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掠影(二)

小城

<p class="ql-block">当天深夜入住,并没有看见酒店长的什么样,今白天终于看到了酒店的模样。蓝天下红花绿草、椰树摇曳,一池碧水就在我们楼下。</p> <p class="ql-block">除了大堂那幢建筑群稍大些,客房都是这样的三层小楼,散落着。</p> <p class="ql-block">通透的大堂。</p><p class="ql-block">古巴天气炎热,外面每天三十四、五度,并没见大堂打空调,看它也没法打空调,敞开式的。因为厅堂足够大,没有空调也不热,正合适我这种不喜欢空调的人。紧靠大海,晚上海风劲吹,白天的暑气一散而尽,要是没有蚊子的话(一定要带防蚊药),在大厅吹着海风,喝着饮料、酒水,聊天上网,再惬意不过了。</p><p class="ql-block">酒店只有这个大厅有Wi-Fi。</p><p class="ql-block">自助餐厅、特色餐厅、小剧场都在大堂裙楼里。小剧场毎晚有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大堂有酒吧,随时可坐下来要杯饮料或鸡尾酒。餐饮、酒水全部免费。(其实都在住宿费里,只要你有足够大的肚皮)</p> <h3>海边看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六月是飓风季节,天气说变就变。</h3> <p class="ql-block">想游游泳,没想到海水那么浅,走进去一百多米都没不了大腿。(海底全部是平缓的沙滩)</p> <h3>只能在海底爬爬(^-^)</h3> <p class="ql-block">酒店自助餐厅的菜谈不上最好(与其他国家比),却也品种繁多。古巴的国菜是一种用辣椒炖的牛肉碎,搭配主食红豆饭(用红豆和米饭蒸的),或者黑豆饭&nbsp;(用黑豆和米饭蒸的)。还有一些像鸡肉、猪肉,是用柑橘酱、巧克力酱、椰子、蜂蜜等制作的,不要惊讶,古巴的口味不是甜口的,这些料只是调味剂,芝士、番茄酱也是常用配料,大概是为了滿足各国游客的口味,酸、甜、咸口,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鲜贝类、针鱼、鲷鱼。</p><p class="ql-block">热带水果番石榴、芒果、木瓜、菠萝等,但是古巴的西瓜很难吃,水水的,没有西瓜味。</p> <p class="ql-block">古巴菜肴可以说是各种风格的混合,有北美印第安原住民风格、西班牙风格、非洲风格以及本地加勒比风格,和邻国多米尼加、海地风格,甚至中国风格。</p> <p class="ql-block">最受欢迎的当数冰淇淋,从外面烈日下回来的游客没有几个不舀上一杯冰淇淋压压火的。</p><p class="ql-block">古巴的冰淇淋超级好吃。</p> <h3>就连我这不吃冰的人每天都要吃上一口</h3> <p class="ql-block">餐厅服务员勤恳周到,据说能够进到这里工作的人,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根红苗正的人才行。巴拉德罗岛是古巴开放的特区,是最不像古巴的古巴,这种酒店是专供外国游客享受的,虽然是社会主义国有制,每天的物质精神生活都与当今古巴社会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巴历史上被称为美国的后花园,19世纪末老美帮助赶走西班牙殖民者,那时美古关系好,美国人大量在古巴投资,现在许多老人还十分怀念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古巴,那时的古巴象拉斯维加斯一样开放、时髦,美国人喜欢这里的l阳光、海滩,喜欢这里开放的姑娘。</p><p class="ql-block"><br></p> <h3>有时自助餐会挪到另一处露天餐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儿可就热闹了,鸟儿飞进飞出毫无顾忌,熟门熟路的找食吃。</h3> <h3>人们也习惯了这种共享,并不在意一旁的鸟儿。</h3> <h3>风姿绰约的各国美女</h3> <p class="ql-block">商店里见到过这种网纱连衣裙,还纳闷怎么穿呢。原来这是黑人的最爱,她们泡完海水,比基尼外面直接套上这层网,就可以到餐厅吃饭了,黑黢黢的啥也不露。</p> <p class="ql-block">酒店除了普通自住餐,还有各国有特色的餐厅,但是因为淡季,特色餐厅只开了两家。</p><p class="ql-block">这家意大利餐厅的披萨饼比较好吃。</p> <p class="ql-block">这是法式餐厅</p><p class="ql-block">过去这种接待外国游客的酒店不允许本国人进来,现在随着改革,已经放开了,有不少普通古巴人攒上一年的钱,带着全家老小到这里来享受一番。</p> <p class="ql-block">乘老爷车兜风是古巴腐败游的必备项目。</p><p class="ql-block">坐上老爷车,我们浩浩荡荡沿着滨海大道飞驰,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拍照,煞是热闹刺激。</p> <h3>路旁风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爷车外表光鲜,其实内饰陈旧破烂,我们这辆车的车门晃晃荡荡只有司机才能打开关上。不过,这些老司机都开得风驰电掣、气定神闲。</h3> <h3>环岛观光</h3> <h3>小商品市场</h3> <p class="ql-block">小市场售卖的纪品种类繁多,从明信片、钥匙扣、文化衫到油画、红木雕塑应有尽有。虽然古巴的手工艺品谈不上精致,但实打实是手工制造的,因为古巴很少有工厂可以量产这些东西。古巴这些纪念品的一大特点是色彩明亮,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我给小孙子买了一个小猪存钱罐和老爷车</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乘坐马车去吃饭</h3> <h3>岛上的观光车</h3> <p class="ql-block">在古巴吃饭,性价比最高的是龙虾。