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贝加尔湖,见证最美的蓝冰

星星点灯

<h1>  听着李健的歌声去探寻贝加尔湖的蓝冰,是我一直来的憧憬和向往。在2019年阴雨绵绵的冬日里,愿望终成现实。</h1> <h3>  转了一次机,睡了N次觉,终于在2月11日早上8:30,顺利抵达伊尔库茨克机场。该图是早上8:00在飞机上拍到的贝加尔湖日出。</h3><h3> 走下飞机,迎面扑来干爽的、凛冽的寒风,那是西伯利亚的味道。</h3> <h1>  地表零下30度。<br>  机场设施的简陋与俄罗斯人工作效率的低下令我们咋舌。<br>  由于天气寒冷,机场周围弥漫着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汽车尾气。</h1><h1> 我对憧憬中的贝加尔湖似乎有些许失望。</h1><h3></h3><h1></h1> <h3>  从伊尔库茨克到奥利洪岛,我们一天都在路上。大地一片苍茫,偶尔有成群的牛羊在雪地上觅食。由于车内外温差悬殊,我们不断重复着穿衣脱衣的过程。大家呼吸产生的热气碰到玻璃窗上,马上冷却结成了冰,挡住了我们看风景的视线。因此我们只能狠狠地睡觉把昨晚缺失的补回来。</h3> <h3>  午餐主食鸡腿土豆泥,外加干面包、薄饼、蔬菜沙拉、酸黄瓜汤,这是典型的俄罗斯餐饮。据导游米拉说,俄罗斯人每餐无面包不吃无土豆不欢。鸡腿好大呀,根本吃不完。几天吃下来,会不会像这俄罗斯大妈?</h3> <h3>  终于到达贝加尔湖畔!看到蓝冰铺满整个湖面,我们便像打了鸡血,不顾寒冷,在冰上撒起欢来。</h3><h3> 到奥利洪岛要渡过二公里的冰面,冰面上布满冰锥,推着行李很难行走,于是米拉安排我们坐上了汽堑船。</h3><h3> 坐在汽堑船上,感觉像是飘移到了岛上。</h3> <h3>  “奥利洪”意即干燥,满山遍野是枯黄的草原。想象着春暖花开,这里该是绿草成茵,牛羊成群。</h3> <h3>  在奥利洪岛,接送游客的主要交通工具俗称”小钢炮“,是一款复古型面包车。硬汉的外表、超高的底盘和夸张的轮胎注定了它的不凡。什么样的路面都能拿下 ,一路狂奔是它永远的主题。</h3><h3> 导游米拉和车师傅都是当地布里亚特人。米拉说布里亚特人属于蒙古人的分支,成吉思汗挥师西征的时候,他们迷恋贝加尔湖的美景,隐居下来,从此成为贝加尔湖人。</h3><h3> 大家看,这个车师傅像不像蒙古人?</h3> <h3>  车师傅带我们驶向今天的目的地胡日尔村。上山下湖,风驰电掣,看色彩变幻着的湖面在身边掠过,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最惊险的是从冰面驶向岸上的时候,硬是从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路来。</h3> <h3>  为了拍日落,我们到宾馆稍作整理便赶到相距1km的萨满岩。遗憾的是,相差五分钟的时间,我们错过了贝加尔湖的日落。</h3><h3> 这是布里亚特人信奉的撒满教图腾,由十三根彩柱组成。萨满教在西藏被称为苯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前的传统宗教,所以萨满柱悬挂的图腾和经幡,和藏传佛教的经幡有着很多共同点。</h3> <h3> 冷!不适应的低温再加冷风,我们的脸庞瞬间冻得通红,嘴里呼出的热气在围巾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h3><h3> 但忍冻拍下一组美照,也值了。</h3><h3> 事后知道,这是我们贝加尔湖之行最冷的时刻。</h3> <h3>  晚餐主食:羊肉末、黄豆和面条,副食:全麦面包、沙拉、酸汤和当地特色饼,由于饼太好吃,已被抢光,把面条拌入酸汤中食用,味道不错。</h3> <h3>  第二天早上7:40分,天边出边一抹红的时候,贝加尔湖畔的小木屋里开始出现了袅袅炊烟。</h3> <h3>  第二天的北线之旅,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了贝湖。