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聚沈城,再续战友情”——沈阳军区电子对抗八十学员沈阳联谊会

太上老君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5日——7日,原沈阳军区电子对抗雷达教导大队80名学员在沈阳举办同学联谊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当年,我们的80名学员与电抗有缘,因电抗相聚。1980年7月,来自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6个野战军、3个省军区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沈司、沈后等单位的80名优秀报务员集聚沈阳,有幸成为了军区电子对抗雷达教导大队的首批通信对抗学员。从此,“电抗80名学员”这个名字不仅传遍了沈阳战区,而且在全军也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为全军电子对抗部队的开创提供了经验。</p> <h3>1980年,是一个让我们沈阳军区“电抗80名学员”既终生难忘又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因电子对抗部队的开创,改变了我们这群人的命运和奋斗方向。同时,也让我们这群人成为了永不割舍、难以忘怀,同学、战友两情相融的亲密兄弟。这群人到底是什么模样,那就让我们打开尘封达40年的记忆之窗!</h3>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批电抗80名学员因电抗事业而相聚,又因电抗事业的发展而分开。从1979年开始,沈阳军区相继组建了军区通信干扰营、军区电抗雷达教导大队、军区电抗侦察大队、军区雷达干扰营、各集团军电抗营和军区电抗团等部队,这些部队的组建不仅为我们80名学员提供了献身国防事业的机会,也为我们80名学员搭建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80名学员作为电子对抗的“种子”,一批又一批从沈阳走向全区,成为了军区乃至全军电子对抗部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我军电子对抗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p> <h3>为了办好这次同学联谊会,在仅两个月的筹备工作中,组委会工作人员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大量工作。在筹划方面,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组委会筹备工作会议,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起草并打印了联谊活动方案、须知、计划,安排了人员,明确了分工。在物质准备方面,两次选择并确定宾馆酒店,联系了摄影摄像人员和文艺演出人员,设计并订做了纪念章、服装等纪念品,安排和预订了车辆,采购了相关物品,对签到处、会场、宴会大厅等场地进行了布置。</h3> <h3>为了烘托和活跃聚会氛围,帮助同学们回忆过去,便于交流,开展了收集老照片的活动,并制成了电子相册;搜集、整理了与同学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撰写了《打开尘封的记忆,寻找曾经的过去》为题的80名学员40年电抗情回顾文章,并及时的在微信群里向同学们进行了发布。</h3> <h3>沈阳军区电子对抗80名学员联谊会的主办地——辽宁大剧院宾馆欢迎你!分别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60位同学、战友在这里相聚了。</h3> <h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40年过去了,我们这些曾经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英俊青年,而今已变得两鬓白发,满目风霜。40年沧桑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容颜,却没有带走我们同学之间的友情。虽然我们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更加怀念同学往日的情谊,只要聊起“80名学员”的话题,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从前。</h3> <h3>分别40年再相逢,同学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不停的上演。</h3> <h3>刚一见面同学们就开起了玩笑,不一会又听到了久违的外号和昵称,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大家一起谈天说地,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h3> <h3>有的紧握双手,有的相互拥抱,相互问候的话语始终不断。</h3> <h3>暮然回首,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们曾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也曾一起畅谈理想,展望未来。</h3> <h3>这期间不乏有领导的鞭策和鼓励,也有父母、妻子、子女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更有同学和战友们的关心和相助。</h3> <h3>无论是在人生的顶峰,还是在已接近夕阳的今天,曾经的军旅生活和朝夕相处的80名同学都给我们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美好记忆。不知什么原因,也可能是老了,这几年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和80名同学们在一起的情景和场面。</h3> <h3>联谊会签到处。欢迎战友、同学前来参加联谊会。</h3> <h3>7月5日(周五)下午4点前,外地同学陆续到达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桃仙机场。由沈阳的同学接站并送到沈阳“辽宁大剧院”酒店报到,包括签到、签名、交费,领房卡、纪念品、聚会须知等并在签到处留影。</h3> <h3>沈阳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外地来沈的同学们感觉到温暖。</h3> <h3>开心的笑容挂在脸上,</h3> <h3>沈阳军区电子对抗80名学员的又一张全家福。