廊是由一直径为3.2米,壁厚为28毫米的圆形钢管建成,要承受40多米水头的压力,因此完全按照潜水艇的标准设计和制造。走廊的一侧有23只观察舷窗,供游人参观水下题刻。</p> <p class="ql-block">舷窗安装有双层特种树脂玻璃,直径80公分,厚度8.2公分,透明度好。为了使游客能清晰地参观水下题刻,安装有由150套LED大功率灯具组成的照明系统,每套水下LED白色光灯具功率达63瓦。另外,还有28套自动跟踪目标水下摄像装置,供感兴趣的游客使用。</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都知道,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生物基因库,拥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48%,大大超过我国其它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为了将这一特色反映出来,在舷窗对面的参观走廊的墙面上展示着长江特有的鱼种,恍若置身在传说中龙王的水晶宫里。</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参观白鹤梁水下题刻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一,透过走廊的玻璃舷窗观看;其二,在水下博物馆内遥控操作摄像装置,将白鹤梁题刻拉近眼前仔细观看;其三,对潜水感兴趣,身体又好的游客,可以身穿潜水服,在专业人员带领下,与石刻来一个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当然,大多数的游客选择第一种参观方式。</p><p class="ql-block">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下博物馆。漫步在参观走廊里,我突然想起儿时曾经读过的法国小说家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里面的情节惊险动人,至今印象深刻,可那毕竟是小说家笔下的幻想。这里,头顶上翻腾着长江的滚滚波涛,徜徉在观光走廊里,给人一种深水奇幻旅程的震撼感,仿佛在穿越空间。在这里,我看到了真真切切的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看到了人类遗留下来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现代科技而骄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7日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恒大华府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