当我们小心翼翼的行走在上面,便能感受到整片蓝湖带来的窒息的美感。千里冰封的湖面,纵横交错的冰痕,还有无数渴望冒出湖面的汽泡冰,仿佛一个地下的银河系,近在咫尺。 现实的感官和超现实的景象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可惜水平有限,实在拍不出感受到的一切。</h3> <h3>  冰块被阳光穿透,透着魅惑的蓝,那蓝光美极了。</h3> <h1>  贝湖冰层厚约三米,三米以下是水,恒温3摄氏度。流动的水导致冰层破裂,日积月累,便形成了这裂冰奇观。毫无规律的裂纹与悬浮的气泡冰,像一幅幅超自然的抽象画,让人着迷。一串串气泡从深邃的湖底慢慢浮起,上升至湖面的瞬间被定格成一层层如同水母般晶莹剔透的气泡,而白色的裂纹在蓝色画布上向深不可测的湖底绵延而去,在能见深度达40多米的区间,层层叠叠,梦幻动人。这种景像若非亲眼所见,真难想象。</h1> <h3>  野外中餐,秋白鲑鱼汤加干面包。贝加尔湖盛产鲑鱼,记得电影《流浪地球》中二处出现贝加尔湖钓鲑鱼的台词,讲得是那个时代的人渴望拯救地球成功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到贝加尔湖钓鲑鱼,想必这贝加尔湖的鲑鱼应是人间最美味的极品了。这是我们车师傅昨晚在贝湖冰洞下钓到的。当师傅揭开锅盖的一刹那,那鱼香味便弥漫在贝湖上,俘虏了我们的味蕾。</h3><h3> 这里开车的师傅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渔民。</h3> <h3>  合波角的蓝冰。</h3> <h3>  奥利洪岛最北端的合波角,是奥利洪岛的名胜古迹之一,也是萨满教的圣地之一,是贝加尔湖最深最宽的地方。这里千里冰封,蓝冰熠熠,天空和冰面一起延伸到天际交汇,恍若置身于油画之中。 呼呼的冷风拂过成堆的蓝冰,吟唱着属于这个季节的旋律。想象着夏季那漫山荫荫的绿草以及烟波浩渺的湖水,清澈又神秘。</h3> <h3>  许多亲们问我冷不冷?当天地表温度-26度,整天在湖面上。我的标配是:一件中领羊绒衫,一件抓绒衣,外加加拿大鹅绒大衣;一条加绒長裤,外加一条厚型冲锋裤;一条薄围巾,一副线手套。由于不感觉冷,没戴帽子,大衣敞开着,到第四个景点时,冷风吹起,才把拉链拉上。在这里,最好的防寒利器是保暖脚垫和鹅绒大衣,在此感谢向我提供大衣的侄女和提供脚垫的好朋友[抱拳]</h3> <h1>  我们“游泳”,我们跳舞,我们打坐,我们演“泰坦尼克号”------</h1> <h1>  我们在冰面上如痴如醉。</h1> <h3>  夜幕下的湖日尔村和萨满岩的日落,如果有晚霞,将更完美。</h3> <h3>  萨满岩星空(李叔拍摄)</h3> <h1>  相比于北线,贝加尔湖的南线更显辽阔与苍凉。湖上的岩石,春夏秋只能在岸上观望,只有在冬季,才可以近距离走近它,甚至进入岩洞一探究竟,当然,此刻的岩洞已变成冰洞。这是刚刚入冬的时候,海浪拍打岩石,一点一滴,在风雨的洗礼下慢慢形成的。晶莹剔透的冰以各种姿态或挂在洞壁,或悬于洞顶,或长于洞底,或附于岩石,如同一件件艺术珍品,千姿百态,令人叫绝,回味无穷。</h1> <h3>  惊叹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然后瞬间成冰的场景,我们尽情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杰作。</h3> <h3>  相比于北线,贝加尔湖南线的冰层更加清澈,冰裂更加细腻多变。为了更清楚地观察汽泡冰,我们曾用热水清洗冰面,但到打开手机拍照时,水又成冰了。</h3> <h3>  南线的冰面时而如天空之镜,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又冰雪交融,与远处的荒草、雪山相映成趣。</h3> <h3>  队友用“鱼眼睛”拍摄的镜头,我们仿佛到了宇宙的中心。</h3> <h3>  冰层中瞬间被冻住的鱼。