</h3> <h3>当年一区队侦听专业的战友们在一起合影留念。</h3> <h3>当年二区队测向专业的战友们在一起合影留念。</h3> <h3>当年三区队干扰专业的战友们在一起合影留念。</h3> <h3>辽宁大剧院宴会厅,灯火辉煌,笑声阵阵,喜气洋洋。原沈阳军区电子对抗雷达教导大队首批通信对抗学员毕业40年联谊活动欢迎宴会就在这里举行。</h3> <h3>7月5日18时欢迎宴会开始。欢迎宴会由组委会筹备组组长曹志奇同学主持。首先介绍了这次同学联谊活动的筹备情况和日程安排。</h3> <h3>组委会总召集人李南同学代表组委会及沈阳的同学致欢迎辞。</h3> <h3>宴会前,播放了以“打开尘封的记忆,寻找曾经的过去”为主题的电子相册。</h3> <h3>组委会张鹏同学精心制作的相册,把大家的思绪又带回到几十年前。</h3> <h3>一个个的镜头,一幕幕回忆,大家聚精会神地看着。</h3> <h3>欢迎全国各地赶来的战友们,为这次联谊会的成功举办干杯!</h3> <h3></h3><h3>2019年7月6日,我们满怀激情,满怀渴望,开始了“重返老部队、探访老营区”的活动。联谊会组织战友们乘车前往当年的部队驻地参观。</h3> <h3>老部队的姚千户营区。现在是我军电子对抗第四旅的驻地。</h3> <h3>该部队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战斗力强,能够打硬仗的光荣部队,是一支知识、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的野战机动作战部队,常年担负战区内电子对抗作战任务。组建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机关的领导下,党委一班人带领部队官兵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积极发展、奋发向上,抓住机遇摔打和锻炼部队,圆满地完成各时期电子对抗作战、演习及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委和先进单位。<br></h3> <h3>来到老部队,我们看到了整齐漂亮的现代化营区,了解到了老部队建设的新成就,感受到了老部队建设的新气象,让我们这些老兵兴奋不已,激动万分。</h3> <h3>观看介绍部队历史的短片。</h3> <h3>“一道道电波叱咤伸展,挥洒着独特的利剑锋芒,一代代电抗人积淀传承,塑造着鲜明的团队品牌。历经战火硝烟的考验洗礼,孕育凝聚成“忠诚使命,甘当无名,创新图强,决胜无形”的电抗精神。这是一茬茬电抗人始终秉承的利剑之魂,这是一茬茬电抗人放眼未来的精神之源。”</h3> <h3>老一辈驰骋疆场名垂史册,新一代驻守北疆勇做劲旅。强军战鼓催征,淬钢炉火正红。电子对抗兵,天天上战场,新一代“永不消失的电波”,将不息在冲锋陷阵的征途,决胜在未来战场的空天!</h3> <h3>电子对抗部队在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艰苦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直在不断壮大成长,让我们感到欣慰,让我们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为老部队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骄傲,而自豪!愿老部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h3> <h3>观看旅史展览。这个旅的前身,就是我们当年的部队——沈阳军区第1支电子对抗部队。</h3> <h3>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是军区组建最早的一支电子对抗部队,是军区第一支成建制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对越作战的部队。</h3> <h3>上世纪80年代,作为锻炼和储备人才的基地曾向军区输送了近百名专业技术骨干,并参与了军区8支电子对抗部队的组建和发展,在军区乃至全军电子对抗史上写了光辉的篇章。</h3> <h3>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多次执行并圆满完成作战、演习、竞赛及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h3> <h3>1985年至1986年,参加对越作战,荣立集体二等功;2001年参加全军联合登岛战役通信演习,荣立集体二等功。</h3> <h3>旅史馆里,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介绍我们的老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的经历。大家被图片实物所吸引,又勾起了对老山前线战斗生活的回忆。</h3> <h3>沈阳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于1985年4月1日至1986年4月17日,赴滇参加对越防御作战。</h3> <h3>参战期间,全营官兵坚决执行上级作战命令和指示,发扬我军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机智果断,英勇战斗,用无形的电波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经受了严峻战火考验,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该营因战绩显著,荣立集体二等功。</h3> <h3>参战期间,我们平时以安乐村的临时营区为大本营,主要任务是组织战前训练、预先侦察、休整和战评。有战斗任务时就以摩托化行军的方式迅速机动到接近前沿的巴蕉坪、扣林山、八里河、那谢、老山、1574.7高地等预设阵地,对越军实施无线电通信侦察和干扰。</h3> <h3>参加期间,全营共参加了7次战斗和3次侦察行动。电子对抗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手段在每次战斗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首长、机关和参战部队指挥员的高度评价。</h3> <h3>我们80名学员有41人作为这次电子对抗作战的绝对主力,随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参战。因作战勇敢,事迹突出,先后有40多人次荣立战功。</h3> <h3>在老部队营区拍下又一张全家福。</h3> <h3>我们乘车又来到了伴我们度过青春年华的原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马贝营区。