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思”“做”中培养两代人的阅读习惯——《朗读手册》第一章读后感

小幸福

<h3><font color="#ed2308">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font></h3> <h3>翻开《朗读手册》,看到绪论,第一反应是羞愧,继而是羡慕,我的孩子即将进入三年级了,她还没有树立起阅读的习惯,这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怪自己没有时间陪她一起阅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让我羡慕他有位读书给他听的妈妈,也让我从羡慕燃生了敬佩之心,一句话打动一个人,因为这句话让我感受了语言的魅力,我深深的理解到阅读给语言组织能力带来的巨大影响力。</h3> <h3><font color="#ed2308">当一个孩子念完幼儿园时,他总共在学校呆了700个小时。然而在六岁以前,与在学校待的700个小时相比,孩子们在校外的时间多达52000个小时。谁更有机会影响孩子呢?是那个上700个小时课的老师,还是家里的老师——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这些“家庭老师”陪孩子52000个小时。答案是毋庸置疑的。</font></h3> <h3>于是我下定决心准备好好利用这个暑假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馆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在孩子与书之间穿针引线,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任何会阅读的人都可以为孩子读书。</h3> <h3>为了让孩子树立一个阅读的习惯,于是我和她商定我带着她去上班而她每天要给自己写一个规划(因为她很喜欢跟着我去工作),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简单的记录一下。我知道刚开始她是不喜欢的,从她那潦草的字迹我就感觉到了。</h3> <h3>写规划的这个效果也是有的,起码提醒着她每天要阅读,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每天带着她去工作,她反而比这个暑假之前的任何时段阅读都要自觉,虽然有时侯也会有开小差,但是相比之下进步很明显了,我也会在忙完工作的时候陪着她一起阅读。</h3> <h3>在她上兴趣班的时候,我也会利用这个空闲时间段拿着书坐那里一边看一边等她放学。每次她看我在看书,她会很开心的表扬表扬我,就像我看见她自觉地阅读时候的那种心情。</h3> <h3><font color="#ed2308">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或教室使用都再好不过了。朗读既简单又有效,甚至不需要高中文凭,你就可以得心应手。亲子间一对一的相处时间可以用来读故事书、聊天或玩游戏,这是用来教育孩子有关书、玩具、花或水等生活事物概念的重要时刻。孩子一旦对这些事物有了概念,也就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如果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了解,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发生,那么孩子就根本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font></h3> <h3>在这个暑假,阅读、写规划已慢慢成为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希望这种有概念的习惯能一直持续下去,看着你越来越清晰的规划和越来越端正的字迹,让我感受到阅读潜意识里给你带来的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愉快的阅读下去吧!</h3> 经常听大人读书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声音、词句与生活经验,因此当他们自己接触书时,自然驾轻就熟。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br><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有时间自己阅读并给孩子读书的人,同样也是拥有24小时;那些没时间阅读的人,却有时间盯着电视看球赛或电视剧,有时间为一件小事跑遍整个商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只是用的地方不同,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我们只是没有喘息的时间。 </font></h3>

阅读

孩子

朗读

时间

小时

读书

老师

暑假

父母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