</h3> <h3>  爬上古老的牙齿山眺望,贝加尔湖尽守眼底。山守望着湖,湖缠绵着山,问世间情为何物?山与湖相守25万年,给世人演绎了最美的情歌!</h3> <h1>  这是地接旅行社为我们团队制作的航拍记录。我们的团队总共15人,最大的63岁,最小的8岁,分别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和江西,包括小孩在内,比较起我们四人,都算得上“老驴”。</h1> <h3>  早上8:30,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做了泼水成冰的实验,结果一阵风吹来,我的衣服上结了厚厚一层冰。</h3> <h3> 离开奥利洪岛之前,最后拍一張胡日尔村的小木屋留作记念。</h3> <h3>  这是我们三天来的行程,第四天,将沿着第一天的线路返回伊尔库茨克。</h3> <h3> 这一天我有幸坐上副驾座。</h3><h3> 一路颠簸,一路漂移,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从土路到冰路,最后走上伊尔库茨克的景观大道。一边欣赏着林海雪原和俄罗斯风情的建筑,一边想着这辽阔的土地。公元前100年的苏武,被匈奴扣留曾在此牧羊,一待就是19年,之后汉武大帝赶走匈奴收复此地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并称贝加尔湖为“北海”,但是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贝加尔湖以东到额尓古纳河的土地归属俄国,从此中国就永远失去了尼布楚大片的土地,同时也失去了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湖———贝加尔湖。</h3><h3> 痛惜!!!</h3> <h3>  晚上就餐于伊尔库茨克的酸黄瓜汤餐厅,浓浓的前苏联时代的氛围。</h3> <h3>  在这里吃到了最好吃的冰激凌。</h3> <h3>  伊尔库茨克的早晨,安加拉河在宾馆对面静静流淌。</h3> <h3>  第五天走高尔基大道,从伊尔库茨克前往贝加尔湖畔的李斯特维扬卡(又称落叶小镇),收获了对贝加尔湖预期之外的风景和欢乐。</h3> <h3>  途经安加拉河大转弯,米拉带我们来到湖边。安加拉河水温常年保持零上四度,和水面上极寒的温度碰撞在一起,就有了一层厚厚的雾气,恍若仙境。 宽阔的河面上,满眼的白色,缭绕如天宫,感觉自己分分钟要变仙。</h3> <h3>  很多人认为冬季的贝加尔湖荒凉冷寂,苦寒难熬,事实上当天零下10度,我们穿上与绍兴冬天差不多量的衣服,且只感凉爽而无寒意,比绍兴的冬天舒服多了。路上除了恍若仙境的安加拉河,还有雪原、林海、雾凇。一阵风吹过,树枝上的积雪飘落,那画面浪漫而美好。</h3> <h3>  在安加拉河畔,在一片白桦林的深处,米拉带我们参观了塔利茨露天建筑博物馆,领略了贝加尔湖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h3> <h3>  该博物馆临近伊尔库茨克市,馆里几乎所有建筑都用原汁原味的木头建成的,古朴而醇厚,生动地再现了十八世纪前后当地土著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景。</h3> <h3>  村长办公室</h3> <h3>  教室和老师的生活起居室</h3> <h3>  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容器</h3> <h3>  露天博物馆积雪很厚,只是路上已被压成了硬硬的路面,走在上面,发出“梆梆”的声音,让我想起了东北的雪乡。我喜欢雪乡夜幕下美到极致的雪,但我更欣赏这种醇厚质感的建筑风格。</h3> <h3> 高尔基大道一路风光宜人,最令人叫绝的是安加拉河的发源地,与贝加尔湖相连,一边是冰天雪地,一边却是水流湍急,即使到零下40度也不结冰。