古巴海域资源丰富,因为属国有,个人不能捕捞,所以野生鱼虾扎堆,餐厅里一只口感极佳的野生龙虾只需要12CUC左右(15美元左右),这对于怀揣着美金、加元、欧元的老外们真的是小菜一碟。</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烤现吃的龙虾非常鲜美</h3> <p class="ql-block">到距酒店40公里左右的塔太里那市,中文称巨蟹市。这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比较繁华的一个小城镇,建城比特立尼达晚一点。由于历史上经济一直比较活跃,现在开放程度也较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最繁华的街道,被称为古巴的纽约第五大道。这里有外汇商店、自由市场、个体摊贩、老教堂,还有著名的西班牙时期的蔗糖厂。</p><p class="ql-block"><br></p> <h3>马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h3> <h3>美女老板娘们</h3> <h3>导游带我们参观一家外汇商店</h3> <h3>看货架上的商品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丰富新奇。</h3> <p class="ql-block">看得出顾客很喜爱。</p><p class="ql-block">不禁联想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对每一件外来的东西也这样充满好奇。</p> <h3>自由市场里人声鼎沸</h3> <h3>这里是小镇“取包裹”的门店。</h3><h3>(用U盘拷电影电视剧游戏等等)</h3> <p class="ql-block">这位店主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时,显得非常兴奋。他说知道中国,非常喜欢中国的东西,还给我们看了他纹在胳膊上的中国名字。他抑制不住激动,向我们介绍这个小城的历史,小城建于16世纪,比特里尼达晚一点。尤其令他自豪的是,古巴人民的英雄~切.格瓦拉在革命胜利后,曾在这儿生活了很长时间。</p> <p class="ql-block">切.格瓦拉是古巴革命历史的传奇人物,至今都在影响着人们。</p><p class="ql-block">他其实是阿根廷人,父母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如果说青少年时代格瓦拉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那么年轻时代格瓦拉则彻底的改头换面,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战士。</p><p class="ql-block">医学专业毕业的格瓦拉,在一次骑车环游行程达4500公里的阿根廷北部后,和骑摩托游历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5个国家后,他深切感受到了拉丁美洲人民的贫穷与苦难,他的国际共产主义思想就在那时逐渐萌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正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席卷拉丁美洲的时候,格瓦拉在墨西哥结识了被流放的卡斯特罗兄弟,他们一拍即合,相见恨晚,组建游击队,打回古巴去。从此,格瓦拉成为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p><p class="ql-block">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格瓦拉被授予“古巴公民”的称号,是古巴的第二号人物。他有独立的思想,他心中深藏着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当中苏论战日趋激烈,格瓦拉在社会主义阵营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在得不到社会主义国家,尤其中国领导人的支持以及与卡斯特罗有分歧后,果断放弃古巴国籍、和高官要职优越生活,到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主义革命。他怀抱理想,不畏艰险,深入到刚果、玻利维亚热带丛林中,动员革命,指挥战斗,结果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玻利维亚),并于1967年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p><p class="ql-block">牺牲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他发展了关于游击战的理论,代表作品有《摩托日记》《游击战》《古巴革命战争的回忆》《在玻利维亚的日记》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52年前牺牲的革命战士,成为全世界炫耀性消费的典范,他的标志性头像成为“波普形象”和“版画图章”,并被人们长久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小镇墙上切.格瓦拉最著名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切·格瓦拉对中国革命很崇拜,曾在古巴建国后读了不少毛泽东的著作,挂在他嘴上的一句话是:不到长城非好汉。</p><p class="ql-block">1960年格瓦拉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来到中国。他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最恳切的要求”,一定要见到毛泽东主席。当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时,格瓦拉紧张得竟连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倒是毛泽东先开口:切,你好年轻哟。