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鱼水情

江山之渚

<p class="ql-block">☜汝城境内盛开的木芙蓉</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七绝•访沙洲村</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山高路险踏征程,跋涉遥途到汝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夜宿沙洲交厚谊,半条被子鱼水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到达文明乡沙洲村</p> <p class="ql-block">☞参观沙洲村红色教育基地</p> <h1><b><font color="#ed2308">★半条被子的故事</font></b></h1><h3><font color="#ed2308">故事发生地:</font><font color="#b04fbb"> </font>湖南汝城县沙洲村</h3><h3><font color="#ed2308">故事人物:</font><font color="#b04fbb"> </font>徐解秀</h3><h3><font color="#ed2308">发生时间: </font>红军长征时期</h3><h3><br></h3><h3>“半床棉被”又称“半条被子”,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的重要讲话,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h3> <h3><b>——故事内容</b></h3><h3>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这三路进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难。</h3><h3>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弄清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大方向是西进,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因此,任命湘军头子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16个师,专门追击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顽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文明司。11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给在文明司担任卫戍司令的李维汉发电,命令他率部继续钳制敌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前进。红军就是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h3><h3>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h3><h3>在她们互相推让的时候,红军大部队已经开始翻山。徐解秀和丈夫朱兰芳送她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就让丈夫送她们翻山。丈夫当时和她讲好,送红军翻山追上大部队后就回来。谁知道丈夫当天没有回来,跟三位女红军一样,从此没了音讯。年年这几天,她都要在与丈夫和女红军分别的山脚下等好久。</h3><h3>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随后赶来,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也被搜走了,还把她拖到祠堂里跪了半天。</h3><h3>丈夫和三个女红军走了,徐解秀苦苦等了50多年。那间厢房的陈设也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徐解秀还记得临别前女红军对她说过的话:“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h3><h3>徐解秀抹着眼泪说:“现在我已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徐解秀说:“虽然那辰光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h3> <h3><b>——故事后续</b><br></h3><h3>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3名女红军什么时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闻听此言,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看完这篇文章的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并表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红军姑娘和她的丈夫。</h3><h3>后来罗开富到北京,也跟这三位老红军汇报过。很多老红军都说,我们会继续找她,但是在找到她之前,你先代我们去送一条被子过去,感谢她当年对红军的帮助。</h3><h3>1991年,当罗开富拿着被子赶到这个地方时,老太太几天前已经去世了,所以罗开富就跪在那里,说:“大娘,我来晚了!”后来她的孙子告诉罗开富,老人临走时还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 不是我不等他了, 我等了快60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h3><h3>2005年,罗开富利用假期和报社的同事,又去给徐解秀老人上坟。到她房间的时候,她孙儿把当年徐解秀给红军烤衣服的火钳送给我。她留下这把火钳为什么,一个是为了想念,另一个是为了找当年的红军。</h3> <h3><b>——故事引用</b></h3><h3>2016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论述“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论点时,习总书记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h3><h3></h3> <h3><b>——故事意义</b></h3><h3>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h3><h3>“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h3><h3></h3> <p class="ql-block">☜参观沙洲村红色教育基地陈列馆</p> <h3><b>“半条被子”的鱼水情深——</b></h3><h3>这个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7日,挖掘者正是“重走长征路第一人”、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1984年10月16日,他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368天徒步走完长征全程。“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他出发22天后,走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听徐解秀老人讲述的。当晚,罗开富含泪写下了《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的文章,随后在《经济日报》刊发,稿件发出后,后续的事情大大出乎罗开富的预料。</h3><h3>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位老人名叫徐解秀,50年前的昨天晚上,3位女红军和她一块睡在厢房里,4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被子。第二天(1934年11月7日),下午3点多,红军要开拔了,3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给她。她不忍心,也不敢要。3位红军对她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老百姓过上好生活。</h3><h3>  在她们互相推让的时候,红军大部队已开始翻山。徐解秀和丈夫朱兰芳送她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她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丈夫就和她讲好,送她们翻山追上大部队后就回来。谁知丈夫当天没有回来,跟三位女红军一样,从此没了音讯。年年这几天,她都要在与丈夫和女红军分别的山脚下等好久。她问我:“你能见到红军吗?”我答:“能见到。”她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了敌人要来看我的呀!”她说到这里,脸上已流下了泪水。我和在场的人都沉默着,眼角也都湿了。</h3><h3>  她一边擦泪,一边自语着:“那三个红军姑娘不来看我,他(指丈夫)为什么也不回家呢?那时我才34岁。不是说好的么,送红军翻过山,就回来,还要我烧好洗脚水等他啊。50年了,我不知烧了多少盆洗脚水了,凉了又烧,烧了又凉,就是等不到人啊!是不在人世了?好心人该给我送个信,我好为他上柱香呀!”</h3><h3>  停了一会,老人说:“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你们说,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她们上山时,还在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现在我已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h3><h3>  我擦了擦泪水,握着老人的手说:“徐大娘,我一定向红军汇报,尽力帮你找到她们。”她点点头说:“找到就好,找不到,你也要回来看看我呀。”</h3><h3>  徐阿婆把我送到山脚,就是当年与红军姑娘分别的地方。站在她一旁的68岁的朱青松说:“红军走后,敌人把全村人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得过东西。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搜走了,敌人还强拉踢打,让徐解秀跪在祠堂里半天。”</h3><h3>  我踏着当年3位女红军的足迹翻山走到里田乡,点了几根蜡烛,带着起伏不平的心情,写下了“3位红军姑娘在哪里”的稿件。见报后不久,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15名经历长征仍健在的女红军经过商谈,由谢飞向本报记者庹震、汪洋发表的谈话也见了报:“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并表示要想办法找到徐解秀婆婆想要找的那3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h3><h3>  5年后,当我背着邓大姐等多位红军送给徐解秀婆婆的被子赶到沙洲村时,想不到3天前老人去世了。她的孙儿朱和荣告诉我:“奶奶临走前的几天,眼睛总是闭了又睁,断断续续地说,那3位姑娘和你爷爷会回来看我的,他们都八九十岁了,走路不便了,一定要想法子把村前到山脚的路修好。要告诉3位姑娘,解放后我就有被子盖了。现在我只是太想她们,是她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啊!”朱和荣说:“奶奶最后说,爷爷回家时你要告诉他,快60年了,200多个春夏秋冬,我每天都在等他啊!我实在等不动了,我先走了,不要怪我啊。”</h3> <p class="ql-block">☜汝城境内盛开的木芙蓉</p> <h3>(江山之渚 2019年7月4日夜编辑制作。)</h3><h3><br></h3><h3>我的微信号: jszz73169</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b><i>谢谢美友的雅赏关注!<br></i></b><b><i>期待您的再次光临👏👏👏</i></b></font></h1>