究其原因:贝加尔湖有三百多个入口,而安加拉河是唯一的出口,由于贝湖出口下方湍急的水流,导致安加拉河无法结冰,又和湖面上极寒的温度碰撞,就有了一层雾气,温差越大,雾气越多。当地人称安加拉河为贝加尔湖的女儿,当然也是伊尔库茨克的母亲河。它由贝湖流向伊尔库茨克,在伊市转个大弯,然后一路向西,奔向遥远的北冰洋。</h3> <h3>  又见贝加尔湖。</h3> <h3>  李斯特维扬卡渔市,琳琅满目的秋白桂鱼。</h3> <h3>  渔市楼上吃心心念念的烤桂鱼,却大失所望。怀念奥列洪岛上的新鲜桂鱼汤!</h3> <h3>  饭后再逛渔市,费了好大劲才问清楚,桂鱼干折合人民币25元一条,味道真心不错。</h3> <h3>  李斯特维扬卡小镇背靠贝加尔山脉,面朝贝湖。小镇不大,只有2000多人口,居住在原汁原味的小木屋里。我们坐缆车爬上宾馆附近的切尔斯基山,远观贝尔加湖和安加拉河以及它们神奇的交汇处,那种壮美,无与论比!无奈手机实在拍不出那种感觉!</h3><h3> 切尔斯基山还是一个天然的滑雪训练基地,很多滑雪爱好者缆车上,滑道下,那种姿势,怎一个“帅”字了得,直教人心里发痒,真想去滑一个酣畅淋漓!无奈我们只能拍几張照片聊以自慰!</h3> <h3>  从切尔斯基山下来参观贝加尔湖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但布置精致。其间展示的水族馆、生物模型、科技成果等将贝加尔湖的地理、地貌、生态等介绍得一清二楚。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最深最干净的淡水湖,其淡水量占世界总量的20%,而且对水质的纯度如何保持百年不变都有十分具体的科学依据。</h3><h3> 可惜贝加尔湖已不再属于中国!</h3> <h3>  大约一个小时,导游米拉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贝加尔湖自然生态课程,并向我们展示一个明确的观点:贝加尔湖的生态价值具有世界性,对她的保护也具有全人类的意义。</h3> <h3>  贝加尔湖还有很多颇具禅意的石头,就像从水里弹出的一瞬间被冻住了。它的成因是,冰面上的石头吸收阳光的热量,并融化下方的冰面,一会儿,岩石下方再次结冰,如此往复,在岩石下方形成了一个个小支架(照片来自李叔)。</h3> <h3>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来到冰雪正在慢慢消融的安加拉河边,不远处就是湖河交汇处,在逆光的镜头下,冰水一色,而近处的河水则清澈又神秘,荡漾着春风般的轻柔和温暖,与岸边的皑皑冰雪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河水的颜色应该就是贝加尔湖没有冰封时的色彩。</h3> <h3>  暮色中的安加拉河,凌冽、极致、透彻、震憾(此照片宜横看)!</h3> <h3>  真如李健歌中所言,我们沉醉其中,我们留恋忘返。</h3> <h3>  一帅哥在河边遛狗,我情不自禁接过缰绳。</h3> <h3>  傍晚六点钟,贝加尔湖上再拍日落。当艳红的落日倒映在冰面上,不得不感叹大自然赐予这冰封之境的美。</h3> <h3>  站在冰雪覆盖的湖面上,看着太阳慢慢落下去,冰面从蓝色渐渐转红,真想让自己融化在这梦幻般的景色中。</h3> <h3> 落叶小镇的早晨。</h3><h3> 当太阳在远处冉冉升起的时候,从宾馆阳台上可以看到冰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绯红。</h3><h3> 海子拟想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就是这个模样吧!</h3> <h3>  西伯利亚第六天,沿高尔基大道从李斯特维扬卡小镇返回伊尔库茨克。</h3> <h3>  喀山圣母大教堂,伊尔库茨克最大的东正教堂,外观宏伟,里面金碧辉煌。我们有幸见识了小孩洗礼的全过程。</h3> <h3>  教堂外的冰雕小教堂,吸引着许多游客拍照留念。