毛泽东的轻松、幽默,使格瓦拉也打开了话匣子,他以敬重的语气说:毛主席,你们革命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呢。在毛主席的文章中,我们看出了很重要一点,这就是优待俘虏,替他们治伤,送他们回去。注意这一点很起作用。跟你们‘感谢’蒋介石一样,我们也‘感谢’巴蒂斯塔(古巴独裁者),因为他‘教育’了更多的人参加到我们这边来。”</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亲切诚恳地同他进行了交谈,还说他读过切.格瓦拉的文章《研究古巴革命思想意识的笔记》,说他很赞成文章中的思想。切.格瓦拉备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切.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切.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进行悼念。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教堂1648年建成,为纪念哥伦布而建。它是小城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个西班牙时期的蔗糖厂,早已经不生产了,现在作为历史遗迹供游人参观。现在因为在维修,不让进去。</p><p class="ql-block">门口是国父何赛.马蒂塑像。</p> <p class="ql-block">陈列的火车头都是当年从欧洲和美国运来的。</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巴三大支柱产业:蔗糖、雪茄、朗姆酒享誉全世界(现在加一个第四支柱产业,海外古巴人寄回来的钱),后来,由于工艺的粗糙,国际市场越来越萎缩,加上美国的封销,蔗糖几乎都卖不出去了。古巴的蔗糖厂纷纷倒闭。</p> <p class="ql-block">透过房子隐约看到有榨甘蔗汁的大型机械(近代)。正常生产时,工人们用火车把甘蔗运到大型机械榨汁,然后蒸溜出蔗糖。在十五六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那时榨甘蔗完全靠人工,用牛车运输,牛拉绳转,中间有个桩子,类似驴推磨把甘蔗水挤出来,晾晒后制作蔗糖。</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古巴是世界上第九个拥有火车的国家,比西班牙还早,因为要运蔗糖。</span><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班牙窄轨铁路</h3> <h3>这一位会不会是当年从事蔗糖生产的黑奴后裔</h3> <h3>这位美甲业主小美女见我们拍照,立即摆PS笑脸相迎。</h3> <h3>正在做美甲女顾客~~</h3><h3>好一位美丽的黑珍珠,拍完照我忍不住拥抱了她。</h3> <h3>街头摩托车骑手们</h3><h3>这位女骑手够爽够嗨^-^</h3> <h3>这位大胡子是不是有点卡斯特罗的风范</h3> <p class="ql-block">另一座城~马旦撒斯。</p><p class="ql-block">去马旦撒斯要从北向南横穿古巴,这片富饶的平原地区是古巴盛产甘蔗、水果的主产地。</p><p class="ql-block">也是朗姆酒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片甘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西班牙人奇思妙想,按照酿造葡萄酒的原理,把甘蔗汁放在大木桶里发酵,过了一段时间,木桶里竟然飘出了醉人的香气。就这样郎姆酒诞生了。从那时起,这种被誉为“甘蔗的快乐儿子”的、能与各种饮料混合的酒就开始响誉全球。我们喝的鸡尾酒大多是以郎姆酒作为底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旁结满果子的芒果林</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马坦撒斯这个名字背后十分的残酷。500年前,西班牙远征军占领古巴岛时,当地印第安人反抗,被各种残杀镇压,因此当西班牙人来到这个地方,问当地人这里叫什么名字时,当地人说“马旦撒斯”,印地语“把你们杀死杀绝”,西班牙人听不懂,照直记了下来。现在古巴岛上印地安人基本绝迹。</p><p class="ql-block">马旦撒斯和哈瓦那是古巴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有房屋买卖的地方,外国人买比当地人要贵10倍,不过找一个当地人结婚就可以按当地价买,结婚的行价700美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马旦撒斯的关马湿地公园内,有一片人工雕塑的印第安原住民生活保留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右下:印第安人潜在水下,他们在头顶放上诱饵,捕捉飞鸟。</p> <p class="ql-block">右下:印第安人爱吃的树鼠,这种树鼠体积肥硕,性情温顺,现在还有。</p> <h3>古巴三代领导人画像:菲尔德.卡斯特罗;劳尔.卡斯特罗(老卡的弟弟);现任总理<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迪亚斯.卡内尔。</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现任总理卡内尔比较特别。他主张开放,但在军事上又很强硬,颇有卡斯特罗的风格。他个人十分喜爱美国的披头士文化,对美又特别强硬。上台时宣称继续沿着卡斯特罗的路线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斯特罗有三兄弟,在古巴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除他本人外,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也是古巴新政权缔造者之一,后接任古巴领导人。