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研究|器物成型工艺特征 鉴别新老瓷器造型

文藏

我国古代瓷器最常用的成型工艺是拉坯成型。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其法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陶轮的平台上,用轮制成型的方法手工制成。拉坯成型的器皿各部位比例协调,器型曲线变化的非常自然,给人以古朴端庄的感觉。而现代瓷器的成型工艺多数是机械模压或空心注浆成型,其制作出来的型体非常规整,缺乏自然随意感。 现代仿古瓷也运用拉坯技法造瓷,但技术水平与古代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宣德 青花梵文出戟法轮盖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明宣德 青花梵文出戟法轮盖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 明嘉靖 白釉熟铁红蟠螭纹蒜头瓶 (右仿品)</h5> 通过以上对几例新老对比的图片进行观察,不难看出新老器物在型体风格上的差别,一目了然。机械模压成型的瓷器在器身上没有任何的拉坯纹;注浆成型的瓷器不但内、外壁十分光滑规整,找不到任何拉坯纹,而且器壁厚度基本相同,比传统拉坯成型的瓷器的胎壁薄、分量轻。再比如圆、琢器的底足,拉坯成型的圈足需经过人工修坯、挖足,因而足边呈现的是自然圆形,足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规整或不平整。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雍正 斗彩花卉菊瓣纹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清雍正 斗彩花卉菊瓣纹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 官窑青釉洗 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宋 哥釉盘 底</h5> 明清官窑器的圈足很圆润,反映出古代工匠拉坯技术的高超。而机械模压和注浆成型的瓷器圈足非常规正。比如宋官窑青釉洗的底部圈足呈自然圆形,釉面有微微不平感;而仿宋哥釉盘底部圈足由机械模压的非常规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嘉靖 斗彩灵芝纹盘 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雍正 矾红彩云龙纹盘 底</h5> 再如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和清雍正矾红彩云龙纹盘,两件均为官窑器,碗足拉坯成型,很圆润随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明洪武 执壶 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清乾隆 青花瓶 底</h5> 而仿明洪武执壶的底部和仿清乾隆青花瓶的底部形态死板,足边非常整齐。这些最基本的工艺区别需在鉴别瓷器的过程中仔细留意。 鉴别瓷器造型在注意成型工艺的同时,还要注意烧造工艺。古陶瓷的烧造工艺很复杂,包括窑炉的状况以及坯体的装烧等,藏家在学习或研究器物时,要注意器物底部的垫烧痕迹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初瓷器的坯件做成后在入窑烧制之前要用窑具进行间隔,窑具则是根据型体的不同而设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晋 青釉渣斗 底</h5> 东晋以后,随着成形技术的提高,已不再用窑具间隔,而是在坯体之间放几个扁圆形的泥饼垫隔,这是一种简便而又能增加产量的装烧方法,如东晋青瓷渣斗底部的垫烧痕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六朝 青釉双系瓶 底</h5> 需注意现在南方也仿制此法烧制仿古青瓷,但特征截然不同,如仿六朝青釉双系瓶底部垫饼的烧痕呈白色,与老窑垫烧痕迹不同,不难看出其所用垫饼的原料与古代不同,再结合器物的胎质、釉色分析,皆为现代仿品的表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 越窑青釉执壶与匣钵</h5> 到了唐代,坯体的装烧方法又有了改进,开始使用匣钵烧制高质量的瓷器,如唐越窑青釉执壶的匣钵和唐越窑青釉碗的匣钵,这两件器物是2015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中发现的重要资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 越窑青釉碗与匣钵</h5> 至宋代,定窑创造了覆烧工艺,其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充分利用了窑炉的空间。受定窑影响,景德镇的青白瓷也大量应用覆烧工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覆烧法匣钵装烧示意图</h5> 覆烧的器物由于是口部冲下倒扣着烧,所以器物的口边露胎无釉,古文献称之为“芒口”,如宋定窑白釉印花盘,宋代宫廷所用定窑器芒口多镶有铜口,金口和银口比较少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 定窑白釉印花盘</h5> 再如南宋景德镇青白釉刻花洗的芒口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碗底部常用小垫饼烧制,器底多有凸起铁锈般的烧痕,铁锈周围晕散着火石红,市场上常出现类似痕迹仿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宋 景德镇青白釉碗残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南宋 景德镇青白釉碗 底</h5> 当代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釉色非常好,但刻划花纹较笨拙,尤其是底部垫饼烧制工艺,用放大镜看“火气十足”,藏家要小心留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汝窑 天青釉盘 底</h5> 除了覆烧外,宋代汝窑裹足支烧的方法也很独特,如故宫旧藏的宋汝窑天青釉盘,盘的型体古朴端庄,盘底撇足,裹足支烧,底部有五个细小芝麻状的支烧痕,撇足的弧度和底足施釉的厚度非常到位,充分表现出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巧,是宋汝官窑瓷器的代表作。现代仿品比较多见,但有的仿品胎体过厚或撇足施釉过厚,支钉痕粗,没有汝窑撇足的弧度;也有的仿品胎体薄,撇足弧度较大,施釉又过薄,可见宋汝官窑圆器的底足工艺是很难仿制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雍正 天蓝釉琮式环耳瓶</h5> 古陶瓷中的方形器也是值得注意的。宋、元、明、清历代古陶瓷中,常见四方、六方、八方、委角等多种型体,工匠制作时多为人工拍打泥片,然后粘接成型,器体线条、棱角都很自然、圆润。而现代仿古瓷方形器型体的线条,边线垂直,棱角清晰,显得非常规正,比如清雍正天蓝釉琮式环耳瓶和仿清康熙黄釉刻花象耳四方瓶,两件器物从型体线条上就能鉴别出它们的差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清康熙 黄釉刻花象耳四方瓶</h5> 总之从以上几种制作工艺特点分析实物年代,掌握其基本知识,也是鉴定时的一个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