这个营区是我们80名学员一直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们曾在这里毕业,又曾在这里任职,有的同学在这里工作长达18年时间,在我们同学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记忆。熟悉的军营,勾起了我们80名学员对往日的回忆。</h3> <h3>部队的领导在等待我们的到来。</h3> <h3>40年前,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娱乐的情景历历在目,犹如昨天。曾经热爱的军营,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你和我们一样,虽经40年风霜,依旧没有改变当年的模样。这里有我们的青春,这里有我们的理想,这里有我们的奋斗,这里有我们的成长。这里虽然变换了主人,但我们永远不会把你遗忘。</h3> <h3>看到这座熟悉的军营,我们80名同学们又想起了自己心中的军校——沈阳军区电子对抗雷达教导大队。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又勾起了我们对教导队的回想。教导队啊!教导队!你虽然营房简陋,名气不扬,但从没有影响在我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你组建时间不长、一年换过三次营房,却培养出了80名电子对抗部队建设的栋梁。教导队啊!教导队!你在我们80名学员心中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因为有你,我们80个陌生人有缘从四面八方汇集沈阳,成为了战友,成为了同窗;因为有你,我们80名同学才褪去稚嫩,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虽然你的番号、营区已不复存在,但我们80名同学还是把你记在心上,终生难忘!今天你培养出来的80名学员再次相聚沈阳,共同把你回忆,把你赞扬!<br></h3> <h3>沈阳军区的第1支电子对抗部队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电子对抗80名学员就是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起来的。这是今日的全家福。</h3> <h3>部队准备了午餐。战友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食堂,重新找回当年的感觉。</h3> <h3>1976年入伍的战友们合影留念。</h3> <h3>1977年入伍的战友们合影留念。</h3> <h3>1978年入伍的战友们合影留念。</h3> <h3>部队领导热情相送。再见战友,再见老兵!</h3> <h3>为了增进战友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沈阳军区电子对抗80名学员联谊会举办了茶话会。</h3> <h3></h3><h3>6日16时30分,以“战友相聚沈城、再续同学友情”为主题的茶话会在辽宁大剧院宴会大厅举行。</h3> <h3>战友们纷纷在红旗上签名。</h3> <h3>红旗上签满了前来参加联谊会的60名同学的名字。</h3> <h3></h3><h3>茶话会由曹志奇同学主持。主持人宣布茶话会开始后,大家畅所欲言,回忆当年的战友情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把茶话会推向了高潮。</h3> <h3>先是沈阳、哈尔滨、大连和其它地区的代表发言,随后同学们自由发言。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共同纪念80名同学毕业40年,共叙80名同学40年友情。茶话会持续到17时30分才结束,同学们仍兴致未尽。</h3> <h3>联谊会晚宴开始之前,全体战友们齐声合唱《战友之歌》。</h3> <h3>战友代表,一区队区队长吴树森同学致祝酒辞。</h3><h3><br></h3> <h3>战友们,请端起酒杯。为了我们的战友之情——</h3> <h3>干杯!</h3> <h3>欢庆宴会期间还邀请了“楠友文艺团体”的艺术家,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h3> <h3>辽宁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慧佳为联谊会战友们演唱歌曲《怀念战友》。</h3> <h3>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孟奇玉教授为联谊会战友们演唱歌曲《天路》。</h3> <h3>辽宁歌舞团一级演员,歌唱家李东海为联谊会战友们演唱歌曲《再见吧!老兵》。</h3> <h3>具有6年军龄的辽宁歌剧院一级演员,歌唱家王丹梅为联谊会战友们演唱歌曲《芦花》。</h3> <h3>辽宁大剧院杨园总经理为这次联谊会献唱《朋友》。</h3> <h3>这是回忆青春的酒,这是同学相聚的酒,这是战友情谊的酒。让我们再次为联谊会的成功举办干杯!</h3> <h3>欢庆宴会一直持续到22时才结束,同学们仍兴致未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场。茶话会和两场宴会气氛十分热烈,笑声阵阵,掌声不断。同学们真心相对,平等交流,敝开心扉,尽情酒当歌,开怀畅饮。个个争先恐后,纷纷谈论起了当年发生在领导和同学间的幽默、诙谐、可爱的故事和趣闻,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期,找回了在教导队学习、生活时的感觉。40年风雨沧桑,尘封了我们青春岁月,让我们远去英姿飒爽,唯一不变是“电抗80名同学”彼此间的情谊,犹如陈年老酒,经久弥香。</h3> <h3>这次聚会,是我们80名学员毕业40年来,第一次在沈阳组织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它必将在我们80名同学中留下深刻印象。</h3> <h3>这次聚会,是一座丰碑,她刻下了我们四十年的缘分,记载下了我们的友情。</h3> <h3>这次聚会又是一次开始,她给我们搭建起了联系的平台,铺宽了沟通的桥梁。</h3> <h3>这次聚会,同学们怀着期盼而来,带着喜悦离开,满足了40年的心愿,了却了40年的思念、弥补了40年遗憾。</h3> <h3>今天,我们带着深深的同学情,揣着深深的战友爱,再次挥手告别,又要说声再见。再见了亲爱的同学!再见了亲爱的战友!衷心地祝愿同学战友们家庭幸福,身体安康!</h3> <p class="ql-block">摄影:王立军(特邀)</p><p class="ql-block">文字:联谊会组委会提供</p><p class="ql-block">视频:联谊会组委会提供</p><p class="ql-block">制作:太上老君(王立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