还有一个哥哥早年参加古巴革命斗争,搞地下活动,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古巴政权成立后,他致力于古巴的农牧业研究和推广,一直到去世。</p> <p class="ql-block">卡斯特罗是一条硬汉。</p><p class="ql-block">他家境富裕,父母是农场主,他生长的年代正是美国控制下的巴蒂斯塔暴政年代,从上大学起,卡斯特罗就不断参加反对美国的各种活动。1953年他率领几十个人攻打一个兵营失败了,被抓坐牢,在牢里度过几年后,他遇到大赦出狱,被流放到墨西哥。也就是在那儿,他认识了切·格瓦拉,同他团结到一起。从1953年开始武装斗争,弟弟劳尔·卡斯特罗是他坚定的战友,他们一起攻打兵营,一起坐牢,一起被流放,一起在墨西哥组织新的武装活动,后来又一起乘一条游艇回到国内,在东部山区建立根据地,开始在国内的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经过5年多的武装斗争,于1959年1月取得胜利。古巴是西半球建成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其实卡斯特罗并没有想好要加入哪一个阵营。历史与地理原因,古巴与美国一直往来密切,新政权成立,他去访美,设计师为他设计了一个大胡子拉美硬汉形象,卡斯特罗是西班牙人后裔,个子很高,很帅,结果他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给大家发雪茄、演讲,引起轰动。女孩子们尖叫声不断,就连街头的警察都喜欢上了这个大胡子。序幕很成功,结果却不好。</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老美从来都是把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古巴只是个小弟,眼下这个大胡子让艾森豪威尔觉得不爽,认为不太好管,硬是十几天都不见他,最后派副总统尼克松去指点教育了卡斯特罗一番。卡是个火爆脾气,哪里受得了美国这态度,一甩袖子走了,这就给后来的美古关系留下了阴影。但是美古又有太多的商贸往来,古巴自从赶走西班牙人,独立半个世纪来,美国在古巴开釆矿石、办练油厂,苦心经营,投入很多,不能一下子掐断。维持了一年多,1961年发生的猪湾事件彻底让美古翻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猪湾战争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猪湾事件,也叫吉隆滩之战。</p><p class="ql-block">1959年,卡斯特罗表明反美态度后,这等于是美国“后院起火”了。因担心距离只有90多公里的古巴会成为前苏联威胁自己的桥头堡,美国一直对卡斯特罗新政权进行经济封锁、政治孤立。更离谱的是,美国竟对卡斯特罗搞了638次暗杀,均以失败告终。这听起来像笑话,却是真实的(应进吉尼斯纪录)。美国想军事干涉,又怕引起地缘政治反应,决定让“古巴人打古巴人”。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中美洲地区、和美国本土四处征招古巴流亡分子约1500人,成立了“古巴旅”,花大价钱装备、训练他们。美国计划让“古巴旅”先武力占领一个机场,让迈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飞回古巴后,向美国发电求救,这样就给美国出兵古巴提供一个正大光明的借口。</p><p class="ql-block">1961年,这支1500多人的雇佣军,由中情局调度,在军舰和轰炸机的掩护下,登陆吉隆滩(猪湾)。很快,他们遭到古巴共和军与民兵的进攻,同时,卡斯特罗调集空军炸沉军舰补给船,断绝他们的后路。苏联坦克也开过来了。在如此绝望的战局下,这些雇佣兵们斗志全无,纷纷束手就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失败的军事入侵无疑让美国政府颜面尽失。为赎回被俘人员,还不得不以每人2.5万代价向卡斯特罗政府支付所谓的“战争赔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斯特罗则因为猪湾一战稳住了政权,当时整个拉丁美洲国家纷纷抗议示威,古巴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p> <p class="ql-block">美国当时的总统肯尼迪受到国际與论冲击,地位摇摇欲坠。前苏联一号人物赫鲁晓夫警告美国,如入侵古巴,苏联将对美国进行核弹威胁。由于古巴担心美国会再次进攻,因此加快向苏联靠近。</p><p class="ql-block">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湛蓝的加勒比海水洗净了猪滩之战59年铅华,战争不复存在,现在这里变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玩水浮潜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马旦撒斯市的和平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上耸立着国父何赛.马蒂的塑像,前方一位怒吼着挣断锁链的女子。</p> <h3>塑像背后基座上倒卧的战旗,象征着何赛.马蒂事业未成身先死。</h3> <h3>广场上休闲的市民很友好,他们对中国有历史记忆。</h3> <p class="ql-block">古巴虽然穷,但是卡斯特罗特别重视教育。不仅上学免费,就连从头到脚的校服都是国家免费提供。小学生白衣、红裙、裤、长袜;中学生白衣、黄裙、裤、长袜;高中生白衣、天蓝色裙、裤,大学生白色衣裤。</p><p class="ql-block">车行怱怱只抓拍到中、小学生。</p> <h3>博物馆里休闲的人们</h3> <h3>壁画</h3> <p class="ql-block">可与壁画媲美的工作人员^o^</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张阜颖 (网名小城)</p><p class="ql-block">(二)集完</p><p class="ql-block">待续第(三)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