</h3> <h3>  救世主教堂,建于18世纪,是伊尔库茨克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当地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图中一对情侣正在拍婚照。米拉说当地人拍婚照的日子就是结婚的日子。这种婚礼相比于国内,是不是太简单了?而且亳无喜感可言。</h3> <h3>  中午米拉给我们安排了中餐馆。我尽管不讨厌俄罗斯餐饮,但当吃到那一道道熟悉的家乡菜时,我竟然激动得差点流下眼泪。大中国的饭菜太好吃啦!货实量足的一桌东北菜,被我们如秋风扫落叶般一扫而光,连拍一張照片留作记念的机会都没有!怪不得经常听人说,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很简单,只需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行。此话不无道理。</h3> <h3>  饭后逛胜利广场与亚历山大广场,随处可见教堂,就如同在东南亚佛教国家到处都是寺庙一样。</h3> <h3>  从亚历山大广场过鹊桥,又见安加拉河。那一抹醉人的蓝呀!河边扶栏上挂满了爱心锁,更赋予这河流温馨而浪漫。</h3> <h3>  水蓝蓝,天蓝蓝,我们沉醉在这蓝色的世界里。</h3> <h3>  下午再逛马克思大街和130风情街。在不起眼的街角处竟然有一辆二战时期的功勋坦克T34。据说T34的设计思路曾被各国军械师广泛赞誉,对世界坦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照片来自李叔)</h3> <h3>  逛街逛到腿抽筋,最后发觉还是俄罗斯美女最养眼。</h3> <h3>  好吃的俄罗斯冰淇淋也让人欲摆不能。</h3> <h3>  在美丽的风情街六楼顶,迎着凌冽的寒风拍摄日落,作别西伯利亚的云彩。</h3> <h3> 快乐的行程总是那么短暂!</h3><h3> 蓝冰之行从期待到回味,终将是我最惊艳的行程!</h3><h3> 感谢老天给了我们太多的恩赐与惊喜,所有美景都让我们尽收眼底!每一块蓝冰的神秘,每一丝流水的温柔,每一抹夕阳余晖下的光影,都仿如梦境,超然于心!</h3><h3> 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h3><h3> 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h3><h3> 愿贝加尔湖永远美丽如初!</h3> <h3>同行姐妹整理的装备篇供有意者参考:</h3><h3>1、厚袜子、雪地靴</h3><h3>2、低领加绒内衣、低领羊毛衫、羽绒服</h3><h3>3、加绒打底裤、羽绒裤(冲封裤)</h3><h3>4、大的羊毛围巾</h3><h3>5、加绒漂亮帽子一顶(雷锋帽拍照不好看)</h3><h3>6、触屏小手套、加厚手套。</h3><h3>7、暖宝宝适量(事实证明暖脚堑最重要)<br></h3><h3>8、一套夏季速干衣(事实证明气温升高的情况下,这个可以打底穿在羽绒服衣裤里面,在伊尔库茨克酒店的超热暖气下,还能充当睡衣)</h3><h3>9、手机、背夹式充电宝(在严寒环境中,背夹式充电宝能有效保护手机,抵挡寒风,能有效保证手机不死机、不黑屏)。</h3><h3>10、俄罗斯MTC电话卡</h3><h3>11、补水护肤品(西伯利亚极干燥的空气,不管爱不爱美都需要)</h3><h3>俄罗斯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如果你在当地没有疯狂购物的话,七天行程的总消费应该不会超过¥500,不到5000卢布。</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gwhpht?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咏茶梅</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